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
  •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3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范和标准,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小学第五单元教案”的相关资料敬请查收,如果您认为本网页很好可以将其加入您的收藏夹!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有利于避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机械套用和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片面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课时 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材第48、第49页)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件。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吗?(列表)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疑:今天,我们将研究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1题文字部分)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适时的设疑,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下面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又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呢? 生:画线段图。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了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线段图)

    学生尝试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后,组织交流汇报。

    师:在线段图的帮助下,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就相当于是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12枚,就相当于是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小春:(72+12)÷2 =84÷2 =42(枚)

    小宁:42-12=30(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方法二 小宁:(72-12)÷2 =60÷2 =30(枚)

    小春:30+12=42(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

    师: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生1:先检验两人邮票的总数是不是72枚。生2:还要检验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12枚。

    学生进行检验并完整地解答问题;不强求解法一致,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给予肯定鼓励。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解决问题时,经常要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明确解题思路】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生2: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生3: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分析题意→直观、清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策略便有了思维的层层渗透与逐步深入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为策略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策略的一部分。

    2.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A类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小丽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丽有邮票57枚,如果小华给小丽9枚,她们俩的邮票枚数就相等了,小华原来有多少枚邮票?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杨树:(97+7)÷2=52(棵)柳树:52-7=45(棵)B类:

    57+9+9=75(枚)教材习题

    教材第49页“练一练”

    已知条件: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05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5本。问题: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科技书:(105+15)÷2=60(本)文艺书:60-15=45(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教材第50~54页)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使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画画看。

    生: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指名学生口答。

    师: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请同学们看题,说一说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2题文字部分)

    生:知道了长方形花圃的长是8米,扩建后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生1:“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是什么意思?

    生2: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算出它的宽。怎样求宽呢? 生3: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图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师:想一想,这个花圃的示意图应该怎样画?可以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然后尝试画出直观图。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画一个长方形,标明长边是8米;然后两条长边都要增加3米,宽不变;再画出增加的面积是18平方米。画图时一定要把所求的问题在图中标出来。

    师:你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生: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就要先算它的宽是多少米。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宽是多少米呢?

    生:原来花圃的宽就是增加的小长方形的长,也就是说面积是18平方米的小长方形的宽是3米,那么长就是18÷3=6米,即原来花圃的宽是6米。

    师:那么花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生:现在知道了花圃的长是8米,宽是6米,面积是6×8=48(平方米)。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步画出直观图。·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在直观图中表示清楚。·观察直观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师:你觉得观察直观图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单,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例题中呈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直观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凸现了画图策略的实际价值。教学时,首先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使画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再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交流画图的好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间问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提高了小组交流的质量,又拓展了数学思维】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都用到了一种策略,大家说是什么呢?

    生:画直观图。

    师:是啊!画图的策略正在数学各个领域展现它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有句名言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如果能自觉地运用画图这一策略,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指导学生正确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图,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图的想法,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尝试、反思、修改,基本掌握画图的方法。

    2.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学生在画图时出现错误,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画图能力比较弱,不能正确地表示出相关信息,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形象化处理的能力不强。

    A类

    小营村原来有个宽20米的长方形活动场地,后来因扩建,活动场地的宽增加了5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50平方米。现在活动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减少了8米,操场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0÷5×(20+5)=750(平方米)

    B类:

    原来:50×40=2000(平方米)扩建后:(50+10)×(40-8)=1920(平方米)2000>1920 操场的面积总的来说是减少了。教材习题

    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50÷5×(20-5)=450(平方米)

    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

    1.第一小队:(34-4)÷2=15(棵)第二小队:15+4=19(棵)

    2.短:(90-10)÷4=20(厘米)长:20+10=30(厘米)3.上层:60×3=180(本)下层:60本

    4.12÷(5-3)=6(元)

    5.45 32 60 56 15 16 12 14 6.(1)75÷5=15(米)(2)125÷5=25(米)

    7.900÷18=50(米)50×50=2500(平方米)

    8.黄色:(5×4-4)×6=96(套)红色:(5-2)×(5-2)×6=54(套)

    9.720 720 1610 1610 10.张宁:(86-8×2)÷2=35(张)王晓星:35+8+8=51(张)

    11.(495-45)÷2÷3=75(千米/时)

    12.上衣:(95+17)÷2=56(元)裤子:56-17=39(元)13.(60-40)×60=1200(平方米)

    14.360÷30=12(厘米)(30+12)×30=1260(平方厘米)15.(14+8)×2=44(平方米)画图略 16.675÷15=45(棵)36×45=1620(棵)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2

    单元测试

    一、口算.

    37+2=59-5=13+5=34-6=

    89-7=68-8=78-20=18+6=

    28-6=63+4=80+19=37-9=

    46+3=49+30=77-6=56+20-4=

    86+4=47-7=21-5=63-40-8=

    二、填空.

    1.一个加数是62,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

    3.在○里填上>、<或=.

    54+4○5078+4○80

    82-30○6033-3○30

    31○28+2075○80-6

    4.(1)12只小鸡比8只小鸭多()只.

    (2)9支铅笔比13支铅笔少()支.

    (3)28朵黄花和20朵红花一共是()朵花.

    三、用竖式计算.

    63-2718+4666+24

    80-4327+4855-46

    四、列式计算.

    1.48比20多多少?2.6比36少多少?

    五、应用题.

    1.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2.先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算出来.

    (1)学校举行优秀作业展览,一年级送出20本,__________________,二年级比一年级多送出多少本?

    (2)粮店运来56袋大米,40袋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箱里有80本书,借给同学们一些后,还剩15本.借给同学们多少本?

    4.一(1)班有女生26人,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一(1)班有学生多少人?

    5.有红气球24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6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6.办公室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5本,其中语文书22本,数学书有多少本?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652.773.>、>、<、=、<、>

    4.(1)4只(2)4支(3)48朵

    三、36,64,90,37,75,9

    四、1.282.30

    五、1.略2.略3.65本4.52人5.30个6.23本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1.口算.(10分)

    30+52=3+70=58-8=

    51-10=46-10=20+46=

    10+39=45-7=13-5=

    15-7=48-8=7+8=

    80+18=56-6=28+40=

    0+32=8+5=33+6=

    20+25=4+14=45-8=

    32-7=50+30=49+2=

    52-6=33-13=37-9=

    76-8=4+39=20+19=

    2.下面计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8分)

    3.在○里填上+或-.(6分)

    32○9=4134○7=4154○9=45

    15○7=226○36=4290○9=81

    72○5=6756○5=6188○2=90

    80○10=700○40=4013○7=6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6分)

    57+()=9064-()=28

    ()-25=40()-17=24

    ()+39=6318=()+9

    5.笔算.(8分)

    89+10=32-16=65-38=65+26=

    6.把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8分)

    37+637+1337+937+15

    37+2037+1137+253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题.(6分)

    (1)一个数加(),和还是原来的数.

    ①1②0③10

    (2)与92-3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①82-38②26+38③37+17

    (3)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4个,正确的摆法是()

    ①先摆5个○和△个数同样多,再在右边摆4个○,就表示比△多4个.

    ②先摆4个,再摆5个.

    ③只摆1个.

    8.列式计算.(18分)

    (1)一个加数是25,另一个加数是36,和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56得18,这个数是多少?

    (3)36比19多多少?

    (4)45比63少多少?

    (5)减数是24,被减数是70,差是多少?

    (6)23与72相差多少?

    9.把条件和问题用线连起来,再计算.(12分)

    10.应用题.(18分)

    (1)同学们去年和今年一共栽了70棵树,今年栽了46棵,去年栽了多少棵?

    (2)同学们要栽84棵小树,已经栽了38棵,还要栽多少棵?

    (3)一本故事书,小华看了23页,还剩48页没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4)图书室有82本故事书,53本连环画.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5)一年级一班有24个男同学,19个女同学

    ①一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②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

    4.33,36,65,41,24,9

    5.99,16,27,91

    6.37+2<37+6<37+9<37+11<37+13<37+15<37+20<37+25

    7.(1)②(2)③(3)①

    8.(1)25+36=61(2)56+18=74(3)36-19=17

    (4)63-45=18(5)70-24=46(6)72-23=49

    9.略

    10.(1)70-46=24(2)84-38=46(3)23+48=71

    (4)82-53=29(5)①24+19=43②24-19=5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3

    甘罗十二为使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通过十二岁的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实现秦赵两国交好,避免战乱之灾的过程,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思想品质。表现出甘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对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的理解。体会赵王等人对甘罗的态度前后变化。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剧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战国的课文,你知道战国时期的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事迹流传至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英雄甘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互相提醒在预习时发现的易出错的地方。

    2.指生朗读课文并纠错。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画出赵王对甘罗前后不同的态度,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2.各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

    3.试着演一演实践活动。

    四、小结。课文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剧中场景描写渲染了矛盾冲突。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

    作业设计:

    1.十二岁是和同学们相仿的年纪,小小的甘罗却能出任强大的秦国的宰相,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2.你还知道甘罗的哪些故事,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时间:公元前237年

    地点:赵国都城邯郸郊外迎宾亭

    人物:赵王甘罗庞暖李陶甘福兵丁若干

    课后反思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4

    第五单元冲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有中国的戏剧、古代的语言、有外国的小说、记叙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写少年儿童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学生易于读懂,易与理解,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上着力下工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所编的这些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还要着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无所不在冲突,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使学生提高对这个主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分配:

    《寓言二则》2课时

    《小抄写员》2课时

    《大自然的秘密》2课时

    《我看见了大海》1课时

    《甘罗十二为使臣》1课时

    综合活动3课时

    矛与盾

    教材分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构想:

    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板书设计

    矛与盾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课后反思: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5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6

    一、口算.

    二、填空.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不变,只把()相加减.

    2.○

    3.与的和,加上,等于().

    4.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

    1.计算下面各题.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解下列方程.

    4.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从与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是多少?

    (2)有一个数,比与的差多,这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千米,第二天修千米,还剩千米.这条公路修完后长多少千米?

    2.张某在一座荒山上造林,计划用总面积的种果树,种杨树,其余种松柏.种松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7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我们先来了解李白的相关资料,然后借助注释来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借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理解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浦歌》。理解诗意,了解作者,并且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曾学过近十首李白的诗。李白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出示李白图片,对这朋友你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四首。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句

    说一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2、从照、乱这两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3、学习古诗三、四句

    (1)、郝什么意思?从赧郎二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2)、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3)、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4、探究,体悟诗情

    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在想些什么?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

    四、交流、朗读

    师激情:看到矿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作业设计:

    有感情背诵《秋浦歌》,并能默写。

    板书设计: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蜂》。理解诗意,了解作者,并且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呢?

    那作者罗隐喜欢小蜜蜂吗?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谁先来念一念这首《蜂》。指名读齐读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那作者认为蜜蜂可爱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想想读读你体会到了蜜蜂的可爱之处了吗?(自由朗读诗句)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那作者仅仅是要写蜜蜂的可爱吗?他还要写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他还要歌颂那些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人们,讽刺那些剥削人们血汗的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酿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可自己吃的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那你想对蜜蜂说些什么呢?

    四、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你从蜜蜂联想到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规范地书写生字。

    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一生不求名利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8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9

    一、填空.

    1.48分=小时75厘米=米

    1千克80克=()千克2小时40分=()小时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可以得到2.

    3.2个加上7个,一共有()个,也是就,化简是().

    4.从10个里取走7个,还剩()个,也就是,化简是()

    5.

    6.分母是10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如果改为以作分数单位,则分数单位的个数比原来增加了6个.这个分数原来是().

    8.根据那么,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三、解方程.

    1.2.

    3.4.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

    3.4.

    五、计算下面各题.

    1.2.

    3.4.

    5.6.

    六、列式并计算.

    1.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2.与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

    七、应用题.

    1.某村计划挖一条25米长的水渠,第一天挖了米,第二天挖了米,还剩多少米没有挖?

    2.一辆汽车行12千米用了15分钟,一辆摩托车行12千米只用了9分钟,摩托车每分钟比汽车多行多少千米?

    3.府河化工厂十月份上半月烧煤吨,比下半月多烧了吨,这个厂十月份全月烧煤多少吨?

    4.学校买来一批图书,其中文艺书占,科技书占,其余是连环画,连环画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2.144

    3.1010

    4.33

    5.13163334

    6.2

    7.

    8.

    二、判断.

    1.2.3.4.5.

    三、解方程.

    1.

    2.

    3.

    4.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3.224.12

    五、计算下面各题.

    1.2.3.

    4.5.6.

    六、列式并计算.

    1.

    2.

    七、应用题.

    1.(米)

    答:还剩米没有挖.

    2.(千米)

    答:摩托车每分钟比汽车每分钟多行千米.

    3.(吨)

    答:这个厂十月份全月烧煤吨.

    4.

    答:连环画占这批图书的.

    jk251.cOm扩展阅读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下面是我们精心整理的“五下第五单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快乐!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

    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属于识字单元,共安排了4课识字,分为三种形式:(1)看图读韵文识字;(2)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7”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3)特殊偏旁的认识。“识字8”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了两组偏旁。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识字,目的都是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理念:

    本单元属于识字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通过学习,可激发学生挖掘我国汉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绳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新偏旁。

    2、朗读背诵韵文,激发学生对艺体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词义,并能用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区分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识字5„„„„„„„„„„„„„„„2课时

    识字6„„„„„„„„„„„„„„„2课时

    识字7„„„„„„„„„„„„„„„2课时

    识字8„„„„„„„„„„„„„„„2课时

    练习5„„„„„„„„„„„„„„„3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2】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评与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二、四、五段,接着再由易到难,学习难点段落三段,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现代诗《有的人》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也体现得非常好,课外资料的应用恰到好处。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2.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2.趣味对联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3】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 2.认识26 个字母及其对应的大小写,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

    3.区别前鼻音“an”和后鼻音”a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 4.有感情朗读短文儿歌,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读书的乐趣。

    5.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6.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感受春天。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26 个字母,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

    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体验读书的乐趣。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文章、童话故事或图片等资料,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认识7个生字; 2.认识26 个字母及其对应的大小写,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

    3.区别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

    导入:有个地方叫神秘岛,听说去过那里的人,回来后就会变得非常聪明能干,你们愿意去探险吗?不过,神秘岛路途遥远,必须过了三关才能到达呢!你们有信心吗?

