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学教案1000字
  • 数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20

    数学教学教案1000字。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数学教学教案”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教案和课件编排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您将会找到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和启迪!

    数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

    教具准备:展示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参加什么课外兴趣小组?

    1、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出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既喜欢又喜欢或者只喜欢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了你们喜欢的兴趣小组,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中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板书:数学广角)

    二、互动探究

    1、出示例题

    三(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师:同学们从例题当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师: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人数。

    14人……

    师: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好几个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演示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教师请学生把名字条放到相应的小组里。出现了多余的三个,怎么办?用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试一试。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杨明、李芳、刘红

    3、师生一起互动解决问题后,把得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4、介绍韦恩图。

    5、教师手指韦恩图每个部分让生说出这个部分表示的意思并相机板书。

    喜欢语文

    喜欢数学

    只喜欢语文

    只喜欢数学

    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6、根据这些板书信息尝试列式。

    7、学生汇报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5+3+6=14(人)

    ……

    8、同学们现在知道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共多少人了吗?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相互说算理。

    回看学生最初汇报的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并评价。

    对比韦恩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评价。

    三(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教师小结:原来的统计表只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

    而韦恩图不仅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还能看出只喜欢语文和只喜欢数学以及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同学。

    师:我们打开108页,刚才咱们学习的就是108页的内容,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书上110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和第二题。

    四、总结

    师:今天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师:听说过学以致用这个词语吗?就是说学了知识要把它运用到解决周围的问题当中,今天朱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作业:运用韦恩图的知识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交给老师以备运动会的时候用。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数学教学教案【篇2】

    教学任务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数学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四、教学反思: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整理的3篇《数学教学设计课件》,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数学教学教案【篇4】

    1、求比值(让学生独立练习)

    18:2423:49 0.75:0.25

    2、提出问题:

    (1) 23:49 =23 ÷ 49= 32,是根据什么来约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0.75:0.25= 0.75÷0.25=75÷25=3,我们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什么?说说商不变的性质。

    3、比与除法、分数有何联系?

    白板课件出示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小组内交流做题的依据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回顾旧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相对比,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构成知识网络。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使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

    师: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怎样的规律?

    数学教学教案【篇5】

    1、在白板上出示:6∶8、12∶16和3:4,要求学生分别求出比值。

    提问:这三个比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这三个比相等,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0.75).

    教师用等号连结三个比(6∶8=12∶16=3∶4),提问:在这个式子中的三个比,同学们看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指出:为什么这几个比的前项、后项都变了,而它们的比值却不变呢?前项和后项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对等式(6∶8=12∶16=3∶4)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进行观察,

    [1][2][3]下一页

    (1)6∶8怎么变成等于12∶16?教师用白板课件展示变化过程。

    提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6∶8怎么会变成等于3∶4呢?课件展示变化过程,请学生说理由。

    (2)问:谁能用一句话把其中的规律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初步归纳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然后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这里说的是不是什么数都行?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因为除以0本身没有意义,乘0使比的.后项没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教师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因为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得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任何猜想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它的可行性都是不确定的,从而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方式这里安排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然后小组交流、汇报验证方法,再用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汇报、质疑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指导学生看书,齐读性质后,问:在比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是关键字词?(要求学生说出“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教师用红笔圈上.)

    数学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

    师:这两个你们喜欢吗?那你们喜欢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师:这样吧,我们调查一下,如果你喜欢松鼠的就用水彩笔把你的姓名写在红色纸片上,如果你喜欢熊的,就把你的姓名写在绿色纸片上,如果你两个都喜欢,你可以在两张上都写上你的姓名。

    师:写好了吗?

    师:为了方便,我们调查一个组好不好,请第二组的同学把你写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如果你两个都喜欢的话,可以把你的两个姓名分别贴到他们的下面。

    2、学生上来贴图

    3、观察黑板上贴的情况,问: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

    师:那么,喜欢ZIP和ZOOM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说(可能有人说12人也可能有人说其他的数)

    二、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ZIP和喜欢ZOOM的人数。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如果还有意见,就让一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数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确定12人。)

    师:那么,实际是12人,可是计算出来是其他的呢?原因在哪里?

