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 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发表时间:2022-03-01

    【www.jk251.com -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分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明确: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明确: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明确: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思考:科利亚埋下木匣后,有没有再挖出来?怎么挖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明确: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明确: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明确思考题③: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明确: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是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明确: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明确: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明确: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科利亚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这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四年前大了一倍,所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明确: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明确: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明确: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

    jK251.COm精选阅读

    语文教案 科里亚的木匣(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科里亚的木匣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亚落日练习 教案精选篇


    一、填字成词。

    美妙()()玉()银()赤朱()()

    ()大无朋()()无声水波不()()为一体

    二、划出不正确的拼音。

    树冠(guanguan)似乎(shishi)玫瑰(guigui)涨(zhangzhang)溢

    玉屑(xiexiaoxue)银末悄(qiaoqiao)然无声兴(xingxing)许

    三、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这小节写什么?

    2、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这段话生动形像地写出海天之()、椰树的()、鸥之()、沙之()

    4、最后一句玉屑银末写了沙的()、金灿灿、亮闪闪写出沙的()、软软地暖暖写了()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写出了人们()

    四、读课文第三小节,这小节重点写了太阳的()、()

    五、读课文第四小节,写出太阳的变化。

    收敛了光芒

    六、读第六小节,这小节朗读的基调是(激昂、轻缓),读出作者的()感情。

    七、课文把太阳分别比喻成()、()、()。选择课文的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课文结尾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语言简洁,情感强烈。请你也写一句话赞美三亚的落日。

    九、仿造《三亚落日》用上比喻手法写一写你喜欢的景象。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

    22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二、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二、引入新课。

    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

    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语文教案 钓鱼的启示(精选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入: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语文教案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0n)啼啭(zhu4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案 麻雀


    语文教案:麻雀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名作家写的动物文章,请你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前苏联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麻雀》,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文。

    1、默读课文,告诉大家: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随机板书)

    2、加小标题指读。(学生顺序板书)

    (发现猎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准备搏斗,猎狗后退,唤回猎狗)

    3、这是一篇记叙文,作家把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让读者心里有许多感动。

    三、重点引读:

    1、你认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感动的的哪一幅画面,哪几句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并练习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灯片2.3.4.5)

    2、交流。(随机练习)(幻灯片6.7)

    3、串读

    正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

    四、想象写作:(幻灯片8)

    1、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唤回了我的猎狗,麻雀脱险了。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在想些什么?

    2、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段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描写。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华:

    1、世界上有一种感情,不箮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共通的,那就是亲情,它包括父爱、母爱。老师这里收集了关于母爱的名言,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六、课外阅读:

    介绍〈〈猎人日记〉〉

    七、作业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猎人日记〉〉。

    语文教案 珍贵的教科书精选


    语文教案: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教科书是什么?(学习用的课本)

    2.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各自小声读课文,读后指名口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3.导入: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读前提问:在战争环境里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遇到什么困难?哪一个困难比较突出?为什么?

    读后明确: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3.讨论。

    (1)学生答:遇到困难是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

    (2)学生答:没有书的困难较突出。

    (3)教师问: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4)学生答:最困难的是没有书的最字。因为他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4.教师引读:是啊,当时条件多艰苦啊,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艰苦条件和同学们克服困难写具体?

    明确:突出顽强学习精神,衬托教科书珍贵。

    6.教师: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孩子们多想有一本教科书啊!请同学们自由读2、3、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用什么语气、感情读的?为什么这样读?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

    (1)这里的渴望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希望或盼望?为什么?这又说明教科书怎么样?

    明确:渴望比希望、盼望的程度强烈,如果换成希望或盼望,说明教科书没有那么珍贵。

    (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省出来的!

    这段话如果不用问旬开头该怎么说?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

    明确:用设问句式引起注意。

    后两句都用感叹号,表达张指导员什么心情?这又说明教科学怎么样?

    明确:珍贵

    (3)节省是什么意思?党中央省出来的又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毛主度、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8.练习读张指导员和我的对话,读出兴奋激动的感情。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段

    有书的喜讯让孩子们无比幸福,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的途中又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我和张指导员高兴和急切得到书的心情的词语。想为什么要写这些?

