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紫藤萝瀑布教案940字
  • 紫藤萝瀑布教案940字

    发表时间:2022-03-06

    【www.jk251.com - 紫藤萝瀑布课件】

    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人生应该是乐观,奋发进取地,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心态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生命 生命》一文中我们懂得生命是应该倍加珍惜的,但如果说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磨难,我们应该如何从心灵上去寻求解脱呢,下面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或许对我们会有帮助地。

    板书: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

    2.写作背景:

    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并在这一年的10月份病逝。

    师问:可以想象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思考并回答,师明确:

    痛苦

    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作者有一天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目释怀,她的心情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师提名几个学生朗读,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阅读。

    问: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紫藤萝有过怎样的遭?生思考回答,师板书:

    紫 藤 萝

    十多年前: 被冷落

    被杀刈

    现 在: 繁 盛

    问:作者看到如此繁盛的紫藤萝原本痛苦的心情发生了怎样得变化?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生答后明确: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师板书:

    看 花 前 看 花 后

    作者的心情: 痛 苦 宁静、生的喜悦

    师:这时作者很自然地把花和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对生命有了更深地认识,从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最后一句意味着作者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求用第三课里面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三:作业:解决课后“读写”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检查生字词握掌握

    二.体会作者写花的技巧

    三.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默写本课的字词

    二.完成第二个目标

    师 拿一支花让学生观察(最好是成串的花如一串红之类,学这一课时一串红正开放,很适用)

    问:如果让同学们写这枝花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

    生:可各抒己见,师作板书:

    花色: 光

    花的形态: 整穗

    一朵

    成片

    花香

    师:如何去描写花的这些部分呢?每个学生对花的一个部分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生写后在班上交流。

    师:看课文中写紫藤萝是不是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来。

    生找出后回答。

    明确(略)

    师:把我们描写的一串红和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紫藤萝比较一下,看谁描写的更形像,更生动?

    生议后师明确:

    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用了什么方法使之形像生动起来的呢?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这些修辞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师:把刚才你对一串红的描写也用上这些方法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描写生动起来了。

    三.作者写花写的得很美,但是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地是作者写花时写出了自己的的情感体验——借物抒情,

    看看下面写紫藤萝花的用词:欢笑、挑逗、在笑、嚷嚷、忍俊不禁、笑容。这些词表现了花的什么?明确:

    生 命 力

    再看看第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花的描写是怎样和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

    作者抓住藤萝花的生理特征通过想像很好的把自己要表达对生命赞美的情感融汇在了一起,可以说借物抒情水到渠成。

    四:作业

    课后仔细观察一种花,并写出一篇小文章,要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写出的花生动可感。

    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紫藤萝花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朗读完之后,先正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qiú) 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 酒酿(niàng)

    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涵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

    (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

    ──花形,花色和花香。

    1、花形:

    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

    ⑴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⑵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 “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⑷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他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⑸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

    描写整体的──⑴⑵

    描写局部的──⑶⑷⑸

    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2、花色:

    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花香:

    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四、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预计将找到如下几个:

    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成了精神的宁静。“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2、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先来看上下文,这句话是如何引出来的。作者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改种了果树。是因为喜欢种果树吗?不是的,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因为时隔久远,作者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关系,也是因为这种言论太荒唐了,她已经不太想重提此事。因此,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那时的人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呢,而且是必然关系?

    我们来看写作的年代,课文最后标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82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就说明了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十年动乱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

    而写这些紫藤萝花十多年前的稀落,也正是为了反衬它现在的繁茂,使之形成对比。同时作者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些不幸最终都将过去,因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第10段中作者的一番感触。

    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谁能根据课文更加具体地来解释呢?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二课时

    一、检测字词

    二、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出一道大题,让学生能够主观发挥。

    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三、回顾

    宗蹼的《紫藤萝瀑布》开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明白地告诉读者:作者对眼前景物的注意开始了。接着,作者仔细观看了这一片茂盛的藤萝和每一穗盛开的藤萝花甚至是每一朵花蕊,这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在观察中联想到了瀑布、水花、帆船等形象,并且寄予了宁静和喜悦的情感。而后,作者又联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稀疏的藤萝,从而扩展了时空境界。作者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又进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元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这是文章的升华。最后,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摒弃了“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苦”,情感得到了净化,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她得到了解脱,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想开了,看透了,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四、讨论

