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化学教案(集锦十二篇)
  • 化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7

    化学教案(集锦十二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的千挑万选推荐这篇有深度的“化学教案”,愿你通过参考这些资料可以把工作或学习做得更好。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

    化学教案 篇1

    《离子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回顾】

    回忆上节课的有关知识内容:

    1、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金属元素原子、非金属元素原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

    【练习】

    1、请学生上台分别画出氢原子、钠原子、铝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析上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并指出得失电子后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性及所带的电荷数

    【导入】上述原子中只有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它原子最外层通过得失而达到稳定结构,导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呈现不同的电性。我们把这样的微粒叫离子。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离子的定义

    〔讲解〕结合教材中注释①,解释离子的定义: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指出: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和分子、原子一样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阅读】阅读教材图书4-10钠与***反应形成氯化钠

    【讨论】如何区别离子与原子?

    〔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不带电

    化学教案 篇2

    氨、铵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

    (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通过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4)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氨水跟液氨的差异。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见课件[氨、铵盐(一)ppt文件]

    [巩固练习]

    1.完成下表,比较液氨跟氨水的差异。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微粒种类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答案: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微粒种类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2.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答案:C。

    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种相同体积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4种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和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这种混合气体的合理组成是()

    (A)NH3、CO、NO(B)HCl、H2、N2(C)HCl、CO2、CO(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变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A)氨气液化为液氨(B)磷与氧气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为氨气(D)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反应

    答案:C。

    5.如下图所示,烧瓶内已充满某气体X,气体体积为1000mL(273K,101325Pa),烧杯中盛满水,直导管长L=60cm,导管进入烧杯中水面下12cm,气体的溶解度在273K时为1∶40(1体积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气体40体积)。实验开始,胶头滴管先向烧瓶中注入1mL水。

    (1)通过计算确定能否看到喷泉现象。(假设压强的微小变化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2)如不能看到,则可改变进入烧杯的导管的长度,问导管进入烧杯的长度为多少时,恰好能形成喷泉?

    (3)如不能看到,则胶头滴管中共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喷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化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

    [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

    化学教案 篇4

    名称

    基本信息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目录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第一种具体的化学物质。之所以把氧气作为第一个学习的物质,是因为氧气不仅是一切人和生物须臾也离不开的重要物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大气)中,并且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教材分析

    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物质,故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实验。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久,只了解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知道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如何将单个的学情分析 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所以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

    知识与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能力目标 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过程与教置的设计,提高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学方法目标

    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学目标

    情感态

    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在实验中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目标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方法、反 重点教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

    学重难难点

    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本设计计划充分利用多媒体、板书、学生实验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学策略的操作能力。首先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制取氧气肯定需要用“含与 设计氧”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重点是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教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观看图片的形式引入课堂

    回答:氧气在我们内容,新颖,易引1.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起学生兴趣,同时呼吸,医疗等

    用途,是不可或缺的物在无形中感受到

    了氧气的重要性。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思考

    课本未涉及,思考,讨论,回答。

    但确实是最重要

    自然界中氧气获的制氧方式,培养2.工业上需制取大量氧气,你认为得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开阔孩子们的思怎样制取既方便又经济? 光合作用。维,灵活掌握知识4的能力。

    简单介绍工业制氧过程,引导2分思考,讨论。学生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钟 通过工业制

    物理,因为没有新氧过程介绍,让孩方法。

    物质生成。子们了解到一种该过程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分离混合物的方

    学生了解到:过氧法。

    3.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去制一化氢中加二氧化锰,加瓶氧气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明确实验室习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出纯净氧气可以制氧气。制氧气的三种方的。法,便于接下来的学生认真观察老学习思路清晰,系说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师的操作方法,实验现统掌握。法。象并做记录。

    培养学生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吗?

