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教学计划六篇
  • 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3-09-13

    教学计划六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强烈推荐这篇“教学计划”文章内容深入浅出不容错过。感觉假期过得好快啊,新学期到来了,教师们可以开始写教学工作计划了。教学计划有利于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愿这些参考资料可以让你对目标更有信心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它!

    教学计划【篇1】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确保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原则:

    1.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明确、具体地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

    3.贯彻工学交替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本领。

    4.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

    二、学生要求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心健康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应往届毕业生。

    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汽修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面向现代制造企业,从事汽车驾驶和汽车保养及维修工作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汽车驾驶和汽车保养维修的专业操作人员,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及汽车维修等工作。

    1、知识结构

    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电路的基本知识。

    3)、掌握汽车修理、汽车电器电路检测维修及变速器与底盘维修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熟练掌握电喷高级轿车的维修技能。

    2、能力结构:

    1)、职业基本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汽车构造及电器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专业能力

    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具备故障检测及维修的基本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电喷轿车的故障检测及维修能力。

    五、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自动变速器、电控发动机

    六、时间安排

    1、总要求和学历

    本专业学制三年,学业合格获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中级技能鉴定证(为适应就业需要,学习满两年成绩合格就可获得两证)和职业中专毕业证。

    2、学习方法

    三年学习采取工学交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3、学习时间、课程时间比例

    总时间安排:在校学习两年,带薪到企业实习或就业学习一年。

    具体时间和课程时间比例安排:

    1)、在校学习

    文化课总课时为三个月;

    专业课总课时为七个月;

    实践操作课总课时为八个月;

    以上课程结束考核合格颁发职业高中毕业证和中级技能鉴定证。

    2)、到企业学习

    另一年时间由学校安排带薪到相应的企业实习或就业学习,并派实践指导教师和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员跟踪调查和考核,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到教导处,一是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考核,二是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中不适应企业要的课程、实习内容等。一年的实习结束经考核合格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

    七、教学流程

    1、入学教育、文化课、专业课四个月(附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

    2、汽车驾驶两个月。

    3、实践拆装传统汽车发动机及普通变速器及底盘两个月。

    4、电器及电路拆装及四轮定位两个月。

    5、自动变速器拆装一个月。

    6、电喷发动机拆装两个月。

    7、实际拆装整车四个月。

    8、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月的理论课完成理论考核,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做好一切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准备工作(附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流程具体实施计划

    A:入学教育、文化课、专业课(4个月)

    序号 科目 学时/周 合计(16周)4个月

    1 入学教育

    2 机械制图 4 64

    3 机械基础 4  64

    4 汽车电工基础 4  64

    5 汽车构造 6  96

    6 汽车电器 4  64

    7 汽车自动变速器 4  64

    8 电控发动机 6  96

    合计 32  512

    B:汽车驾驶2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汽车驾驶 八周 (一)熟悉汽车驾驶要领。

    (二)汽车驾驶要达到熟练程度。

    (三)通过练习驾驶,巩固及强化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识。

    C:实践拆装传统汽车发动机及普通变速器及底盘2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实践拆装传统汽车发动机及普通变速器及底盘 八周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中,发动机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

    (二)普通变速器构造、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

    (三)底盘故障检测维修。

    D:电器及电路拆装及四轮定位2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电器及电路拆装及四轮定位 八周 (一)汽车电器构造及电器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

    (二)汽车电路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

    (三)熟练使用四轮定位。

    E:自动变速器拆装1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自动变速器拆装 四周 (一)自动变速器构造、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2个月。

    F:电喷发动机拆装2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电喷发动机拆装 八周 (一)电喷发动机构造拆装及故障检测维修。

    (二)熟练使用电脑检测仪。

    G:实践拆装整车4个月

    实习项目 学时 实习内容

    实践拆装整车 十六周 (一)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

    (二)变速器拆装检测。

    (三)电器及电路四轮定位检测。

    教学计划【篇2】

    为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教学第一;教学工作,课堂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重视,营造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提升、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并以行政干部教学比武为契机,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创新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校行政干部更进一步深入教学一线,成为内行领导,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经学校党委研究,特组织开展20××年门石一中行政人员教学比武。

    一、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二、参赛对象

    文科组:z

    理科组:z

    三、专家评委

    文科组:z理科组:z

    四、相关要求

    1、时间安排:3月17日-19日(星期二——星期四)