    1.提问:这个时候是什么季节呢?(春季)我们看看春天窗外的天空是怎样的呢? (晴) 2.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像哪一张图片?谁能说出其它卡片上代表的天气? 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呢?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抽读生字卡片,说说怎么记这个生字。

    同学们经过努力,一个个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顺利通过了第一关,不过胜利之门才微微向我们开启,第二关能不能顺利通过,可是通往“神秘岛”的关键哦,加油吧! 1.认识字母表,记忆26个字母顺序;

    第二关也顺利通过了,神秘岛已经向我们招手了,让我们再去过最后一关吧!这一关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过关要求:识字分类,区别前鼻音“an”和后鼻音”ang”的生字, 1.开小火车接读生字,指名读。 2.四人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其余三人迅速读出字音,要读得又快又准。读完后,把卡片中你认为是一类的摆放在一起。

    我们马上要到达神秘岛了,你觉得神秘岛的景物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向往和憧憬中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短文儿歌,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读书的乐趣。

    2.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3.知道8个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感受春天。 教学过程: ㈠ 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祖国多么广大》。

    3、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背诵。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有趣的字! 2.指导书写:先外后内再封口。

    3、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字最漂亮?(学生书写) 4、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的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作业布置:会写八个有关春天的词语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4】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内容简析:

    本单元课文以“勤奋学习、热爱科学”为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说勤奋》教育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李时珍夜宿古寺》赞美了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的精神,表现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维生素C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目标:

    1、会写38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

    2、留心课文人物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4、前后课文整合一体,做到读、说、写结合,让知识向能力有序迁移。

    5、培养学生执着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留心课文人物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前后课文整合一体,做到读、说、写结合,让知识向能力有序迁移。

    3、培养学生执着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

    16.说勤奋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词义,识记字形,能准确书写。

    2、读通课文,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意思。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引导分段。

    学生轻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三、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抓住“古今中外”、“每一个”、“都”谈体会)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高兴,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课文中讲了两个人的故事,他们是?(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那你能读好这些与他们有关的词语吗?

    史学家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这两个人的故事。

    二、走进故事,读悟明理

    (一)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和童第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共同点: ·他们都非常勤奋:

    司马光: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 交流:

    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1)(提示:“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2)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透过这“躲”,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3)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交流)这就是勤奋。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 朗读)(2)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童第周:你又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呢?(朗读“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2)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说)引读:同学们不理解童第周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然而,童第周却毫不理会,仍然——————冬天,寒风刺骨,同学们都躲在被窝,享受着温暖,童第周却依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童第周还是坚持着,——-----4

    (3)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你能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又会说些什么呢?(交流)

    (4)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朗读)

    (5)小结:面对落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这就是勤奋。他们俩还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俩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就会发现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不同之处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2)小结:看样子,天资聪明的人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基础差的人要想成功也必须勤奋呀。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3、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可是(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4、出示词语:让我们再来回忆这两个小故事。

    史学家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三、走出故事,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但有一个词,一种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那就是---“勤奋”。来,读读这些名言吧。·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美)爱因斯坦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美)爱因斯坦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前苏联)巴甫洛夫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黄老师

    2、你的感受呢?在书上写下一句话,抒发你的感受。

    3、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四、作业

    搜集勤奋成材的小故事讲一讲。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说勤奋

    有所作为 童第周作出贡献

    教后记: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简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重难点

    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通过《本草》的资料拓展,对《本草》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后记:维生素C的故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写了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岛上的病重船员靠吃野果子存活下来,由野果子人们发现了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课文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际中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清楚地说出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指读。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布置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初步懂得生字新词的意思;(3)遇到难读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到课堂交流时提出,大家一起讨论。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艰苦

    危险

    浑身

    路程

    拖累

    尸体

    秘密

    物质

    缺乏

    适量

    蔬菜

    哥伦布 指名读,集体读,正音。

    “艰、浑、伦”是前鼻音,“程”是后鼻音;“尸、物、质、适、程、蔬”是翘舌音;“伦”声母是l,不是n;“危、谓”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解释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

    (达成目标1,部分达成目标2)

    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组织学生讨论。(达成目标3)

    三、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指导字形:“艰、浑、程、秘”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质”为半包围结构 “质”的第一、二笔都是撇,不是“厂”。

    3、指导书写。

    (达成目标2)

    四、布置作业。

    1、查资料了解立于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清楚地说出维生素C被发现的过程。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交流:通过回家后收集的资料,你对维生素C有了哪些了解?

    二、新授

    (一)教学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反馈。(故事的时、地、人和事)2、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泥?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学生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知道朗读。

    4、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C呢?

    (因为长期在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

    6、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

    (二)教学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茺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

    (三)教学课文6—8自然段

    1、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指名反馈。

    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2、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课文7、8自然段。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之间的联系。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3、你认为维生素C呗人们发现,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细心的观察和思考)(达成目标2)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达成目标1)

    三、总结课文

    1、读了全文,结合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

    2、调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板书设计:

    17、维生素C的故事

    维生素C 死

    教后记: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材简析:

    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生词,理解生词。

    3、理清脉络。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重难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3、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息息相关

    教后记:

    习作5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以“××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在习作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诉说》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引入例文学习。

    1、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见到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你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

    生说怎样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长处、特点、爱好、理想、愿望等)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出示小黑板词条:书包 黑板 文具盒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熊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交流。(配音、当代言人、让他们开口说话等)

    2、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范读例文《小闹钟》,老师最好把例文背下来。)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

    教师小结:象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3、读例文《小闹钟》,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A、学生读例文并思考。

    B、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C、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同学们,有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放录音《小溪流的自述》

    小溪流诉说了什么?它有什么愿望? 学生思考并回答。

    出示: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出,比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等。

    二、面对黑板上的这些事物,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他们写个自我介绍吧。(小闹钟和小溪流就不必说了)

    如果你不想写这些,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的事物。提醒学生注意习作要求:

    一、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二、要求写具体、生动。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范读较好的学生习作。

    五、修改,誊写。板书设计:

    习作5 教后记:

    练习5 教材简析:

    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处处留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

    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写好钢笔字,读背8条成语和名句。完成口语交际练习。写好毛笔字,掌握好运笔。教学目标:

    1、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

    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3、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增加语言积累;

    4、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

    5、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

    6、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7、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8、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增加语言积累。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

    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短文内容来把故事补充完整。教学步骤:

    一、明确题意,完成作业

    1、自由读题,明确要求。

    2、多媒体资料出示:

    (1)题目《争功》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看出是哪些人在争功吗?

    (2)假如你是小主人,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部分能用什么成语来替换?换上之后读一读。

    3、组织讨论:

    学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1、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故事,你能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编写成小故事吗?一定要注意说明了什么道理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自由说写,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

    二、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增加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

    3、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教学重点、难点:

    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名言。教学步骤: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体会。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1)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4)交流讨论结果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5)集体齐读。2.指导。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3.练习。(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4.反馈。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大家想不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故事一:小明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大家说他是“假雷锋”,更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2、指导学习课文,在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学把它编成小故事来演一演。

    3、各组交流。

    4、在大家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拿主意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还可以用讲故事、演小剧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讲或演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5、交流汇报。

    三、总结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帮他出主意 教后记: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5】

    第五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造句、动词填空、写话

    课型:讲评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用完整的话表达,并且能熟练地运用陌生字的拼音。

    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句号,知道开头空两格。

    3、学生的审题能力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评价、订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检的能力,激发乐于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 教学难点:写话 教法:教师指导点拨 学法:相互交流法 教具:试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了第五单元的测试题,现在我们看看各自的做题情况。

    二、试卷情况整体分析

    从整体来看,同学做的都不错,我们班中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这些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出现以下问题,造句中标点忘了加,不会写的字拼音写错了。下面我们就这次的试卷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试卷评析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通过简单的总结,对好的一方面进行表扬、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评析试卷的热情。)

    三、学生自查、自改、互问、寻找原因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单元检测,已经发给了大家,这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不足的地方补上,下面你们需要完成三件事:

    1、自己检查错题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地方用红笔改过来

    3、自己不会的问一下同桌,都不会的把题记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查、自改、互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四、典型试题讲解及强化练习

    1、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

    强化练习:

    (1)天渐渐---------------------------..

    (2)天气渐渐------------------------------..

    (3)------------

    2、我一边走路,一边看风景。....

    ---------------------

    强化练习:

    (1)----------------

    (2)----------------

    3、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

    强化练习:

    (1)--------

    (2)----------

    分析原因:学们表达能力较差,标点容易丢掉。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4、(鱼)游来游去

    羊(走)来(走)去

    ()飞来飞去

    船()来()去

    ()跑来跑去

    小朋友()来()去

    ()爬来爬去

    我()来()去

    强化练习:

    ()钻来钻去

    ()飘来飘去

    5、写话:夏天的池塘真热闹!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他们都在干什么?

    分析原因:学生只看图写,不注意问题。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评,同学们对于造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家把本节课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今后的学习中去。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渐渐

    一边····一边

    (鱼)游来游去

    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

    他们都在干什么?

    羊(走)来(走)去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6】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教学内容:

    1、24时记时法。

    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3、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经过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2、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经过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2、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经过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1、24时记时法………………………………………………………1课时

    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3、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1课时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7】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恿桨毒吧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下第五单元教案【篇8】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温柔贤惠的鸭妈妈决定带着它的孩子们去散步。鸭妈妈“嘎嘎”地一个个把鸭子们叫起来,忽然发现小鸭子们又长高了不少。“身体也长大了不少,见识也应该丰富一些了。”鸭妈妈这么想着,带着小鸭子们走向了繁华的大城市――温哥华。

    一路上,鸭妈妈一直在嘱咐小鸭们:“到了城里一定要紧跟着妈妈,否则会……”而小鸭子们却只把鸭妈妈说的话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那么遥远又是那么近的一座城市该有多美呀……

    渐渐地,它们离开那座城市越来越近了,看见几栋楼房和几辆汽车。“哇,妈妈那些土黄色、灰色的东西是什么呢?它好高好高啊!”是啊,感觉是和天连在一起的!鸭妈妈解释说:“孩子们,那是……”鸭妈妈给小鸭子们讲了好多关于楼房的`东西。继续走着,各种各样的稀奇事物令小鸭子们应接不暇。

    小鸭子们一心三用,注意力根本不在走路上,忽然“扑通”“扑通”两声,吓坏了小鸭也使鸭妈妈惊得愣了一下,“嘎嘎”,顺着声音,鸭妈妈惊奇地发现:“啊,在下面!是的!在一个下水道里!这该怎么办?”鸭妈妈焦急地望着四周,突然,它望见了马路对面的两位巡警。对!可以让他们帮忙呀!于是,鸭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冒着被汽车撞飞的危险,跑到马路对面,用嘴咬住巡警的裤脚,用力地朝马路对面拉着,其中一位巡警蹲下身子,用关切的眼神望着它,这时他突然看到了鸭妈妈的眼睛,是那样焦急,那样紧张。于是,两位巡警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下水井边,他们密切配合着,十分默契,动作特别利索,不一会儿就救出了小鸭子。鸭妈妈向他们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而那两位巡警也对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好好晒晒太阳,把你们弄湿的羽毛晒干。”鸭妈妈说:“太阳,暖和着呢!”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收藏10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第五单元教案收藏10篇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1

    1、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有关家务劳动的表述,主要句型有: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本课时的大部分动词词组在四年级上下册中都已出现过。如: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set the table.

    2、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与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询问别人能做什么家务。如:Can you set the table ?

    (2)运用能力目标

    会用Can you…?语句询问并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3)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A、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B、学习策略:注重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句型Can you…?并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难点:句子Id like to have a try .以及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4、说教学过程

    STEP1 Practise Oral English

    T:Whos your math teacher ?

    S:Miss Shen

    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S:My favourite food is chicken .

    STEP2 Lets try

    (1)、先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并完成连线。

    (2)、再听一遍,请两名同学上来完成连线。

    (3)、师生互问,教师指着sarah的图像问What can she do ?指着吴义凡的头像问What can he do ?然后指着陈杰的头像问What can she do ?引出Lets talk 。

    STEP3 Lets talk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2)听录音,并跟着磁带朗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分小组,男女生朗读比赛。分小组表演对话。

    STEP4 INTERVIEW “Can you …?”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组调查的人数多。

    STEP5开火车

    分成4小组,第一名学生向他后面的学生提问:“Can you …?”后面的学生回答,然后向后面的学生提问,依次类推。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Let’s learn中的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English class,play sports,eat dinner。

    句型:When do you do ...? I usually...at...。

    教学难点:

    单词exercises和usually的发音较难掌握:exercises可以让学生分音节由慢到快的模仿发音;usually先让学生着重练习/V/的音,再完成整个单词的发音。课前准备:调查表的复印材料。

    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English class,play sports,eat dinner的图片(下面标有相应的英文)。

    录音材料:Let’s start,Let’s learn,Let’s chant,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歌谣。教学过程:Warm up (热身)活动一 猜时间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钟表的图,不要画上时针和分针,自己站在前面,张开手臂演示一个时间,注意演示时将一直手臂缩短一些表示时针,然后提问:What time is it?引导学生用It’s...回答。

    请几名同学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说出相应的时间。Review(复习)活动二复习短语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播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歌谣课件,学生一起说唱。

    教师提问: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动词短语。出示Let’s start部分插图,请学生分别说出图中示意的短语(可以不按顺序),当一名同学说到一个短语时,其他同学要指向相应的图。

    教师播放Let’s start部分录音,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在相应的图下写出自己做这件事的时间。

    引导学生理解When do you...?的意思。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活动三学习单词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显示Let’s learn中三个大闹钟的插图以及五个动词短语,说:What do they do every day?播放动词短语的录音,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显示的画面和短语的拼写找出相应的图和短语,同时一边重复英文的发音,一边模仿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演出短语的意思。点击do morning exercises,学生跟读,exercises一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音节读由慢到快的教。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太阳,领读:eat breakfast;再在旁边画一个月亮,领读:eat dinner;然后教师说:I eat breakfast at 7:00 in the morning. I eat dinner at 8:00 in the evening. 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eat breakfast和eat dinner的意思。如果学生学得快,可以引入短语eat lunch—I eat lunch at 12:00.

