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热门】有关打电话的教案集锦4篇
  • 【热门】有关打电话的教案集锦4篇

    发表时间:2022-03-06

    【www.jk251.com - 打电话的教学设计】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唱石门小学 陈艳辉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教后反思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 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 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⑵ 擂台赛:

    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⑴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⑵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

    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

    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

    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⑴ 语言情境一:

    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⑵ 语言情境二:

    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⑶ 语言情境三:

    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⑷ 语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有关打电话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4.遇到危险时,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难点:具体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

    幼儿用书:《紧急电话》。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

    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

    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

    3.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幼儿可多次更变角色游戏)

    4.小结: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危险,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拨打相应的求救电话,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寻求别人的帮助,遇到危险时要尽量保持冷静,不慌不乱,说明详细情况,别人才能更好更快的帮助脱离危险。

    活动反思: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此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Jk251.coM编辑推荐

    【热门】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集锦470字


    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

    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尝试运用水粉颜料进行添画底色。

    3、感受多种材料不同的表现方式,让幼儿乐于表现美。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画纸、蜡笔每人一份。

    2、蓝色颜料盆(有颜料)若干,毛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示范画线条

    师: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圈,又在那儿转了一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

    2、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

    师:那你们也拿出小手,来画一条会跳舞的线线。

    二、游戏示范

    1、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找找小鱼藏在哪里。

    师:,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这些线条里,还藏着许多的小鱼,请你找找看小鱼们都藏在哪里?

    2、老师进行简单的添画。

    师:找到小鱼后,我们就帮他添画上眼睛、嘴巴、鳍和美丽的花纹。

    3、讨论:怎样让这些小鱼变得更漂亮?

    三、出示范画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绘画过:先用黑色记号笔在纸上画出会跳舞的线,再把藏在线里的小鱼找出来画上眼睛、嘴巴、鳍和花纹,给他穿上漂亮的衣裳,最后添画水草、小石头等。

    四、幼儿创作

    1、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完成作品

    2、启发能力强的孩子注意色彩搭配和画面安排。

    五、展示、欣赏、交流作品,及时给幼儿的作品作出积极的肯定。

    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鱼鳍、尾巴及花纹等。

    2、引导幼儿大胆、熟练地运用点、线及简单的.图案进行黑白画装饰。

    3、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快乐。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准备:

    纸、大黑、细黑。

    过程:

    一、出示一支带有纸偶的大黑,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大黑哥哥,我呀最喜欢在纸上跳舞,上次,我给你们表演了扭扭舞。今天,我给你们跳个圈圈舞,你们看仔细啦!

    二、教师示范跳圈圈舞

    跳跳跳,跳到上面转个圈,扭扭扭,扭到旁边转个圈,跳跳跳,跳到下面转个圈,扭扭扭,扭到中间转个圈,跳跳跳,跳到旁边转个圈。

    我的圈圈舞跳完了,你们想不想跟我学一学呢?好,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来跳个圈圈舞。不过,这次,我想换个方向跳舞。

    三、幼儿书空练习跳圈圈舞

    跳跳跳,跳到中间转个圈,扭扭扭,扭到旁边转个圈,跳跳跳,跳到下面转个圈,扭扭扭,扭到中间转个圈,跳跳跳,跳到旁边转个圈。

    四、小鱼捉迷藏

    1、找小鱼

    (1)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我跳的圈圈舞里藏着很多小鱼呢!你们有没有看出来?

    (2)请个别幼儿找小鱼,并说出理由。

    (3)师:小鱼还缺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我请大黑哥哥帮忙画上)

    (4)个别幼儿示范画小鱼眼睛、鱼鳍、尾巴

    2、添画背景

    师:这些小鱼会干什么呢?

    幼:吐泡泡、捉虫子、和水草做游戏、捉迷藏、在石头上休息、躲在大石头后面……(幼儿回答,老师添画背景)

    3、装饰小鱼

    师:怎样让这些小鱼变得更漂亮呢?画哪些漂亮的花纹呢?我们请谁来帮忙画花纹呢?

    4、完整了解整个作画过程

    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就是告诉我们小鱼捉迷藏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大黑哥哥跳个舞,跳跳跳,跳到这里转个圈,扭扭扭,扭到那里转个圈。小鱼宝宝真有趣,躲在圈里捉迷藏,小朋友们赶快找,谁的小鱼最漂亮,细黑妹妹来帮忙。(师一边朗诵儿歌,一边手指范例,让幼儿完整地了解整个作画过程)

    五、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注意用各种线条、点子、图案装饰。(录音机里重复播放儿歌:小鱼捉迷藏)

    六、展示、交流作品。

    (1)大家相互讲讲:大黑哥哥怎样跳圈圈舞、你是怎样找小鱼、细黑妹妹怎样打扮小鱼。

    (2)师小结,引导幼儿从线条、构图、装饰等方面讲评作品。

    七、游戏:小鱼游

    师:这么多漂亮的小鱼在快乐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和小鱼一起来游戏呢!