    2、参赛课由教务科统一安排调课,同备课组无课教师必须到场听课。

    3、参赛教师要深入领悟新课改理念,吃透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五、活动办法

    1、参赛课由专家评委现场听课、当场打分。

    2、每组按得分分别评出壹等奖1名,贰等奖2名,获奖名单将在门石一中校园网和《一中管理》上发布。

    教学计划【篇3】

    教学内容:

    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书画艺术,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祖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认同感、亲近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书画艺术已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出现,学生已初步了解一些书画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对生活中出现的书画艺术从欣赏的角度去关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欣赏书画艺术的美,体会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

    2.通过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珍视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谈、赏赏、想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作品和开展现场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阅读书画家的故事,启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习得与创造,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受到勤奋刻苦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特点(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意境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艺术;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中国书画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中国书画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1、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书画作品和,那些东西印有书画作品;;

    2、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国画艺术的特点(包括笔墨线条的运用,行书的特点,印章的作用等);

    3、搜集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和《胸有成竹》的故事;

    4、经过父母允许,带一件书画艺术品和印有书画艺术品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神奇魅力。

    1、 同学们, 在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作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我们的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 现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从手机拍的视屏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录像,在时间上进行了精准的计算]

    {课件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的播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的高超绘画艺术,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地方展示的吗?20xx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并且是做为镇馆之宝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在这样一场盛会上,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去领略我们的另一个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板书)

    二、交流生活中的书画艺术,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课前你了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书画作品?怎么了解的。交流。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书画作品呢?学校,宾馆,展览馆,饭店,大街上的广告牌等等。

    可见历经千年的书画艺术到今天仍然被我们广大的观众所接受,所喜欢,那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品书画艺术之美,感受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这是清代画家赵云壑的《梅石图》。美吗?美在哪呢?

    [课件展示:《梅石图》]

    {本节课就是通过引领学生赏析《梅石图》,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特点}

    在品味它的美之前,我想听听同学们对国画艺术的了解。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注意总结,要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课前调查表]

    {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表格逐条交流,重复的不要说,也为后面全班赏析《梅石图》做知识准备}

    了解得真不少,我浏览了一些学校的网站,发现了有的学校的网站上对国画艺术的一个主要形式水墨画作了介绍,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网站截取图]

    {课件设计意图:展示学校网页中单独的绘画页面,并将其中的水墨画介绍单独放大,让学生加深印象。}

    在网站中,还有对国画艺术的一段介绍,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课件展示小资料]

    {课件设计意图:虽然书画艺术学生并不陌生,但是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鉴赏能力。}

    刚才同学们读到,国画艺术融书法、篆刻、诗词于一体,那么我们就来分别欣赏这幅画中的这几部分之美。

    请各小组从画、书法、篆刻、诗词分别选择一样,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用课件辅助说明。

    [课件展示花之特点]

    {课件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用文字和线段将这幅画的特点标记出来,对没领略到特点的学生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

    总结:这一幅方寸之大的书画作品,竟能将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彰显出我国书画艺术是出神入化的。这轻薄的书画作品更是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我们的书画艺术无愧于我们的国粹。(板书)

    2、同学们,诗书画印结合的书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

    [课件展示书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这里的书画作品的展示目的就是要学生静静地欣赏,补充学生感知的不足,这样的集中出现,为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内心产生震撼,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同学们,看到这些书画珍品,你此时心中涌动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同学也带来了一些印有书画艺术的作品,先在小组之内展示一下,交流一下你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

    4、谁愿意在班级展示一下。老师也收集到一些:

    [课件展示]

    {课件设计意图:学生准备的家里的印有书画艺术的物品不一定充分,所以通过图片补充一部分。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在这些精美的物品上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在给人们传递着其独特的美 }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为我们祖国的国粹,中国书画艺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在给人们传递着其独特的美

    四、品书画大师故事,悟书画大师的人格魅力。

    1、在欣赏这些出神入化的书画艺术精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产生了疑惑,书画大师们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1)、请大家听听《十八缸水》这个故事,再谈谈你的想法。

    [课件:《十八缸水》]

    {课件设计意图:从一个完整的动画故事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能够表现王献之勤奋刻苦的一段动画,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作铺垫。}

    (2)、学生汇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骄不躁。

    2、你还知道那些书画大师刻苦学艺的故事?