    进行看谁反应快的游戏。教师说:I eat breakfast,学生马上说:at 7:00 in the morning.教师说:I eat dinner,学生要说:at 8:00 in the evening. 教师如果说:I eat lunch,学生应接:at 12:00.

    出示卡片:have English class,play sports ,请学生朗读并说出意思。活动四学习句子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对话录音,学生跟读,并说出句子的意思。

    教师示范单词usually读音,学生模仿,注意强调/V/的发音;解释意思:通常。

    两人一组朗读句子。教师板书:

    play sports 3:30

    have English class9:00 in the morningeat breakfast 7:00 in the morningeat dinner 8:00 in the evening When do you ... ...? I(usually)......at ... :...提问: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When do you have English class?When do you eat dinner?

    学生在提示下回答:(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7:00 in the morning . I usually eat dinner at8:00 in the evening.

    I usually have English class at 9:00 in the morning.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用所学动词词组,根据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I(usually)......at ... :...Let’s play (趣味操练)活动五 表演活动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学生两个人一组配合表演动词短语,一人表演,一人在其身后说出这个动作的.名称。学生三人一组进行表演,第一个人表演动作,第二个人表演时间,第三个人说出句子。活动六拼词比赛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3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第四课时说课稿

    Miss Lv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my holiday”第四课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将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假日,包含一些户外活动的英语表达法和一般过去时的两个特殊疑问句。作为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材主要包含5个动词过去式词组以及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作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部分内容拓展了A部分所学内容,并为以后有关户外活动及假日讨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将let’s learn五个词组作为呈现内容,并将其拓展成电话文本,让学生在有语境的文本中进行单词的操练与巩固,达到活化教材,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我将针对六年级学生谈谈学情分析。在知识水平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半的英语学习基础,已初步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到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已学过过去式,已经能听说: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旧知的复习,温故知新。在心理特征方面,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不久,在设计中我适当加入了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四年级学生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很好地结合了视频与音频,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四会词组:bought presents, rowed a boat 2.听、说、认读句子: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bought presents.二.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语言就假期去做过什么与朋友进行讨论。三. 学习策略目标:

    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加强合作式学习。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四会掌握五个动词词组的一般过去式形式

    教学难点:四会单词bought,rowed和saw的读音和拼写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整堂课中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热身,呈现,操练,拓展。其中,我将对呈现和操练部分进行重点讲解。

    在热身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Let’s chant和free talk,首先我选取本单元的let’s chant,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中复习已学词汇。然后我运用free talk询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复习相关句型,营造英语课堂氛围,作好新课呈现的铺垫。在热身这一环节,我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源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呈现环节,我以爱情公寓为主线,通过剧里面主角的假日活动引出要教授的新单词。首先通过胡一菲的假日活动引出went skiing和went ice-skating,然后通过关谷和悠悠引出rowed a boat, saw elephants, bought presents.在呈现过程中,我也设计了一些小活动,如:用大小声读,头脑风暴等对所学单词进行简单操练,为后面的阅读文本操练进行铺垫。在呈现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运用了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电视剧人物引出单词,避免了简单呈现的枯燥。

    在操练环节,我设计了在文本中操练,在阅读中巩固的活动。通过胡一菲等人讨论时想起展博和宛瑜,并收到礼物和明星片引出明信片中的阅读文本。对于文本,我运用了以下三个方法处理:1.听音、回答问题;2.跟读、回答问题;3.填空、自己朗读。在文本中学习,达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效果,更好地巩固所学,并在填空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中写的要求。

    最后,在拓展环节,我通过给婉瑜和展博回信,提供写作模板,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创作,在操练和巩固后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将说说我的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板书上呈现了此课时的新单词和核心句型,并展现了简单对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卡纸等进行美化。板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抓住课堂重点,在填空时进行参考。

    本课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科特点,在深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之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贯穿整堂课。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4

    Unit Five Let’s eat

    第1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learn

    Let’s play

    C.Let’s draw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中的单词和句子: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ice, noodles.fish.beef.soup.vegetable.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教学准备:食物、饮料的图片和六个生词词卡。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Free talk.[1]T:(出示苹果图片)Do you like apples? [2]T:(把图片给学生)I like apples,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s: Sure.Here you are.3、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问,学生答。

    4、用以上方法,复习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等单词和句型。

    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⑴教学单词 rice T出示图片,板书教读rice,注意升降调教学。指出“I”发字母读音「ai」“e” 不发音,渗透音标教学。齐读说:rice rice I like rice(集体→个别)T: What do you like ? Ss: I like ric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帮助学生回答:I’d like rice.⑵同样方法教学soup, fish, beef.,noodles

    2、合作学习。

    [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

    Step3 Practice

    1、听音,找图片。

    2、看口型猜单词。Step4 Production.Let’s play.1、教师扮演一名顾客,请一名同学上台戴好纸帽扮演营业员,师生之间练习对话: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2/„ yuan。付钱时可象征性地拍一下对方的手。

    2、同桌表演

    3、个别展示。Step5 Progress 配套练习P33

    1、listen and number.2、read and choose.3、配套练习Read and answer.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Make a survey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s for dinner? Wait and see ,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2、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进行相互调查。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Let’s talk中的话。教学难点: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教学准备:图片、大磁带。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Revision:出示rice, soup, beef, fish, noodles, vegetables图片,让学生说出英语名称(集体→个别)。

    2、T出示以上实物的词卡,齐读、个别读的形式交替进行。

    3、Free talk 借助刚才的图片和词卡互问互答:Can I have some„„,please.Sure.Here you are.Step2.Presentation

    1、教学What’s for dinner? Game:猜晚餐吃什么?

    T:(出示各张食物图片的背面)What’s for dinner? Guess!Ss:beef/„rice/„? T:Beef/„is ready,(把图片逐张贴在黑板上)

    2、教学Everything’s ready T:(教师贴完图片后小结)Everything’s ready.让学生理解意思,操练由集体到个别,并板书领读。

    3、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please。

    (1)紧接着上个环节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 some„领读操练问句和答句并板书。

    (2).Ask and answer in pairs.4、教学wait and see.师点拔,让学生理解。Step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Q1:What would Mike like? [1]、listen and answer.[3]、Check the answer.2、听音正音

    师说: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59,listen,point and read aloudly.3、合作共建: ⑴全班齐读

    ⑵小组齐读,其他组注意听。4.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检查两组。

    Step 5 Progress

    1、小结: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齐读,使本课内容前后融合。

    2、配套练习

    Homework:熟读对话,可以尝试翻译背诵对话。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A Let’s spell 教学目的:学习元音字母e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借助手势教学字母发音,归类识记单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元音字母e的发音和单词的书写。

    教学重点:元音e的发音,引导学生认识字母有元音和辅音之分。教学难点:拼读规则 教学准备:字母卡、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上册书的有关字母e的知识。me,he,she,we / /

    二、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字母卡并问:What’s it? An“e”.What’s the sound of letter “e”?引导学生说出元音字母e在单词中的发音/ /。

    2、出示含有这个字母相同发音的单词图片。me,he,she,we / /

    3、放Let’s spell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4、小组学习:找一找还有那些单词中字母e的发音是/ /?

    5、小组汇报交流并总结。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听一听,辩一辩。教师读一组单词让学生听一听找出那个单词中没有e/ /的发音。如:me,he,she,we

    2、游戏:击鼓传花。谁拿到花,必须说出一个含有字母e的单词。

    3、学写单词,并指导学生描红。

    四、作业(Homework)

    1、听录音,给家长读单词。

    一、读一读、听一听并圈一圈。1.bed me 2.she we 3.she he 4.me she

    2、找出发音与众不同的单词。1.me he 2.she red 3.pencil me 4.he let

    四上U5A3(读写课)教学内容:A Read and write

    C: Story time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知识目标(1)四会掌握bread, egg, milk, water.(2)能听懂:What would like for breakfast?

    2、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bread, egg, milk, water 的拼读。教学难点:bread, egg, milk, water 的拼读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食物、饮料词卡和一个大石英钟以及猫和松鼠的头饰。

    学生准备食物、饮料词卡。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

    2.Free talk 师生问答: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然后同桌开火车操练,连锁问答。

    3.学生听Let’s learn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跟读,齐读。Step 2 Presentation 1.出示一个石英钟,告诉学生It’s 7:00.I’m hungry.It’s time for breakfast, 让学生理解此句意思,师板书领读breakfast.接着问: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2.做“猜一猜“游戏

    让学生问: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师回答:I’d like some„ 师注意说到食物、饮料单词时只做相应口型,不发出声音,让学生猜是什么单词,师板书在四线格内,师口型示范的单词分别是 bread, milk, water, egg., 教学生拼读并书空,注意总结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Step 3 Practice 1.Read and say.(1)Ask and answer in pairs.For eg: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bread.B—r—e—a—d.bread.(2)Write down the words: copy three times.看谁写的又快又对。(3)组内比赛记单词。2.Write and say(1)让学生自己填写,师解释 a glass of„ What a big breakfast!的汉语意思。然后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检查(2)齐读

    (3)合上课本,学生手拿词卡,比赛谁说的短文熟练。Step 4 Production

    1、Make a survey:小组内一人扮记者,调查组内同学。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问,I’d like„作答。2.Story time:(可当本课读的拓展),师准备道具让学生表演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Step 5 Progress 1.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主要内容,齐读。或让个别同学说,其他同学补充。2..Read and write P 35 见配套练习

    (1)A: Can I have some

    , please?(牛奶图)B: Sure.Here you are.(2)A: What would you like ?

    B: I’d like an

    .(鸡蛋图)。

    (3)A;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B: Some

    (面包图)。(4)A: Have some

    ,please.(一杯水图)3..Homework: 做出本课的四张四会单词的卡片,放到家中的实物旁。背诵这四个单词的拼写。

    四上U5B1(词汇课)

    教学内容:B.Let’s learn

    Let’s do

    C.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plate, fork, knife , spoon, chopsticks.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能力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词汇,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认读plate, fork, knife , spoon, chopsticks.教学难点:chopsticks.的发音。

    教学准备:1.师准备盘子,叉子,刀,汤匙,筷子等实物。

    2.学生准备餐具生词词卡.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2.师出示词卡复习:bread, egg, milk, water.3.齐读P60 Write and say Step 2 Preparation ⒈单词导呈 ⑴教学plate 师出示实物plate,板书并教读。指出a发字母读音,e在词尾不发音并渗透音标教学,进行升降调教学。师把盘子递给一个学生,说pass you a plate,再让学生传给自己,说 Pass me a plate.让全班同学齐说!师再把盘子递给一个学生教会学生说:Can I help you? 师可释意。并回答Yes, pass me a plate, please!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对话操练。⑵教学knife

    师出示实物,板书并教读knife,指出“i”发「ai」,词尾e不发音,升降调教学,动作演示并说:Cut with the knife ,然后师生齐做动作齐说指令,渗透Let’s do 教学。

    ⑶教学spoon, fork,用教学knife 的方法教学 spoon, fork 并渗透Let’s do 教学。⑷教学chopsticks 出示实物,板书chopsticks分音节教学,指出筷子常用复数形式,渗透use the chopsticks.2..听读正音 3.合作共建,Step3 Practice 1.看口型猜单词

    2.找朋友:两组同学,一组拿图片,一组拿词卡,看谁找的又对又快。3.Let’s do ⑴听录音,观察图片。⑵听录音,做动作。⑶听录音,边说边做。⑷小组内操练。Step4 Production 猜一猜,以下朋友会用什么餐具?

    师出示:Sarah, Amy, Mike, ChenJie , ZhangReny的图片(或让学生看课本前面的人物图),Good to know:师简要介绍有关西餐甜点的小知识。Step5 Progress

    1、配套P36(一、二)

    2、小结: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3、Homework:用我们学过的餐具组成一幅图,并说一说,相信你一定做得很棒!

