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发表时间:2022-03-10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Jk251.coM编辑推荐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优秀模板


    一、细心填一填(每空2分,共26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的顺序计算。

    2.在计算83+36×22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3.在计算48÷3-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9-19+()=66()×9÷4=18

    ()+21-5=7196÷()×11=88

    5.下面的图形各代表什么?

    (1)☆+☆+☆=18☆+◎+◎=22

    ☆=()◎=()

    (2)□-○=4○+○+□+□=20

    □=()○=()

    二、慧眼辨一辨(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每题2分,共6分)

    三、耐心算一算(每题3分,共18分)

    162+34-15781-35+15

    48÷2×1646×5-21

    200-6×14-3548+92÷2

    四、我来做一做(1~4题,每题8分,第5题10分,共42分)

    1.光明小学有女生412人,比男生少30人,光明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2.3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38人,到东门车站后下车12人,又上来6人。汽车上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3.每个计算器88元。

    4.红旗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四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48人,需要这样的面包车多少辆?

    5.李大爷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由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继承。三个儿子商量后约定:房产留给老三,由老三付给老大和老二共68000元。这处房产价值多少元?

    五、把“+”“-”“×”“÷”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中,使等式成立(每题4分,共8分)

    答案

    一、细心填一填

    1.从左到右

    2.乘加

    3.除减

    4.2685512

    5.(1)☆=6◎=8(2)□=7○=3

    二、慧眼辨一辨

    1.√2.×3.×

    三、耐心算一算

    3961384

    2098194

    四、我来做一做

    1.854人

    2.32人

    3.440元

    4.6辆

    5.102000元

    五、1.7×2-4=10÷2+5

    2.12÷6+2=4×2-4。

    数的运算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数的运算(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整理回顾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

    二、整理解题思路:

    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

    (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什么情况不用交?

    (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

    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

    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

    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

    三、拓展练习(补充)

    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在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

    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

    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

    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但其中有一台在搬运时有些小问题了,所以只能打对折出售。那么卖出这些洗衣机一共赚了多少钱?

    5.XX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XX元的部分------10%

    超过XX元-5000元的部分------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是4000元,妈妈的月收入是XX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如果张叔叔每月要交200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张叔叔的月收入是多少元?

    6.某校六年级有120名师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某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

    (1)限坐4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坐满,票价可打八折;

    (2)限坐10人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坐满,票价可按75%优惠。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

    7.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稿酬应该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计算方法是:

    (1)稿酬不高于800元,不纳税;

    (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交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款;

    (3)稿酬高于4000元的,应交纳全部稿酬的11%的税款。

    李老师说:“按照这样的规定,有时所得稿酬多的人反而比所得稿酬少的人纳税少。”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分数混合运算简便运算 小学教案范例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2)×-(3)-×(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数学下册则运算的运算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分数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计算第97页的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的顺序.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题第一横行的第1、2小题.二、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1.教师出示第97页第2题的前两题:×3+×53×(+)-让学生先想一想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说出各题是怎样计算的,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使学生认识到:第一小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第二小题先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两个分数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2.让学生把第2题余下的两题做完,并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使计算简便的.(第3小题先算出小括号里得,再用减.)三、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说一说各题解题的依据.如,5x-=,先把看作减数,5x看作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5x=+,再把+看作积,x看作一个因数,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得到x=(+)÷5,由此求出x的值.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练习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什么是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进一步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等。

    2、在巩固倍数和因数的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小黑板、百数表等。

    教学过程: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数和因数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复习前段时间的知识。

    一、复习倍数和因数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复习2、3、5、等数的倍数的特征

    1、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2、3、5等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练习六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向学生说明类似的题目可以利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答。

    3、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想法,再引导学生整理所有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当一个数同时具有两个数的倍数的特征时,它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

    4、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并讨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6的倍数也就是2、3的倍数。

    三、复习奇数、偶数、素数、合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圈一圈,并思考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集体交流时,教师强调素数、合数、奇数、偶数是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的,不同的概念,要区分开来。

    2、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联系上一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素数和奇数的区别。

    3、练习六第8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讨论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这类题目可以利用素数和合数的知识解答。

    4、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四、拓展延伸

    1、思考题。

    2、介绍“你知道吗?”

    小数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6191.html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