    总结:几千年来,书画大师们不仅为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墨宝,同时也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我们不论做任何事,只要做到了像他们一样勤学苦练,我们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不知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我们的书画艺术不仅为我们自己所喜欢,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争相模仿。看

    [课件图片]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组图片展示,使学生再次领悟到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国际魅力。}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也跃跃跃式。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当堂展示了, 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同学自己的作品。

    [课件展示]

    {课件设计意图:我们学生自己手里现有的书画作品肯定比较少,所以在这里用课件进行了两部分内容的补充:一是我们去年学校书画展上我校学生的作品,二是我们同龄人的作品,提高学生了解、学习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总结:

    【课件出示】

    {课件设计意图:最后一张图片是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倡导所有的学生热爱中国的书画艺术,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世界艺术中一支独特的奇葩。我们在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豪的同时,也有义务去热爱它,保护它,并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当中都提到“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初中学段目标中更是提出“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二、实施研究课题的措施和方法:

    (一)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研究课题的组织,申请立项,落实课题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诚聘课题组顾问,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三)加强课题研究人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初、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规律,针对初高中教材中有关古曲部分的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稳定的、可操作性的古曲教学模式、方法,对设计、组织和调控古曲教学活动有一定指导意义;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

    三、实施研究课题的步骤:

    历时两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20xx年9-11月:签定《天河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合同书》;理论学习、分析教材,研究古曲教学中的深层激励策略、创造发展策略的理论根据;教学乐器以及各项物资的准备

    实施阶段:

    205年12月-20xx年2月:

    设定关于古曲教学的调查问卷,进一步收集学生资料,分析学情;根据选定的初、高中教材内容,针对课前导入、新课教学、拓展总结等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反思总结

    总结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5月,汇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写出课题研究总结、论文,汇集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初中高中古曲教学的两大策略研究报告》、《初高中古曲教学案例》2-3个、教学设计2-3节、公开课2-3节、课件2-3个、课堂录象2-3个

    四、课题组成员:

    邓_(华工附中)、蔡_(华美中学)

    教学计划【篇5】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由于二年级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在安全方面不是特别的注意,甚至疏忽安全问题,并且没有安全意识。这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化中小学生自救自护意识的养成。

    二、指导思想

    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安全成长,拥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生命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关怀,也反映了家长和老师的期盼。《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一同理解安全的意义,学会快乐的生活,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了安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消除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获得了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拒绝诱惑,防范侵害,远离危险,安全健康的成长。

    三、教材分析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四、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 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五、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2.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生命中的“你、我、他” 二课时

    1、妈妈肚子里的我

    2、父爱如山

    3、我和动物是朋友

    4、植物也有生命

    第二单元快乐活动时、莫忘安全事 二课时

    5、体育课上要守纪

    6、课间活动不打闹

    7、攀爬高处有危险

    8、外出活动听指挥

    第三单元安全把路行 三课时

    9、交通标志会说话

    10、安全标志作用大

    11、不在马路上打闹

    12、地铁来了

    13、走丢了 有办法

    第四单元防灾害与保健康

    14、自然灾害知多少

    15、洪水来了巧逃生

    16、积极参加防震演练

    17、冬天保暖防冻疮

    第五单元讲卫生 身体棒

    18、喝白开水的学问

    19、少可饮料身体棒

    20、不随地吐痰

    21、公共场合讲卫生

    第六单元慎与陌生人打交道

    22、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23、慎对陌生人的“要求”

    第七单元卫生与救护小学问

    24、宠物也要勤洗澡

    25、眼睛里进了沙子

    26、噎着了怎么办

    27、流鼻血了不紧张

    第八单元不玩火、防意外

    28、不玩火

    29、消防标志我会认

    30、救援电话要牢记

    31、游泳要有大人陪

    32、使用微波炉要小心。

    教学计划【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时间/min012345…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1、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2、实验时,让少数小组观察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

    3。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由于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

    4。由于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最快观察一个过程也要10min),还由于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发生过冷现象,建议只观察熔化过程,不观察凝固过程。

    方案二:

    本方案适应仪器较少、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校。

    准备两套实验仪器,一套观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观察松香(或蜡)的熔化。两套实验仪器放在讲台两侧。每套仪器都要有一人报时,二人读温度计示数,一人在黑板上记录数据,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

    注意:采用此方案,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有学生参与观察和数据记录。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在坐标纸上(或黑板上)画出海波和松香(或蜡)的熔化区县(温度——时间图像)。利用曲线来讲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吸热。

    3。关于熔点和凝固点

    从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如果本课实验得出的晶体熔化曲线不理想,可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分析一条理想的熔化图像,学生可以接受),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置于什么叫晶体和非晶体,不必更多地讲述,更不必讲空间点阵结构。只要让学生知道课本上说的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即可。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可以照课本上那样讲,即告诉学生从实验得到课本图4—9所示的曲线。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让学生讨论“想象议议”的问题,认清课本图4—9甲各线段表示温度怎样变化和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而后讲晶体、非晶体凝固的区别和凝固点。教师应明确,图4—9甲不是图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图像,而是个相当理想的晶体凝固图像。

