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苏教数学教案五篇
  • 苏教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8

    苏教数学教案五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苏教数学教案五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苏教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          60-40     45-30+5

    60+36        3+26            27+40      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填一填:

    74-30 =       74-3 =

    2.口算:

    76-60 =     85-70=      93-50 =

    39-8 =      67-6 =      49-5 =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 “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1.口算:

    83-20 =          76-50 =         65-30 =

    83-3 =           76-5 =          65-3 =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

    2.练习三3。  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  和  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1)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1. 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                  89-(26-20)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 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复习(1)。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苏教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苏教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2、3、4、5的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数2、3、4、5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 教学4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 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圆片代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放法。

    (2) ;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这样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

    (3) 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多种放法,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 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认识几和几合成4。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5) 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习。

    1、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5的组成。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

    2、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重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4、5的分与合,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6-9的组成。

    2、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手操作。如:把6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6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第三组呢?

    3、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能够在学习6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记忆。

    1、“试一试”的学习。

    7的分与合让学生一边分圆片,一边想数的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能不能从7的一种组成在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7的分与合都找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掌握7的组成。

    2、“想想做做”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组成。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7、8题都是巩固8和9的组成的练习。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8和9的组成。对学生说的方法要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

    1、 教学10的组成, 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条理地说一说10的组成,并从组成的一种说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 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

    3、 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

    1、 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去掉9是1、9和1合起来是10 、9和1组成10等等。

    前面我们已经2--10的分与合,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数的游戏。

    1、 看图提问:把蘑菇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5可以分成几和几?6呢?7呢?

    2、 蚂蚁公园建了一些房子,要分给蚂蚁娃娃们住,可他们不知道哪两个能住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看图游戏)

    3、 卡片游戏: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两张卡片上的数能合成那张卡片上的数。

    4、 练习有序:先让学生弄清楚叶子的生长顺序,然后再让学生在叶片上填上数。

    5、 猜一猜:练习数的组成。游戏时,分两人或三、四人一组,一人心里想好7的一种组成,另一人或两、三人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猜其他数的组成。

    6、 填数练习。这题最后填写的“7”的组成,答案很多,要注意发现、鼓励说的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7、 拼一拼。这一题既可以看着图形找哪两块能拼成一个长方体,也可以从数的组成想。如3和(5)合成8,所以3块要与5块拼。教学中可以把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苏教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课件之家 WWW.GSM600.COM]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

    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苏教数学教案(篇5)

    苏教三年级数学教案1:认识周长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苏教三年级数学教案2: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苏教三年级数学教案3:认识简单的分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别?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后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天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现了?小组里讨论。(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后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你认为贴在哪里好?为什么?

    4、(师选四分之一,不给学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认为放在哪里好?为什么?

    拿出圆形纸,验证。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的更多?

    【苏教数学教案五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