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教案一篇
  • 七年级地理教案一篇

    发表时间:2023-01-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案一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教师:要了解一个大洲的情况,需要知道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那么自然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认识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应该先从哪个要素入手呢?我们可以先设想这样一次模拟旅行,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济南旅游,大家想步行去大明湖公园游玩,但首先得知道公园在哪里,那么怎样描述公园的位置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描述的──在哪个区、哪条街道、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要先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设计意图:优化教学方法,巧设情景,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让难以理解的问题生活化,难以描述的知识情感化,让学生的知识从身边教起。给学生一个支点,带大家探索新知!

    讲授新课──用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

    情景一:创造类比思维,让学生感受位置知识,培养学生从身边学起的思想

    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我们刚才描述公园的位置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区”就是它在世界中的半球位置,亚洲所在的“街道”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它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实用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wps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怎样才能写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实用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wps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学习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主要内容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

    七年级地理气温降水教案的教学方案


    项目

    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三)冬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四)夏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五)温度带的划分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六)降水的空间分布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武汉、兰州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范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七)降水的时间变化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3.读课本北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4.观看视频,加深对于年际变大引起灾害的认识。5.观看图文资料,加深对于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1.引导学生讨论一年中家乡降水的季节分配。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3.要求学生读图,讨论总结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4.播放视频,解释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灾害5.展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八)干湿地区1.阅读材料,了解干湿的含义和干湿地区的划分。2.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家乡和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3.读图了解各个干湿地区中地面景观、农业类型等的区别。思考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区别,课下去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强调“干”和“湿”和含义。2.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指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3.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类型图片,解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范围,启发学生对于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思考和探究。(九)课堂总结讨论,发言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十)达标测试读题、讨论,做出答案提问,反馈测试结果板书设计一.气温的分布1.冬季2.夏季3.温度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1.空间2.时间3.干湿地区

    [推荐教案] 政治教育七年级教案(推荐一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推荐教案] 政治教育七年级教案(推荐一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3、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

    2、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

    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

    2、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3、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4、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第十三、十四课内容,计划用6课时授完。

    第13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总第6、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一定的情绪之中,或平静,或快乐,或伤心。我们会因一些事情而满怀喜悦,也会因一些事情而烦恼万分。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并非全是玫瑰花,还有刺人的荆棘。”一个人有时心情不好是难免的,但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懂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让快乐永驻心间!

    做情绪的主人,就必须了解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2、板书框题: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二、讲授新课:

    1、丰富多样的情绪天空

    情境活动一:(教材P25页)生活中的不同情绪

    想一想:漫画中同学的情绪有何不同?

    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有过类似的情绪吗?

    教师讲述: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方式。

    根据人和客观事物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心理学界一般把常见的情绪划分为喜、怒、哀、惧四类。“喜”是达到所期盼的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往往取决于达到目的的意外性;“怒”是目的无法达到,因紧张积累而产生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受挫者对妨碍对象的主观分析;“哀”是失去所爱、所求的对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对象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也取决于个体意志、个性品质及准备状况;“惧”是在无法摆脱可怕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可怕情境的状况及个人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与手段。

    在喜、怒、哀、惧这四类情绪基础上,还可能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比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集等。所以说,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板书)

    情境活动二:(教材P26页材料)

    试一试: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眉、眼、嘴等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请在观察他人和自己的基础上,画出人在不同情绪下的各种表情。

    表情具有传递信息你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依据他人的眼神、脸色、手势、动作、语调等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知他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和立场。从心理学上讲,表情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分为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语调表情三种。活动中主要体现的是面部表情。

    当然,人的表情有时也并非是主体内在体验和思想的真实反映。生活中,有的人会“强颜欢笑”、“装模作样”来表达虚假的意图,有的则会以“平静如水”、“不动声色”来掩盖和隐匿复杂的思想波动。为此要了解他人真实的思想、情绪不能仅仅依据表情,应观其各种行为表现。

    写一写:不同的情绪又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样是喜,有的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喜在心中,比较含蓄。

    同样是喜,有的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欢歌笑语、喜形于色;有的人捧腹大笑;

    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喜在心中、不动声色。

    同样是悲,有的人痛不欲生,嚎啕大哭、;有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心中不快、目光暗淡。

    同样是怒,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却是怒目圆睁,一言不发。

    同样是惧,有的人心惊胆战,大声尖叫;有的人却是心底一沉,并不言语。

    由此可见,情绪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它是怎么样产生,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呢!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了解“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情境活动三:(教材P27页材料)

    讨论:面对同样的天气,两个人的情绪反应为何不同?

