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
  •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3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范和标准,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小学第五单元教案”的相关资料敬请查收,如果您认为本网页很好可以将其加入您的收藏夹!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有利于避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机械套用和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片面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课时 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材第48、第49页)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件。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吗?(列表)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疑:今天,我们将研究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1题文字部分)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适时的设疑,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下面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又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呢? 生:画线段图。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了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线段图)

    学生尝试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后,组织交流汇报。

    师:在线段图的帮助下,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就相当于是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12枚,就相当于是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小春:(72+12)÷2 =84÷2 =42(枚)

    小宁:42-12=30(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方法二 小宁:(72-12)÷2 =60÷2 =30(枚)

    小春:30+12=42(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

    师: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生1:先检验两人邮票的总数是不是72枚。生2:还要检验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12枚。

    学生进行检验并完整地解答问题;不强求解法一致,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给予肯定鼓励。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解决问题时,经常要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明确解题思路】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生2: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生3: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分析题意→直观、清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策略便有了思维的层层渗透与逐步深入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为策略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策略的一部分。

    2.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A类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小丽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丽有邮票57枚,如果小华给小丽9枚,她们俩的邮票枚数就相等了,小华原来有多少枚邮票?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杨树:(97+7)÷2=52(棵)柳树:52-7=45(棵)B类:

    57+9+9=75(枚)教材习题

    教材第49页“练一练”

    已知条件: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05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5本。问题: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科技书:(105+15)÷2=60(本)文艺书:60-15=45(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教材第50~54页)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使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画画看。

    生: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指名学生口答。

    师: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请同学们看题,说一说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2题文字部分)

    生:知道了长方形花圃的长是8米,扩建后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生1:“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是什么意思?

    生2: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算出它的宽。怎样求宽呢? 生3: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图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师:想一想,这个花圃的示意图应该怎样画?可以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然后尝试画出直观图。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画一个长方形,标明长边是8米;然后两条长边都要增加3米,宽不变;再画出增加的面积是18平方米。画图时一定要把所求的问题在图中标出来。

    师:你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生: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就要先算它的宽是多少米。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宽是多少米呢?

    生:原来花圃的宽就是增加的小长方形的长,也就是说面积是18平方米的小长方形的宽是3米,那么长就是18÷3=6米,即原来花圃的宽是6米。

    师:那么花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生:现在知道了花圃的长是8米,宽是6米,面积是6×8=48(平方米)。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步画出直观图。·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在直观图中表示清楚。·观察直观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师:你觉得观察直观图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单,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例题中呈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直观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凸现了画图策略的实际价值。教学时,首先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使画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再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交流画图的好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间问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提高了小组交流的质量,又拓展了数学思维】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都用到了一种策略,大家说是什么呢?

    生:画直观图。

    师:是啊!画图的策略正在数学各个领域展现它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有句名言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如果能自觉地运用画图这一策略,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指导学生正确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图,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图的想法,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尝试、反思、修改,基本掌握画图的方法。

    2.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学生在画图时出现错误,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画图能力比较弱,不能正确地表示出相关信息,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形象化处理的能力不强。

    A类

    小营村原来有个宽20米的长方形活动场地,后来因扩建,活动场地的宽增加了5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50平方米。现在活动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减少了8米,操场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0÷5×(20+5)=750(平方米)

    B类:

    原来:50×40=2000(平方米)扩建后:(50+10)×(40-8)=1920(平方米)2000>1920 操场的面积总的来说是减少了。教材习题

    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50÷5×(20-5)=450(平方米)

    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

    1.第一小队:(34-4)÷2=15(棵)第二小队:15+4=19(棵)

    2.短:(90-10)÷4=20(厘米)长:20+10=30(厘米)3.上层:60×3=180(本)下层:60本

    4.12÷(5-3)=6(元)

    5.45 32 60 56 15 16 12 14 6.(1)75÷5=15(米)(2)125÷5=25(米)

    7.900÷18=50(米)50×50=2500(平方米)

    8.黄色:(5×4-4)×6=96(套)红色:(5-2)×(5-2)×6=54(套)

    9.720 720 1610 1610 10.张宁:(86-8×2)÷2=35(张)王晓星:35+8+8=51(张)

    11.(495-45)÷2÷3=75(千米/时)

    12.上衣:(95+17)÷2=56(元)裤子:56-17=39(元)13.(60-40)×60=1200(平方米)

    14.360÷30=12(厘米)(30+12)×30=1260(平方厘米)15.(14+8)×2=44(平方米)画图略 16.675÷15=45(棵)36×45=1620(棵)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2

    单元测试

    一、口算.