    宗璞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者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五、课堂活动

    模仿课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描写一种花,或者一种草,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对它进行描绘,如比喻、拟人等,要形象、生动,并附上图画。请一个同学把她所写的念出来,另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来进行品评。

    六、说话练习

    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要求要多角度地去感受)

    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学生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呢,老师要提问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的花千姿百态,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同学们向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爱的花美在哪里

    大家应该知道,

    王羲之喜欢兰花

    陶渊明喜欢菊花

    林和靖喜欢梅花

    周敦颐喜欢莲花

    那么大家知道宗璞喜欢什么花吗?

    没错,就是紫藤萝,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呢,就叫《紫藤萝瀑布》,(展示课题)“紫藤萝”是本文的描写对象,那么它的后面为什么要加上“瀑布”一词呢,大家来看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1)都是由高处垂下

    2)紫藤萝像是水在流动,瀑布则是水的实际流动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比喻成瀑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是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之意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二、介绍背景

    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祖籍河南唐河。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

    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感到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三、预习反馈

    1、朗读生字并注音

    迸(bèng)溅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qióng)浆

    伫(zhù)立酒酿(niàng)伶仃(dīng)盘虬(qiú)卧龙

    2、理解生词并运用

    终极:终点。

    迸溅:向外四溅。

    繁密:繁多,密集,繁茂。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稀疏。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蜂围蝶阵: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像在列阵一样。

    盘虬卧龙:回旋盘绕,像卧着的龙,形容枝干苍劲有力。

    发端:开始,起头。

    依傍:依靠。

    四、文本研读

    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思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试给课文划分层次,看一看文中作者用了那些笔墨来描写紫藤萝花的。

    看花——1---6作者眼中看到的紫藤萝。

    忆花——7---9由眼前的花回忆十年前的紫藤萝。

    悟花——10---11由紫藤萝的遭遇中得到感悟。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作者依次为我们展示了哪些内容

    思考一下,作者整体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盛开的紫藤萝花呢?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花形,花色,花态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赏花,看花部分,带着问题看文章的1---6自然段,作者笔下的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有何好处?

    “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作者为何沉思呢?被什么吸引了呢?

    这里的独立成段,既是作者的内心反映,又为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看花赏花,品读句子

    a"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它的茂盛。

    b"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运用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c”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意为跳动,瀑布有落差,所以会有水花溅出来,也赋予了花的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d"推着挤着,笑,嚷嚷!"

    运用比拟,一系列的动词,是以动态写静态,把花拟化为人,生动地写出花的多,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就像是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e"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五、思考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的回忆,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作者为什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作者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这如瀑般的紫藤萝花让作者如此心醉,但紫藤萝一直是如此茂盛吗?

    2、1)作者在看见紫藤萝瀑布前是什么样的心情?看到紫藤萝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焦虑和悲痛 宁静喜悦

    2)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与现在的紫藤萝花形成对比,有什么好处?

    十年前---稀落、伶仃十年后---茂盛、繁密

    运用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现在花的生机盎然,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3、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么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4、“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

    十多年前我们国家的命运:""一个黑白颠倒,极度荒唐的年代。(适当介绍)

    5、“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第2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作者回忆中的紫藤萝与现在的紫藤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作者的心情由焦虑悲痛转化为宁静喜悦,那么这美的力量,生的力量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迪?作者从中悟到了什么呢?

    二、体味感悟

    阅读文章10—11自然段,并思考:

    1、文章后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最后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的主旨,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2、“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如花开,劫难总要被幸福战胜,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不幸,生命是永无止境的。这“生命的长河”不仅仅指个人的,人要奋斗一生,在人的一生中,确实是漫长的,特别是对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更是漫长,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针对爱惜生命和时光的人,人的一生就显得十分的短暂而不够用,再说,生命的长河,也是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替旧人。”再好的人也会离开这个世界,然而,我们的子子孙孙还会结果我们未了的事业,继续奋斗,前进。这就是: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

    3、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花舱”的比喻引出其中装的是“生命的酒酿”比喻,正是这“生命的酒酿”让花儿张满了帆,航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4、此时的紫藤萝瀑布不仅在作者眼前流淌,更在作者心里流淌,作者由此得到了人生的积极感悟,你现在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停住了脚步在最后却又加快了脚步吗?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好,那么我们就在作者的感悟中把文章齐读一遍

    三、拓展延伸

    1、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美丽。

    2、善于运用联想,饱含感情地将自己的感悟融入所写的景物中。

    3、语言清新明快,不事雕琢,明快中见含蓄,流畅中有余韵。

    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对我们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借景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四、体验反思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想告诉人们什么?