    (两人的主观愿望不同。女孩需要雨水来浇灌小苗使之快快成长,而下雨正好满足了她的这一愿望,所以她对下雨持肯定态度;男孩需要干燥的场地去踢球,而下雨却让他的愿望落空了,所以他对下雨持否定态度。)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对事物所持态度不同,在情绪上就会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结论)

    (1)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讲,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探究活动——填一填(见教材P27页)(指导学生讨论填写,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不同情境下情绪反应不同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情绪自然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材料,体会人生境遇的变化特别是境遇的转折对个人情绪的影响。)

    过度讲述:

    情绪产生之后,必然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不同的结果。那么,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否相同,带来的结果是否一样呢?

    3、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情境活动四:(教材P29页材料)

    讨论:(指名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

    李琳的情绪前后有何不同?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活动目的:通过李琳情绪前后变化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的对比,认识到不同情绪对人的智力、能力水平发挥和行为表现的不同影响。并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况,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情境活动五:(教材P29页材料)

    想一想:自己有过考试时情绪紧张、焦虑的经历吗?最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人的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和调节。情绪对人们的学习、工作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影响人的学习、工作效率。积极的情绪能使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语想象敏锐、牢固、活跃,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消极情绪的作用则正好相反。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行为的结果超出或低于自己的正常水平。

    中学生常见的考试时的过分紧张焦虑导致对知识的暂时性遗忘,影响了知识、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就是这个道理。(如上述情景材料)

    相关链接:中学生容易欻显的四大情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情境活动六:(教材P31页材料)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对情绪与健康关系的思考,感悟积极情绪对保持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讨论:冰心老人“在微笑中写作”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名言:(见教材P31页——巴浦洛夫)

    上述材料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的名言,告诉我们: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2)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教师讲述:

    情绪对人的身心又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

    积极的情绪会使人感觉良好、精神振奋、身体机能协调、心态平静、舒畅,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引起种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现已证明,长期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胃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患以及诸如焦虑和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过分强烈的情感反应也会使人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情绪表达要适当,不能过头,积极健康的情绪反应是平和、稳定、愉悦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栏目:想一想,写一写(教材P32页材料)(《资源与学案》p17页—警句名言)

    (课后让学生搜集相关谚语或俗语2——3句)

    三、作业

    (完成《课时新突破》练习题

    第三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板书框题: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材料)

    说一说: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想一想:生活中,自己产生过哪些消极情绪?是怎么样对待的?

    (1)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师讲解:

    以上的讨论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些消极情绪不但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而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积极寻找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生活、学习中消极情绪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任其泛滥,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在消极情绪面前,关键是要掌握具体的调控方法,学会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

    对于消极情绪,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调控情绪的方法

    ①理智控制法(见教材P33页)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3页材料)

    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时,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②注意力转移法(见教材P33页)

    指导学生读图:(见教材P33页)

    相关链接:(见教材P34页)

    ③幽默化解法(见教材P3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美国教案的教学方案


    课题

    美国

    1、在图3—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6上,指出其领土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土部分。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3、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4、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和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比较。

    难点:分析美国在工业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活动

    科代表活动

    复备

    导入

    一、出示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问:同学们对美国都很熟悉,那你对美国知道多少呢?

    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把自认为重点的知识划下来

    学生回答美国国旗的名称、星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出示图3-36,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区外,只有48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2个州在那里呢?