    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再随意转圈的线条里,找出小鱼,并添画出眼睛、嘴巴 、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2、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颜色,提高幼儿发现美 、表现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绘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两幅、录音机、小鱼捉迷藏的磁带、轻音乐磁带各一盒。

    三、活动过程:

    1、用会跳舞的线,引起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啦,你瞧,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哪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

    2、让小朋友用手指空画。

    "我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会跳舞的线一起跳舞吧!"

    3、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小鱼藏在那里。

    "小鱼藏在哪儿呢?我们把它找出来。"请几位小朋友找出来,画出眼睛、嘴巴、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4、引导幼儿用色彩装饰画面。

    "我们找出这么多小鱼,它们漂亮吗?"

    "漂亮"

    "我们能不能让它变的更漂亮呢?"

    "给小鱼涂上漂亮的颜色"、"给小鱼穿上美丽的花衣裳".......

    5、出示彩色范画。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画面有好看的颜色,还添画了水草等。

    6、教师讲解绘画过程。"先用黑色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会跳舞的线,把小鱼找出来,然后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花衣裳,最后,再添画上水草等。"

    7、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可放轻音乐)

    重点是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画面,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在色彩的搭配上下工夫。

    8、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欣赏。

    教师选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和幼儿一起评价作品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肯定其优点,给予鼓励。

    9、游戏《小鱼捉迷藏》。

    "我们画了这么多小鱼,我们和小鱼一起做游戏吧!"

    四、活动延伸:

    把幼儿作品贴放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大家观摩。

    案例背景: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和实施,我们重新认识了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意识,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中班美术教学《鱼儿捉迷藏》一课时,该教师就充分尊重幼儿,把激发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鱼儿捉迷藏》正是该教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案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再随意转圈的线条里,找出小鱼,并添画出眼睛、嘴巴 、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2、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颜色,提高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绘画纸、黑色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两幅、录音机、轻音乐磁带各一盒。

    三、活动描述与分析:

    1、用会跳舞的线,引起兴趣。

    师: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啦,你瞧,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哪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

    (幼儿都被这神奇的线条吸引了,都瞪大了眼睛看着神奇的线跳舞。)

    2、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一找小鱼藏在那里。

    师:小鱼藏在哪儿呢?谁把它找出来。

    幼:"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小朋友都积极举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找到了一条小鱼呢!(老师边说边画出鱼眼睛、嘴巴、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4、师:这条神奇的线宝宝里藏找着许多小鱼,它们在和我们捉迷藏,请小朋友把它们都找出来。

    (幼儿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开始认真地在一堆线条中分辨和寻找小鱼的线条轮廓,并用手指画自己找到的小鱼。幼儿对鱼形的感知得到加深。)

    5、和幼儿一起探讨:能不能让小鱼变的更漂亮呢?

    6、出示彩色范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画面有好看的颜色,还添画了水草等。

    7、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是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画面,启发幼儿在色彩的搭配上下工夫。(放轻音乐)

    8、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欣赏。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肯定其优点,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把幼儿作品贴放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大家观摩。

    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亮点:

    一、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该教师利用中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如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调皮的线宝宝喜欢在纸上跳舞",虽然是看似随意的描画,但是其中却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线宝宝留下的痕迹像什么呢?当幼儿还沉浸在自己的奇思妙想中时,教师又神奇地在线宝宝的痕迹中变出了一条仿佛正在水中游戏的小鱼,点出活动的主题"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的愿望。

    二、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本次活动中,该教师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意识,将活动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形成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气氛,整个活动中从活动的环境创设,到语言的引导,始终被这样一种轻松、游戏的氛围围绕着,为幼儿的创造性的表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再随意转圈的线条里,找出小鱼,并添画出眼睛、嘴巴、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2、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颜色,提高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录音机、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1、出示黑色水彩笔画会跳舞的线,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啦,你瞧,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哪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身影。”

    2、师小结:这是一条神奇的线,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螺旋线。

    3、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小鱼藏在那里。

    师:在这条神奇的线里还藏着小鱼呢!你能把小鱼找出来吗?请几位小朋友找一找(身体、眼睛、嘴巴、鱼鳍等。)

    4、教师示范画。

    师:这是小鱼的身体吗?那小鱼的身体上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眼睛、嘴巴、鱼鳍等。)

