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化学教案汇总十一篇
  • 化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10

    化学教案汇总十一篇。

    下面我们将为您展示基于“化学教案”主题的相关内容,我们将持续提供各种更加细致多元的内容,以便满足各类型用户的需求。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撰写教案和课件,但是,教案以及课件的编写并非可以马马虎虎。教学品质与教案的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化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A.一类B.两类 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化学教案 篇2

    主题: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化妆品、洗涤用品、医药品到日常食品,化学无处不在。本篇主题旨在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洗涤用品中的化学成分

    洗涤用品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要使用的日常用品。例如洗发水、护发素、肥皂、洗衣粉等。这些洗涤用品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清洁、防腐、保湿、调节PH值等。以洗发水为例,其主要成分是:硫酸盐、蛋白质、植物精华等。硫酸盐是其主要清洁成分,能够去除头皮上的污垢和油脂,而蛋白质则能够让头发更加光滑、柔软。

    二、药品的化学成分

    日常生活中,药品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品中的化学成分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退烧药中的乙酸酚、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等。乙酸酚能够降低体温,通过促进人体的汗腺分泌,让身体散热。水杨酸则能够缓解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三、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日常饮食中的食品也包含着许多有机化学物质。例如,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能源等领域。其中白酒中含有的酒精,就是由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糖分产生的。酸奶中的乳酸是另外一个例子。乳酸能够帮助维持肠道内良好的菌群平衡,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无处不在。从洗涤用品、药品到饮食,化学成分的作用很重要。当我们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后,我们会更加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些化学产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让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化学教案 篇3

    生活与化学教案

    【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掌握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探究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2. 理解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深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解释;

    2. 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和问题解决。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如铁锈、发酵等;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溶解等;

    4. 问题解决: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5.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思考;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与评价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燃烧瓶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常见实验药品。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是否提高。同时,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案 篇4

    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没有析出沉淀。

    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水具有什么作用?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开课的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1、可以用肥皂水洗。

    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

    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①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化学教案 篇5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

    探究式

    课时:

    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填写下表: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结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总结:

    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化学教案 篇6

    一.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

    [板书]: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

    [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

    [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 [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 [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

    [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

    [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3)20℃时,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 (4)1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学生活动]:讨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认真归纳。 [板书]:2.理解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1)条件一定温度下。

    (2)标准:100克溶剂中。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克。

    [目的]:通过练习归纳总结,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 [提问]:“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①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②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教师活动]: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与溶质本性,有取决与它与溶剂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中溶剂中所能溶剂外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在溶解度概念,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在100克溶剂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5,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不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

    [总结板书]: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 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克 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1克 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克 不(难)溶物质 [板书]:四.溶解曲度线

    [讲解]:饱和溶液与温度和溶剂量有关,在描述固体溶解度时,溶剂量已经确定(100克),所以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7-1。

    [学生活动]:根据表7-1中的数据,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作图。 [目的]: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意义的掌握。

    [板书]:1.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

    化学教案 篇7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为+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时段”形式.其中“时段+为+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作 者:王世凯 袁艳华  作者单位:王世凯(渤海大学,中文系,辽宁,锦州,121013)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0(1) 分类号:H042 关键词:为期   语法化   生成  

    化学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过程与方法:wWW.JK251.com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6.各族有何特点?[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第一周期除外;c.每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____,过渡元素____,稀有气体____。2、纵列--族①概念

    ②主族和副族对比;

    ③特点:

    a.主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b.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教师讲解]通过上述的学习若给大家一个原子序数,应该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过来若知道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判断出它的原子序数和写出它的原子结构简图。这需要大家最好能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通过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之。[随堂检测]

    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2434B、263135C、51520D、111718

    [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章知识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但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用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化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

    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的应用。

    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题:盐类的水解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1.采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实验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1)用蒸馏水配制 溶液, 溶液, 溶液。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并记录:

    教师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2.盐类水解实质

    教师通过对强碱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3.引导归纳盐组成与其水解和溶液酸碱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步骤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二)引入新课

    1.准备四种盐溶液。分别测定它们 。并作记录:

    溶液酸碱性分析

    (1) 溶液。

    (2) 溶液。

    (3) 溶液。

    (4) 溶液。

    2.根据现象引导思考:

    (1)盐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从实验现象你认为哪些盐溶液可呈中性?

    (2)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

    (3)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化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节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3、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内容处理

    教学重点

    水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物质,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所以了解水资源,使学生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极为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尤其是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教学过程

    【播放】从太空中看地球的图片。

    【引入】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如果离开了水将不复存在。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走上了陆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生物圈。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

    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水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有条件可配合放映有关水知识的录像片或科教片)

    如果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

    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尽可能多的举出例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重大作用。)

    【板书小结】

    一、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水是原料

    2、水是介质

    3、水是能量载体

    【转入】水的作用如此之大,地球上的水又如此之多,可是当今世界上却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着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也属于缺水国家。

    (激起学生的震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阅读】p52第一段,计算可利用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含量。(领悟淡水资源的宝贵)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污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查找的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

    化学教案 篇11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物质都是由XX组成的,单质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XX和XX。

    2.物质可分为XX和XX。混合物可分为XX,XX和XX。按照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通常可以分为XX,XX,XX。根据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可分为XX,XX。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XX和XX。XX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3.XX之间的反应通常是复分解反应。

    4.光束照射胶体时,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借助此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作定向运动的现象,叫做XX。它说明胶体的微粒带有XX。能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离胶体中能够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XX。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滤纸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胶体有关的现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机玻璃,墨水

    6.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反应方程式。

    7.电离是XX。电解质是XX。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一定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判断一种物质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单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思考:①盐酸、NaCl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②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SO3、CO2、SO2、NH3溶与水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Br、HI)、强碱〔KOH、NaOH、Ba(OH)2、Ca(OH)2〕、盐。

    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水。中强酸H3PO4、H2SO3也是弱电解质。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写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时化合物写在等号左边,电离出的离子写在等号右边。阴阳离子正负电荷总数必须相等。要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如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8.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9.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删去相同离子——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的物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看电荷是否守恒;

    (4)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1)看清题目,找出隐蔽条件,如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是否有颜色

    (2)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4)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不能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铵根离子。

    14.XX反应过程中有XX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一般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化合价时,一般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5.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6.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质量守恒定律:XX和电子守恒定律:XX。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一部分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

    氯化亚铁与金属锌反应;

    氯化亚铁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化学方程式

    【总结】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单元化学教案:元素与物质世界”给您带来帮助!

    【化学教案汇总十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