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单元问题教案
  • 单元问题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26

    单元问题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写好课堂教案课件,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单元问题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单元问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⒉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9页:

    学习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1课时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直接寻找问题答案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策略(1)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7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体会画图和列表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解决下列应用题

    (1)一本书6元,买3本用了多少元

    (2)一本书元,18元可以买几本

    ⒉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要求买3本书用多少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2)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第1个问:

    (1)出示例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

    提问:图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图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2)小组讨论: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并进一步讲解.

    a)小明:

    b)小华:

    讲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请同学看图口述题意.

    提出:这样的图,也可以用线段的形式表示:

    小明:

    小华

    列表整理.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4)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说解题思路

    提:要求小华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这也就说明小华和小明买同一种笔记本.

    提问:那么我拉求出小华用去多少钱后,如何检查我们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根椐结果看看它们的单价是不是相同的.

    学生检验.

    说明:此问题才算解决完。

    2.教学例题第2个问:

    (1)出示第2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提: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2)同学们整理所需的条件,并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

    (3)学生解答

    (4)将两次求出的结果填写在书第65页上,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用列表的形式整理条件从中可以发现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也越多,买的本数越少,用的钱越少,但每本书的单价不变。解题中,抓住这个不变的量,我们可以求出小军、小华各用多少钱。

    3、小结

    这节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先整理出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列表法,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布置作业

    单元问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问题教案 篇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63例7。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会区别并解决求“两数之积”与“两数之和”的实际问题。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分析数量关系。会解释所画的图,能把图转化成正确的算式,选择正确的算法。

    3.在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中,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体会利用画图的方法作为策略的价值,能主动利用这样的策略 解决问题。学具准备:学案和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谁来了。(课件展示熊出没里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们想邀请我们去森林里帮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去吗?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我们首先要经过美丽的草原,你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吗?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 左边有2只小鹿,右边有5只小鹿,一共有多小只小鹿? 5+2=7(只)

    每组有4只小鸟,3组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3x4=12(只)

    2、4x3=12(只)3、3+3+3+3=12(只)

    小结:两道题都是求总数,第一道用加法解决,第二题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呢?(加数相同的时候可有用乘法)而且我们发现乘法更简便。

    二、森林里正在进行植树比赛,熊大熊二正在为谁植树多而争论不休,同学们快来帮它们评判。

    师:咦!熊大熊二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他们正在进行植树比赛,熊大说:“俺种得多。”熊二不服气了说:“俺多,俺多。”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熊大说:我种了4排树,每排有5棵,一共多少棵?

    熊二说:我种了2排树,一排种5棵,另一排种4棵,一共多少棵?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1)请同学们大声读题,边读边想,你找了什么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师板书“找”)(2)全班交流数学信息和问题。

    生答:①数学信息是植了4排树,每排5棵,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棵?

    ② 数学信息是植了2排树,一排4棵

    一排5棵,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觉得谁植树多,为什么?(老师适时板书出学生口头说的算式:4X5=20 4+5=20 2+4+5=11等)师:到底这些同学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不有些没有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孩子们,我们又可以怎样帮助他们。(画图)

    3、画图验证。(1)画图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的方法把题目的意思画图表示出来。(课件展示导学卡,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师板书“画”

    (2)展示学生画的图,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6)辩一辩:

    熊二提出了质疑:我们的数学信息里都有 “4”和“5”,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小结:虽然数字一样,但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强调:图一表示4个5相加, 图二表示4和5相加。(3)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4、列式解答。

    看来根据画图这个好帮手,我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请同学们在导学案上列式解答,算出得数。(师板书列)

    5、检查。

    师:可是熊二还是有点不服气,请同学们再检查检查。小组讨论怎样检查,检查什么?(师板书 “查”字

    a、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同学们评一评,和题目的意思一样吗? b、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c、检查算式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答完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d、把这道题的答填完整。

    4.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

    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①首先 “找”找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 ②接着 “画”画什么 ?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 ③然后”“列”列什么?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 ④最后像熊二那样”“查”查什么?要检查画图、列式、答案是否正确!板书:①找;②画;③列;④查。师小结:我们不仅帮熊大熊二解决了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能把文字题目转化成图形表征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把图形表征转化成正确的算式并选择正确的算法。)

    三、运用与巩固

    师:我们二(5)班的孩子们真是太棒了,熊二说:“我服了,谢谢大家!”

    师:现在还有15棵小树苗没有种,这时光头强来了,他说平时自己光砍树,今天也想改过自新,植树为保护森林作点贡献。可是熊大熊二确提出了要求,想植树可以,你得向我们那样,要么像熊大那样把树排列整齐,种成整排整列,要么像熊二那把树种在道路两边。拿出让我们满意的方案就让你种。这时光头强可傻眼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自己的方案,每种至少设计一个方案。先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案,之后进行汇报。

    单元问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解决问题在本子上

    (3)集体订正

    四、教学反思

    单元问题教案 篇5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三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体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体现在素材的选择,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均体现学生与同伴会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创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l0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理解每一步过程解决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7243=答案9626=答案13535=答案1687=答案

    2、解答问题。

    (1)学校图书馆买来《海底世界》系列丛书24本,放在3张阅览桌上,平均每张放几本?

    (2)商店里有90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水果箱里,每个水果箱装多少千克?