    师:那老师把小鱼的头找出来。(画一条弧线)小鱼的头上缺了什么呢?(眼睛)依次画出小鱼的其他部分。

    师:可爱的小鱼找出来啦!可是它的尾巴藏在哪里了?谁的小眼睛最亮?(引导幼儿发现交叉线的地方是小鱼的尾巴)

    师:小鱼被你们找出来啦!你们可真棒!还有的小鱼藏哪了呢?(幼儿示范)

    5、引导幼儿用色彩装饰画面。

    师:我们找出这么多小鱼,它们漂亮吗?(漂亮)

    师:可是小鱼没有穿衣服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用油画棒)

    6、教师示范装饰画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画面有好看的颜色,还添画了泡泡等。

    7、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可放轻音乐)

    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奇妙的螺旋线,请你们也去找一找小鱼藏哪了?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画面,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在色彩的搭配上下工夫。

    8、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欣赏。

    教师选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和幼儿一起评价作品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肯定其优点,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

    把幼儿作品贴放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大家观摩。

    大班美术小鱼捉迷藏教案(篇五)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再随意转圈的线条里,找出小鱼,并添画出眼睛、嘴巴 、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2、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颜色,提高幼儿发现美 、表现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绘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两幅、录音机、小鱼捉迷藏的磁带、轻音乐磁带各一盒。

    三、活动过程:

    1、用会跳舞的线,引起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啦,你瞧,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哪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

    2、让小朋友用手指空画。

    “我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会跳舞的线一起跳舞吧!”

    3、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小鱼藏在那里。

    “小鱼藏在哪儿呢?我们把它找出来。”请几位小朋友找出来,画出眼睛、嘴巴、鱼鳍、美丽的花纹等。

    4、引导幼儿用色彩装饰画面。

    “我们找出这么多小鱼,它们漂亮吗?”

    “漂亮”

    “我们能不能让它变的更漂亮呢?”

    “给小鱼涂上漂亮的颜色”、“给小鱼穿上美丽的花衣裳”.......

    5、出示彩色范画。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画面有好看的颜色,还添画了水草等。

    6、教师讲解绘画过程。“先用黑色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会跳舞的线,把小鱼找出来,然后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花衣裳,最后,再添画上水草等。”

    7、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可放轻音乐)

    重点是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画面,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在色彩的搭配上下工夫。

    8、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欣赏。

    教师选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和幼儿一起评价作品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肯定其优点,给予

    鼓励。

    9、游戏《小鱼捉迷藏》。

    “我们画了这么多小鱼,我们和小鱼一起做游戏吧!”

    四、活动延伸:

    把幼儿作品贴放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大家观摩。

    赵红评析:

    艺术教育应重视孩子的探究和发现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艺术教育不应只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应成为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小鱼捉迷藏》这个活动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样的观点。

    第一、通过直接提问,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儿童的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感觉到有乐趣,有兴趣开始的。幼儿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才会积极进行有关的活动。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了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和学习才能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针对这一点,教师首先设计提问:“跳舞的曲线里藏着什么?”,并让幼儿徒手练习曲线在跳舞,使幼儿对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都抢着回答问题,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此环节不足之处是,当第一个幼儿回答“跳舞的线里藏着小鱼”后,接着好几个小朋友都回答同一个答案,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此时,教师应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同时,教师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

    第二、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充分猜想,并通过个别幼儿去验证。

    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猜想和判断,是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当教师出示范画“线条图”,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并让幼儿把小鱼找出来。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幼儿的观察想象及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幼儿通过动手绘画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当教师提出让孩子们自己画出曲线,找出小鱼并和小鱼玩捉迷藏的游戏时,孩子们就会萌发出很强的好奇心,等见到老师手中的范画,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小鱼立刻吸引了孩子们。从而再一次诱发了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创作动机。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既动手又动脑,全体幼儿都在主动中获的发展。

    【必备】小猫钓鱼中班教案集锦4篇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一)

    涉及领域:

    社会 健康

    活动目标:

    1、能在独木桥上大胆行走,会调节手臂动作保持平衡。

    2、知道往河里扔垃圾会污染河水,养成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3、活动中能开动脑筋会借助物体取物,并懂得相互谦让。

    活动准备:

    1、积木围成的“池塘”、平衡木、纸棒人手一根、小猫头饰、小鱼、纸球、易拉罐等物。

    2、学会歌曲《钓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戴上头饰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春天到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池塘里肯定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二、 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 师:哎呀,前面有三座独木桥当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干吗?

    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 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池塘里都是什么?

    2、鱼到哪儿去了呢?