    讨论,总结: 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方法 解缓慢 通过实验探

    究法引出催化剂,按照课本38页实验步骤 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培养学生实验探

    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究能力和科学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析能力。

    3.二氧化锰可重复使从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观看多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媒体视频图片,更

    4.二氧化锰自身不能生动直观的了解 指出概念,强调重点词汇意思。产生氧气 到二氧化锰在化

    工生产中的重要

    1、“改变”是加快或减慢物质的化交流二氧化锰在作用。学反应速率 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了

    解到什么是催化剂 试着学会归

    2、“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

    纳总结知识。

    有发生变化”是指催化剂没有发生知道催化剂能改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催化剂没有参变(加快或减慢)化学提高分析问 加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题的能力。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总结催化剂特点为“一变两不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对比法 变”更容易地认识了

    观看,了解催化剂分解反应,同时也多媒体演示催化剂 作用 学会了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写出过氧化氢制氧反应的文字正确写出该文字知识。表达式 表达式。设问:实验室又是怎样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呢?

    通过交流反

    认真观看,记录 思有利于巩固所

    学知识

    认真观察实验现

    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到高锰象 酸钾和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的状态和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记录并记忆 演示实验:将混有二氧化锰的根据描述试着写氯酸钾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文字表达式

    指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催认真记忆,回忆各化剂,并在板书中写出该反应的文个步骤的实际操作方字表达式。法

    演示实验:将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

    讨论

    根据实例理解概描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放出念 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

    通过讨论得出结种物质。

    论:

    指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中的同属于化各个步骤与要点,总结为“查、装、相同点:定、点、收、离、熄”对应谐音“茶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 庄定点收利息”

    不同的:化合反应

    而分解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特点是多变一,反应特点是一边多。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交流并整理本堂提问:通过对以上三个反应文字表达式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共课知识点 同点,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积极思考,认真完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后得出,该成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并在板书中写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引导学生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作对比,得出它们的相同的与不同的。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对应题目 板书设计

    本节课基本能按课前设计落实了各项目标。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过程中,时刻想着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教到了困难,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时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学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我及时介绍了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反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思 课上通过汇报预习结果的形式来代替老师的讲解。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我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的很到位,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化学教案 篇5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学习目标】

    1、在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格式,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人们正在探索一种光解反应器,装载入汽车中,可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汽车能源。那么,同学们能否计算出加满一桶水18千克,能让汽车跑多远呢?首先应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回顾反思】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

    (2);

    (3)。

    【探求新知】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水、氢气、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与相应乘积之比。

    【讨论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

    【归纳小结】根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

    (2);

    (3);

    (4);

    (5);

    (6)。

    【实际应用】根据前面你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1.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 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气。一桶水大约18kg,请你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题目:

    解答:

    【能力提高】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是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鱼箱的水中投入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鱼箱每天需耗氧气52.8g,则需要投入过氧化钙多少克?

    化学素养评价5—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a:23

    ( )1.4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A、38克

    B、 36克

    C、 34克

    D、240克

    ( )2.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铁,那么铁氧气四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4.在4A+5B = 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

    B.34

    C.17

    D.51

    化学教案 篇6

    主题:烘焙中的化学原理

    烘焙是一门需要精心学习与掌握的技能,不但需要良好的手艺,还需要对食材与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在烘焙中,许多化学原理都得到了应用。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一下烘焙中的化学原理。

    1. 面团中的化学结构

    面团是烘焙的基础,不同的面团所使用的面粉成分、水分、盐分、糖分等都会影响它们的化学结构。面团中的淀粉质,在加水后开始吸水膨胀,变成糊状物质。加入面粉中的蛋白质通过搅拌与发酵,生成面筋。面筋的弹性使得面团能够膨胀、发酵、造型等。

    2. 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面团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酵母菌的发酵,使面团发酵膨胀。而发酵的过程里,同时也需要加入一些物质,如糖、食盐、柠檬酸和乳酸等,这些物质能够刺激面团中酵母菌的发酵,促进面团的发酵效果。

    3. 温度控制对烘焙的影响

    烘焙过程需要使用温度来控制面团中的化学反应,也决定了面团发酵的速度和膨胀的程度。当面团在高于五十度的高温下烘烤时,后果是面团变硬和缩小,而低于五十度则发酵速度缓慢,糖分过多则会使得蛋白质发生变化,面筋很快失去弹性和韧性。适当控制温度能够使得面团烘焙出最佳的效果。