    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构成。

    同学们回答,可以根据自己平时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的和听到的。

    通过自读教材来回答。

    看图指出两个海外州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步骤

    科主任活动

    科代表活动

    复备

    二、学生先自读教材内容

    经济概况部分: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对外贸易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农业大国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3、美国是世界上出粮食出口大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三、工业大国

    1、介绍美国的工业特点

    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美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通过幻灯片出示一些数据和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指出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并知道是传统工业还是新兴的工业。

    通过读统计图分析、讨论、总结。

    学生归纳自己的观点: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通过读材料和地图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不工业去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而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

    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汇总


    优秀的教师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作为教师要随时准备好属于自己的教案。教案有利于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内容,写好一份教案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2

    《散步》说课稿-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短小,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表达了尊重生命、承担责任这样一个大主题。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以小见大”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文章短小,字词障碍不多,所以在学生预习(通读课文、解决字词)的基础上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羚羊木雕》等叙事性的文章,已经逐步学习了概括事情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所以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并借此总结归纳一下概括事情的方法,做一个方法的积累。学生刚刚步入七年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写景的两个段落和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用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通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通过体悟文章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通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2.多种形式的朗读

    3.以写促读,深化感情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4.多媒体辅助,增强直观性。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勾画圈点: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设计意图】:

    2.整体感知

    (1)配乐(《原野》)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方法总结:怎样概括一件事情?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3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 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五、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 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习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习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4品读课文 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 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 (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5、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1)写景的句子 ,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6、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7、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刚开始学习“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4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导入

    自然界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只有一次,就这样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年一年地周而复始不停轮转。如那四季变化一样,人的一生同样要经历自己生命的周期,我们在少年时收获友谊、青年时收获爱情,但惟有一种感情贯穿你生命的始终,直至你生命的延续——那就是亲情。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是一次平常的散步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进入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共同去体味这份人间真情……

    二、检查预习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散(sàn)步 莫怀戚(qī ) 很累(lèi)熬(áo) 沽沽(gū) 分歧(qí)

    一霎(shà )时 水波粼粼(lín )

    三、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文中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讨论分析:

    1.要解决分歧,决定权落在谁的身上?为什么?分歧最终是怎么解决的?

    2.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各是怎样的人?由他们组成的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孝顺爱幼

    妻子:温柔贤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6

    【课内探究课】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课文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勾画了一些生字新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想一想

    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阅读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进行概括。)

    (二)、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注意文中四个人物的情态表现,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阅读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2、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

    (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三)、品读

    1、读一读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一品

    这篇短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反复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再完成以下练习。

    A、 整个小区内,王老师家的灯,总是清晨亮得最早,______________。

    B、 珍惜时间的人,把时间当做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一悟。

    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中第六段,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请你和同学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几处这样写的地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A、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B、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学交流的意见大胆写在下面)

    C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这么郑重其事?

    4、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赶快提出来吧!

    三、总结梳理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7

    《散步》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淡化了那份恬淡宁静的温情,往往削弱了那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

    有两处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理念:民主 合作 协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 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

    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

    可能谈到:

    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善待老人;

    …………

    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9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0

    一:课题

    《散步》莫怀戚

    二:课时

    四十分钟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注重学生对亲情、责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记叙性强的散文,穿插两处景物对初春田野的细腻描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体会文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学生经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理解大概文意,对深层次的对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篇散文语言优美,可以借此改编成诗歌,不过学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对称句当中的叙事张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齐即可。诗歌创作不统一要求,提供方向给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思考。

    五: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语言特点,品味文中的回环句以及对称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词,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二十五页的读读写写。翻开共学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对的打钩,错的红笔更正。

    读关键词解释(2min)

    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的故事呢?洗脚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妈妈的孝顺还有孩子对孝道的传承。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是讲家庭小事,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3min)

    首先,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读时的语速语调也不同。遇到欢快激动的场景,语速应该是稍快,语调应该是欢畅明朗;遇到哀伤忧怨的情景,语速应该是放慢,就像放慢脚步一样,语调应该是深沉舒缓的。打开伴奏,你们就是朗读者,开始吧。6.《散步》……(7min)

    课文读了一遍,加上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时出现了一次分歧,出现分歧时人物的选择又如何?(3min)

    分歧:母亲,孙子,我。(我为什么听从母亲呢?孝顺尊敬,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等等,“我”是体会到时间不等人,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悄悄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人。)接着母亲还是选择走小路,那是对孙儿的疼爱和理解。(6min)

    刚才我们分析《散步》中的一个关键场景,出现分歧时,大概已经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阅读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亲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句子,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待会请同学回答。

    (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善良孝顺、妻子温柔贤惠、小儿子乖巧活泼)(5min)