    查数据表是学生应学会的一种技能,要指导学生认真察看课本上的“几种物质的熔点”表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

    【课题】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晶体和非晶体。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计划【篇7】

    目标任务:

    主要是通过篮球理论学习和篮球信息的采集交流,对篮球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亲身体检,掌握篮球运动的学习的方法,掌握好正确的投篮手型,熟练的篮球球性,良好的战术素养,可进一步提高篮球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的运动,团队合作是篮球运动的灵魂,因此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可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二人基础战术配合,学习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策应配合

    是学习篮球的入门级别。

    2、技术单元(强化体前,背后,胯下,转身运球,一对一持球突破)考核半场运球投篮,半场三对三战术单元(正,反,假掩护),考核三人半场教学比赛战术。

    3、篮球比赛的策划,组织编排。

    4、篮球裁判,学习篮球竞赛规则,篮球裁判法,考核篮球裁判的.16个常用手势。

    5、复习篮球裁判16个常用手势,临场裁判实习。学习篮球裁判的临场分工和合作,学习单手,背后,反弹等多种传球方法。提高一对一个人进攻能力,强化跳投动作,体会手感。

    6、防守战术(联防2-1-2,半场盯人,全场紧逼),进攻战术(快攻,破盯人),学习和掌握半场3人篮球与全场比赛的不同和相同点,半场3人赛临场分工和合作,掌握后位的控球技术和组织进功能力。掌握大,小前锋防守和进攻技术要求。

    1、 篮球二级水平教学目标

    (1)学习校园篮球比赛的策划,编排和组织方案。

    (2) 强化篮球基本功,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

    (3)学习篮球竞赛规则,学习和掌握篮球裁判的基本方法。

    2、篮球二级水平教学内容

    模 快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单 元

    A

    篮球比赛的策划。组织编排

    1单循环赛

    2淘汰赛

    3分组循环,交叉淘汰

    B

    篮球运球突破技术和半场3对3战术

    1强化体前,背后,胯下,转身运球。

    2三对三半场正掩护,假掩护,反掩护战术

    C

    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1学习篮球裁判的16个常用手势

    D

    课外活动交流和比赛

    1各班组织A,B两支球队参加全校半场4人篮球赛。

    2参加篮球社团,结交篮球球友,提高自已的篮球水平。

    E

    篮球裁判实践

    1复习篮球裁判16个常用手势,临场裁判实习。

    2学习篮球裁判的临场分工和合作

    F

    强化个人传球,运球,投篮的技术水平

    1学习单手,背后,反弹等多种传球方法。

    2提高一对一个人进攻能力

    3强化跳投动作,体会手感。

    G

    学习和了解篮球比赛全场攻防战术

    1防守战术(联防2-1-2,半场盯人,全场紧逼)

    2进攻战术(快攻,破盯人)

    H

    课外活动交流和比赛

    1学长指导高一年级各单元参加全校篮球联赛。

    2组织篮球社团活动,吸收新的球友加入社团。

    3、篮球二级水平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分值

    考 试 内 容

    得分和扣分方法

    20分

    每节课考勤

    旷课一次扣2分

    30分

    老师和同学一起评测

    旷课一次扣1分,课堂演讲评球加5分

    10分

    每人交一份下一年度全校篮球赛策划方案作业

    不按时交作业扣5分,创新方案加5分。

    20分

    半场2次往返运球上篮加一次罚球线跳投

    15秒20分,25秒10分

    20分

    考篮球裁判的16个常用手势

    随机抽查考5个手势,每个手势4分

    教学计划【篇8】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分析课文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和前半部分不同,先提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证明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明确:

    课文第10段用假设“也许有人会说”引出了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

    A.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

    B.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C.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提出反面论点后,先用两句作总的否定:“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然后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衔接紧密,层次清楚。

    (2)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句中的“那把钥匙” 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明确:

    “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3)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

    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本文则是先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后,提出正面论点,举事例证明,然后提出反面论点,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批驳其错误。

    (4)本文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明确: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2.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课文段落层次提纲。(见板书)

    3.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语句,答题:

    (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指出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答案:A本体-事物的道理 喻体-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

    B本体-发问的精神 喻体-钥匙

    (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两脚书柜”是比喻只拥有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人。