    四上U5B2(对话课)

    教学内容:B Let’s talk Let’s cha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I can use chopsticks.Let’s me try ,Help yourself.Let me show you.Mm„„Yummy.I like Chinese food,.we had a good time.See you tomorrow.Good night.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 Let’s talk 中对话。

    教学难点:能听懂、会说:I can use chopsticks, Help yourself.课前准备:1.师准备 盘子、叉子、刀、汤匙、筷子等实物。2.师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挂图。3.学生准备餐具词卡。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2、词卡复习plate, knife, chopsticks, spoon, fork.3、听录音,齐做P61,Let’s do Step2 Presentation 1.师手指教学挂图,说:look!Dinner is read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再问: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r English food? 然后板书并领读:I like Chinese food ,It’s yummy.师进一步说:Help yourself!并板书教读。

    2.师出示刀叉,说:I ca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Let me show you, Can you use the fork and knife?帮助学生回答,然后板书并读:I ca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 chopsticks.Let me show you , /Let me try.3.晚餐结束时,我们可以说we had a good time ,Good night, see you tomorrow,师板书并齐读。Step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把听到的句子选出来,师检查答案并释义: ⑴Help yourself.⑵We had a good time.⑶See you tomorrow.2、听音正音

    跟读对话,纠正发音 3.合作共建

    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必要时请老师指导。4.表演展示

    请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表演对话。读的最流畅的一组获胜。

    Let’s chant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英语名称,用Pass me 分别说出句子。师再放录音,跟录音齐说。Step4 Production 小组内试着编一组新对话,用本课会餐时的语言材料。Step5 Progress

    1、小结: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2、配套P37,Listen and number。()I like Chinese food.()We had a good time.()Let me try.()I can use chopsticks.()Let me show you.3..Read and choose.⑴A :

    ? B: Thank you.⑵A :

    ? B: Me too.⑶A :

    ? B: Good night.⑷A :

    ? B: ok, Here you are.A.Pass me the Chopsticks.I like Chinese food.B.I like Chinese food.C.Help yourself.D.Good night.3.HW: 听录音,读熟对话。四上U5B3(读写课)教学内容:B Read and write

    C Let’s check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 rice, chicken fish,2、能听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个四会单词拼读。教学难点:四个四会单词拼读。

    课前准备:师准备带有四线格的图片,学生准备词卡,图片。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2、P62 Let’s chant.3、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对话。Step 2 Presentation

    1、师接着上一环节出示图片,问:Would you like rice? Can you spell rice? 师出示词卡并贴在黑板上,齐拼读、个别拼读,进一步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引导学生齐说:I’d like some rice.2.同样方法教学 beef, fish, chicken.3.听读正音 4.合作共建 Step 3 Practice Read and say

    1、Ask and answer in pairs.S1: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S2: I’d like some chicken, c-h-i-c-k-e-n.2、Write down the words, copy them five times.3、组内比赛记单词。Write and say 1.让学生自己做,师解释You can’t eat so much.“你不能吃这么多” 2.师检查学生做的情况 3.齐读

    4.合上课本,手拿图片,比赛谁说的熟练。Step 4 Production

    1、Make a survey:小组内一人扮记者,调查组内同学。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作答。

    2、Let’s check P23 第一遍只听不选,第二遍边听边选,第三遍检查。Step5 Progress 小结:让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配套:P38

    1、listen and write(1)chicken

    ②fish

    ③rice

    ④ beef

    2、Read and write A: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B:I’d like some

    鸡蛋图

    A:Can I have some

    , please.一碗大米图。B:Sure ,Here you are.A:Would you like some

    ?

    牛肉图 B:Yes ,please.A:I’d like some

    。鱼图 B:OK.Here you are.Homework:

    1、抄写四会单词五遍,试着默写一遍。

    2、把Write and say 部分,熟读并自己表达出来。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5

    Unit Five What would you like?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食品、饮料和餐具”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milk, bread, ,water, egg等单词在三年级时听说读都已接触,老师重点让学生在“写”上下功夫,句型在回顾Can I have some ……,please ?的基础上,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用来询问他人的需求,本单元八个四会单词,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指导,为今后写的教学作个铺垫。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⑴能够询问一日三餐的食物及饮料。

    ⑵会使用用餐时的基本用语,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Help yourself等。⑶能够听懂并发出传递与使用餐具的一些指令,如:Pass me a plate, please.Use the chopsticks.2.知识目标:

    ⑴掌握A、B两部分Read and write中,bread, egg, milk, water, rice, beef, fish, chicken 的拼写。

    ⑵认读A、B两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 中的单词和句子。(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⑷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⑴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

    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⑵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⑶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A、B两部分的食物、餐具名称以及就餐用语,其中难点是用餐时的基本会话,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应结合过去所学的食物,饮料单词及句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同时,在教学A、B部分Let’s learn 的词汇时,可适当铺垫渗透Let’s talk 中的句子,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 can use …等,从而降低了对话教学的难度,然后通过朗读,操练,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用餐会话。

    2.本单元主要学习与一日三餐相关的词汇与会话,引入 新课时,适当复习句型Can I have a/some…?Do you like…?等,同时利用新的句型,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等滚动复习所学知识,新旧联系。交替复现。

    三、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play C.Let’s dra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Make a survey.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C story time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Good to know.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C Let’s check.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Let’s learn Let’s play C.Let’s draw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中的单词和句子: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ice, noodles.fish.beef.soup.vegetable.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实践。(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食物、饮料的图片和一顶纸帽。

    2、学生准备本课六个生词词卡。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An apple a day”,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到本节课学习。2.Free talk.:①T:(出示苹果图片)Do you like apples? ②T:(把图片给学生)I like apples,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s: Sure.Here you are.③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问,学生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采用集体和个别结合的方式。

    ④用以上方法,复习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等单词和句型。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⑴教学单词 rice T出示图片,板书教读rice,注意升降调教学。指出“I”发字母读音「ai」“e” 不发音,渗透音标教学。

    齐读说:rice rice I like rice(集体→个别)T: What do you like ? Ss: I like ric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帮助学生回答:I’d like rice.⑵同样方法教学soup, fish, beef.⑶教学Noodles(教师做饥饿状)T:You’re full ,But I’m hungry, because I had very little at breakfast.Guess , what did I have? T:(动作演示)They’re long,S:Noodles, T: 板书:hungry ,noodles,教读 B :Let’s sing and act.唱歌曲:Noodle Noodle Dumpling.配以动作。⑷ 教学 Vegetable, T:I like noodles very much..Guess ,What else do I like? Ss: Fish/…?

    T:No ,I like vegetables.T(拿出各种蔬菜实物图片)Look: I have many kinds of vegetables, Carrot is a kind of vegetables, Tomato is a kind of vegetable.T把图片发给学生,T:I like vegetables, Can I have some vegetables? S1:Sure, Here you are.S1→S2→S3……

    2、听读正音。

    放录音,生指单词跟读。

    2、合作学习。

    (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Step3 Practice(1)听音,找图片。(2)看口型猜单词。Step4 Production.Let’s play.(1)教师扮演一名顾客,请一名同学上台戴好纸帽扮演营业员,师生之间练习对话: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2/… yuan。付钱时可象征性

    地拍一下对方的手。(2)同桌表演(3)个别展示。Step5 Progressr.一、Draw your own menu.二、Homework:用 “what do you like?”调查小组内同学的喜好食物,不少于3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Make a survey

    教学目标:

    1.能力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What’s for dinner? Wait and see ,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2.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进行相互调查。2.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Let’s talk中的话。

    教学难点: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rice soup, fish, vegetable的图片。录音机、大磁带。

    2、Ss 准备食物、饮料词卡。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Sing the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2.Revision ①T:出示rice, soup, beef, fish, noodles, vegetables图片,让学生说出英语名称(集体→个别)。

    (2)T出示以上实物的词卡,齐读、个别读的形式交替进行。

    ⒊Free talk 借助刚才的图片和词卡互问互答:Can I have some……,please.Sure.Here you are.Step2.Presentation

    教学What’s for dinner? Game:猜晚餐吃什么? T:(出示各张食物图片的背面)What’s for dinner? Guess!Ss:beef/…rice/…?

    T:Beef/…is ready,(把图片逐张贴在黑板上)教学Everything’s ready

    T:(教师贴完图片后小结)Everything’s ready.让学生理解意思,操练由集体到个别,并板书领读。

    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please。

    (1)紧接着上个环节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 some…领读操练问句和答句并板书。(2).Ask and answer in pairs.4.教学wait and see.师点拔,让学生理解。5.Chant: What’s for dinner?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Rice and soup , rice and soup.I’d like some rice and soup.Step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Q1:What would Mike like? Ss: listen and answer.Check the answer.2.听音正音

    师说: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59,listen,point and read aloudly.3.合作共建: ⑴全班齐读

    ⑵小组齐读,其他组注意听。

    ⑶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纠正。

    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师巡视全班,随时指导各个小组活动。4.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检查两组。Step duction 见课本P59 Group work Mik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Chen Jie: I’d like some… … 让学生询问组内成员完成调查表。Step 5 Progress 1.小结: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齐读,使本课内容前后融合。Homework:熟读对话,可以尝试翻译背诵对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A Read and write C: Story time 教学目标:

    1、能力知识目标(1)四会掌握bread, egg, milk, water.(2)能听懂:What would like for breakfast?

    2、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bread, egg, milk, water 的拼读。教学难点:bread, egg, milk, water 的拼读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食物、饮料词卡和一个大石英钟以及猫和松鼠的头饰。学生准备食物、饮料词卡。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

    2.Free talk 师生问答: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然后同桌开火车操练,连锁问答。

    3.学生听Let’s learn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跟读,齐读。Step 2 Presentation 1.出示一个石英钟,告诉学生It’s 7:00.I’m hungry.It’s time for breakfast, 让学生理解此句意思,师板书领读breakfast.接着问: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2.做“猜一猜“游戏

    让学生问: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师回答:I’d like some… 师注意说到食物、饮料单词时只做相应口型,不发出声音,让学生猜是什么单词,师板书在四线格内,师口型示范的单词分别是 bread, milk, water, egg., 教学生拼读并书空,注意总结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Step 3 Practice 1.Read and say.(1)Ask and answer in pairs.For eg: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bread.B—r—e—a—d.bread.(2)Write down the words: copy three times.看谁写的又快又对。(3)组内比赛记单词。2.Write and say(1)让学生自己填写,师解释 a glass of… What a big breakfast!的汉语意思。然后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检查(2)齐读

    (3)合上课本,学生手拿词卡,比赛谁说的短文熟练。Step 4 Production

    1、Make a survey:小组内一人扮记者,调查组内同学。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问,I’d like…作答。.Story time:(可当本课读的拓展),师准备道具让学生表演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Step 5 Progress 1.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主要内容,齐读。或让个别同学说,其他同学补充。2..Read and write P 35 见配套练习

    (1)A: Can I have some , please?(牛奶图)B: Sure.Here you are.(2)A: What would you like ? B: I’d like an.(鸡蛋图)。(3)A;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B: Some(面包图)。(4)A: Have some ,please.(一杯水图)3..Homework: 做出本课的四张四会单词的卡片,放到家中的实物旁。背诵这四个单词的拼写。四上U5B1(词汇课)

    教学内容:B.Let’s learn Let’s do C.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plate, fork, knife , spoon, chopsticks.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能力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词汇,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认读plate, fork, knife , spoon, chopsticks.教学难点:chopsticks.的发音。

    教学准备:1.师准备盘子,叉子,刀,汤匙,筷子等实物。2.学生准备餐具生词词卡.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2.师出示词卡复习:bread, egg, milk, water.3.齐读P60 Write and say Step 2 Preparation ⒈单词导呈 ⑴教学plate 师出示实物plate,板书并教读。指出a发字母读音,e在词尾不发音并渗透音标教学,进行升降调教学。师把盘子递给一个学生,说pass you a plate,再让学生传给自己,说 Pass me a plate.让全班同学齐说!师再把盘子递给一个学生教会学生说:Can I help you? 师可释意。并回答Yes, pass me a plate, please!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对话操练。⑵教学knife 师出示实物,板书并教读knife,指出“i”发「ai」,词尾e不发音,升降调教学,动作演示并说:Cut with the knife ,然后师生齐做动作齐说指令,渗透Let’s do 教学。⑶教学spoon, fork,用教学knife 的方法教学 spoon, fork 并渗透Let’s do 教学。⑷教学chopsticks 出示实物,板书chopsticks分音节教学,指出筷子常用复数形式,渗透use the chopsticks.2..听读正音 3.合作共建,Step3 Practice 1.看口型猜单词

    2.找朋友:两组同学,一组拿图片,一组拿词卡,看谁找的又对又快。3.Let’s do

    ⑴听录音,观察图片。⑵听录音,做动作。⑶听录音,边说边做。⑷小组内操练。Step4 Production 猜一猜,以下朋友会用什么餐具?

    师出示:Sarah, Amy, Mike, ChenJie , ZhangReny的图片(或让学生看课本前面的人物图),Good to know:师简要介绍有关西餐甜点的小知识。Step5 Progress、1、小结: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2、Homework:用我们学过的餐具组成一幅图,并说一说,相信你一定做得很棒!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B Let’s talk Let’s chant 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I can use chopsticks.Let’s me try ,Help yourself.Let me show you.Mm……Yummy.I like Chinese food,.we had a good time.See you tomorrow.Good night.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 Let’s talk 中对话。

    教学难点:能听懂、会说:I can use chopsticks, Help yourself.课前准备:1.师准备 盘子、叉子、刀、汤匙、筷子等实物。2.师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挂图。3.学生准备餐具词卡。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2、词卡复习plate, knife, chopsticks, spoon, fork.3、听录音,齐做P61,Let’s do Step2 Presentation 1.师手指教学挂图,说:look!Dinner is read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再问: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r English food? 然后板书并领读:I like Chinese food ,It’s yummy.师进一步说:Help yourself!并板书教读。

    2.师出示刀叉,说:I ca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Let me show you, Can you use the

    fork and knife?帮助学生回答,然后板书并读:I ca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 chopsticks.Let me show you , /Let me try.3.晚餐结束时,我们可以说we had a good time ,Good night, see you tomorrow,师板书并齐读。Step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把听到的句子选出来,师检查答案并释义: ⑴Help yourself.⑵We had a good time.⑶See you tomorrow.2、听音正音 跟读对话,纠正发音 3.合作共建

    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必要时请老师指导。4.表演展示

    请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表演对话。读的最流畅的一组获胜。

    Let’s chant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英语名称,用Pass me 分别说出句子。师再放录音,跟录音齐说。Step4 Production 小组内试着编一组新对话,用本课会餐时的语言材料。Step5 Progress

    1、小结: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3..Read and choose.⑴A : ? B: Thank you.⑵A : ? B: Me too.⑶A : ? B: Good night.⑷A : ? B: ok, Here you are.A.Pass me the Chopsticks.I like Chinese food.B.I like Chinese food.C.Help yourself.D.Good night.3.HW: 听录音,读熟对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B Read and write C Let’s check 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 rice, chicken fish,2、能听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四个四会单词拼读。教学难点:四个四会单词拼读。

    课前准备:师准备带有四线格的图片,学生准备词卡,图片。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Sing a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2、P62 Let’s chant.3、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对话。Step 2 Presentation

    1、师接着上一环节出示图片,问:Would you like rice? Can you spell rice? 师出示词卡并贴在黑板上,齐拼读、个别拼读,进一步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引导学生齐说:I’d like some rice.2.同样方法教学 beef, fish, chicken.3.听读正音 4.合作共建 Step 3 Practice Read and say