    生回答

    师:哪些同学重复计算了,谁上来给大家找一找?

    请学生上来找出重复的人数,(师:贴哪里?)学生贴

    师:重复的有6人,算了两次,而实际应该算一次,所以我把他重叠起来。(教师说着把这6人的纸片重叠起来)

    师:刚刚,我们把他分成两类这样贴,很容易出错,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些图、表或者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喜欢ZIP的有哪些人?喜欢ZOOM的有哪些人?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能不能?

    生能

    师:那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

    出示合作建议:

    (1)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打算用怎样的图或表来表示?

    (2)四人小组动手在纸上画出方案。

    2、展示并介绍方案

    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方案,那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1)请学生上来展示成果,并介绍方案。

    (2)重点介绍集合圈图

    3、看着集合圈计算总人数。

    师:那么,现在你知道喜欢ZIP和ZOOM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生报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说几个)那他是怎样行动的呢?那么,这些动物是怎样行动的呢?(课件出示)请你按照他们的行动方式把他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填,既快又不会错?

    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师:那你是怎样填的呢?问:这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这个大圈表示什么?

    2、计算三(1)班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下面,我们走进三一班去了解以下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请看这里。

    (1)出示名单

    (2)根据表格画出集合图

    师:先请你根据这表格,画出集合图。

    先让学生画出集合图。

    教师边巡视边说:怎样画既快又对?

    (3)展示集合图:

    (4)放手让学生计算人数

    (5)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举例说一说吗?

    4、我家招待客人,这些客人喜欢吃糖果的有4人,喜欢吃花生的有6人,喜欢吃花生又喜欢吃糖果的有2人,那么我应该准备花生多一点还是准备糖果多一点?

    (1)说说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

    (2)提高:计算我家到底来了几个客人。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反思: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时是学习集合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集合图的画法去接触、了解集合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学生讲解集合的意义、集合的表示法、什么叫交集、并集、集合的元素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真是雾里看书“朦朦胧胧”。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集合的意义、集合的图示法,并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上课开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关于对松鼠和熊喜欢的调查活动,接着用这个话题组织了一次分类图示法探讨活动。然后进行了对动物活动方式和三(1)班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活动的调查活动,最后安排了帮老师解决应该准备什么多一点的实际问题。在一节课里组织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层层深入,解决方法得当。第一次活动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次活动目的是认识集合,正确画图;第三次活动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完了,学生学意未尽,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研究解决。学生兴趣来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

    二、创设问题辨析机会,培养探究能力。

    精心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提问争论,为学生创造问题辨析的机会,在辨析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高。在教学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本节课以“喜欢熊和喜欢松鼠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当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出现分歧时,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生设计各种图表示喜欢动物的集中情况时,每一个图学生都想到一些新问题,都会去评价别人的成果,提高大家的欣赏力、辨析力。尤其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在辨析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就让学生动手做、开口讲,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悟领会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从个方面来看,这样做能真正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解题意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爱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真正高明的大师,就是把高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告诉别人,使别人很容易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讲集合论,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解决。本课题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悟出道理,总结方法。例如: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从喜欢熊和松鼠谈论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研究了很多问题,总结出集合图的正确画法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周围生活中很多事情与今天学生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与生活关连起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在练习安排上,我选择了有关动物——这一学生喜欢的题材。通过看动物电影时出现的重叠数学问题的解答,动物园入住动物的总数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多层次联系,进一步学会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答这异类数学问题。在本节课最后,我还安排了让同学们举一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然后引出一个“我家请客应该准备糖果多一点还是准备花生多一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顺便让学生计算我家一共请多少人,作为本节课的提高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

    【数学教学教案1000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