    四、总结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并运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正反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4-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提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10段)

    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

    反面论证 分析反面 步(11段)

    (10-14段) 论点的错误 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

    (11-13段) 的、真的。(12段)

    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13段)

    归纳小结(14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教学计划【篇9】

    课 题 :《古代寓言两则》

    课 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学习要点: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重点难点:

    1.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学习《智子疑邻》)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其邻人之父亦云( fǔ) 不筑必将(jiāng)有盗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马将( jiàng)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 hào)骑,堕(du)而折其髀(bì)

    丁壮者引弦(xián)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释加点的词。

    天雨墙坏( 下雨) 其邻人之父亦云( 老人 )

    暮( 晚上)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

    其家甚( 很 )智( 以……为聪明 )其子

    近( 靠近 )塞( 边塞 )上之人有善( 精通 )术者

    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

    此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为福乎

    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 )而折其髀( 大腿)

    丁壮者引弦( 拉 )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此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 原因 ),父子相保(保全 )。

    3.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智子疑邻》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2)《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又名《淮南子》,本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3)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二、检查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吗?你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韩非子》一书中就记录了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⑵ 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⑶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富人失窃,智子疑邻。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你觉得宋国富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1)以上4个问题,个人认真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

    (3)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4)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说说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试一试。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 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第 二 课 时(学习《塞翁失马》)

    一、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预习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请男女生各一人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准确。

    其马将( jiàng )胡骏马而归 堕而折(du)其髀( bì)

    此何遽( jù)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xián )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老师范读,然后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疏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解释加点的词: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翻译句子: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故跑到北方胡人的境地去了。

    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④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2).理顺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

    (3).分析情节: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看谁复述得又好又准确),让3-4位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2.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明确:因为塞翁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明确: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3.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塞 翁 失 马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讨论题:怎样理解这两则寓言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两则寓言语言的话。

    示例: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智子疑邻》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中间3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

    你的赏析:

    四、迁移提高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⑴者,赐其舍人⑵卮⑶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⑴祠:祭祀。⑵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⑶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且:将要 )

    ⑵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同“无”,失掉)

    2.翻译下列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案: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子 说难 》,作者 韩非 , 战国 末期 法 家著名的思想家。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可以从消极方面、积极方面回答 。

    2.《塞翁失马》节选自《 淮南鸿烈集解 》,是 西汉 时期 淮南王刘安

    组织门客编写的。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 。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比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 下雨 )墙坏( 毁坏 )。其( 他的 )子曰:“不筑( 修补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 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暮( 晚上 )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其家甚智( 以……为聪明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 这里指长城一带 )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逃跑 )而入胡。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 )良马,其子好( 喜欢 )骑,堕( 坠落,摔下 )而折其髀(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 大举 )入塞,丁壮( 壮年男子 )者引弦而战( 拿起弓箭去打仗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 因为 )跛( 瘸腿 )之故,父子相保( 保全 )。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 逃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丢失 )

    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

    此独以跛之故 ( 原因 )

    将: 不筑,必将有盗。( 会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墙坏。

    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那个老人干的。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5.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6.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教学计划【篇10】

    一、基本情况:

    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四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干劲充足,学习成绩不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风。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差,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家庭教育跟不上等种种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

    上学期综合评价情况,优等生约占30%,这部分学生基础好、干劲大、学习认真,能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秀,在年级中确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中等生约占40%,这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好。及格生约占25%,这部分学生思想要求进步,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由于学习方法欠得当,上课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劲头不大,导致学习成绩欠佳。

    针对本学期学习时间紧,任务比较重的实际,确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立足于跨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材,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从学科教学入手,重点抓好学习必培生和优秀生的辅导,积极优化教学各环节,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大胆尝试探索该学科的教改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思想内涵丰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

    苏教版国标本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使80%以上的学生进入优秀行列,100%的学生都及格;期末素质检测进入兴安街道同年级同科三分之一位次。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学期确立的本科教材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2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在阅读课文中尽量多识字。

    (3)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在抓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能简要地复述课文,能按一定顺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6)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写完作文认真修改的习惯。

    (7)能清楚明白的介绍事物,发表见解;认真、耐心的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能针对别人的讲话发表看法;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口语交际。

    (8)能比较热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习用毛笔临摹,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方面,在学生能理解重点词句、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2) 口语交际方面,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 习作方面,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 习惯方面,要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积极地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册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要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了解战争的残酷,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许多生动具体的故事中,学习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同时受到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 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加强培优辅

    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教学计划六篇】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