    1、Ask and answer in pairs.S1: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S2: I’d like some chicken, c-h-i-c-k-e-n.2、Write down the words, copy them five times.3、组内比赛记单词。Write and say 1.让学生自己做,师解释You can’t eat so much.“你不能吃这么多” 2.师检查学生做的情况 3.齐读

    4.合上课本,手拿图片,比赛谁说的熟练。Step 4 Production

    1、Make a survey:小组内一人扮记者,调查组内同学。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作答。

    2、Let’s check P23 第一遍只听不选,第二遍边听边选,第三遍检查。Step5 Progress 小结:让学生总结,老师补充。配套:P38

    1、listen and write(1)chicken ②fish ③rice ④ beef

    2、Read and write A: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B:I’d like some

    鸡蛋图

    A:Can I have some, please.一碗大米图。B:Sure ,Here you are.A:Would you like some

    ? 牛肉图 B:Yes ,please.A:I’d like some。鱼图 B:OK.Here you are.Homework:

    1、抄写四会单词五遍,试着默写一遍。

    2、把Write and say 部分,熟读并自己表达出来。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6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家具陈设的名称、数量及位置等,如there are(3)能够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较好地完成活动。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的四会单词,做到会听、说、读、写。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的三会单词和句型。

    (3)能够了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并读出例词。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有兴趣用英语表达,能积极参与活动。

    (2)学习策略:注重观察,比较,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

    (3)文化目标:了解几种住宅的英语名称及差异。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table, trash bin。

    your„„?i hav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small bedroom”。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六个四会单词。

    课前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词卡、数枚硬币

    教学过程:

    1、热身

    做“低声传句子”活动。

    2、预习

    (1)放录音,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2)做“演一演”游戏,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短语。

    (3)快速拼词。

    3、新授 let’s learn(1)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个房间,画上床、书架等家具。

    do i have? 教师在床头的位置画一面镜子,说:i also have a mirror.然后拿出一面镜子,示范朗读mirror, 学生跟读。教师分别问几个学生:do you have a mirror in your bedroom?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则有意再次重复一下“mirror”一词,说:oh, you have a mirror.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教师可以说:oh, sorry.you don’t have a mirror.导出其他单词,示范朗读,注意发音及口型。(2)做“冷暖”游戏。

    table, trash bin,让学生在词卡反面或练习本上拼写、记忆单词。(4)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在书上手指相应单词并跟读。巩固延伸:

    做句型接龙游戏;做“找同伴”活动;学唱歌曲;完成配套练习;练习书写单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做替换练习。

    2、能够听、说、认读句型there is a „„/there are „并能在情景中

    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句型为:there is „„和there are„„

    课前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1、热身

    做“念单词接力赛”活动。

    2、预习

    (1)做let’s try 练习,放录音,学生听音、选择。

    录音原文如下:

    mike: there is a big shelf and a big desk.there are blue

    3、新授 let’s talk(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房间,再在房间里面画一个简笔画小(2)教师拿出mirror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的房间里并向学生介绍(3)做翻卡活动。

    (4)打开课本59页,听录音,跟读。(5)做替换练习。

    巩固延伸: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bathroom and living room.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2、了解字母组合ir, ur, th的拼读规律并熟练读出例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there be句型的简单表达法,掌握四会句子的正确书写

    难点:帮助学生区分使用there is 和there are的表达法。

    课前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1、热身

    播放歌曲“my small bedroom”,学生跟唱。

    2、预习

    做“炸弹游戏”。复习四会单词。

    3、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个房间,然后将两张end table的词卡

    (2)做“听一听,贴一贴”活动。

    (4)教师课前在一边画一座公寓楼,向学生介绍说:this is a flat.让学生装跟说flat一词。like?(7)放录音,学生看课本听录音。

    (8)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10)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看图片,带领学生读三个字母组合下面的例词。读的时候有意强调几

    个字母组合的读音,引导学生总结其发音规律。然后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放三句绕口令的录音,学生认真听,然后试着跟录音学说绕口令。

    本课字母组合的常见单词:

    ir skirt shirt girl bird birghday first third 巩固延伸:

    let’s play;做宾果游戏;做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the „„? it’s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 front of 是个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盒子和本课的词卡。

    2、学生准备词卡。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学生两人一组,把所带词卡面朝上放在课桌上,教师说一句话,如:“there is a „/there are „”学生试着找到相应的卡片,用手拍一下,并迅速拼出单词。

    2、预习

    (1)做“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教师出示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藏好一面小镜子或其他物品,教师放音乐,让学生传递盒子,当音乐停下时,拿到盒子的学生猜出盒子里是什么:there is a „如果猜不对,接着放音乐传盒子,直到有学生猜出盒子里的物品为止。the box.教师继续演示镜子在盒子上面和下面的动作,复习单词on, under.3、新课呈现 let’s learn(1)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介绍说:near.it’s near the box.near the eraser.(2)师利用学生的文具或教室中的其他物品的位置呈现,教授其他

    单词:behind ,over ,in front of等。

    学生按照指令站到自己的椅子后面。教师注意发口令时要穿插使用几个方位介词(短语),重点操练第一次出现的介绍:near, over behind和in front of。

    (4)学生把学习用口放在桌上,两人一组,然后根据老师有关方位

    发指令将物品的相对位置摆放好。

    (5)学生两人一组将自己的文具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6)做“看谁记住了”游戏。

    (7)做“低声传句子活动。”

    (8)板书四会单词,让学生在卡片反面或练习本上仿写、记忆。

    巩固延伸:

    听故事录音,做配套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句子:there is a „near/„the„和the „ is near/„th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对房间摆设作介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熟练掌握there be结构较长句式的表达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the books are on the shelf.一句为复数句式,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强调语法,而重在结合图画让学生理解语意。

    课前准备:

    词卡、蜡笔、纸

    教学过程:

    1、热身

    做“少了什么”游戏。

    2、预习

    (1)做“按我说的做”游戏。let’s try(1)放录音,学生听音做题。

    录音原文如下:

    (2)做好之后,同桌之间对各物品的位置进行问答练习,看图

    描述各物品的位置。

    3、新授 let’s talk(2)做“走迷宫”活动。在黑板上写下两排单词,一排为房间

    物品,一排为方位介词。两排之间空出距离,并用粉笔将物品与介词一一相连。在第三排写上bed?让学生根据路线图迅速找出物品与床的相对位置,并用the„is„/„the bed表述。

    (3)在黑板上写句子,如:there is a the。教师

    把相应物品和介词图片贴进空格里。教师先说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学生跟读,然后说最后两个词,学生重复,用同样的方法,每次增加一个词,直至学生能流利重复整个句子。

    (4)做替换练习。

    (5)做“看谁记住了”活动。

    (6)听录音,学生跟读。

    巩固延伸: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it。等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个四会句型,能熟练运用there be 长句形式作介绍。宜强调语法。

    课前准备:

    词卡、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

    做“慢动作”游戏。

    2、预习

    (1)翻卡游戏。

    (2)做“我的错误”活动,故意做一些错误的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跑向角落。

    3、新授

    mirror.然后教师换卡片并调整卡片的相对位置继续带领学生操练。学生熟悉操作方法后,也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放卡片,其他学生描述。

    (2)做“找位置”活动。

    (4)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5)放录音,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passage”的练习。

    (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7

    Unit5 My clothes参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服装名称及单、复数的使用习惯。服装与颜色、大小等话题相关性很强,因此建议教师将学过的有关颜色及长短大小的形容词融合在对服饰的谈论当中。

    2、单元

    三、教学重点:认读Part A and Part B 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Let’s talk 中的重要句型。

    3、单元

    四、教学难点:字母组合le在单词中的发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A、B部分的Let's learn、Let's talk 部分的四会单词与句子。

    2、认读A、B部分的 Let's learn、Let's talk 部分的单词与句子。

    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 等部分的内容 并能够听指令完成动作。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2、对于学习还不错,但是不愿或害怕发言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动请他们表达其意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还可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五、单元教学反思:

    / 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

    2、能根据具体的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句型:Are these yours? No, they aren't.Is this John's? No, it isn't.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名词所有格。

    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教师手持衣物的单词卡片,从中抽出一张,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件衣物的卡片。

    2、学生听录音做动作或者听教师、同学指令做动作,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新课

    Let’s talk:

    1、学生按指令做完动作,教师顺手拿起一学生的鞋子问:Are these yours? 引出新课。

    2、教师为学生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理解,观看后请学生讲一讲,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3、在黑板上呈现新单词,学生认读。教师放录音,学生模仿,可用一定的动作或表演来帮助理解和加深印象。

    4、操练句型Is this John's? Yes, it is./ No, it’s not.进行替换练习。

    5、认读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佩戴头饰进行表演。

    Let’s play: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涂色。然后以组为单位交给教师展示,教师从各组中任意抽取几张并问:Is this yours?/ Are these yours?,学生回答。由师生操练过渡到生生操练。 巩固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准备相应的道具、头饰。

    / 9

    2、Ask and answer:小组比赛,A、B两组互问问题,比比哪个组答的又快又准确。奖励优胜。

    3、教师设置存衣处的情景,鼓励学生分组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 布置作业

    1、听第38页的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

    A Let’s talk

    Is this John's? Yes, it is./ No, it’s not.Is this yours?/ Are these yours?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衣物名称,能够会说、认读。

    2、学习衣物名词与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连用。

    3、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喜爱的衣物的性质,如:颜色。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与衣物有关的五个词组。

    四、教学难点: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与表示衣物的名词连用。

    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教师播放从前学习过的有关颜色的歌曲《Color Song》,听后学生说出听到的颜色名称。

    2、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学生认读单词.3、学生自己找一物品向大家介绍它的颜色。 教学新课

    Let’s learn

    1、教师呈现图画,问学生:What color can you see? 学生会自然说出图中的颜色。教师顺便引出新课:What’s this? It’s a skirt.A green skirt.教师继续指图,并

    / 9

    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通过各种颜色初步感知衣物名称。

    2、教师呈现各种衣物的图片,学生看图感知衣物名称。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记住的衣物名称。教师指图问:What color is it? What’s this? 学生回答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A red dress.并出示其它的图片,学生试着说出其它几个词组。

    3、看书中图并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知并理解句子,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单词with的用法所表示的意思。

    4、找几个学生到前边来当模特,再请两个同学来表演刚学的两句话。(或者播放课件,学生配音)

    Let’s do

    1、教师播放录音或录像,带领学生做游戏。

    2、教师发布指令,学生做动作;一学生发布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3、小组比赛,每人听一个指令做动作,接力进行,看那个小组动作做得正确。奖励优胜组。

    4、两人一组互相快速发布指令并做动作,到前边进行表演。 巩固练习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衣服颜色及名称,或者喜欢谁的衣服就介绍谁的衣服。 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39页并背诵 Let's do。

    五、板书设计 Let’s learn

    clothes

    hat

    skirt

    dress pants I like…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le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 9

    2、能听、说、读、写 apple, people, table三个单词。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apple, people, table 三个单词。

    四、教学难点:正确书写apple, people, table三个单词。

    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Are these yours?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A: Is this yours?

    B: Yes, it is./No, it isn't.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教学新课

    1、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Read, underline and listen的录音,让学生划出含有字母组合le的单词。

    4、听音后反复读四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巩固练习

    1、完成Look, 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 布置作业

    1、抄本课单词4+1模式  板书设计

    apple, people, table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re your father's.Whose coat is this? It's mine.5 / 9

    2、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以上句型描述他人或自己的衣物。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掌握本课时的主要句型: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re your father's.Whose coat is this? It's mine.四、教学难点:引导孩子在情境中理解主句型。

    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Let’s do: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衣服单词。

    2、Guessing game:孩子们都闭上眼睛,一个孩子描述自己的衣服,大家猜猜他是谁。 教学新课

    1、教师拿出一条长裤,让孩子猜猜是谁的,导出句型:“Whose pants are those?”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衣服,让孩子猜猜。导出句型:“Whose coat is this?”教师指着两组衣物,反复重复以上两个句子,让孩子对主句型有所了解。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孩子观看故事,理解内容。让学生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说一说。

    3、分角色给课件配音,小组练习和表演。

    4、Let’s find out:两个人一小组说一说。 巩固练习

    1、失物招领:把孩子们的一些衣物放到讲台上,让孩子描述,描述正确了就可以取回。

    2、Yes or no:教师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桌上的衣物猜一猜,These are my socks. 布置作业

    1、听第51页的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

    B Let’s talk

    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re your father's.Whose coat is this? It's mine.6 / 9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pants socks的复数形式。

    2、理解歌谣复数名词和are的连用。

    3、学会运用单词的复数形式描述衣物。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单词pants socks的复数形式。

    四、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应用单词的复数形式。

    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复习A部分Let’s do的歌谣:说一说,演一演

    2、Talk about your clothes:孩子们走到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衣服的颜色,样子。 教学新课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问孩子:What can you see?孩子说出学过的单词,教师指着图让孩子观察,导出单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说一说。

    2、教师问:“Where are the skirts/…?”让孩子们到前面来指。当遇到孩子们陌生的词,教师出示新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读一读,强调结尾“s”让孩子注意。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衣物的图片和单词,引导孩子体会“s”的意义。(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等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单数形式。)

    3、孩子们两个人一小组,就课文的图问一问、指一指。

    4、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5、操练新单词。(教师注意指导孩子单词结尾”s”的读音。) 巩固练习

    1、Listen and point:Where is your skirt? Where are your socks?孩子边听,边指出。

    2、孩子小组内互问,互指:孩子把自己的一些衣物事先藏到同学的课桌等地方,然后用学过的句子描述,让其他同学找出这样物品。

    / 9

    3、完成Let's find out的练习。 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52页;

    2、用英语向家长介绍自己的衣物。 板书设计

    coat

    sweater

    jacket

    socks

    shorts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This is...These are...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个重点句子:“This is...These are....”的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This is...These are...五、教学过程:  复习引题

    1、日常口语交流。

    A: Whose...are those?

    B: They are...A: Whose...is this?

