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教案12篇
  • 小学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13

    小学语文教案12篇。

    身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任务,因此在编写时不能草率应付。只有编写好教案和课件,才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课堂情况。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谜语导课

    1.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

    身上穿着彩色衣,没事儿躺在盒子里,

    美术课上带着它,画出什么都美丽!

    2. 揭示谜底:彩笔

    多么神奇的彩笔啊!你们一定用它画过许多画,谁愿说说你用彩笔画过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教师用谜语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让学生谈自己的画,贴近了

    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有话可说。)

    二、初读课文

    1.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他还给画配上了好听的诗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丁丁一共画了几幅画?每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听录音,看课件,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录音是本班学生自己录制的,听到自己的同学的声音从电脑中播放出来,学生感到很亲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激励大家用这种方法来读书,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很有好处。课件演示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对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3. 说说丁丁画了几幅画?每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

    (丁丁画了两幅。第一幅画了小河、稻田、月亮、山、电视台等内容。

    第二幅画了海洋、太阳、面包树、小朋友长上翅膀等内容)

    丁丁不仅画画得好,诗写得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诗——我有一盒彩笔(出示课题并齐读)

    三、品析词句,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节:

    1. 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节,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互相交流一下喜欢的原因。

    汇报自学情况。(品析句子可以不按照书上的顺序)

    A:画一条蓝色的直线,那是小河流过的稻田

    1. 学生先朗读句子、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再互相评议补充。

    (结合课件说理由:蓝色的小河水很清澈很美丽。仿佛听到河水哗哗地流动,声音很动听。这么清澈的水浇灌了庄稼,庄稼喝饱了水,可茁壮成长,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2. 指导朗读。(让朗读好的学生谈自己朗读的处理)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自己与文本对话---同桌合作解决生字-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进行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出示生字:线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线”的?

    (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纟”的字都与丝线有关。

    (2)丁丁除了画“直线”还画了“曲线”

    (出示生字:曲线)你会画直线和曲线吗?

    (指名画)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学习生字,

    并用画画的方法区分直线与曲线,孩子们喜欢。)

    B:画一条紫色的曲线,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理解:

    连绵起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简笔画理解词义)

    1. 请喜欢这句的同学谈谈喜欢的理由。

    2. 感情朗读课文

    (看课件)抬眼望去,远处的山高高低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叫——连绵起伏。在霞光的映射下,远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紫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请小朋友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朗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教师再次放权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C:画一个黄色的圆,那是中秋明月挂在山间。

    D: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那是电视塔插入云天。

    C句引导:

    1、你们见过中秋节的月亮吗?(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见到的中秋明月的样子。)

    2、(看课件)快看!月亮婆婆慢慢地爬上山尖了!中秋节这天,她显得多么有精神哪!她那慈祥的目光正注视着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呢!你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给他听吗?

    3、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

    D句指导朗读:

    突出:细细、直立、插入云天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的感受,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孩子们的感悟,他们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需老师穷尽各种办法来激发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节小结:

    丁丁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一节。

    从小朋友优美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到你们个个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课间活动)丁丁不仅喜欢美丽的今天,他还用彩笔描绘出明天的理想。

    二)学习第二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节,你觉得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美好,最神奇,就多读几遍。

    2、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每个理想之神奇。

    3、汇报学习情况:你认为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美好,最神奇?

    A:我画透明的海洋,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

    1、重点理解“透明”:清澈,没被污染。

    2、理解“宝藏”:

    (1)指名读。“藏”是多音字,它还读cánɡ(板书)捉迷藏的藏。读准这两个音。

    (2)你知道海底有哪些宝藏吗?(指名说)

    看“海底世界”课件。(知道虽然海底有很多宝藏,但我们人类有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盲目地滥用。)

    3、感情朗读。

    B:我画绿色的太阳,为了让夏天凉爽。

    C:我画结满面包的大树,为了永远消灭饥荒

    1、生说理由。

    2、学习词语:

    (1)(出示:永远)女生读。(出示:饥荒)男生读。

    (2)老师出个字谜,答案就在这三个字里:一点压弯水笼头。

    (3)你是怎样记住饥和荒的?

    饥:人饥饿的时候要吃食物,

    所以用“饣”。

    荒:庄稼都死亡了地就荒了。所以中间是个“亡”。

    理解:饥荒(可以根据字形来猜猜词义,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理解)

    3、引导:小朋友们每天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

    (出示相关图片)

    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面临饥饿的威胁,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如果有结满面包的大树呢?