    37+2=59-5=13+5=34-6=

    89-7=68-8=78-20=18+6=

    28-6=63+4=80+19=37-9=

    46+3=49+30=77-6=56+20-4=

    86+4=47-7=21-5=63-40-8=

    二、填空.

    1.一个加数是62,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

    3.在○里填上>、<或=.

    54+4○5078+4○80

    82-30○6033-3○30

    31○28+2075○80-6

    4.(1)12只小鸡比8只小鸭多()只.

    (2)9支铅笔比13支铅笔少()支.

    (3)28朵黄花和20朵红花一共是()朵花.

    三、用竖式计算.

    63-2718+4666+24

    80-4327+4855-46

    四、列式计算.

    1.48比20多多少?2.6比36少多少?

    五、应用题.

    1.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2.先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算出来.

    (1)学校举行优秀作业展览,一年级送出20本,__________________,二年级比一年级多送出多少本?

    (2)粮店运来56袋大米,40袋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箱里有80本书,借给同学们一些后,还剩15本.借给同学们多少本?

    4.一(1)班有女生26人,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一(1)班有学生多少人?

    5.有红气球24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6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6.办公室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5本,其中语文书22本,数学书有多少本?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652.773.>、>、<、=、<、>

    4.(1)4只(2)4支(3)48朵

    三、36,64,90,37,75,9

    四、1.282.30

    五、1.略2.略3.65本4.52人5.30个6.23本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1.口算.(10分)

    30+52=3+70=58-8=

    51-10=46-10=20+46=

    10+39=45-7=13-5=

    15-7=48-8=7+8=

    80+18=56-6=28+40=

    0+32=8+5=33+6=

    20+25=4+14=45-8=

    32-7=50+30=49+2=

    52-6=33-13=37-9=

    76-8=4+39=20+19=

    2.下面计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8分)

    3.在○里填上+或-.(6分)

    32○9=4134○7=4154○9=45

    15○7=226○36=4290○9=81

    72○5=6756○5=6188○2=90

    80○10=700○40=4013○7=6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6分)

    57+()=9064-()=28

    ()-25=40()-17=24

    ()+39=6318=()+9

    5.笔算.(8分)

    89+10=32-16=65-38=65+26=

    6.把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8分)

    37+637+1337+937+15

    37+2037+1137+253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题.(6分)

    (1)一个数加(),和还是原来的数.

    ①1②0③10

    (2)与92-3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①82-38②26+38③37+17

    (3)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4个,正确的摆法是()

    ①先摆5个○和△个数同样多,再在右边摆4个○,就表示比△多4个.

    ②先摆4个,再摆5个.

    ③只摆1个.

    8.列式计算.(18分)

    (1)一个加数是25,另一个加数是36,和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56得18,这个数是多少?

    (3)36比19多多少?

    (4)45比63少多少?

    (5)减数是24,被减数是70,差是多少?

    (6)23与72相差多少?

    9.把条件和问题用线连起来,再计算.(12分)

    10.应用题.(18分)

    (1)同学们去年和今年一共栽了70棵树,今年栽了46棵,去年栽了多少棵?

    (2)同学们要栽84棵小树,已经栽了38棵,还要栽多少棵?

    (3)一本故事书,小华看了23页,还剩48页没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4)图书室有82本故事书,53本连环画.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5)一年级一班有24个男同学,19个女同学

    ①一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②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

    4.33,36,65,41,24,9

    5.99,16,27,91

    6.37+2<37+6<37+9<37+11<37+13<37+15<37+20<37+25

    7.(1)②(2)③(3)①

    8.(1)25+36=61(2)56+18=74(3)36-19=17

    (4)63-45=18(5)70-24=46(6)72-23=49

    9.略

    10.(1)70-46=24(2)84-38=46(3)23+48=71

    (4)82-53=29(5)①24+19=43②24-19=5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3

    甘罗十二为使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通过十二岁的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实现秦赵两国交好,避免战乱之灾的过程,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思想品质。表现出甘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对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的理解。体会赵王等人对甘罗的态度前后变化。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剧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战国的课文,你知道战国时期的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事迹流传至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英雄甘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互相提醒在预习时发现的易出错的地方。