    B: It's...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教学新课

    1、让学生练习运用This is...These are...练习说句子。

    2、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在让学生书写这样的句子。 巩固练习

    / 9

    1、读短文并画圈。

    2、听录音并判断对错。

    3、看一看并连线。

    4、唱Let’s sing 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Story time 的内容。 布置作业

    1、唱第50页的歌曲给家长听;

    2、听录音并跟读Story time。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 9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8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要想完整生动地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主要障碍在于人物特征的形容词词汇量掌握不足和这些词的使用还存在困惑,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以此为突破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在本课渗透Who’s your„„teacher? What’s he /she like? He/she’s„„的内容时为B部分的对话教学进行铺垫。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Read and write 中四会句子: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2)能够读懂A部分Read and write 中的会话,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问题。

    (3)能够理解pair work部分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He’s tall and strong.He’s very funny.(2)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New Teacher”.能够灵活替换歌词中的科目及表示人物特征的形容词。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根据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大限度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更好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效利用学生用书中设计的Pair work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Read and write 中四会句子: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的ppt课件。

    2、教师准备学校里一些老师的照片。

    3、教师准备A部分的单词卡。

    4、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六、教学步骤

    Step1:Warming up

    1.Guessing game.Let the Ss guess what’s in the picture.(PPT)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在第一课时学过的一些描述教师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的单词:

    2.教师播放课本第二页的Let’s chant

    设计理念:让学生回顾在第一课时学过的一些描述教师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的单词,为本课时的目标语言提前进行铺垫,同时鼓舞士气,chant是为了进一步渗透本课的目标语言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Step2:lead in

    In our school we have many teachers,we have math、chinese、English、music and art teachers,which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Do you like me? How do you think of me?

    Step3:Presentation

    1.T: Zhang Peng has three new teachers.Who are they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看课件,然后提问Who are they?Ss: A science teacher ,an art teacher and an English teacher.教师再问: Who’s Zhang Peng’s English teacher ? What’s he like?

    设计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去猜,可以有效地训练目标语,同时学生兴趣盎然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话,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形式展开。

    设计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

    3.通过提问以考察学生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

    设计理念: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the dialogueafter the radio.设计理念:以听力的方式出示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既可以加强听力训练,又引

    出了目标语

    5.让学生自我推荐当我们的小老师起来领读对话。

    设计理念:学生的小老师角色这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6.让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朗读竟赛,最后哪个小组的声音既洪亮而且发音又准确,哪个小组就是我们的winner

    设计理念:通过竞赛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7.Teach the Ss how to write the sentences.设计理念: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Pair work

    Describe the figures using the word cards

    让学生两个人之间利用单词卡片和本节课已学过的重点句型进行替换关键词练习,练习之后找同学起来表演,并对学生的展示做出及时的评价。

    设计理念:通过及时的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积极肯定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Step 4:practise

    Memory game

    T shows the picture of a tacher and makes it disappear.Then ask the Ss “what’s the teacher like ?

    Purpose: Use the game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properly and if the Ss understand the word correctly and can choose the right word.Step5: Have a oath.The students have a oath together:we all like our teachers,they are all very kind。at school we play with our teachers,they are friendly to us,,we are good children。

    设计理念:宣誓进行德育渗透,升华主题。

    step6: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同学之间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句型来描述自己尊敬老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2.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以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学过的句型和单词给家人描述所画老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3.做本部分配套练习。

    七.板书设计

    Unit1.My New Teachers Part A Read and Write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9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5 Let’s eat!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talk;Let’s play)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正确朗读课文。能听、说、认读本课时句子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 too.Thanks.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并能在情景对话中进行流畅交际。

    2、能够运用Have some?.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如:Have some bread.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愿。

    3、能够听懂、认读并表演对话。

    4、对中西方餐饮文化有一定了解。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教学重点:

    1、掌握新句型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 too.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

    2、知道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表演、运用对话。

    教具准备:准备教材Let’stalk/A部分的教材配套录音带。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此次日常口语会话之前,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句型 I have? 和 Here you are.(2)游戏:“Simon says”。内容为第四单元 A/B----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3)师生共唱歌曲 “Old MacDonald”,边唱歌曲可以边表演动作。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将juice,bread 的板书在黑板上,指着juice说:I ’d like some juice.And what would you like? 重复I ’d like some juice, please.一句,并伴有和果汁的动作和表情。(2)T: What would you like? 引导学生回答I ’d like some juice, please.教读句子I ’d like some juice, please.并解释。

    (3)T:谁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正。T:Yes, Who can try? S:I ’d like some juice, please.全班齐读。

    (4)教读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 too.学生跟读。

    (5)教读对话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 too.Thanks.学生跟读。趣味操练(Practice)(1)听音正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发音。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2)学生进行角色表演A 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3)让学生做 Let's play 部分的游戏。

    教师先将游戏方法简单解释,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将面包的单词板书在黑板

    上,师生一起说:I’d like some bread.教师再板书eggs说:I’d like some bread and eggs.继续进行,I’d like some bread ,eggs and juice。

    4.Homework.听录音,仿读对话,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内容。Unit 5 Let's eat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 juice, milk, bread, egg。能听懂、会说:I ’m hungry.Have some bread.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以上各句子。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 juice, milk, bread, egg。教学难点:bread 和juice两个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配套录音带。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此次日常口语会话之前,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句型 I have? 和 Here you are.(2)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对话。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导入新知识。教师置疑:你们还记得Mike的妈妈给Mikep准备了些什么食物吗?学生凭借记忆说单词。

    (2)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做过多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观察。T: Ok.What’s on the table? Let’s see together.Look at it carefully.(3)再次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单词?

    (4)此环节学习食品单词bread, juice, eggs,并根据学生情况扩展学习milk.(5)认读词语的学习过程。指着书上插图中食物单词的英文拼写学习新单词。目的是将单词的图、形、意相结合,学习单词。

    (6)让学生听录音、指单词、读单词。(7)教师板书单词,学生认读单词。(8)教师播放教学录音,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强调 I ’m hungry.是在表达自己饿了想吃东西。如:在学生练习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I ’m hungry,对全班学生说:I ’m hungry.然后引导说: Have some bread.3 趣味操练(Practice)(1)让学生操练Let's do部分的游戏。(2)解释单词eat,drink和have。

    (3)分小组比赛说、做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做得准确,说得清楚为胜。采用教师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优胜组有奖。课堂评价(Assessment)两人一小组表演Let's learn / A 部分的内容。Unit 5 Let's eat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认读并会书写大小写Oo , Pp, Qq, Rr, Ss, Tt。2. 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Oo , Pp, Qq, Rr, Ss, Tt的大小写 教学难点: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教具准备:

    1. 写有大小写Oo , Pp, Qq, Rr, Ss, Tt的字母卡 2. 录音机和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复习所学过的字母Aa-Nn。教师出示字母卡,学生认读字母。教师出示字母卡时可单独呈现大写或小写,让学生认读。

    2. 游戏:教师念一个字母,学生迅速写出相应的字母,举起来并大声朗读。教师奖励反应最快的学生。

    3. 让学生说出所学过的含有以上字母的单词。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授字母Oo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orange的插图,让学生回答: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出:It's an orange.时,教师在黑板板书单词orange,让学生读出来并说出中文。教师问学生orange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What letter is this? 学生回答:o。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Oo的大小写。教师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以字母o打头的单词。板书单词on,教读on和orange。教师:这两个词都是以字母o打头的单词。可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写o占了几个格几条线,提醒学生在书写这个字母时注意占格位置。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Oo。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Oo的笔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Oo。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2.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Pp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Pp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Pp。教写中告诉学生小写p的小帽子要超出第二条线一点。

    3、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Qq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Qq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Qq。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字母Pp和Qq。

    4、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认字母Rr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Rr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Rr。

    5.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Ss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Ss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Ss。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 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

    6.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Tt的大小写。让学生说出大小写字母Tt的笔顺并书空。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写字母大小写Tt。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

    7.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所学字母Oo , Pp, Qq, Rr, Ss, Tt每个写一行。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8. 播放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尤其是能根据单词的发音,判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9. Listen and circle, 听录音,圈出字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游戏:看谁找得快

    教师把字母卡依次摆放在讲台上,让一位学生来到讲台上,教师读字母,学生以最快速度找到该字母并举起来向教师出示。可以多操练几次。

    (四)作业布置:

    1. 本单元“Start to say”的Find and say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中隐藏的大写和小写字母。

    2. 让学生课后书写大小写字母Oo , Pp, Qq, Rr, Ss, Tt。Unit 5 Let's eat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Can I have...? 以及 You are welcome.2 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3 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句型为Can I have some/?? Let's talk部分通过 Chen Jie等几个中外小朋友在野餐时的对话,教给学生如何用 Can I have ??来询问自己是否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Let's play 部分是为了复习巩固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所设计的游戏活动。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ave some?? 教学难点:理解water 为不可数句词,不能说a water, waters.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l.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请同学上讲台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引导学生看书上B部分 Let’s talk的插图,对全班学生说:Look!Today is a lovely day.Chen Jie and her friends are having a Picnic.They are eating and drinking.(教师在说eating和drinking这两个词时,一定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What are they drinking? Oh,they are drinking water.边做动作边教授单词water。教师说:Taste it,Please.Yes,it’s water.We drink every day.然后教师领读water。告诉学生有关饮料的词第五课时,1.复习本单元的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知识,3.Storytime.听故事学英语,用英语把他们说出来,(2)教师将水放在讲桌上,鼓励学生用I’dlike?.CanIhavesome??的问句来表达自己想喝的饮料。教师回答Sure.Hereyouare.接着学生用Thankyou.感谢老师;老师说:You’rewelcome.(3)让

    (2)教师将水放在讲桌上,鼓励学生用I ’d like?. Can I have some??的问句来表达自己想喝的饮料。教师回答Sure. Here you are.接着学生用Thank you.感谢老师;老师说:You’re welcome.

    (3)让学生听录音,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3.趣味操练(Practice)

    (l)复习所学单词及句子。教师带读并按纵排一个接一个地读。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发音。

    (2)游戏:从后往前跟读句子

    教师先说“Can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然后说“water”,学生重复“water”.教师说:“some juice”,学生重复这两个词。教师用每次多加一词的方式一直引导学生能流利地说出“Can I have some water?

    (3)同桌一组根据Let’s play操练以下对话:

    A:Can I have some?,please? B:Sure.Here you are. A:Thank you. B:You’re welcome.(4)三人一组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4.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1)听录音,仿读Let’s talk的对话。

    (2)和朋友们一起讨论自己想要吃的食品及饮料。Unit 5 Let's eat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关于食物的单词 cake, fish, rice, water。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Can I have some??的问句来表达自己想吃的食物。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有关进食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学重点:学习单词:cake, fish, rice, water。

    教学难点: 听懂有关进餐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教具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复习B Let’s talk部分的对话。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Let’s see together.Look at it carefully.(2)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食物?

    (3)此环节学习食品单词cake, fish, rice, water.(4)认读词语的学习过程。板书各种食物单词的英文拼写并教读单词。(5)让学生听录音、指单词、读单词。

    (6)教师引导学生把单词带入句子中Can I have some??巩固单词。3 趣味操练(Practice)(1)让学生边听 Let’s do 部分的录音边用卡片做动作。教师用动作演示并讲解 drink, cut, eat,的意思。

    (2)分小组比赛说、做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做得准确,说得清楚为胜。采用教师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4.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熟读单词和句子并能熟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2)同学之间练习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Unit 5 Let's eat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A,B部分的内容。2.做本课Let's check部分听力练习,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学习本课Let's story部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教学重点: 复习本单元知识,做听力练习。教学难点: 听力练习。教具准备

    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磁带和Let's story部分的录音带。教学过程

    l.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2)复习所学的食物词汇。2.趣味操练(Practice)

    (1)完成书上Read and count的练习。

    (2)听力练习:Let's check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3)完成书上练习Look and match。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I’d like?表达他在图中所找到的食物(egg, milk, fish, bread, cake, rice, juice, water)。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4).学习本课歌曲 Let's have a picnic today.3.Story time.听故事学英语。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读A、B两部分Let's do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

    (2)和同学一起看第46-47页的主情景图,用手指着主画面上的人和食物,用英语把他们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都是不可数名词,因此不能说a water或 waters等,但可以说 some water等。

    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篇10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主要单词mirror、curtain、closet、end table、trash bin。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air-conditioner,以及句型:Is this your...? I hav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3、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Small Bedroom”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重点掌握Let's learn 部分六个四会单词,并能进行简单问答、介绍。难点为单词air-conditioner的发音。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词卡和录音带,本课词卡二至三套。

    2、教师准备一面镜子。

    3、学生准备本课六个生词词卡,并带数枚硬币。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做“低声传句子”活动:教师低声把句子“I have a study, a bathroom,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kitchen.”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名学生低声向后传句子,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大声说出句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正确。二.预习(Preview)

    1、教师放四年级上册B Let's do部分的录音,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必要时,教师可展示bed,sofa等词卡给学生以提示。

    2、做“演一演”游戏:老师本人或请一学生Let's do中的动作,其他学生猜动词短语。

    3、快速拼词:老师出示单词卡片door,chair,window,desk,bed,引导学生快速看图拼读四会单词。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镜子图片,示范朗读mirror,让学生跟读, 并鼓励学生作出照镜子时的相关动作。教师出示双份词卡,让学生简单跟说复数形式。教师采用教室的实物、图片、简笔画、卡片等多种形式导出新的单词,示范朗读,注意发音及口型。

    2、Hot or Cold游戏:教师让学生A看好air conditioner图片,离开教室,教师藏起该卡,学生A回到教室,其余学生大声喊该词(表示离要找的卡很近),或轻声说该词(表示离的很远),帮助学生A找到词卡。

    3、做“Say it on 4”活动:开始打四拍的拍子,学生拍两下膝盖,然后拍两下手。节奏响起来后,教师把词卡一张张举起,学生再拍第二下手的同时,说出卡片名称。

    4、做“Arrange your card”游戏:教师快速报词卡名称,学生按次序在桌面上排列自己的词卡。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单词mirror、curtain、closet、end table、trash bin,让学生书空,并口拼记忆单词。