    作者借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赞美生命的顽强美好,表现对生命的永恒的感悟。告诉人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作业设计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300字。

    板书设计

    花瀑:气势磅礴、绚烂多姿

    看花花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花朵:活泼热闹、繁密美丽

    忆花稀落——毁掉——繁盛(自衰到盛)

    悟花遭遇不幸——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转悲为喜)

    紫藤萝瀑布教案(篇四)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4.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5.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拟用2课时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布置:

    1、课后练习题(2)。

    2、熟读课文。

    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集合940字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一】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轻快,乐意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知道小树苗长大离不开阳光和水,能产生照顾小树苗的愿望。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都在聊春天里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春天吗?

    2、过渡语:我也很喜欢春天,春天小草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小树会发芽;小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3、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小树是怎样长成大树的吗?

    4、小结:小树需要水河阳光才能快快长大,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树成长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小树到底是怎么长大的!

    二、欣赏歌曲——感受小树苗三拍子的节奏。

    (第一遍欣赏)

    1、你觉得这首歌听上去是什么感觉?

    2、我们用打节奏的方法来帮助小树快快长大吧!

    (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拍肩膀等方式)

    (第二遍欣赏)

    1、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小树苗是怎样长大的?

    3、小结:原来小树又要浇水、又要晒晒太阳,还要吹吹风,我们还要说好听的话,这样小树就长的又高又大。

    三、歌曲表演——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

    1、谁愿意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出来呢?

    2、宝宝们得声音真好听,不过我觉得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一起来试试好吗?

    3、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演唱歌曲。

    4、小结:宝宝们都唱的很好听,我来看看你们的小树有没有长高呢?真的有长高哦,想不想让你们的小树长的更高呢?那我们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用好听的声音唱,好看的动作表演,我想你们的小树一定会很快长高的!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二】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节性,生动描写了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曲调活泼而富有童趣,2/4拍的节奏强弱明显,歌曲结构简单,整首歌曲唱起来很流畅,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此首歌曲有两个教学点:

    (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难点: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2.初步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爱护小树苗、关心的树苗的成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物质准备:八字形双排座位,图片两张,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场,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边唱边两两拉手入场。瞧!路旁有两排小椅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2、练声,熟悉歌曲旋律。

    (1)公园里可真热闹,听!小鸟在唱歌了。教师示范唱“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乐)

    (2)教师提问:小鸟是怎样唱歌的?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观察,学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来采蜜了,它也唱了起来。“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让幼儿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进教室,创设了特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与该情境中,调动了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在练声环节,又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一,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1)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示范念第一段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出示图二,理解并记忆歌词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完整念歌词。

    4、教师与幼儿在旋律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1)小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把这件事轻轻的告诉小鸟。

    (2)小鸟有把这件事大声告诉了蝴蝶。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解决了歌曲的'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环保教育。但是在记忆歌词的这个环节,教师花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将音乐更快的进入。

    三、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

    1、教师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听到了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唱。

    3、与幼儿共同讨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见小弟弟在摇树,心情怎么样?该怎样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来浇水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3)师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师与幼儿相互对唱。

    评析:在这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幼儿学唱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伴唱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思考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个别节奏如切分音的学习,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将切分音的节奏,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利用整副节奏谱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新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三)

    活动名称:艺术——中班新授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设计意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以其活泼欢快的旋律、幽默有趣的象声词深受幼儿喜欢,同时还蕴含着小树苗的生长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艺术、科学有机整合,以期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达到在理解粗浅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艺术中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知道种树是为了美化环境。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钢琴、录音机。

    2.知识准备:对秋季特征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象声词要唱准确.

