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化学教案8篇
  • 化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11

    化学教案8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化学教案8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化学教案 篇1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请阅读课本第四章引言,对照元素周期表回顾你所知道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

    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co等。

    1.同学们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没有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没有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怎样制取?有的怎样利用?请同学阅读课本p.62

    1.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63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知识小卡片。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思考与交流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练习1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①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②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

    sio2 +4hf == sif4↑+ 2h2o。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酸性氧化物。

    知识迁移: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相近,请阅读课本,以表格形式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作一个对比。

    sio2+ 2c == si + 2co↑

    二氧化硅用途广,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光导纤维等光纤光缆与普通电缆的比较

    化学教案 篇2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使用的日常用品,无不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化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而生活与化学的教学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关联,互相促进。

    一、生活与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与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分子的角度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生活中,这些变化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化学家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来探索和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中发生的各种过程,例如:自然现象、生物体内的反应、日常用品与食品制造原理等等。

    通过生活与化学教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举个例子,我们常用的护肤品中含有各种成分,如乳化剂、防腐剂、香精等等。这些化学物质的存在能够保护我们的皮肤免受外界因素的危害。了解这些成分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购买护肤品时有更好地理智选择。

    二、生活与化学教育的实践意义

    生活与化学教育的实践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可以用科学方法探究各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动物的消化道是如何工作的,通过植物繁殖的实验了解植物繁殖的整个过程,还能够利用实验了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

    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与化学教育的实践,我们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各种化学现象时,我们将会学会更加科学的思考方式,进而能够分析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生活与化学教育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生活与化学教育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生活与化学教育也将更多地关注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物医学领域,还是新能源开发领域,都需要我们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生活与化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的途径。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认真地对待这个领域,并追求更广泛的应用,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化学教案 篇3

    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学生学习了水后,接触到的又一种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地学习的第一种物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另外,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认识会存在障碍。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我会先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让学生猜其谜底,待学生猜出来之后,我会向学生简介人们认识空气成分的发展史,并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置疑问的形式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

    我会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找出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组成及各自的体积分数。之后我会结合全球在逐渐变暖的趋势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过渡到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学习。我会首先给出氧气比较活泼,易反应,氮气等不活泼,不易反应的必要的提示信息,让学生总结出可以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的方法。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出示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并出示几种实验材料,让学生选取可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并带领学生得出选择的依据是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之后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对实验中气体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及避免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对本实验有一个更的认识。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实验结果,以认识到空气是混合物。之后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出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总体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①氧气;②水蒸气;③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巩固。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通过阅读科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

    化学教案 篇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一、使用说明:阅读课本7 页— 9页,认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独立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通过加热到 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并随蒸汽通过 冷凝下来,从而实现与沸点高的组分分离开来。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 、 或 的杂质。

    (2)主要仪器: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体中含有Cl-吗?)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质在溶剂里的 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将萃取后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

    1、冷凝管有何作用? 2.、你知道该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吗?

    3、从碘水中提取碘时,能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为什么?分液时,上下层液体如何取出?

    化学教案 篇5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初中学习方法?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化学教案 篇6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活动1: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活动3: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4:

    [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

    [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

    [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7: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小结]1.不同点:

    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

    [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投影]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表示四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

    [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B )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

    9.(山西省)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10.(2002吉林省)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

    15.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3)H3属于 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化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

    [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

    【化学教案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