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地理七年级教案
  • 地理七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23

    地理七年级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不妨看看地理七年级教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并能够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

    培养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www.QX54.CoM 群学网】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2

    1、概况: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地形特点: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4、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5、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6、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3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有缺少连贯性,学习时往往记得慢、忘得快,如果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南亚地理中,讲到印度的物产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可编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学习用NSWE几个字母分别表示经纬度时,学生对这几个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张冠李戴,可编为北N南S、西W东E。也可让学生自行编顺口溜,将较好的顺口溜在班上推广应用。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就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业产品。例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才是自然资源。例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资源。

    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认为背背成绩就会很好,那是大错。因为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也就是说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的良好习惯,使所学内容有效地落实在地图上。

    1.看地图学习时首先要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事实证明,看各省地图效果好于看分区及全国地图,如学习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五省二市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象平行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粉河、省会太原,煤矿有北部的大同,中东部的阳泉,临近省份分别为: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记地图记地图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一旦记下了图就能达到胸有成竹的效果,例如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要记下这几个国家的图形也不难,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图形象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澳大利亚象骡驼背,加拿大象被绑着脚而背朝地的山羊,巴西与南美洲图形相似。

    3、画地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需要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地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学习人口、粮食与环境”时,特别是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年大量开荒毁林而遗留下来的荒坡荒地的现象,让学生作为社会调查,了解当年开荒毁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乐于学地理的情操。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4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范围和首都

    (1)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濒临水域;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主要邻国:东北部: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部:缅甸和孟加拉国;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4)历史和文化:世界文明古国,18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著名建筑:泰姬陵

    (5)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6)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有人预测印度在本世纪中叶将会超过中国,称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7)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8)首都:新德里

    2、自然环境:

    1、主要地形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2、主要地形及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3、主要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绿色革命:由于人口增长太快,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4、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5、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三、发展中的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班加罗尔:印度软件工业中心。

    4、工业特点——发展中的工业

    独立后在原有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的基础上,发展起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如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备注:读图掌握印度主要濒临水域,邻国、地形区、河流和城市。

    课后练习

    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B.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之一是英语普及

    D.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2/3的业务

    解析: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软件大国,其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产业约占全球软件外包的2/3。

    答案:D

    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

    A.加尔各答 B.孟买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解析: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班加罗尔是印度新兴的工业中心。

    答案:B

    印度容易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东北季风的影响

    C.西南季风的影响

    D.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解析: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答案:C

    印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5

    课题

    第8课两极地区

    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6、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7、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8、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6----------60

    导入新课

    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58--59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页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4、阅读58页页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极地环境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总结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8课两极地区一、一、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

    1、主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教师:多媒体出示8—51图

    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信置地形特点—亚马列孙平原、巴西高原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总结:巴西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

    教师:巴西不仅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和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因此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国家之一

    教师: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出示课本图8—56。

    学生分组探究:巴西的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工业组: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东南沿海)

    农业组: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历史组:单一经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二战前:单一经济(农产品、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二战后: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现代工业跃居前列。 总结: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读图中是否注意到: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那么巴西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能源矿产短缺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1: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2: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学生3:巴西还加强了海底石油的开采。??

    第二课时

    “巴西之旅”第二站——巴西利亚

    教师: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首都城市——巴西利亚。

    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无条件可用图片代替)学生:伴随幕后解说,仿佛置身于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城市街头,体验着巴西的腾飞。

    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

    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内陆?

    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意义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我们愉快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现在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一站,希望同学们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你在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7

    印度地理教案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提问)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承转)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承转)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8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3、9——图3、11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3、11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3、12——图3、13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案例

    [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 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 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 你能用数据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的

    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同,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出,有的同学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我们是要讨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一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得的来源不同,尽情叙述,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环球航行,再谈谈感想,引导他们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有可能是正确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认为是错的,要相信科学;追求真理有时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地球的大小。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老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理七年级教案 篇10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古文明光彩照人,曾备受殖民统治蹂躏,独立后的发展举世瞩目。在第一章亚洲的学习中,学生对印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本节中应当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应突出其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3)自给有余的的粮食生产;

    (4)发展中的工业。教材中还安排了泰姬陵、印度舞蹈等人文景观图和印度地形图、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学习本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5、通过比较学习印度,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有两处重点:一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二是发展中的工业。难点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教设备及课件

    2、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等;

    3、印度空白地图

    4、自制幻灯片:

    (一)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

    (二)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

    (三)印度工业布局与日本之比较;

    (四)印度概况与中国之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创设

    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新课学习

    1、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

    看来大家对印度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你们能够利用地图说说印度的地理位置吗?

    2、学生活动

    *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

    南部:高原

    *读印度人口增长图,计算:从1951年到,印度每隔,人口增长了多少?50年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读资料“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资料“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讨论: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3、教师讲解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人口问题。所以,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转折

    人口增长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农业又深受地形与气候的影响。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5、学生活动

    *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说这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看图片印度的洪灾与旱灾,分组讨论: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治理?

    *思考讨论:我国东部也是季风区,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抗灾减灾?

    6、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印度的地形、气候、人口有什么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师生评议,引入新课: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新课学习

    1、学生活动

    *读课文,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与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情况有什么不同?

    *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

    *读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说说它们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读资料“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完成上述学习。

    2、转折

    印度是一个资源、物产丰富的国家,独立后,不仅仅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学生活动

    *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分布图,看看棉花、黄麻和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想一想,在这些资源、物产的基础上,印度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可能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找出主要工业城市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看看这些工业城市主要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为什么?

    *思考分析:印度的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对比观察“印度工业分布图”和“日本工业分布图”,分析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布局有什么不同?

    *读资料“印度、日本等国的产业构成”,分析:印度、日本的产业构成有哪些差异?印度哪一产业的比重最大,哪一产业比重最小?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相互交流,评价,完成上述问题。

    5、承接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9%,但是印度各方面都很落后吗?

    6、学生活动

    *阅读资料“印度的核工业、航天工业和软件生产,”谈一谈有什么感想?

    *从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比较印度与我国的国情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

    【地理七年级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