    难点分析: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 。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进教室《嘀哩嘀哩》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娃娃,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唱着向他们问好,好吗?

    3.象声词游戏:我们最爱玩游戏了,来,做游戏!这是娃娃小手,拍拍拍拍拍;这是娃娃小脚,劈啪劈啪啪;这是娃娃小鼓,咚咚咚咚咚,这是娃娃小喇叭,哒哒哒哒哒。这些模仿事物发出的声音叫做象声词。老师考考你们,你能猜出它们的象声词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

    4.利用课件,重难点突破:这是谁?小雨点什么声音?(滴答滴答答)小青蛙的象声词?(咕呱咕呱呱)小朋友一定很奇怪,小树苗怎么会有声音呢?小树苗喝饱了水高兴的笑出声音了,什么声音?(哈哈哈哈哈)小朋友踩水什么声音?(劈啪劈啪啪)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二、展开

    1.出示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课件,引起兴趣: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许多变化,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一下吗?(生: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冬眠的动物醒了,小青蛙唱着歌,春天还常常听到打雷声,常下小雨)

    放课件,“你瞧,春姑娘还会变魔术呢,她来到了┅┅春姑娘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你瞧,他们是谁?请看大屏幕

    2.理解歌词,创编歌词。

    (1)问:它们是谁?正在做什么?我们试着用儿歌的语言编一编好吗?

    (2)朗诵歌词:你们说的真好听 ,咱们完整说一说。

    3.学习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放声音—数10下—打图象):“下雨谁最高兴?小树苗迫不及待的给大家唱歌了,名字叫《小树苗呀快长大》想不想听?”

    (2)幼儿轻声跟唱。“好不好听?你想不想唱?”

    (3)分析情感。“这么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情演唱呢?” (树苗喝水多,快乐)

    (4)完整歌曲两遍。

    4.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1)有的小朋友都边唱边加动作了,你想不想表演?小雨点从哪来?小青蛙张着大嘴巴?小树苗怎样长?

    (2)集体表演两遍。

    (3)个别表演。春姑娘喜欢小树苗,为它送来了春雨,你喜不喜欢小树苗,为什么?(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怎样爱护它?(不去摇,多浇水)谁愿当小树苗的好朋友?

    三、延伸活动

    1.放松活动:春天真是一个好季节,让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春天还有那些美景?放课件《梁祝》教师语言描述:春天到了,春分温柔地吹着,花儿开了,蝴蝶飞到了花丛里,闻一闻谁的花儿最香?变成小蝴蝶飞出教室。

    2.出教室。

    大瀑布的葬礼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千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教学难点:读出瀑布“原来”、“现在”的不同感触。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动情。画一个花圈,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说:是花圈。对,是花圈。老师今天要把花圈送给提条世界闻名的大瀑布。板书: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质疑:1、葬礼是给死人举行的仪式,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2、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3、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二、载情入文,悟情。1、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找出优美的词语、找出难读的句子。2、交流自学收获。关于字形方面的:廷与延讯与迅、汛关于词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震耳欲聋纷至沓来陶醉不已世外桃源留连忘返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惆怅满怀乱砍滥伐关于句子:略3、交流学懂的内容:(1)我读懂了是谁给大瀑布举行的葬礼?(2)我知道为什么给大瀑布举行葬礼生:因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一直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昔日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伟壮观,水的形状像莲花,水声震耳欲聋。令人陶醉不已、留恋忘返。生:站在瀑布脚下,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让人想起一首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会想起山路忽然一转,看到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从语言表达中感受瀑布的美)看课件:1让学生谈感受。看课件2(从视觉上感觉瀑布的美)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内容(从朗读中感受瀑布的美)师:如今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板书:生: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师:人们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你能用没有了……没有了……说话吗?生:没有了震耳欲聋的水声,没有了莲花似的水花,没有了一泻千里的壮观,也没有了滔滔不绝的流水。师:此情此景怎不让人黯然泪下,伤心欲绝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对大瀑布的惋惜之情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出示课件3(指导朗读)正因为如此,所以总统亲自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隆重的葬礼。除了用隆重这个词语以外,你还可以用那些词语来说葬礼的与众不同?有意义的、特殊的、绝无仅有的。(3)我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葬礼。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你就是瀑布,你想怎样向人们诉说你的过去和现在?三、拓展延伸,移情。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小组讨论:1、建水电站2、水资源浪费3、破坏森林,乱砍乱伐这是人类的悲剧。体会“悲剧”吃果子狸人们传染上了“非典”;乱挖矿井出了事故;车子出故障轧死了行人;黄柏河被污染;喝醉酒把人打伤。四、激情演练,抒情。我们就站在巴拉那河上,就站在大瀑布的脚下,再也看不到大瀑布雄奇壮观的景象,再也聆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声音,如果总统让我们每个人有一次演讲的机会,你想说些什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精选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