    4. 焦糖化反应

    许多烘焙食物中都有着金黄色的颜色或轻微的焦香气,这些皆是焦糖化反应的结果。当食材中的糖类在高温下遇热或火,会发生焦糖化反应,从而使得食物味道更佳,口感更好。

    烘焙是一项需精心学习与掌握的技能,需要了解食材和化学原理才能掌握它的精华。食材的选择、合适的温度、面团的拌和、表面的美观,均需要通过化学的知识来实现,化学在烘焙中的应用不言而喻,同时也使得烘焙成为了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

    化学教案 篇7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

    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学法指导]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不变;不变;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2、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填空。

    (1)木材燃烧,余下的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

    〖拔高篇〗3、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权超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用化学知识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

    八、【走进生活】

    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许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

    化学教案 篇8

    标题:化学教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转换关系的科学。在学校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写流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编写一份具有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化学教案。

    一、教案编写流程:

    1. 教学目标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

    3. 教学步骤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实例演练、讨论、总结等环节。

    4. 教学手段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如课件、实验教具等。

    5. 教学评价设计: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以衡量学生对知识、能力、情感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调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二、内容设置:

    1. 重点内容:

    (1)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的周期特性;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

    (5) 化学键和物质的分子结构。

    2. 难点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2) 酸碱、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3)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4)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及区别。

    三、教学方法:

    1. 复合式教学法:结合教师讲解、实验课、讨论课等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归纳法和概括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

    4. TBL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一份完整、科学的化学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教案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案,以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案 篇9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 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 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 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 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 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 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 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 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 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 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 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 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 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 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 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 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 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 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 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 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 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 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 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 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 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 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 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 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 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 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 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 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 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 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 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 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课时安排】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课时 物质的量

    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 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 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化学教案 篇10

    1、让生初步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

    师:白色的花最多。这个答案我是在某一期《开心辞典》中知道的。可是,多数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花。现在,师这里有一朵白色的花,我们试试把它变成红色的,你有什么办法吗?生:每片花瓣上都贴上红色的纸、用红墨水浸泡花朵??

    接下来我用喷雾水壶对准白花喷雾。白色的花在同学们的惊呼中摇身变成了红色的。总结引题

    这样神奇的变化还多着呢。我们可以把“白开水”变成“牛奶”、“红酒”,还可以拿玻璃棒当火柴用??,所有这一切,奥秘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中。化学是神奇的,化学是有趣的,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指导阅读从生进行多年的写作训练着手,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完成了选材任务。此时再指导生联系自身生活阅读课题下的三段文字和九幅图片。

    同学们想搜集的也是这样的素材吧。虽然我们没有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书上的图片也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借一斑可窥全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化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化学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

    此时,化学的概念在同学们思想中初步形成了,然后阅读课本中的化学概念。

    学习本课至此,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口头交流。

    精选课题1的内容写成文稿与至少三位同学交流。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口答课本第10页1、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

    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化学教案 篇11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通过乙酸乙酯合成途径的分析,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线选取的原则

    要合成一种物质,通常采用“逆合成法”来寻找原料,设计可能的合成路线。

    (1)反应过程合理、科学

    (2)步骤简单,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2.合成的原则

    (1)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

    (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基团的差异。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佳方案。

    (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

    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颜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

    三、归纳整理

    常见有机物的转化途径:

    四、典型例题

    例题1。新型有机材料是近年来大量合成的一类新型化学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医疗卫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国际上最新采用热聚门冬氨酸盐(TPA)来降解聚丙烯酸的废弃物,TPA是由单体聚合而成,请写出TPA的结构简式;

    【随堂检学】

    1.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化学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4)关于钢铁制品生锈及防锈措施的内容,在本节课的一周以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引发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的关系。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讨论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渐树立珍惜资源,合理、正确使用资源的观念。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2.学法指导:

    A.指导学生学会认识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

    B.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教案(集锦十二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