    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散步中发生的分歧,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了解的这一条条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呀?从原文中来,作者是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现在我们来更加细致地赏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比如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关注词语的含义、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了解文章的深意。/待会请同学回答。(各5分钟共15分钟)

    景物:学习完第一单元的《春》以及《济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已经很熟悉,文章有两处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绿。嫩芽都会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前一段里作者已经讲到“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紧接着描写春天这样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同样另一处景物描写,体会到春天繁荣生机同时还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觉。读句子,做笔记。

    句式: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有对称之感的?关注标点符号,逗号,分号。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读起来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读一遍,把赏析读一遍,做笔记,把其余对称句读一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③同学们,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散步这样的家庭小事吗?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句子读一遍。从动词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对家人的保护,背上肩负着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赡养上一代老人,养育年轻一代。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个主旨所在。为什么说只是其中一个主旨呢?对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刚刚我们讲到的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谐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讲了一件家庭小事,现在我们换成同学们来讲一下家人打动你的小事,请同学们来分享。最后作业共学案阅读。(5min)

    线索:朗读/分歧/评价人物/语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书设计

    6.散步

    莫怀戚

    作业:共学案阅读题。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的。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的,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的,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音乐教案-七年级教案模板


    第一课时:〈〈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2、了解〈〈采茶舞曲〉〉与越剧及浙江民歌之间的关系。

    3、结合介绍“采茶舞“,通过律动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歌曲〈〈采茶舞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采茶舞”的舞蹈录象。

    使学生通过观看舞蹈了解到这首曲子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并营造出了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出歌曲〈〈采茶舞曲〉〉

    二、学习歌曲〈〈采茶舞曲〉〉

    1、介绍〈〈采茶舞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课件演示:歌曲〈〈采茶舞曲〉〉的演唱录音。

    学生通过再次聆听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视唱歌谱

    4、加入歌词唱

    (1)轻声唱一遍全曲,边唱边思考问题:

    l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

    l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2)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

    (3)按学生选择的处理方案来演唱歌曲。

    (4)模仿用方言来演唱歌曲

    讨论:用普通话唱和用方言唱哪一种更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色?

    三、律动

    我校很多学生家里都种茶叶,都采过或看到过采茶,先让学生来做一做采茶的动作,然后学习“采茶舞“中的采茶动作,使学生了解舞蹈来自于生活,但要经过艺术加工。

    学生在〈〈采茶舞曲〉〉的音乐伴奏中做着“采茶“的律动,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长江两岸的民歌》

    教学目标:1、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各个地区的民歌及其特点。

    2、重点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教学重点:《龙船调》、《十送红军》的聆听与感受。

    课前的准备:1、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在长江两岸有哪些省(直辖市)

    2、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地区对其地理位置、环境、有哪些著名民歌以及民歌的风格特点或其他与这个地区有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

    一、学生的讲述

    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选定的主题进行介绍,可以通过语言讲解、播放音像资料、制作课件等多种形式来介绍,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也可以做补充说明,并帮助学生进行小结。

    二、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插入对几个重点曲目的介绍:

    1、《龙船调》

    (1)完整聆听一遍《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问题: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小调、号子)

    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

    (2)介绍:《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

    (3)欣赏宋祖英《龙船调》MTV(注意其中的表演)

    (4)创造性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造。

    2、《十送红军》

    (1)介绍歌曲背景

    (2)聆听歌曲

    思考: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为什么要有这些演唱形式上的变化?对歌曲情绪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简单介绍、聆听其他一些地区的民歌

    (1)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

    (2)湖南:《浏阳河》等

    三、小结

    第三课时:《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了解和探究的兴趣。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3、能用口琴较流畅地演奏《茉莉花》,并与打击乐相配合。

    教学重点:《茉莉花》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欢乐歌》

    并介绍“江南丝竹”,以及常见的民族乐器。

    二、口琴教学:《茉莉花》

    1、聆听磁带演奏

    2、学习吹奏《茉莉花》旋律

    先学习高声部旋律,视学生情况逐步加入中声部、低声部

    三、打击乐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节奏。

    2、各小组演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要求与口琴《茉莉花》的演奏相配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由教师以及学生推选出的“评委”评分,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演奏奖”、“最佳合作奖”。