    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1、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原因,增强环境意识。

    2、想像说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将去感受巴西总统对大瀑布的一片深情。

    二、初读课文

    1、看到课题,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有)暂时别急,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一遍。

    2、读一遍课文后,原先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

    3、指名说。解决了哪些问题?

    4、再次快速读课文,选择课文的有关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5、指名说。

    三、想像画面

    1、这时,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2、指名说:

    ⑴昔日的画面。

    ①(任由学生说,再师生讨论,找出“雄伟壮观”板书。)

    ②指导朗读(3、4节)。

    ⑵现在的画面:

    ①(任由学生说,讨论后板书“奄奄一息”。)

    ②指导朗读(7节)

    四、观看画面,想像说话

    1、出示昔日瀑布的灯片,用“啊”开头说一句抒发自己感受的话,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和学过的有关词句。

    2、指名说。

    3、出示第二幅灯片(枯竭的灯片),也说一句抒发感受的话。师:是啊,昔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即将消亡了。此时此刻,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到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⑴学生写。

    ⑵指名说。

    ⑶朗读课文第7节,要通过你们的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学生读(灯片以枯竭的瀑布为背景,文字灯片。)

    师:造成这一环境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如过你是巴西的菲格雷特总统,去哀悼即将枯竭的塞特凯斯瀑布的葬礼上,你会如何向人们进行演说呢?(同桌练,说,指名说。)

    五、课后作业

    把你的演说写下来。

    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觉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那么投入地学过一首古诗。虽然早已听孩子们背过这首古诗了,但今天听起来却有别样的感觉。我想,这源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课始,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和《静夜思》中“深千尺”和“疑”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读准诗的字音(虽然学生早已会背,但学生由于只是为背而背,好多字音都未发准)。在反复地读准字音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着,我又追问,这句诗中什么留给了你很深的印象。生说是“银河”。于是我就抓住“银河”这一奇特的景观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银河本来是在天上,12课中说长安街像银河,而这里所说的银河又在哪里呢?这里的银河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就这样读着,思考着,想象着,回忆着自己曾经看过的瀑布,又加上我给他们准备的一段关于瀑布的录象,思维的火花不时在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读着读着,学生读明白了;读着读着,学生也更加喜欢这首古诗了;瀑布的那种宏伟壮观学生也读出来了。学生也好像更喜欢李白的古诗了。我想,接下去我让学生自学同样运用夸张手法写的《秋浦歌》和《夜宿山寺》,学生就容易了。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优秀模板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梅花教案通用3740字


    梅花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墨汁、红色颜料、棕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雪中腊梅的图片、范画一幅、乒乓球若干。

    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只是形容孩子还是不能很直观的想到腊梅花的形态,利用课件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师:“孩子们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做画,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二、1.让孩子一起玩帮球球找家的游戏,先让孩子练习下如何掌握吹气的方向,以备孩子在吹树干、树枝时能较好的掌握生长的方向。

    2.让孩子休息下并观看教师示范吹树干、树枝。这是难点部分,详细讲解。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在吹的过程边吹边讲解。

    3.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也可点上几个花苞。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排的美观,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注意手上的颜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卫生。

    4.用彩笔添加花心。

    三、教师示范完毕,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 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作品展览完成作品并进行展览,互相欣赏评价。与幼儿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布置成的梅林,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让孩子们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有成就感,并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点画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不常见,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轻松的认识腊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梅花教案【篇二】