    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透明、饥荒、)

    D: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

    1. 生说理由。

    2. 想象一下,你现在就有一双翅膀,那么你会去做什么?(指名)相信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一定会:飞进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一起学习,一起歌唱。你们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3. (出示:飞翔)指名读、齐读。

    丁丁的理想多么美好!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齐读这一节。

    (丁丁给小朋友画上了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老师也给每位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翱翔。)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扩展:

    每个人都有理想,如果让你用彩笔描绘出自己的理想,你会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说一句(一段)话吗?

    (此举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其他的种种说法”这类词,有条理地说话。

    3、对恐龙灭绝之谜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3、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 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⑵ 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⑶ 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⑴ 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的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无比欢畅的心情。全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设计理念

    课文展示的是画一样的美景,因此整堂课以课件中江南水乡的景美来渲染烘托课文,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体会江南之美,产生热爱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谐统一。同时在感悟时学写生字。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江南热爱祖国之情。

    3、学习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四、教学准备

    1、江南水乡美景的课件,“小石桥”。

    2、会背《忆江南》。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会认12个生字以及“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3个偏旁。

    第二课时:体会江南风光之美,江南水乡的富饶。朗读背诵课文,学写3个生字。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再现旧知

    1、播放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师背诵《江南》。

    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听听?

    背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师:你在这首诗里看见了什么?(莲叶,鱼儿)是啊,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到处是碧绿的荷叶,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景色啊!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今天老师就想带着大家撑着竹排一起游一游我们美丽的家乡——江南水乡。

    (在导入课文时,利用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使学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画世界,兴趣顿生;同时利用提问,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有自主学的愿望;并运用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

    2、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师:江南的小石桥特别多。看,这是一座智慧的桥,桥面的小石板上就写着我们学过的生字呢。(出示用生字卡片铺成的小石桥的课件)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走在哪块石板上就给这块石板上的字找个朋友好吗?

    小组合作找;分小组回报。

    (通过课件游戏,使枯燥的口头扩词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利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积累词汇

    出示词语“绿油油”。

    师: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这个词。什么绿油油?(练习说简单的句子)象这种词我们就叫它ABB式。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

    (穿插ABB式的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景

    1、师:上节课,我们还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出示江南美景课件)你觉得课文中写到的景色美吗?(生自由回答)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交通工具。

    (2)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充分利用课件,是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动态的演示,学生兴趣浓厚,在乐中学。让学生自由说,既锻炼了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

    2、师: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让我们跟着老师再一起乘着竹排去游一游吧!(师生齐读)

    3、师: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夸一夸我们家乡江南的美啊?(自由读,个别生读)

    4、师:看得出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家乡,想再夸夸家乡的小朋友大声地读一读吧!(齐读)

    (利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目的是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真正了解课文,熟悉课文。)

    5、师:是啊,江南的美真象一幅画。看,顺着哗哗的流水,我听到了鸟儿在欢乐地歌唱,看见鱼儿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河两岸到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绿油油的禾苗和庄稼。江南真是一个鱼米之乡。乘着小小的竹排,真好象走进了画中一样。怪不得我们古代有位叫白居易的诗人也写了一首诗《忆江南》。你能背下来吗?(生背《忆江南》)

    (老师的小结,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了许多。把白居易的《忆江南》也自然地穿插其中,使学生更能体会江南的美,从而更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背诵课文。

    师: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江南美,老师可真想把这篇课文也给背下来。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师背,生顺着接背下句)

    师:看来还是小朋友的记性好,那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生试背)

    (利用教师的背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书写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一样本领——写生字。

    1、写“口”。

    师:出示”“口”的图片。这是什么?嘴巴也叫“口”。读几遍。教学新笔画横折。范写。

    2、写“日”

    师: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我们也叫“日”。让学生 自主发现“口”和“日”的区别。教学新笔画横折钩。范写。

    3、写“中”。

    师:指着书架中间层的盆景,问盆景现在的位置?这个“中”也是中国的“中”。中国是我们美丽的祖国。再与“口”和“日”作区别。可以变一变。

    (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进行生字教学,浅显易懂。还注意生字之间的内在区别,学生的识记印象加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弟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弟子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弟子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工作计划之家 www.FZ76.cOm]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

    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

    课件出示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 看 连

    思 查 调

    温故 知新 猜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

    0353|0512|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

    《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 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 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 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 说照片(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 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 读照片文字(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 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 交流,学生谈体验(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 (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

    F、 齐读,感悟

    (3)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生:我觉得…………

    b、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1、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学习人物独立生活的意识。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抓住大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能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半张。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乌塔是谁?课文讲了她的什么事?请画出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

