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精选
  •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4

    【www.jk251.com - 望庐山瀑布教案】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jk251.cOm扩展阅读

    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庐山瀑布插图)

    (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板书:产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4)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6)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三)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2)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3)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2.班内反馈

    (1)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被后人称为小杜。

    (2)题目意思:在山中行走。

    (3)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

    3.学生自选方式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1)远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读xiá。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径下板书:小路。)

    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

    (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白云生处可看出山之高。)(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

    (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

    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山行》。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像,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像。)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朱熹的《观书有感》。

    附: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觉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那么投入地学过一首古诗。虽然早已听孩子们背过这首古诗了,但今天听起来却有别样的感觉。我想,这源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课始,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和《静夜思》中“深千尺”和“疑”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读准诗的字音(虽然学生早已会背,但学生由于只是为背而背,好多字音都未发准)。在反复地读准字音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着,我又追问,这句诗中什么留给了你很深的印象。生说是“银河”。于是我就抓住“银河”这一奇特的景观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银河本来是在天上,12课中说长安街像银河,而这里所说的银河又在哪里呢?这里的银河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就这样读着,思考着,想象着,回忆着自己曾经看过的瀑布,又加上我给他们准备的一段关于瀑布的录象,思维的火花不时在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读着读着,学生读明白了;读着读着,学生也更加喜欢这首古诗了;瀑布的那种宏伟壮观学生也读出来了。学生也好像更喜欢李白的古诗了。我想,接下去我让学生自学同样运用夸张手法写的《秋浦歌》和《夜宿山寺》,学生就容易了。

    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汪伦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旗下教案网article/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古诗首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过程:

    一、导入:

    生背已学古诗,并及时指导语气。

    二、新授:

    1、生介绍作者苏轼。

    2、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边读诗边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读诗的韵味。

    (2)对照注释或和同学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

    (4)指名讲古诗的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体会诗意理解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5、作业: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预习下两首古诗。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昨天学习的古诗,并说出大概意思。

    二、新授:

    1、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得吗?

    2、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3、一生试讲,其它学生补充。

    4、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

    6、汇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反思:自己学习古诗,方法得当,理解也较深刻。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精选】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