    《梅花》(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四课)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低年级小学生喜读善背,好动爱模仿之特点,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与古诗打交道,全方位领会诗歌意境。因此,我们可采取读一读,写一写,吟一吟,画一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一读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梅花图。师生共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吟颂全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然后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组评议后再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模糊,什么不懂。小组反馈后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二、写一写

    让学生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对《梅花》一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他们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学习本课生字,记住字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学生很快由“海”、“楼”推及“梅”和“数”这两个生字,又把“独”分解为“犭”和“虫”,把“暗”分解为“日”与“音”。因此,在学习本课生字的重点应该是“墙、寒、遥”三个生字,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后,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以此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每个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后,学生动手写上两个。书写前,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这样将写字教学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吟一吟、唱一唱

    1、吟一吟。拖腔拉调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交流,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学生在吟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努力体会诗人的感情,沉醉于诗人的创作意境中。

    2、唱一唱。教师拉起二胡,伴着优雅的弦音,唱起古诗。学生仿佛看到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好象闻到一股幽香。这重醉人的情境,令学生唱诗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吟唱得十分投入,非常有感情。一时间整个教室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弦音不断,学生陶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四、画一画

    在学生吟唱之后,每个学生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个个兴致勃勃,任意涂鸦。画后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这样一来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也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梅花》一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旧规教学,做到一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梅花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其是在冬天开放。

    2、学习吹化的基本方法,能过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加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3、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墨汁、图画纸、红色颜料、彩笔、吸管、抹布、旧报纸、范画一幅、腊梅图片

    活动流程

    1、请幼儿欣赏腊梅花图片,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腊梅)我们一块来看看腊梅花都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腊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呢?(冬天)你知道腊梅花的品质吗?(坚强不屈、不畏严寒)

    2、出示范画。

    请幼儿仔细观察范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猜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完成的。(师幼共同讨论)

    3、教师向幼儿介绍点吹腊梅花的步骤、方法并示范作画。

    第一步:吹出树干、树枝。现用毛笔蘸墨汁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或吸管对着演练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第二步:手指点画、画花瓣。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部位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注意花瓣要错落有致,点画后及时擦手。

    第三步;彩笔添画勾出花心。选用黄色彩笔,在每朵花的中心位置勾画出花心。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先在废旧报纸上尝试作画,慢慢掌握其点吹技巧。

    提醒幼儿树干与树枝要用强弱不同的方式吹,注意花瓣不能出现。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1、先在旧报纸上尝试点吹树干、树枝,掌握技巧,把握力度。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枝,稍弱幼儿重点掌握其吹画技巧。帮助每位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3、这种新的作画方法孩子们非常喜欢。点吹树干、树枝是这节活动的难点,孩子们很难掌握吹的力度。经过在旧报纸上多次试练,孩子们逐渐掌握了点吹时的大小力度,作品完成的较不错。

    梅花教案【篇四】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出示课件10]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

    骄()楼()涓()其()

    梳()衰()稠()眷()

    流()哀()绸()着()

    二、选字填空。

    竟竞境

    (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答案]

    一、辨字组词。

    侨(华侨)缕(一缕)绢(手绢)甚(甚至)

    骄(骄傲)楼(高楼)涓(涓涓细流)其(其中)

    梳(梳理)衰(衰老)稠(稠密)眷(眷恋)

    流(流水)哀(悲哀)绸(丝绸)着(看着)

    二、(1)竟(2)竞(3)境(4)竟(5)境

    三、1、(C)2、(D)3、(G)4、(F)5、(A)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出示课件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学生朗读,交流感悟。)(板书:引起下文。)

    检查交流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借此提出学习要求,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4]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3、指名读这段话。小组交流: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

    (1)问题交流:“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板书:赠送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7]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不是。)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

    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眼含泪水。)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出示课件10]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

    (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二哭:[出示课件15]

    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不能回国。)

    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从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体而难过地哭了,感受到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在分角色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三哭:[出示课件16]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递梅花巾。)

    2、从“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3、读“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一句话,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出示课件17]

    当年的我,……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板书:照应开头)

    3、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学习写法。

    1、快速默读全文,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文章抓住外祖父的五件事进行叙述,在叙事中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赞颂梅花品格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热爱祖国之情。