    2.指生朗读课文并纠错。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画出赵王对甘罗前后不同的态度,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2.各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

    3.试着演一演实践活动。

    四、小结。课文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剧中场景描写渲染了矛盾冲突。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

    作业设计:

    1.十二岁是和同学们相仿的年纪,小小的甘罗却能出任强大的秦国的宰相,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2.你还知道甘罗的哪些故事,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时间:公元前237年

    地点:赵国都城邯郸郊外迎宾亭

    人物:赵王甘罗庞暖李陶甘福兵丁若干

    课后反思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4

    第五单元冲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有中国的戏剧、古代的语言、有外国的小说、记叙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写少年儿童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学生易于读懂,易与理解,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上着力下工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所编的这些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还要着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无所不在冲突,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使学生提高对这个主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分配:

    《寓言二则》2课时

    《小抄写员》2课时

    《大自然的秘密》2课时

    《我看见了大海》1课时

    《甘罗十二为使臣》1课时

    综合活动3课时

    矛与盾

    教材分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构想:

    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板书设计

    矛与盾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课后反思: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5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6

    一、口算.

    二、填空.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不变,只把()相加减.

    2.○

    3.与的和,加上,等于().

    4.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

    1.计算下面各题.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解下列方程.

    4.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从与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是多少?

    (2)有一个数,比与的差多,这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千米,第二天修千米,还剩千米.这条公路修完后长多少千米?

    2.张某在一座荒山上造林,计划用总面积的种果树,种杨树,其余种松柏.种松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7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我们先来了解李白的相关资料,然后借助注释来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借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理解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浦歌》。理解诗意,了解作者,并且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曾学过近十首李白的诗。李白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出示李白图片,对这朋友你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四首。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句

    说一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2、从照、乱这两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3、学习古诗三、四句

    (1)、郝什么意思?从赧郎二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2)、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3)、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4、探究,体悟诗情

    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在想些什么?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

    四、交流、朗读

    师激情:看到矿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作业设计:

    有感情背诵《秋浦歌》,并能默写。

    板书设计: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蜂》。理解诗意,了解作者,并且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呢?

    那作者罗隐喜欢小蜜蜂吗?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谁先来念一念这首《蜂》。指名读齐读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那作者认为蜜蜂可爱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想想读读你体会到了蜜蜂的可爱之处了吗?(自由朗读诗句)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那作者仅仅是要写蜜蜂的可爱吗?他还要写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他还要歌颂那些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人们,讽刺那些剥削人们血汗的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酿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可自己吃的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那你想对蜜蜂说些什么呢?

    四、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你从蜜蜂联想到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规范地书写生字。

    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一生不求名利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8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9

    一、填空.

    1.48分=小时75厘米=米

    1千克80克=()千克2小时40分=()小时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可以得到2.

    3.2个加上7个,一共有()个,也是就,化简是().

    4.从10个里取走7个,还剩()个,也就是,化简是()

    5.

    6.分母是10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如果改为以作分数单位,则分数单位的个数比原来增加了6个.这个分数原来是().

    8.根据那么,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三、解方程.

    1.2.

    3.4.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

    3.4.

    五、计算下面各题.

    1.2.

    3.4.

    5.6.

    六、列式并计算.

    1.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2.与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

    七、应用题.

    1.某村计划挖一条25米长的水渠,第一天挖了米,第二天挖了米,还剩多少米没有挖?

    2.一辆汽车行12千米用了15分钟,一辆摩托车行12千米只用了9分钟,摩托车每分钟比汽车多行多少千米?

    3.府河化工厂十月份上半月烧煤吨,比下半月多烧了吨,这个厂十月份全月烧煤多少吨?

    4.学校买来一批图书,其中文艺书占,科技书占,其余是连环画,连环画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2.144

    3.1010

    4.33

    5.13163334

    6.2

    7.

    8.

    二、判断.

    1.2.3.4.5.

    三、解方程.

    1.

    2.

    3.

    4.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3.224.12

    五、计算下面各题.

    1.2.3.

    4.5.6.

    六、列式并计算.

    1.

    2.

    七、应用题.

    1.(米)

    答:还剩米没有挖.

    2.(千米)

    答:摩托车每分钟比汽车每分钟多行千米.

    3.(吨)

    答:这个厂十月份全月烧煤吨.

    4.

    答:连环画占这批图书的.

    【最新小学第五单元教案范文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