    3.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

    1.师故意写错课题“乌塔”。(学生惊呼)表扬学生的专心与质疑精神。

    2.这里的乌塔不是指福州的名胜古迹乌山脚下的乌塔,而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

    3.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独自一人游欧洲)

    4.[多媒体出示预习要求]谁在预习中画出了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师相机介绍欧洲及其旅游资源。[多媒体出示欧洲地图及旅游景点。]

    二、速读训练,抓住大意。

    1.过渡:大家一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吧!我们来做速读训练,看谁先抓住文章大意。

    2.先来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生字词出现]

    3.学生独立速读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以时间为提示可以将课文分三段,先写 再写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深入读文,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1.过渡:读到现在,我们已经抓住课文的大意了,但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介绍这件事?编书的老师有为什么要选入这篇课文呢?我们还得深入读文。

    2.你对乌塔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乌塔是个怎样的同龄人?你从哪看出来?请一边读课文,一边做记号。[教师师范]。

    3.学生默读并做批注。

    4.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5.小结:乌塔真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

    6.那么,你对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小组讨论)

    7.全班汇报。

    四、总结。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要启发读者要向乌塔那样勇于锻炼自己,但至于以什么方式锻炼自己,国情不同,个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五、作业练习:

    给乌塔写一封信,与她交流自我锻炼的体会。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自理能力强

    热情活泼会与人交流

    做事有计划性

    自我保护意识强

    有责任感

    会学习

    会理财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训练内容:

    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这篇文章,先自己改,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修改的情况,听听老师的意见,再作一次补充修改,最后誊写在作文簿上。

    作文题目:

    《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教学目标:

    一、能通过阅读老师的批语,体会老师的修改意图,明确作文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

    二、能通过阅读《妈妈又回到了身边》,联想妈妈对“我”的爱,并以真实、感人的事例插入到文中。

    三、能参照老师修改意见,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四、能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阅读习作六,了解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掌握修改的方法,准备《妈妈又回到了身边》的投影。

    学生:写几则能表现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小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谁给大家说一说自己妈妈的“好”?

    2、学生自由说话。

    3、有一位同学在采访盖惠玲同学后,写了《妈妈又回到了身边》一文,我们这节课就是帮助她修改修改。

    二、自读感悟,查找缺点

    1、出示投影《妈妈又回到了身边》的内容,学生初读感悟,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打开课文,结合教师批语再读课文,比较自己及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批语的异同。进一步体会修改的具体要求。

    4、学生参加小组讨论。

    5、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

    (1)、适当地写一写外貌。

    (2)、适时地补上织毛衣、买录音机两件事。

    (3)、具体地写出喂药时安慰的话。

    (4)简练的地议论、总结。

    6、教师根据板书小结,同时引导学生从“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到“白居易请保姆给诗提意见”认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联系生活,灵活修改

    1、这篇作文应该怎样修改,才合适呢?你认为还应解决哪些问题?

    生1:“我认为修改前应该弄清这篇文章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然后紧紧抓住重点修改。”生2:“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盖惠玲妈妈为她织毛衣、买录音机的事,也没有听见盖惠玲妈妈在喂药时安慰她的话,该怎么写?”

    生3:“内容补充在何处最适宜,是不是都要具体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可用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3、学生以同桌、小组为单位作多种形式的讨论。

    4、学生自由发言,参加交流。

    生1:“重点应为文章题目中的‘又’,文章应该重点写出盖惠玲对待妈妈的感情变化,以及后妈如何和亲妈一样的爱她。”

    生2:修改时,我们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嫁接上去,如的确没有织毛衣、买录音机的事,应该改用其它事例,如同学们在刚才介绍的有关妈妈关心“我们”的生活小事都行。这样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生3:“我认为不需要每件事都具体写,我们应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重点写,其它的可以一笔带过,这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5、教师小结点拨。

    6、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独立修改。

    四、讨论交流,再次修改

    1、学生参加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各组派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生1:“‘病死’一词用的不恰当,它不能表现盖慧玲同学对妈妈的爱,以及她失去母亲的痛苦,我把它改为‘病逝’。”

    教师引导:“说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改法吗?”