    ②语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

    ③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眷恋祖国)

    2、指导朗读。

    (1)谈话引导:本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进行有感情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舒缓,语速不能太快。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问题交流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作业。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人和事,升华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内容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不能回国眷恋祖国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颇副盛名()蜡月天气()

    眷峦祖国()好好宝存()顶天力地()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叶明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吴小东说:“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象征着中华民族。()

    B、梅花争在别的花之前开放,象征着中华民族。()

    五、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④ 2、⑤ 3、③ 4、③

    二、正重其事(郑)颇副盛名(负)蜡月天气(腊)

    眷峦祖国(恋)好好宝存(保)顶天力地(立)

    三、吴小东说,他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四、1、(B)

    五、1、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娆。

    2、对比外祖父特别珍爱那幅墨梅图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阅读,感受文本。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用心的感受课文内容,加深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对学生的阅读交流及时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与同学、与教师、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到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透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悲哀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感受到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二、借助课件,补充资料。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朗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在吟咏古诗词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思乡情怀就水到渠成,学生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也顺理成章。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过高,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过长,教师参与课堂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过多。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空间。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并自觉得到情感的熏陶。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作者写眼前景物,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三是准确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感悟其中表达的情感。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四是理解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星岛:

    星岛,新加坡的别称。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华侨:

    华侨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陈慧瑛回国

    祖籍地是厦门同安丙洲的陈慧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代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经过努力与奋斗,陈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

    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从小,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概念。终于,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带着外祖父多年珍藏的“墨梅丹青”图,陈慧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这一别,她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7天7夜的陈慧瑛和母亲回到了厦门。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陈慧瑛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我的梅花魂》中,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陈慧瑛的家人以及她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爱惜()()

    希罕()()快乐()()

    二、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

    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1、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骨气(gú gǔ)秉性(bīn bǐng)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神态、语言等。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注意写出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感情。(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偶然(经常)(偶尔);爱惜(糟蹋)(爱护);希罕(普遍)(希奇);快乐(痛苦)(欢乐)

    二、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2.一枝梅花,没什么希罕。3.这就是您最宝贵的画。

    三、1、(×)2、(√)

    四、1.cún gǔ bǐng 2、保存大抵欺凌

    2、排比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比喻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仿写排比句示例: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燕子,给天空带来生机;春天像个闹钟,叫醒冬眠的动物,唤醒沉睡的小草。

    仿写比喻句示例: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松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中华民族史上有气节的人物郑成功、戚继光(答案不唯一)

    八、示例:看到外祖父这么伤心,我紧紧地抱住了已经泪眼模糊的他。外祖父停止了哭声,他努力地向窗外望去,向祖国的方向望去。并自言自语地说:“我又看到长江黄河了,我又看到万里长城了。”似乎外祖父早已飞回了祖国,脸上竟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兔拔萝卜教案430字


    小兔拔萝卜教案(篇一)

    活动要求:

    1、通过拔萝卜的游戏,复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感知5以内的物体的不同排列形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出示t课件,提问:

    1.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呀?(小兔)

    2.小兔最喜欢吃什么呀?(请幼儿说一说)

    二.介绍游戏玩法;

    1.兔妈妈请小朋友去帮忙拔萝卜,搬运萝卜。

    2.出示萝卜地的萝卜,提示:点数方法(可以目测也可以手口一致点数),并用集合圈的动作,说出总数。

    三.游戏"拔萝卜"(点数)

    1.幼儿分批自由挑选一长萝卜卡片点数。

    2.幼儿听指令去取相应数量的萝卜卡片,要求幼儿说出总数。

    3.以弟弟朋友找一找,与圆点卡片上相应数量的萝卜卡片,要求幼儿说出总数。

    4.请妹妹朋友找一找,与圆点卡片上的圆点一样多的萝卜。

    四.帮兔妈妈"装运萝卜"出示3只筐,分别装有3、4、5的圆点标签,请小朋友帮助兔妈妈把萝卜点数后装运到相应的大筐里,边送边讲"几只萝卜放在几个圆点的筐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通过“小兔拔萝卜”的游戏情景,逼真的场地布置,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角色身分参与其中,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层次清晰,学习本领由易到难,安排合理。目标的制定也能结合教育纲要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来制定目标,重点突出、难点适宜。能关注全体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好本领。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比较好,各个环节都能依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幼儿基本能掌握双脚并拢行进跳的技能,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动作技能。