    明确:突出书的珍贵。

    2.讨论:

    (1)敌机投下炸弹以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明确: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表现他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他对下一代殷切的希望。

    这里几处省略号,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快卧倒(表示话没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已昏迷。)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将来后面的省略表示张指导员没说完就牺牲了。)

    张指导员,张指导员(表示接连不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练读。

    5.小结: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临终还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这段。

    2.讨论:

    (1)为什么说那捆教科书是用生命换来的?激励是什么意思?激励我前进的力量是什么?读这句话要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

    (2)为什么那捆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能一直激励我前进?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3.指名学生练读第四段。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造句:

    (1)振奋人心

    (2)恨不得

    (3)没有就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做出评价。(主要从有感情方面考虑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语文教案 10、云雀的心愿(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10、云雀的心愿

    10、云雀的心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2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9上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理解心愿

    2、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

    2、读后讨论。

    三、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表上的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联系课文想想字义。

    ⑴抽读生字,检查读音。

    yankanlanfakuaguanshua

    出示:讨厌乱砍滥伐冲垮树冠冲刷

    caqizhoupinrang

    一类字词:擦汗空调器绿洲贫穷土壤

    jijiangxunxutaixian

    二类字词:贫脊脱缰汛期蓄水苔藓

    shenchu

    渗进储存

    ⑵指名分析字形。

    厌──庆乱──甜伐──代垮──挎

    ⑶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提醒注意:表示语气的词要读轻声。

    共同纠正。

    四、讨论分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读后说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3、分段。

    一(1)一(1)

    二(2-4)二(2-13)

    三(5-10)三(14、15)

    四(11-13)

    五(14-15)

    4、学习第1小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练习仿写:

    写一句或一段话交待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五、作业:

    1、生字描红。

    2、生字扩词两个。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黑板上的生字新词

    2、画出不合适的读音。

    滥(nanlan)渗(senshen)

    擦(chaca)贫(pingpin)

    3、快速浏览课文。

    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出示小黑板)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这是我们的心愿。

    ⑵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

    1、细读2-4自然段。

    ⑴指名读。

    来到哪儿?看到了什么?想象狂风吹来,沙漠上会出现什么情景。

    理解漫天飞舞、贫脊。贫脊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⑵指导朗读。

    指名试读,分角色朗读。

    ⑶小结: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树林变成了贫脊的沙漠。(相机板书)

    2、细读5-10小节

    ⑴自由读。

    来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⑵理解咆哮为什么说河水像脱缰的野马?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谁能读好这一句呢?

    河水为什么会这么凶猛?

    ⑶蓄水是什么意思?森林是怎样蓄水的?

    理解:树冠、苔藓、渗、储存。

    ⑷比较句子:

    出示: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说说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哪句话语句更肯定些?

    ⑸指导朗读。

    ⑹小结:河流上游的森林被伐光,河水泛滥成灾。(相机板书)

    3、细读第11-13小节。

    ⑴自学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⑵这里景色怎么样?感觉怎么样?(相机板书)

    ⑶指导朗读

    4、细读14、15小节

    ⑴指名读小黑板。

    小云雀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小云雀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结环保的重要性。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见课本P61,3)

    2、组词区别

    厌()乱()伐()挎()

    庆()甜()代()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见《练习册》)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内容。

    1、讨论:

    ⑴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⑵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⑶小组练说,大组交流,评议。

    ⑷总结谈话,完成板书。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画出课文中的提示语,体会说话者的心情。

    2、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表演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根据板书复述)

    五、作业:

    1、填字成词。

    黄沙()()乱()滥()

    泛滥()()()枝()叶

    2、填空:

    ⑴小云雀()说:这里的风沙真讨厌!

    ⑵云雀妈妈()说: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板书参考:

    云雀的心愿小黑板(出示小云雀的话)

    漫天飞舞

    砍─贫脊森林重要

    泛滥成灾

    不砍─茂密─非常凉爽

    训练参考:

    一、填上合适的词:

    ()的沙漠()的土地()的森林

    ()的河水()的村庄()的枝叶

    二、比一比,填词。

    厌()刮()伐()

    庆()乱()代()

    擦()垮()愿()

    察()挎()原()

    【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