    生2:“我改为妈妈就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

    生3:“我改为妈妈因病与世长辞。”

    生4:“我改为妈妈带着对慧玲的牵挂去了另一个世界。”

    生5:“对于新妈妈的外貌我是这样该的:新妈妈三十多岁,中等个子,深邃的眼睛闪出智慧的光芒,浓浓的眉毛上,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嘴边还时常挂着微笑。”

    生6:“第二小节我是这样改的:新妈妈刚来的一个月当中,她总是躲着她不理,什么事都与她对着干。可新妈妈并不介意,仍以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她一点一滴的关爱与呵护。不经意间,盖惠玲发现原来破破烂烂的家变得井井有条,家中的生活条件也略微有了好转。一天,天公不作美,刚刚还晴空万里,这会儿雨又肆无忌惮地下起来了。可把惠玲急坏了,因为她没有带雨具,爸爸一天到晚忙里忙外,哪有时间给她送雨衣?新妈妈会来送吗?不可能!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她一个。惠玲卷起裤管,正准备冲向雨帘,一个憔悴的妇女正打着伞,站在那东张西望,脸上一副焦急的神情,雨水已打湿了她半个身子。惠玲使劲地揉了揉眼睛,怎么也不敢相信那站在雨中的是她的新妈妈。‘惠玲,’新妈妈叫着她跑过来,‘快回家吧,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惠玲发现妈妈的头发上还沾着几根麦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真想喊一声‘妈妈’,可总是……”

    生7:“第三小节我是这样改的:一天,盖惠玲生病了,身上,地上吐得全都是秽物,味道难闻极了。新妈妈先将她的衣服换了,然后又清扫地上的脏物,晚上,专门为她做面汤,亲自给她喂药:‘来,把药喝了,慢点,当心烫着,苦吗……’望着新妈妈微笑的眼睛,倾听新妈妈亲切的话语,惠玲心里不禁一阵酸痛,“妈妈”,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和着那决堤的泪水流进了妈妈的心坎……”

    生8:“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她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心中的那根弦终于被拨动了,她重新唤起了对母爱的渴望,再也没有恨,也没有痛,有的只是甜蜜!”

    生9:“第四小节我是这样改的:真情再一次唤起了盖惠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母爱的强烈呼唤,“妈妈”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生10:“我是这写开头的: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妈妈不幸病逝,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

    十一岁时,家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成了盖惠玲的新妈妈。她的出现再次撞伤了盖惠玲幼年丧母的伤疤。新妈妈的关怀和笑容只不过是一种怜悯,一种奢侈,一场刚开始的噩梦。盖惠玲仇视她,恨她夺走了妈妈的地位。新妈妈第一次见面递给她一只苹果时,盖惠玲甩手把它打落在地上,从此,盖惠玲开始躲避着新妈妈。”

    生11:“我是这写开头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盖惠玲同学九岁那年,妈妈就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母女从此阴阳相隔,她失去了人间最宝贵的母爱,原有的幸福、快乐都被孤独与无助的泪水代替。转眼两年过去了,就在那个丰收的季节里,又有一个陌生的女人闯入了她与父亲的二人生活中。”

    3、教师小结,评价。

    4、学生再次检查修改,最后誊写。

    五、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2、教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开放性。

    1、开放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问题的发现、改法的感悟到修改、评价的过程,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教师不作灌输,只是作相应的点拨。

    2、开放了学习的方式,采用合作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地组合,在小组中讨论,碰撞思维,产生新的火花,明显优于个人的探索。

    3、开放修改的内容,使文章更有真情实感。由于盖惠玲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学生对她的事情一无所知,自然难以修改。让学生写自己的事,再嫁接到盖惠玲同学身上,同时,若自己没有经历过织毛衣、买录音机这两件事,可以换成其它事,不必拘泥于文章的要求。这样,既给了学生广阔的施展空间,又符合学生习作中写真事、吐真情的要求。学生无需胡编乱造,融入自己的真情后修改出来的文章自然更有灵性。

    本课的设计也体现了层次性。首先,课前让学生写几件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小事,既唤起了学生爱妈妈、赞妈妈的情感,也为习作修改积累了素材,使学生在情感上、素材上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其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了修改的内容;接着是重点讨论如何修改,使学生认识到可用写“我”的事嫁接到修改中,意识到应有详有略地描绘等,解决了学生修改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再让学生一气呵成,独立改写;最后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修改的方法,再次作补充修改、誊写。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从中掌握到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5|132|

    2)第二乐句、35|66?6|53|2-|20xx|

    3)第三乐句、32|17|615|

    4)最后、12|33?3|333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

    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

    二、我会读

    春燕把它这一路上看到最美的风景都写在这些漂亮的叶子上了,赶紧来看看,它都写了什么?

    1、出示词语卡片:春暖花开,……

    2、读,自由读。小朋友们能读出它们吗?遇到不会的字请看看拼音,再有不会的可以请教边上的小朋友。

    3、来,都会读了吗?让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4、好,让我们请个老师带着我们读吧。请一个学生。男孩女孩分别当老师。

    5、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风景,想到了哪个词?原来春暖花开是这么漂亮的呀!让我们美美的来读读这个词。……

    6、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有关春天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词语?