    不足之处:

    1、最后的游戏可以多玩几次,因为幼儿此时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满足他们玩的需求,适当的多玩几次。

    2、活动结束放松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感觉会更好些。

    小兔拔萝卜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2、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3、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重难点:

    重点:双脚向前行进跳。

    难点: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知道常见的小兔子的颜色,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知道小兔喜欢吃萝卜以及熟悉相关的儿歌。

    (二)物质准备:

    小兔贴饰,萝卜卡片若干,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田地“,布置活动场地;音乐《春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扮演小兔子做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察小兔子,引导幼儿注意小兔子身体的颜色和怎样走路。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看看它们是谁呀?这里有几只小兔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样走路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2.扮演小兔子

    师:你们喜欢小兔子吗?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小兔贴纸,有穿黄衣服的小兔子,有穿红衣服的兔子,还有小花兔,你们想当什么颜色的小兔子,就拿什么颜色的小兔贴纸贴在自己的额头,一起来当小兔子,好吗?”(教师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兔贴纸)

    3.小兔子做热身运动。

    师:“小兔子们,今天天气特别好,妈妈带你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教师和小兔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儿歌: “小兔陶陶真淘气,学学小鸡点点头,学学小鸭耸耸肩,学学小狗弯弯腰,学学小鸟踢踢腿,忘了自己怎样走,小兔子怎么走呀?蹦蹦跳跳向前走,蹦蹦跳跳向前走!”

    (二)、基本部分:在游戏中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1.小兔子拔萝卜,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1)邀请动作协调的小兔子在大家面前跳跳,帮助小朋友找正确的双脚向前行进跳的方法。

    师:小兔子们,肚子饿了吧,那咱们去找吃的吧。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师带领小兔子蹦跳找吃的)

    师:哎呀,刚才妈妈发现这只小兔子跳的真好,快到前面来跳给大家瞧瞧。

    恩,咱们就像他们这样,两只脚并拢来一下一下向前跳到萝卜地里去找吃的吧。

    (2)小兔和妈妈一起拔萝卜

    师:哇,有这么多的叶子,是什么呢?原来是大萝卜,咱们每只小兔子拔一棵萝卜吧。我拔的是棵红萝卜,你拔的是什么颜色的萝卜呀?

    2、运萝卜,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的动作。

    (1)把大萝卜运回家。

    ①小兔子初步尝试双膝夹着萝卜向前跳。

    师:咱们一起把大萝卜运回家吧!那大萝卜放在哪里好呢?把萝卜放在两腿中间吧,试试还能向前跳吗?恩,咱们就这样让两个小膝盖把萝卜夹住运回家吧,小心别把萝卜掉出来。

    ②鼓励幼儿双膝夹住萝卜向前行进跳。

    师:兔宝宝们加油!可以慢点跳,小心别把萝卜摔到地上呀!

    (2)小兔子放松活动。

    师:终于到家了,咱们吃大萝卜吧!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

    (3)鼓励小兔子双膝夹住萝卜跳到场地中间,再次练习双膝夹着萝卜向前跳。

    师:这么大的萝卜咱们去找小花兔和小黑兔一起吃吧。

    (三)、结束部分:在“吃萝卜”游戏中做放松两腿的活动

    1、小兔子们欢聚一堂吃萝卜。

    师:小兔子们又在一起了,真好!咱们一起吃萝卜吧。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师:小兔子们吃饱了吗?我们一起听音乐散步吧。

    小兔拔萝卜教案【篇三】

    设计思路:幼儿在熟悉《拔萝卜》故事的基础上,请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表演,使他们以这种感兴趣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和情景的内容。

    2、在按照顺序看故事动画中,记忆故事中角色出场的顺序。

    3、乐意参与表演故事的活动,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拔萝卜动画片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故事,鼓励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教师:刚才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放动画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乖乖兔,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乖乖兔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威威龙、小熊、袋鼠)

    教师: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三、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演故事。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 “?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拔出来!(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紫藤萝瀑布教案940字】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