    3、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

    4、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5、 垃圾应该扔在哪儿?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垃圾捡掉放在垃圾桶里好吗?(鼓励幼儿动脑筋,够不到的垃圾可以借助钓鱼竿取)

    四、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 猫宝宝们你们真能干,池塘里的垃圾一下全没了,我们一起看看小鱼回来了没有?

    2、 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去钓鱼,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3、 猫宝宝真棒,钓了那么多鱼,我们一起把小鱼拿回家。

    五、幼儿表演歌曲《钓鱼》,体会劳动后的喜悦。

    六、 师:今天我们游戏时把池塘里的垃圾都捡干净了,但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看到河里有垃圾可千万不能拣,我们还小会掉到河里去的,太危险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往河里扔垃圾。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喜欢参加游戏,体验游戏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积木围成的“污水池塘”、清水池塘各一个;垃圾;平衡木4条;钓鱼钩人手一根;猫妈妈头饰一个;小鱼若干条;装小鱼的篮子6个;小包装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进入操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

    1、今天天气真好,孩子们,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喽。

    2、嘿,你们瞧,那边有个池塘,里面肯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好吗?

    二、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师:哎呀,前面有独木桥挡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敢吗?

    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宝宝真勇敢,现在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鱼到哪儿去了呢?

    2、池塘里都有什么?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

    3、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4、垃圾应该扔在哪儿?

    5、池塘里这么多垃圾怎么办呢?小孩子能不能到池塘里捡垃圾?

    6、小结:池塘里这么多垃圾,环境都被污染了,水也变黑了,还有难闻的气味,小鱼都没有了。我们不能乱扔垃圾,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们要制止他,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四、幼儿分享食品,观察幼儿吃后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师:宝宝们表现很不错,妈妈为你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想吃吗?

    1、给幼儿分食品,提醒幼儿说“谢谢”。

    2、妈妈跟孩子们一起吃,夸奖体贴妈妈的孩子。

    3、师:我们都吃饱了,孩子们都知道垃圾不乱扔,把垃圾都放到垃圾桶里去了,我们再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丢下的垃圾。

    五、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瞧!那边还有个池塘,宝宝们想去看看吗?……

    哎呀,又有一座独木桥,现在敢走了吗?

    好,宝宝们张开双臂,一个一个走过去哦……

    1、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师:哟,池塘里小鱼真多,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多鱼呢?那边池塘里却一条鱼也没有呢?

    小宝宝真棒!现在我们来一起钓鱼吧!

    2、宝宝到池塘里钓鱼。放音乐《小鱼游》。

    六、结束:

    师:钓了这么多鱼,开心吗?我们回家一起烧鱼吃喽……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细。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小猫钓鱼》、电视机、展示仪

    2、室内布置一大池塘。

    3、猫妈妈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游戏,为幼儿理解故事做铺垫。

    教师带上头饰,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就带小猫到池塘边学习自己钓鱼。

    2、让幼儿边看电视边听故事《小猫钓鱼》,并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呢?

    (2)、小猫一开始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3)、为什么后来钓到鱼了呢?

    (4)、小朋友们说说怎样才能钓到鱼?

    (5)、教师小结:

    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组织幼儿继续玩钓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教育中继续教育幼儿做事要有耐心。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孩子不但对意思简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该如何做,不过还得有家长平时在生活中多引导、教育,否则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到。

    小猫钓鱼中班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本领。

    3、丰富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小猫手偶、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猫弟弟特别爱吃鱼,猫妈妈每天都到小河边去钓小鱼给猫弟弟吃,后来,猫弟弟长大了,他也想学习钓鱼的本领。

    衔接语:猫弟弟钓到鱼了吗?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师: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在《小猫钓鱼》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主要讲的是谁?

    衔接语:猫弟弟一共钓了几次鱼?都钓到了吗?

    2、看图片分段理解角色的行为与对话

    图片1、师:猫弟弟第一次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学它?猫弟弟看见了心里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图片2、师:猫弟弟第二次钓鱼的时候又看见了什么?它的心情和第一次是不是一样的?

    图片3、师:猫弟弟两次都是怎样回到河边的?它看见猫妈妈钓到大鱼时,心里怎样?后来,猫妈妈是怎样对猫弟弟说话的呢?(重点理解词语:三心两意、一心一意)

    图片4、师:猫弟弟听了妈妈的话,钓到一条大鱼的时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它是怎样的语气讲话的呢?最后猫弟弟是怎样钓鱼的?

    三、完整欣赏木偶剧表演。

    四、小结:让孩子懂得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打电话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分钟对比打电话的人()小时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热门】有关打电话的教案集锦4篇】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