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1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2:1/5和5/8:1/4

    (3)1.4:2 和 7:10

    (4) 0.5: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 )

    (3)如果4a=5b,那么a:b=4:5( )

    3.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

    师: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2.制作质数表。

    投影出示例1。

    师: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呢?

    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然后划掉3的倍数,但3不划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时,我们要抓住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点,从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判断。在对整数进行分类时,要明确分类标准,不能把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混淆。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3)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4)

    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旋转等现象,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漂亮的图案,剪刀和蜡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同学们,在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历史的星空。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漂亮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变化得来的。那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特征和性质入手分析、对比)2.这些漂亮的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3.汇报。

    二、独立设计。

    1.学习借鉴

    观察第7页下面方格纸中的两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独立绘制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用简单的图形通过变换得来的。咱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更多像这么美丽的图案。下面就来动手试一试吧!请同学们先构想一个基本图形,然后用这个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各种变化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提示设计思路:可通过平移来设计,可通过旋转来设计,也可以通过对称来设计,还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来设计。

    3.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知识。

    1.第8页3题。

    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平移(图案1)学生作品1 图形的变化 对称(图案2)学生作品2 旋转(图案3)学生作品3

    教学反思:

    一课三有

    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平淡无奇的教学设计却在学生们张扬的个性中变得有生有色起来。这“生”与“色”缘自何方?我反思教学,归纳为“一课三有”。

    教师:有思考价值的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

    价值1:简单明了的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对图形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平移是二下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前两课时基本没有涉及,复习回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

    价值2:有对比就有鉴别,虽然平移、旋转和对称都属图形的变化,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同中求异,正确区分知识点,有效避免知识的混淆。

    学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迷信教材,不盲从别人的观点。今天这节课在许多图案的分析上都存在激烈的争论。就是这些争论,最大程度地促使大家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争论1:铜镜中的图形到底旋转了4次还是3次?

    旋转3次的同学认为图形旋转3次后就已完整形成铜镜的图案。旋转4次的同学认为旋转应由开始回到原位,所以共计4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我将教材“把图形旋转了4次”改为“把图形旋转了4次回到原位”才尘埃落定。

    争论2:旋转与对称的争论?

    铜镜是通过旋转得到的无容置疑,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质疑“铜镜也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以下面这条直线为对称轴,那么直线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那么它是否也可以说是轴对称图形呢?大家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最后判定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在表述时只要说清哪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即可。

    但类似的图案再次发生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对称是仅于图形的形状有关,还是既与形状有关,又与颜色有关。因为如果按下面的直线为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形状完全重合,但颜色却正好相差。这是否算轴对称图形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争论3:平移与对称的争论?

    花边是通过连续平移得到的,大家都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花边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长方形的中垂线。通过讨论,最终大家认同了这种观点。

    但类似的图案又发生了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观察图案是否考虑边框。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条宽的线条比中间垂直线条要粗得多。如果不考虑,那么它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如果考虑,那么它只能是轴对称图形。您认为这里的图案需要应该考虑边框吗?

    反馈:有一批优秀的作品

    课标强调教学要注重过程,但结果同样不可忽视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6)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7)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