    6、做“Tiddly Winks”游戏:学生2人一组把两套词卡排放在课桌上,依次投掷硬币或扁平标示物,如果硬币落在一张卡片上,而且这个学生能读出上面的单词,他就可以拿回硬币,若能拼出该词则能再得到一枚奖励硬币。若不会读该词或硬币没有落到卡上,则要交出硬币。

    7、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在书上手指相应单词并跟读。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et's play:学生几人一组做句型接龙游戏。如:学生A说I have a trash bin.学生B应在学生A的句子基础上加上一个词,如:I have a trash bin and a mirror.鼓励学生加入本课外词汇。

    2、做“Partner Search”活动:学生每人在6张词卡中任选几张,然后寻找持有相同卡片的同学。学生可以不出示卡片,而是在教室四周走动,对他人介绍:I have a..and a....3、学唱Let's sing 歌曲:播放My Small Bedroom录音,让学生跟唱。鼓励学生选择歌词填入原有歌曲中,可在班内开一个竞赛,并奖励获胜者。

    4、完成相应的练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做替换练习。

    2、能够听、说、认读句型 There is a..../ There ar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3、了解 Good to know内容。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句型为:There is....There are....难点句型有:I have my own room now.What's it like?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单元A部分Let's learn部分的教师卡片及单词卡二至三套。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做“念单词接力赛”活动:学生分为两队,教师向每队的第一名学生A出示一张卡片,第一个说出卡片单词的学生收起这张卡片走到本队的队尾,另一个队的第一名学生依旧站在队首继续比赛。每名学生有两次机会,如果第二次还不能第一个正确说出单词则被淘汰。最后得到的卡片最多的队获胜。二.预习(Preview)

    1、做Let's try练习:学生打开课本59页,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音、选择。录音原文如下:

    Mike: I have a new room.John: What's it like? Mike: There is a big shelf and a big desk.There are blue curtains.2、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运用句型:I can see a...in Picture 1/2.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talk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房间,在里面画一个简笔画小人,然后介绍说:Look, this is me.I have my own room now.强调“my own room”的发音,让学生跟说。教师继续出示自己的书本等物品,并介绍说:my own book /pen...,引导学生出示他们的物品并说出:my own...。

    2、教师拿出mirror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的房间里并向学生介绍说:In my room there is a mirror.让学生跟说。教师依次贴上closet,air-conditioner的卡片,每贴一张卡片就示范说一个句子。三张卡片都贴好以后,教师说:There is a big closet, a new air-conditoner and a new mirror.然后教师说在窗户两边画上蓝色窗帘并介绍说:There are blue curtains.让学生跟说。

    3、做翻卡活动:将A部分Let's learn的单词卡片面朝下竖在黑板槽内。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次请每组一位学生上来翻卡,然后根据卡片上的单词说:There is a..../ There are....。说对得一分,能加上形容词的,如:There is a big....则得两分。

    4、让一名学生A上来,背对黑板。教师重新布置所画的房间,每次选两至三幅图片贴入房内。教师提问:What's it like? 请学生A看黑板上的图用 There be 句型作出回答。然后教师再请一名学生B上台,重新布置黑板上的房间,然后引导其他学生问“What's it like?”

    5、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59页,教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读课文。

    6、做替换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该部分提供的图片做替换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词卡作出不同的替换。

    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Talk and draw”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描述一个想象的房间或自己的房间,学生B根据所听到的在空房间图内画出相应内容。然后变换角色练习。

    2、做A Let's talk 部分的配套练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子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kitchen, a washroom and a living room.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closet.

    2、理解ir、ur、th的拼读规律并熟练读出例词。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 There be 句型的简单表达法,掌握四会句子的正确书写。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区分使用 There is 和 There are 的表达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词卡二至三套,本单元 A Let's learn 部分的词卡二至三套,一个玩具免子。

    2、学生准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词卡和本单元 A Let's learn 部分的词卡。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教师播放C部分的歌曲“My Small Bedroom”,学生跟唱。二.预习(Preview)

    1、做“炸弹”游戏(详见参考资料库)。复习四会单词 curtain, closet, mirror, end table,trash bin 等。

    2、教师同时出示两张卡片,让学生注意观察,根据卡片上的单词说:There is a...and a....的句子。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Read and write

    1、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个房间,然后将两张 end tables 的词卡贴在房间里,介绍说:There are two end tables.让学生跟说,然后换其他相同的卡片做替换练习。

    2、做“听一听,贴一贴”活动: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座两层楼房子,向学生介绍:I have a new house now.教师向学生介绍各层房间:There is a kitchen on the first floor.There are....学生根据老师描述,选择相应图片贴在正确位置。学生跟说句子:It's on the first floor.

    3、教师指黑板上的房子问学生:What's it like? 学生用 There is / are 句子来描述,如:There are two big bedrooms.

    4、教师课前在黑板一边画一所公寓楼,向学生介绍:This is a flat.让学生跟说flat 一词.

    5、教师向学生展示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挂图,带领学生阅读。

    6、教师拿出玩具免子说:Look!This is a rabbit.He is a new flat.What's it like? What's in it? Listen.7、教师放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看课本听录音。

    8、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9、教师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sentences”。

    10、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Pronunciation 教师向学生展示该部分的挂图,带领学生读三个字母组合下面的例词。读的时候有意强调几个字母组合的读音,引导学生总结其发音规律。然后教师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放三句绕口令的录音,学生认真听,不跟读。教师对三句绕口令的意思作简要讲解,然后学生试着跟录音学说绕口令。

    附含有本课字母组合的常见单词:

    ir skirt shirt dirty girl bird birghday first third ur purple nurse curt surf burn turn fur hurt th voiced: these those them there this that clothes unvoiced: three thin Thursday cloth breath bath thank think thick youth month third 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 A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66页,教师介绍 Good to know 部分的知识。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on、under、behind、near。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s the...? It's....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 front of 是个难点。建议教师在本课渗透 There be 长句的内容,为B部分的对话教学进行铺垫。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盒子(里面放一面小镜子)和本课的词卡。

    2、学生准备A部分的四会词卡。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学生两人一组,把所带词卡放在课桌上。教师说一句话,如:There is a.../ There are...学生试着找到相应的卡片,用手拍一下,并迅速拼出单词。二.预习(Preview)

    1、做“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教师出示一只盒子,盒子里面藏好一面小镜子或其他物品。教师放音乐,让学生传递盒子,当音乐停下时,拿到盒子的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There is a...如果猜不对,接着放音乐传盒子,直到有学生猜出盒子里的物品为止。

    2、教师从盒子里取出镜子,然后再把镜子放进盒子里,问学生:Where is the mirror? 引导学生说出 It's in the box.教师继续演示镜子在盒子上面和下面的动作,复习单词on, under。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介绍说:Near, it's near the box.让学生跟说。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的文具摆出不同产位置关系并做问答练习,如:Where is the pencil? It's near the box.

    2、教师利用学生的文具或教室中的其他物品的位置呈现、教授其他单词: behind, over, in front of 等。

    3、做“按我说的做”游戏:教师发指令,如:Stand behind the chair,学生按照指令站到自己的椅子后面。教师注意发口令时要穿插使用几个方位介词(短语),重点操练第一次出现的介词:near, over, behind 和 in front of。

    4、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桌上,两人一组,然后根据老师有关方位发指令将物品的相对位置摆放好,如:Put your pencil in front of your book.

    5、学生两人一组将自己的文具摆放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练习,如:Where is the...It's...6、做“看谁记住了”游戏: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61页,观察一分钟,然后合上课本。教师根据图中物品的位置关系提问,如:Where is the trash bin? 让学生凭记忆作出回答。

    7、做“低声传句子”活动:教师低声把句子 There is a..../...on / under / over...the....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A,学生A低声告诉学生B,学生B再告诉学生C,依次类推,每队的最后一位学生复述句子,看哪队说的句子最完整。

    8、教师板书本课四会单词,让学生在卡片反面或练习本上仿写、记忆。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学生用书第61页 Let's find out 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物品摆放的不当之处,并用 There be 结构作简单表述。

    2、全班听 Story time 部分的录音,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学生模仿跟读。让学生再读一遍故事并回答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3、做 B Let's learn 部分的配套练习。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子:There is a...near /...the....和The...is near /...th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运用所学语言对房间摆设作介绍。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 There be 结构较长句式的表达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The books are on the shelf.一句为复数句式,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强调语法,而重在结合图画让学生理解语意。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A、B两部分的词卡、一张床的图片以及四年级上册第49页课文图或其他居室图。

    2、学生准备蜡笔和纸。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做“少了什么”游戏:教师一一向学生出示准备好的单词词卡,学生看图读单词。然后教师抽掉其中的一张词卡,再让学生读一遍,然后请学生快速说出抽出的卡片上的单词。二.预习(Preview)

    1、做“按我说的做”游戏:教师用带有介词的动词短语发指令,如:Put your ruler under your pencil-case.学生根据指令将各自的文具摆放好。Let's try

    2、教师放录音,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把周围的物品连到房间的相应的位置。录音原文如下:

    Woman: The mirror is over the end table.The toys are in the closet.The trash bin is in front of the shelf.The sofa is under the picture.3、连好线后,同桌之间对各物品的位置进行问答练习,看图描述各物品的位置。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Let's talk

    1、教师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铅笔盒上,并介绍说:The pencil is on the pencil-case.学生跟说句子。教师用其他学习用品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练习描述。

    2、做“走迷宫”活动: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好两排图片,第一排为房间物品,第二排为方位介词,两排图片之间空出距离,并用粉笔将物品卡片与介词卡片一一相连,一件物品图连一个介词卡。教师在第三排贴上一张床的图片并在旁边画一个问号。如图所示:

    学生根据路线图迅速找出物品放在床的相对位置,并用 The...is.../...the bed.表述。

    3、教师在黑板上写好句子,如:There is a □□ the □.教师把相应物品和介词图片贴进空格里。教师先说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学生跟读。然后教师说最后两个词,学生重复,用同样方法,每次增加一个词,直至学生能流利重复整个句子。

    4、做替换练习:教师替换板书句式中的三张卡片,学生做替换练习。

    5、教师将黑板一的句子改写成 There is a □ and a □□ the □.然后贴上三张物品图和一张介词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较长的句子,如 There is a bed and a mirror in the bedroom.然后教师再把黑板上的句子改写成 There are two □□□ the □.在前两个空格里贴上两张相同的物品卡片,在后面的两个空格里依次贴进一张介词卡片和一张物品/房间卡片,引导学生说出 There be 结构复数形式的句子,如:There are two beds in the room.6、做“看谁记住了”活动:教师和学生展示其他图片,如:四年级上册第49页课文图或其他居室图片,让学生观察两分钟,然后收起图,让学生说出教室里物品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用句子:There is / are...near /...the....来表达。

    7、学生打开课本62页,教师放 Let's talk 录音,学生跟读。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et's practise:让学生两人一组描述图上物品的相对位置,然后请学生自告奋勇到黑板前来介绍。

    2、学生打开本单元的主情景图,看图描述各房间。

    3、做 B Let's talk 部分的配套练习。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子:The closet is near the table.The trash bin is behind the door.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并在情景中运用。

    2、能够听懂、理解:What's on the computer? I work with it.等句子。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四会句型,能熟练运用 There be 长句形式作介绍。难点句子有: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教师重点讲解意思,不宜强调语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单元词卡两套,一张房间图片以及 B Read and write 部分挂图。

    2、学生准备本单元词卡和自己房间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做“慢动作”游戏:教师把卡片放在一个口袋内,然后慢慢抽出来,看谁能首先猜出卡片的内容。

    二.预习(Preview)

    1、翻卡游戏:教师课前在黑板上将本单元的四会单词词卡面朝下贴在黑板上,并在每张卡片的旁边一一写好分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轮流翻卡,拼读词汇,若拼读正确则得到相应的分值,不正确不能得分。

    2、做“我的错误”活动:教师出示一张房间图片并作一些错误的描述,如:There is a chair behind the door.让学生迅速作出判断,并用 Uh-huh 和 Uh-uh(或yes or no)来回答。有场地的话,可设Yes Corner和 No Corner,让学生两边跑动。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左手拿一张 air-condioner 的卡片,右手拿一张 mirror 的卡片,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 air-conditioner 的卡片在 mirrror 的正上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描述空调和镜子的相对位置:The air-conditioner is over the mirror.然后教师换卡片并调整卡片的相对位置继续带领学生操练。学生熟悉操作方法后,也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放卡片,其他学生描述。

    2、做“找位置”活动:学生分成四至八人一组,每组拥有相同数量和内容的词卡,每个学生手持一张卡片。教师发指令,如:The trash bin is near the table.持有 trash bin 卡片的学生马上站到持有table卡片学生旁边。最先站对位置的小组得分。

    3、教师向学生展示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挂图,说:Do you remember Robo.He has his own room.What's it like? What's in it? Listen.教师放录音,学生边看短文边听录音。

    4、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

    5、教师再放一遍录音,然后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passage”的练习。

    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四.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et's find out: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教师也可提供类似图片让学生练习。

    2、做C部分 Let's check 练习:学生听音判断对错,启发学生描述几幅图里的相对位置关系。录音原文如下:

    ① Man: There are three rabbits in the hat.② Woman: There is a long snake on the hat.③ Man: There are five rats behind the hat.④ Woman: A small hat is beside the big one.⑤ Man: There is a hat in the monkey's hand.3、做本单元 B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练习。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这次特地为您准备了“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思考问题并做出良好的决策。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1

    四年级语文赛课教案

    课题:《复习单元五》

    校:马屯小学

    赛课人:王雪荣

    第五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把“读读写写”中词语听写正确。

    2、通过复习,能把“读读记记”中词语读准确并记住。

    3、通过复习,能说出本单元的收获和体会,明白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能够更加珍爱生命。学习过程

    一、揭题、板题:

    1、揭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完了,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比一比谁记得牢固,积累的多,收获的丰富。

    2、板题:复习单元五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复习词语

    (一)会写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园地五,看前面的词语盘点。出示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读写写”里面的词语,边读边记忆这些词语。(5分钟后听写)

    2、学生自由读记。

    3、检测:听写词语,可以抽其中的一部分听写。

    4、同桌互改。

    5、纠错:全对的同学复习“读读写写”,出现错误的订正后同桌批改

    并记忆。

    6、老师对学生易错的词语进行强调、分析,加深印象。

    (二)会认词语

    1、师:你们真是记忆小能手,我们来看“读读写写”里面的词语,看谁表现的最棒。出示自学指导

    (二)请同学们练读“读读记记”里的词语,比谁读的准确。(3分钟后比赛)

    2、学生自己读“读读记记”里的词语。

    3、指名读,及时纠正错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

    6、不同形式的赛读。

    三、复习课文,交流体会 出示自学指导

    (三)请同学们自由来读第17至20课课文,来谈谈你们的体会。(6分钟后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

    3、回忆课文填空。

    ①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 世界。这句话出自课文,作者是,文中的主人翁 让他明白 的这个道理。

    ②《生命 生命》作者是,这一课通过、、三个事例让我们明白: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可以让 体现出。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决不让它,使自己活的更加。

    ③《花的勇气》讲的是发生在四月的,看花时心理从“失望”、()到“惊奇”、,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

    四、小结

    生命的意义何在?听听雷锋怎样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2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阅历,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教学后记: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后记:

    第十周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9分 )

    1. 小刚家的住房面积是65 [ ]

    A.平方分米 B.平方米 C.公顷

    2. 某校操场面积为4 [ ]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3. 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方砖?得数是:[ ]

    A.18块 B.6块 C.600块

    二、填空题(1-10每题 2分, 11-14每题 3分, 共 32分)

    1. 30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 5公顷=( )平方米

    4. 80000平方米=( )公顷

    5. 4500公顷=( )平方千米

    6. 3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7. 4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8. 4平方千米90公顷=( )公顷

    9. 1204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米

    10. 6公顷500平方米=( )平方米

    11. 在□里填上>、<或=.