    (3)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2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解决问题。

    (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

    ①一共有60人表演团体操,

    ②平均分成2个方块,

    ③每个方块里又分成5个小圈。(或一共有10个小圈),

    ④也可能出现,每个小圈有6人。

    (2)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依据以往的知识,结合旧知铺垫的准备题,可能提出

    ①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②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602=30每个方块有多少人。305=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通过引导,得出6025=6(人)

    ②52=10每个方块有5个小圈,2个方块有10个小圈。60lO=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4)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获得成功体验。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100页的做一做。

    这是一个图文结合的情境题,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收集信息数据。

    (2)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96068=20960(68)=20先解决一共可以装多少盒,或先解决一箱装多少个杯子,再解决可以装几箱。

    2、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①认真审题,收集信息数据。

    ②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③列综合算式计算。完成后,展示解决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4、15、16题。

    单元问题教案 篇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1页例8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很多次,有了一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呈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模式没有变,只是内容变成了乘除混合,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数量关系。【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2、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学习难点】

    学会用画图示意的方法分析问题。【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创设理解例题8,提出其中的已知信息回顾反思过程,独立思考,提高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目标1。

    2.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商场,那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互动新授(评价目标1)

    1.理解题意。

    提问:读一读妈妈要求帮助的信息,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独立阅读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2)班内交流并展示。

    (3)教师提示: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妈妈要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要用多少钱?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找准“中间问题”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 ①小组内讨论,并在答题纸上画一画(评价目标2)

    ②小组举荐回答(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③提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④学生发言。(因为要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一个碗的价钱。)(2)解答问题。

    讨论: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①学生讨论。

    ②同学上前展示组内讨论结果 组1: 18÷3=6(元)6×8=48(元)组2: 18÷3×8 =6×8 =48(元)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把解题过程说一说。(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买8个碗要用48元钱,对吗?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方法代入原题,看看符不符合。强调: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强调: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18元可以买3个碗。(2)师揭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4.拓展延伸

    (教材第71页“想一想”)18元个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1)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集体交流(1)18÷3=6(元)30 ÷6=5(个)(2)30÷(18÷3)=30÷6 =5(个)

    (4)讨论:为什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加括号?

    (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即18÷3=6(元),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即30÷6=5(个),所以要加括号。)

    三、巩固拓展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2)着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2)教师一共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四、课堂小结

    五、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六、作业练习

    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第9题、第10题。【学习目标检测】

    1、小明买4个同样的笔记本花了20元钱。(1)如果买8个同样的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2)45元钱,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笔记本?

    2、有4把,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同样多,每只小猴分得(算式表示4×()÷()=()。,用)

    单元问题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问题教案 篇8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罗列的有序性和尝试—调整的方向性。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有序思考的培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会填

    1元5角=()角

    32角=()元()角

    46角=()元()角

    5元=()角

    2、我会算

    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为新课内容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学例7(课件播放)书店里新进了四种杂志......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老师提问:“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正好”就是“刚刚好”或者说“正好”就是“不多也不少”)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老师问:同学们是怎样想的? 生1: 6+7=13 生2: 5+8=13(预想:在教学本例题时,由于数量关系简单,数据也比较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学生不易出现教材中的方法。)教师:小明和小文的计算不是很熟悉,但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想法,你们看他们的想法行吗?(1)教学“尝试—调整”策略

    教师:小明随便选了2本,结果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根据他的思路,他这样做了调整。我们一起看一看。

    教师:你觉得小明的解决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尤其是数据大时,可以先选两本试一试,根据试算的结果再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我们还可以怎么选择了?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看来,在试的过程中应根据试算的结果和信息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大了,就把一本调整成价格便宜一些的;反之,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小了,就将一本调整成价格贵一些的。直到找到答案。(2)教学“有序罗列”策略

    教师: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小文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课件显示完以后)

    教师: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一试,这样的方法行吗?请你们也像小文这样算一算,看哪种情况是可以的。

    教师:要想把用13元正好能买的两种杂志都找出来,应该怎么继续下去?(引导学生继续选下一本,并有序搭配。)

    教师:这样选有什么好处?(归纳:有序思考,想得全面。)

    教师小结:先选出一本,再拿这本和其他杂志一本本地按顺序区搭配,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但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答案。

    3.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这个问题解答的正确吗?我们应该怎样检查? 教师:对,可以看看你选的两种杂志的价格加起来是不是正好是13元。这个标准检验一下,看看你的解答的是否正确。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又学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另一种是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巩固

    “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4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7=13

    尝试—调整

    有序罗列 5+8=13

    6+8=14

    5+7=12

    6+7=13

    5+8=13

    七、教前思考

    1、本节教学内容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要使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有序罗列和有方向的调整的重要性;

    3、根据学生情况,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让学生了解、运用两种策略,第二课时重在巩固练习。

    八、教后反思

    1、教学实践中时间安排不合理,尝试—调整策略中应让学生进行练习;

    2、师生互动环节少,应增加学生的思维展示过程。

    单元问题教案 篇9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 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 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要知道车上有多少个座位)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可以怎样求呢?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评价目标2)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预设2: 4x7+5=33(个)预设3:7x4+5=33(个)

    预设4: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预设5:4x8+1=33(个)预设6:8x4+1=33(个)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小结: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评价目标3)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学习目标检测】

    1.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

    2.已知每辆小汽车可坐3只,每辆大客车坐8只。一共有40只小动物要去参加运动会,来了1辆小汽车和4辆大客车,够坐吗?

    单元问题教案 篇10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课标描述】

    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目标】

    1.通过摆学具小组交流,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学习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学习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学习准备】课件,学具等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动手摆小棒,关注结合具体情境集体交流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能否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达评价目标1。

    2.通过画一画读一读等环节引导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是否理解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达评价目标2。

    3.通过练习十四第1、2、11题,关注能否结合生活情境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达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评价目标1)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评价目标2)(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预设: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评价目标3)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课堂检测】

    1、一个书架上有4本书,另一个书架上有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了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3、小明有2束气球,一束有6个,一束有7个,他一共有多少个?

    4、小明有6束气球,每束有7个,他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课后反思】

    单元问题教案 篇1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单元问题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