    三、我会写

    为了奖励小朋友,春燕又送给大家一句话:你看是用拼音写的。可是这一点也难不倒大家。比一比,谁先知道春燕说是一句什么话?

    1、请每个小朋友拼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自由读。检查。

    2、拼读。对了吗?

    3、那我们能不能把这句话写出来呢?

    4、提醒: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个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在田字格的位置是怎么样的。举例:范写:就好像这个“春”字,我们就应该想到,春有哪几笔组成。在田字格中间的位置。

    5、小朋友们,你们书上也有这句话。请你们把它写在书上,好吗?

    6、学生自由练写。评议。写得真漂亮。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小句号。说明一句话说完了。下次小朋友自己写的时候也可以用上它。

    7、小朋友,你看,春燕送了你们一句话,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回送春燕一句话呢?告诉春燕,春天来了,你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课间操《嘀哩嘀哩》

    小朋友送给春燕那么多美丽的句子,春燕高兴极了,开心地唱起歌来。看看,我们会唱吗?播放《小燕子》。其实,春天来了,还有许多地方都悄悄发生了变化,你听,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找春天呢!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那我们小朋友也跟着他们一起去找找吧!你看,那里有一朵花,这里有一棵小草,让我们一起带上我们的小眼睛,挎上我们的小花篮,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不仅仅有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天的句子,在我们身边有关春天的歌曲也很多,那我们小朋友能唱几首有关春天的歌曲呢?

    五、读读背背

    小燕子说它见过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出示:幻灯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春燕还写了一段话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都写了什么?原来这里是春燕的故乡。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你看,他都已经读完第二遍了。真好。送他一棵小草。

    2、抽读。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评价:他能把每个字都读准了。真了不起)。

    3、同桌读。谁能像他一样把这段话的每个字都读准,读顺?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美美的来读读?让我们大家看见一个美美的春天?丰收的秋天?(自己练一练)

    5、比一比,谁读得好?我好像听到有的小朋友连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6、指导背诵。小朋友,葛老师都能把它背下来了呢!你们信吗?示范背诵。(一边让小朋友看图,一边背诵)你能吗?

    7、抽背。齐背。

    六、结语:小朋友,春燕今天带我们看了计多美丽的春天的景色,真谢谢它,其实,如果我们小朋友爱观察,你随时都可以发现,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跟春燕说再见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记住7个生字的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了解蔬菜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词卡。

    3、若干种蔬菜。

    教学流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一)(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菜园里”,看老师写课题。

    (三)指名读课题,注意“菜”的读音。

    (四)齐读课题。

    二、认识菜名

    (一)今天陈老师从菜园里带来了一些蔬菜,你们想看看吗?如果你们认识的话可以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师拿出蔬菜,生说菜名)

    (二)自学词语

    1、小朋友,书上写着这些蔬菜的名字呢!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会读这些菜名?如果碰到困难怎么办?

    2、我们去读读拼音认认字,比比哪位小朋友读得准,认得快。

    (三)反馈:小老师带读;齐读(带拼音)

    (四)游戏巩固

    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为了祝贺大家,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举起一样蔬菜,其他小朋友从面前的词卡中找出菜的名字大声读出来,比比谁找得快。

    (五)(出示7个单字)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中的这7个字,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你今天才学会的,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三、读儿歌识字,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

    (一)这么多蔬菜,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颜色,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让我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同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

    (二)反馈

    1、自愿读句。儿歌有4个句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爱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大家评评谁的音读得准。

    2、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懂就问的小朋友总能比别人学得更多的知识。

    预测一:为什么说茄子高高打灯笼?组织引导学生解疑。

    预测二: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引导解疑;出示“捉”“迷”“藏”认读;读读整句。

    预测三:为什么说辣椒长个尖尖嘴?引导解疑;认读“嘴”;读读整句。

    出示第一句:“豆角青青细又长。”认读“细”“长”。

    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认读“越”;给越组词。

    (三)出示7个认读字,自由读,齐读。

    (四)除了课文介绍的蔬菜,还有什么蔬菜呢?(学生说+课件展示)拓展认字。

    (五)菜园里这么多蔬菜,颜色也不同,让我们拿起水彩笔,给第3页的蔬菜填上颜色吧。填好后跟红、绿、黄、紫4个字连一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六)展示填色效果,并引读儿歌最后两句

    红绿黄紫——(),

    菜园——()。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菜园的好风光?自由练练,指名读。

    四、作业

    (一)继续填色。

    (二)跟大人到菜场、菜园、种植园认认菜,了解一些它们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