    702公顷□8平方千米

    12. 比大小.

    400公顷□4平方千米

    13. 比大小.

    6公顷□6000平方米

    14. 在□里填上>、<或=.

    90000平方米□9公顷

    三、简算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8分 )

    1. 125×16=

    2. 1560-198=

    3. 25×36=

    4. 1376+999=

    5. 190×5×2

    6. 810÷45÷2

    四、应用题(1-4每题 8分, 第5小题 9分, 共 41分)

    1. 一块瓜地占地2公顷,长是500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2. 一块边长是50米的'正方形稻田,共收稻谷2500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块占地2公顷的稻田,可收稻谷多少千克?合几吨?

    3. 植物小组计划在一块长150米,宽8米的地上种花,现在把宽增加2米,要使面积不变,长应减少多少米?

    4. 工人师傅扩建一处长250米,宽160米的运动场,扩建后,长增加50米,宽增加40米,扩建后的运动场占地多少公顷?

    5.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0米,宽比长短50米,这块地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施肥150千克,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4

    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法设计: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背诵法 学法设计:边读边想象法、借助插图法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方式,概括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请大家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2、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3、全班交流,分享信息。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老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顺势引入书中的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a.识:如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jn,“峪”不能读成y,“屯”不能读成tn;能巧记字:“嘉”用形声法,“瞭”可用意合法组成“瞭望”来识记等。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b.写: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三、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一)观察图画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城东起山海关和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跨越了哪几个省份。

    2.书上的两幅画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第一幅是远看;第二幅是近看。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①(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远看)

    ②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巨龙。)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①(投影书上第二幅图打出字幕:近看)

    ②看图,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5.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为什么不同?

    师:课文中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赞美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概括主要内容

    1.四人小组分节朗读,正音。2.思考。

    ①第一段,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从文中找出来。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印象,并体会这一比喻句的好处。(突出其“长”。)

    ②第二段,长城的近景又怎样?围墙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③第三段,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④最后一段写了什么?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概括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检测复习,齐读中心句,围绕“奇迹”展开学文。

    二、感悟学习

    1、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2、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3、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4、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三、走出文本,抒发情怀。

    1、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对着长城: 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四、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讲。以评价提升理解。

    2、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概括主要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教法设计: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背诵法 学法设计:边读边想象法、借助插图法 教学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6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初步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入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请同学介绍收集的颐和园资料。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画出错得多的字,引起学生注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1.初读课文。

    (1)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2)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清全文思路。

    (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人、事、景、物)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大家说说。(总分总。)

    (2)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四、理清二至五自然段的思路

    1.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方位。)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学生自由画后汇报。

    师引导:到了昆明湖还游览了什么?(十七孔桥。)2.按顺序填空。

    长廊——()——()——()——十七孔桥

    五、总结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每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与颐和园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5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感受颐和园的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颐和园。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咱们看着图,喊出它们的名字吧!(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颐和园尽情地发现美和感受美吧!

    (一)发现美

    1.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全文,看看颐和园什么地方最美?把认为最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待会儿谈谈感受。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2.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想你们已经被颐和园的美景所陶醉了吧!下面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相品读美句。)下面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来感受你所发现的美吧。

    (二)感受美 1.长廊。(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这句话最美!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感受长。)(出示幻灯片。)

    师:啊!长廊真不愧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啊!你再往后读读,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还感受到了长廊的画很多,而且很美。我是从“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看出长廊上的画不光多,而且各有不同。师:你说得真好!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长廊的美吗?(生读句子。)

    师:想不想看看长廊上那五彩的画呢?咱们看着图喊喊它们的名字吧!(出示幻灯片。)

    生:牡丹亭,麻姑献寿,刘备携民渡江,穆桂英飞索套宗保,龙王借宝。师:长廊上不光有人物画,还有许多的花草,风景画,美不美啊? 生:美!

    师:咱们再读读这句话吧!读出你的感受!(配乐。)2.佛香阁和排云殿。(出示幻灯片。)①(生读句子谈感受)“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从“三层建筑”“耸立半山腰上”感到很高;从“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感到很美,具有皇家宫殿的豪华气派;从“一排排”体会到宫殿排列很整齐,占地面积很大。)②男女生朗读比赛。3.昆明湖。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觉得昆明湖很静,很绿。

    生:我觉得昆明湖很平。特别是“滑”字用得好。说明湖面很平,很滑,没有一点儿波纹。如果换成“划”,就会把湖面划破,就表达不出水平如镜的感觉了。②师生合作读。4.十七孔桥。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我觉得十七孔桥的桥洞很多,有十七个呢!同时石柱也很多,有上百根之多。不光如此,“姿态不一”说明狮子也很多!)

    ②师:体会得很好!据资料记载,十七孔桥上一共有 508 只石狮子呢!想不想看看石狮子呢?

    (播放幻灯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1.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2.全班一起深情朗读一遍。

    四、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等几处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课后作业

    1、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19*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了解秦兵马俑这一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能力。教法设计:合作交流读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设计:边读边想象法、资料收集法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教师边放课件边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班同学就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一起出发,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出示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通过图片,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通过文字,了解秦兵马俑的情况。)师:看了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收集的秦兵马俑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说说它的特点。2.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

    三、交流讨论,感情朗读

    1.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找出写规模宏大的部分,体会想象它的宏大。(1)第二段描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朗读第二段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作者用说明性的语言,用列举数字与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运用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兵马俑的壮观。)

    (3)师:如此壮观的气势,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去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3.找出描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段落。(1)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了解兵马俑的类型:有将军、武士、骑兵、陶马。(3)了解兵马俑的个性:

    (4)师,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说一说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扣住“热爱”讲一讲。)朗读第四至八自然段。(5)了解第九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

    1.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2.学生自由练习读第四至九自然段。3.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4.读后交流。相机出示各种兵马俑模型,猜猜是什么俑?理由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站在兵马俑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千年以前传递来的信息,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引导学生课后在拓展阅读中,更深入地了解兵马俑。

    六、课后作业

    1、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

    2、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七、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及课件。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宽带网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使用能力。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宽带网”下面的话,说一说本次搜集资料的范围、要求: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近一段时间,你是采用什么办法搜集资料的?遇到了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如:

    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碟片; 在语文教材和古诗读本中查找相关诗词; 登录相关网站,如直接输入关键词“世界遗产在中国”;(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当堂搜寻并展示); 调查访问游览过的亲朋好友,看门票、游览手册、照片; 从中学、小学各科教材中查找;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可从《中国电视报》中关注相关预告;

    2、资料展示会:展示一下你已经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三、提出建议

    1.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分类收藏。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与整理资料。

    3.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完全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的“假性占有”、资料过于深奥、乱剪书报等。4.作业。

    让学生自主举办“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展”。按照个人提出建议的方式,决定展示交流的形式、时间、评比表彰办法等。5.课后实践。

    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教师大屏幕快速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见《长城如父》,作者董耀会)也可出示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当你得知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分小组阅读要求,讨论保护文物的话题 1.谈有关长城的报道。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 100 处最濒危遗址名单。(大屏幕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

    2.你得知这些信息后,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三、小组讨论,提出建议

    1.四人小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3.自由发言:谈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应怎样加以保护。4.评价。

    四、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可创设如下情境: 1.劝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2.即兴演讲:“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3.写倡议书。

    4.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适时组织评价。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第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按一定顺序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世界遗产”。

    一、创设情境,引发“习作”的需要

    1、创设情境: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邀请咱们班全体同学担任导游,我们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小导游,大家愿意吗?

    2、揭示要求;要当好导游,首先要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传说,明确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然后写出导游词,熟悉导游词。今天,我们就来学写导游词,让这批外国游客大开眼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世界遗产”。

    二、交流资料,确定“习作”的内容

    1、师生交流,随机点拨: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

    3、各人自主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习作”的写法

    教师出示或朗读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导游词,再默读教材中“习作”下面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习作,完成“习作”的内容

    五、模拟讲解,展示“习作”的成果

    1、指定二至四名同学,宣读“导游词”,进行模拟讲解,根据“游客’’意见共同修改与完善。

    2、读一读自己的习作,适当修改;改动较大者重新誊写。

    第四课时习作评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伴的习作,从中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

    2、讲评中以表扬和激励为主,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学会按要求修改作文。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要善于取长补短,重视修改文章。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习作,按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教学过程

    一、交流习作

    1、与同桌、自己的好朋友交换阅读各自的习作,有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在文中改一改。

    2、自荐或推荐在全班交流:可以朗读,也可以当小导游讲解;可以宣读全文,也可以宣读一个片段、一个语句;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习作,教师要积极推荐以下方面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内容上丰满者、语言上出众者、表达形式上创新者、表达水平上进步明显者,等。

    二、评议问题

    1、教师小结全班同学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2、出示普遍性问题,引导全班评议与修改,如错别字、不通顺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内容表述不准确等。

    3、修改习作中语句等方面的明显问题,订正文中的错别字、错误标点。

    三、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辨析理解。

    2、学习“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导学“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读一读,学生自主发现悟一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结合小林、小东的发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3、举出实例说一说:在读过的课文或习作书中,你发现了这种“用熟悉的事物来比照”的写法吗?

    4、仿照例句写一写,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二、日积月累 1.读对联。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3.读、记、吟。4.另举几例对联。

    三、回顾“词语盘点”

    1、按要求“盘点”:读读写写(抄写、听写)、读读记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教师可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2、“我的词语库”:从本单元课文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语、新词语?指名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工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5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一、口算:(20分)

    20×4= 50×2= 80×6= 60÷20= 240÷40=

    150÷30= 160÷40= 400÷50= 560÷70= 490÷70=

    540÷90= 720÷80= 360÷40= 480÷80= 560÷70=

    200×4= 300÷50= 350÷70= 420÷60= 320÷40=

    二、填空题:(12分)

    1、( )里最大能填几?

    40×( )<319 90×( )<640

    80×( )<570 70×( )<500

    2、720÷24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

    3、196÷39,把39看作( )来试商,444÷74把74看作( )来试商。

    4、200里面有( )个40,有( )个50。

    5、甲数÷乙数=8,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那么商是( );

    如果甲数缩小100倍,乙数也缩小100倍,那么商是( )。

    6、900÷30=90÷( )=( )÷150=( )÷2=8100÷( )

    三、用竖式计算:(24分)

    92÷23= 324÷81= 775÷25= 960÷40= 384÷16= 140÷27=

    ===========================

    四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篇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_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锐角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学习技巧

    学会看题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课后巩固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习作优秀模板


    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习作要求:

    1、把你在畅所欲言中的发言整理成一段话。

    2、记述一个关于由尊严或没有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是读过的书中某个人物的故事。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得有情有意,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习作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得有情有意,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与阅读《嗟来之食》相结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对尊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完成初稿。

    一、激发写作兴趣

    读《嗟来之食》以那个人到底应不应该吃黔敖的东西为主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对尊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把你在畅所欲言中的发言整理成一段话。

    2、记述一个关于有尊严或没有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使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是读过的书中某个人物故事。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的有情有意,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

    三、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检查。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评议例文,指导修改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评议例文

    注意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

    三、出示例文(片断)

    1、先读一读,找出不足的地方。

    2、集体修改。

    2、读后有什么不同,谈自己的看法。

    四、修改作文

    1、自己修改

    2、小组互改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鉴赏作文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鉴赏优秀作文

    1、指名读优秀作文

    2、小组评论

    3、集体评议,小组谈体会。

    三、教师总结:

    第六次习作

    习作要求:

    1、谈自己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2、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说说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习作难点:

    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习作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完成初稿。

    一、出示习作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重温本单元的课文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林中乐队》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检查。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评议例文,指导修改,学习修改方法。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评议例文

    注意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

    三、出示例文(片断),指导修改。

    1、先读一读,找出不足的地方。

    2、议一议,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具体?

    四、修改作文

    1、自己修改

    2、小组互改

    五、清抄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总结鉴赏,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鉴赏优秀作文

    1、指名读优秀作文

    2、小组评论

    3、集体评议,小组谈体会。

    三、教师总结: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59100.html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