    四、小结

    七年级地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和定义和分类,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掌握解决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知道我过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利用类型,能够在图上找出不同土地类型的分布地区。

    4、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了解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关系,掌握主要矿产的分布。

    6、理解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发展概况。

    7、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8、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2、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和主要城市。

    3、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和铁路枢纽。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集中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从自然界中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阳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项目

    特点

    措施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

    修建水库

    空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跨流域调水

    (补充)南水北调是我国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形式,分成东、中、西三条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二、土地资源与农业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

    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沙漠等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农业历史悠久。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耕地类型

    分布

    典型农产品

    耕地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

    秦岭-淮河以北

    小麦,玉米,大豆

    秦岭-淮河以南

    水稻,油菜,甘蔗

    草地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林地

    西南,东北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3、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三、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

    1、矿产资源与工业

    煤、铁、石油的分布

    矿产

    分布

    煤炭

    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黑龙江鹤岗、鸡西,四川攀枝花

    石油

    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盆地,黑龙江大庆,山东胜利,河南中原。

    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安石录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

    特点: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主要基地: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四、交通运输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速度

    价格

    运量

    铁路

    较快

    较低

    公路

    较慢

    较低

    水运

    航空

    2、选择标准: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用航空,短途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长途运输用铁路或者水运。

    3、我国主要铁路线

    东西走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南北: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哈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4、各种交通方式联合运输的重要意义。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四单元内容,重点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和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还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些需要结合相关题目练习巩固。

    热!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7篇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研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2、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d.“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f.“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g.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h.“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②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三、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四、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五、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创意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这堂课上,不仅要把这个例子读透,还要达到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语言,还积累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范读、跟读、朗读等,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直至背下来。

    二、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2.你不懂的诗句是哪些?3.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4.你认为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三、引读:美国狄金森的《秋景》。

    1.你读出了几幅画面?2.交流你已领悟到的美点。例: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写出丰收之景)。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4.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 ⑵ 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⑴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 ,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 , 一是 。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liāo高远空旷。 4.hé 干涸,没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梦。 (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达标检测

    1.略 2.《预言》;诗人、评论家 3.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 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5.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6.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7.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写美丽幻影的破灭。 10.一见钟情 11.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 12.对爱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 14.欢愉;酸楚 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 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 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 18.老师的粉笔 19.排比;设问 20.各种颜色的粉笔 21.最后一句 22.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四)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 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 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 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 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 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 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 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 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 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 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密切。(生欣赏几幅图片,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1.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___的夏”,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作者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体味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热爱自然,热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讲到这里,老师心中还有个疑问,(打出大屏幕:

    (三)质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难道只有金黄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发表见解)作者选取金黄作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请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补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现任:①新闻出版署副署长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③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①梁衡很谦虚②梁衡待人诚恳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3)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师小结:正是因为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展示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林则徐,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热的夏季劳作图。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赏完北方的夏,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师小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下面老师想用这样几句话为我们这节课,也为梁衡的这篇文章作个小结:

    梁衡有心创《夏感》,词铿句锵显情意。同学何幸赏佳作,摩拳擦掌见活力。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2)写作要求:1.紧扣住夏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幼时记趣

    课标要求: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教材简析:

    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教学建议:语气

    1.本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语气.

    2.要求学生重点识记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

    3.注意讲清课文的省略句: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固定句式:“作……观”“以……为……”“……为所……”等.

    4.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5.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样的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6.补充一篇课外文言文。

    7.研究“物外之趣”

    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说说你童年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训练。

    课堂展示:

    1.预习一测1.2

    2.试总结文中“之”“其”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3.课内一练2.3(见79页)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见79页)

    5.“观文如鹤”这种现象能存在吗?应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出“心之所向”,观察、想象、联想的关系)

    6.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说“趣”在哪里?本文写了几件趣事?(并由此导出文章结构形式)

    7.发掘潜力(见80页)

    8.童年时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现请你调动自己的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例: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善良的星星;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的摇啊摇;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远飞逝不见的箭。

    9.补充课外文言文《滥竽充数》(见81页)

    10.我来说自己的童年、童年里那有趣的故事。

    学生小结其收获: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教案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