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6篇
  •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

    发表时间:2023-10-08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6篇。

    经过收集,教师范文大全整理了“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设计教案需要注重课堂效果的反馈和评估。请将本网页添加到收藏夹中以备不时之需!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1】

    教材分析

    《立方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八年级(上)第十三章《实数》第二节.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完成.主要是通过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与归类,探索立方根的概念、计算和简单性质.因此,除了具体的知识技能(如知道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立方根运算,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让学生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平方根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放在立方根具有唯一性(实数范围内)的讨论上.在学生对数的立方根概念及其唯一性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学生就容易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唯一性.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5.分清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即

    5.渗透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学习了平方根的基础上,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

    3.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JK251.COM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难点: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教学法为:类比法。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2】

    小学数学第一册

    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个,口算卡片40张;

    2、自制教学课件,教室场景布置,学生坐成4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老师指“数学乐园”场景布置)。大家想不想去呀?可是在“数学乐园”的门口有四个信箱,需要每个小朋友当一回“小小邮递员”,把“数字娃娃”藏在你们抽屉里的“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就能进入数学乐园,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活动一----送信游戏

    1、分组送信

    教室讲台上放四个标有数字的信箱,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送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学生投完信后,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课前学生坐成四行),由小组长主持检查每个信箱里的口算卡片是否送对了,学生做手势表示对错进行检查,看有没有送错的信。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各组检查完后,小组长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

    三、活动二----起立游戏

    好啊,我们进入数学乐园啦!看,数学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在等着我们呢!老师出示包括乖乖虎、皮卡丘、小熊维尼、机器猫的画面(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让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全班坐成四行,每行10人,各行报数(同时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点击小动物图案,出示下列四题: ○1请这一组的前面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四个小朋友拍四下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 ○2请从前往后数第五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你这一组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从前往后数第六个小朋友站起来。不许往后看,你知道你后○面有几个小朋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后往前数第二个小朋友站起来。你这一组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三----数字迷宫

    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发“数字迷宫”图一幅。说明:“数字迷宫”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由数字1~9组成,从入口到出口必须按1、2、3、„„9的顺序走。

    四个小朋友讨论不同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路线图,比一比看哪组想的路线最多。

    画完后,分组统计出本组所画路线的条数,用水彩笔写在图的右下角,然后与别组交换统计路线的条数。

    老师把每组的迷宫图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小黑板上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网格.每组组长上台,根据本组画的条数的多少,用小正方形贴出直条。

    全班看图讨论下列问题:看__组想出的路线最多,第一名是__组,画了__种方法;第二名是__组,画了__种方法;第三名是__组,画了__种方法;__组和__组画的同样多;__组比__组多画__条;__组比__组少画__条;

    五、总结

    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评析:

    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它重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旨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胡珊老师所执教的第一册教材“数学乐园”活动课,除体现了这个宗旨外,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

    教学开始,便以“玩”导入,先“玩”“送信游戏”,再“玩”“起立游戏”,接着“玩”走“数字迷宫”,最后结束时还许诺下次带学生到“数学乐园”里来玩。这一系列的“玩”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玩兴”,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都“乐”在活动中。

    2、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

    活动课,应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这节课便体现了这一点。第一个活动,全班学生参与“投信”,即刻形成了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兴奋情绪受到激发。在第二个活动中,虽不是人人火爆,但做到了:一人表演,全班监督;一组参与,全班评价。第三个活动,处于“静态”的活动中,全班分组,人人以“笔”代“走”,画出走迷宫的路线。这样,这节课的学生参与率为百分之百,做到了参与内容广,参与时间长。

    3、以知识为主流,面面俱到。

    活动课仅只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内容才是活动课的实质。这节课为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和计算的认识,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个游戏中。第一个送信游戏,以计算为主,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对应的信箱,一部分“死信”(结果无对应信箱)需作出不可投的判断,对误投的要订正处理,对投信的质量全班作出评价。第二个活动,巧妙地把前面与后面的位置问题、基数与序数的问题、加法和连加的问题,都安排在直观的对比中和活动的氛围中进行处理和巩固。第三个活动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以数序的认识为根本,走出不同的路线,认识不变中有变,并辅以简单的统计,复习最多与最少、同样多与多(少)几。

    这三个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孕伏了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大容量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4、以媒体为主向,项项直观。

    活动课是一种实践,实践需要媒体、需要直观,这一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媒体和直观。执教者首先考虑了活动课的氛围,精心布置了场景,使学生亲临其境;其次,打破教室组织结构,去掉桌子,改坐四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第三,准备了不少实物道具,让学生实际操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执教者精心设计制作了电脑软件,其形式和形状都新颖、可爱,使学生在现代媒体中接受“美”的教育。总之,这是一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低年级数学活动课。愿这样的课越多越好。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3】

    关于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反思

    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并增强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使他们有能力揭示所学知识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有可能从知识结构的整体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它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由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近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与高考大纲都明文规定,在学习数学内容的同时,学习、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强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过去提加强“双基”教学,现在要求“三基”并举,要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这是由于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其特有的思想方法范畴和体系,需要作为思想方法定势,合理熟练运用自如。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技巧、轻思想,重解题、轻应用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为此,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来改进数学教学(还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用现代教学观指导教学,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数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成为人的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文化素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要理解为数学中深层次的基础知识,又要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思维策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学习思考时,注意力要在高层次的策略性知识与低层次的描述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之间不断转换,不仅要注意到自己加工的材料,而且要注意到自己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恰当,优化自己的加工过程。而在数学学科中,这种策略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是相互渗透、相互融洽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传 授,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大量的关于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和特殊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中挖掘与渗透数学思想,是使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培养转化,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4】

    【教材理解】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学生早已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习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 (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习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习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xx+1000=( )

    想一想:(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xx-1000=( )

    想一想:( )个千减()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习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xx=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 1000+20xx=3000

    例10

    80+50 = 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平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近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5】

    教材分析

    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5页的例1,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解简易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稍复杂方程的教学是前期知识的深化,是前期所学知识是实际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说难点。解方程虽然学生学过,但这种解题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思路和过去运算思路刚好相反,大多数同学那一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上还要应用等式原理来解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式,要把未知量看做已知的,与其他已知量放到一起分析、列等式。在此我准备让学生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会列形如ax=c或a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篇6】

    本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重点难点: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预习课本92-93页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2、通过预习,我认为男生与女生相比, 套得准,因为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出示学习菜单:

    (1)书中有几种方法求男生平均成绩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仔细看统计图的变化过程,思考是如何分的?

    (3)怎样列算式计算?

    归纳总结: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

    3、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1)这个7分就是男生每人实际得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请你仔细观察平均数与原来的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4、算女生平均分。

    (1)先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

    (3)说说你的验证方法。

    (4)为什么要除以5?

    小组讨论菜单中的问题

    点拨: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点拨:这种方法叫:“求和均分”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练习检测与问题延伸: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1)怎样移动笔筒里的铅笔?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如果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二个笔筒里拿出5枝放入第三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4)如果从第三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5)关于笔筒的三个平均数,有变化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题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小林参加了三场套圈比赛,下面是小林套中个数的统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成绩

    小 林

    12

    11

    10

    小林第三次套中的个数是多少呢?

    4、教材第97页的“你知道吗?”

    5、检测:想想做做第3、4题

    小组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认识到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另外,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求和均分。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模板数学6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