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
  • 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2-07

    【www.jk251.com - 三亚落日读后感】

    当我们提起小学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你是否在烦恼小学教案怎么写呢?希望《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三亚落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写景短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色,文笔清新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课文层次清楚,先指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再描写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最后重点描绘三亚落日的迷人风光。教学中,我为了突破难点,先出示了夕阳滑落的过程这一段的自学目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2)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3)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点拨提高: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什么?此时的太阳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哪些动词描写的?我相机在三亚风光图上画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用各种红色粉笔抖落下赤朱丹彤,用浅色粉笔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将深红色粉笔扁倒,着色渲染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关键词句,通过绘画、叙述,感受夕阳滑落的过程,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的学。阅读教学一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果采用单一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有情趣,尤其是阅读教学显得更为突出。我教学这课时,合理地运用彩色粉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王国里快乐的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金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子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生:财富

    2: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先来读读下面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说说这个小故事。

    生读

    2: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3:出示一段话开头和结尾两段话。

    生读

    4:我发现你突出了一个词,哪一个告诉大家。

    生:蜂拥而至。

    5: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来,彼得、弗雷特跟别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生:彼得弗雷特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他获得了金子。

    6: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淘得真金?

    生:因为别的人都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去。

    7:他们有些什么不同?再来读读。

    生: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找到金子。

    8:说明了什么?

    生:小半部分人找到了金子。

    9:可为什么彼得却说,我是唯一找到了金子的人。

    生:他的金子在这块土地里。

    10:他找到的是什么?

    11:真金指的是什么?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找一找彼得的真金到底在哪里?

    生读课文。

    12:从哪儿看出来的。

    13:你怎么知道土地是肥沃的?

    生读课文。

    14:彼得是怎么知道这是肥沃的土地?

    生:他从平整的土地知道的。

    15:是从平整的土地吗?

    生:是从长出了绿绒绒的小草。

    16:绿绒绒的小草看出来的。

    17:为什么就彼得的土地肥沃的?彼得还是个怎样的人?

    18:细心观察(师板书)

    19:很好,你们整篇课文都在脑中的人。不过你看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是上什么样的人?

    20:悟是什么意思?那么从小草悟到了什么?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

    21:我想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在两个词当中也说一说呢?

    22: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读才好?

    23: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是一个的什么?

    板书:思维品质

    24:你还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5:你们看看这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你所说的还是指他是个坚持不懈的人,说到这儿,你觉得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27: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8:他感悟到真金是他获益终身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读板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通往成功之路。

    29:补充阅读《牛仔裤的来历及启示》

    春联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第二课时

    作者:吴立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联也叫对联。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为的是给春节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春联的知识。

    一、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的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春联。

    2、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读读,并说说理由。

    二、讨论交流

    1、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幅春联?你喜欢哪一幅春联?(学生先读,再讲,然后指导读,最后齐读五幅春联)

    如:我最喜欢“又是一年春好处,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春光。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眼前的美景吗?

    你说的真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读)齐读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讲清“百业兴”

    3、其余三幅春联方法类同。“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要讲清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人们辞旧贺新,展望未来的喜悦心情。

    4、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你们能背下来吗?(学生背)

    5、下面我们看书上是怎样写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2-----3)小节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五幅春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板书:字数相等哪里看出字数相等?(结合春联讲)

    2、词类相当哪里看出词类相当?(结合春联讲)

    刚才同学们通过诵读春联,反复思考,揣摩体会发现了写春联的特点,这就是讲究对仗。(板书:讲究对仗)

    3、有发现的吗?

    4、学生回答: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理解“抑扬顿挫”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5、从你们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声律美。(板书:声律美)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喜欢对对联的吗?

    四、对对子,出示小黑板

    1、花前对()绿树对()红墙对()春花对()

    2、凯歌迎大地,春色满()人勤春光美,()

    五、春联像一首歌,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春联像一幅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在我们祖国源源流长的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你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春联与同学交流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六、学习第四小节

    过度引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1、理解“开卷有益”。

    2、为什么说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八、作业

    写春联。

    【www.jk251.com - 三亚落日读后感】

    当我们提起小学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你是否在烦恼小学教案怎么写呢?希望《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三亚落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写景短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色,文笔清新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课文层次清楚,先指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再描写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最后重点描绘三亚落日的迷人风光。教学中,我为了突破难点,先出示了夕阳滑落的过程这一段的自学目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2)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3)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点拨提高: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什么?此时的太阳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哪些动词描写的?我相机在三亚风光图上画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用各种红色粉笔抖落下赤朱丹彤,用浅色粉笔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将深红色粉笔扁倒,着色渲染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关键词句,通过绘画、叙述,感受夕阳滑落的过程,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的学。阅读教学一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果采用单一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有情趣,尤其是阅读教学显得更为突出。我教学这课时,合理地运用彩色粉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王国里快乐的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金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子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生:财富

    2: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先来读读下面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说说这个小故事。

    生读

    2: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3:出示一段话开头和结尾两段话。

    生读

    4:我发现你突出了一个词,哪一个告诉大家。

    生:蜂拥而至。

    5: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来,彼得、弗雷特跟别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生:彼得弗雷特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他获得了金子。

    6: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淘得真金?

    生:因为别的人都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去。

    7:他们有些什么不同?再来读读。

    生: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找到金子。

    8:说明了什么?

    生:小半部分人找到了金子。

    9:可为什么彼得却说,我是唯一找到了金子的人。

    生:他的金子在这块土地里。

    10:他找到的是什么?

    11:真金指的是什么?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找一找彼得的真金到底在哪里?

    生读课文。

    12:从哪儿看出来的。

    13:你怎么知道土地是肥沃的?

    生读课文。

    14:彼得是怎么知道这是肥沃的土地?

    生:他从平整的土地知道的。

    15:是从平整的土地吗?

    生:是从长出了绿绒绒的小草。

    16:绿绒绒的小草看出来的。

    17:为什么就彼得的土地肥沃的?彼得还是个怎样的人?

    18:细心观察(师板书)

    19:很好,你们整篇课文都在脑中的人。不过你看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是上什么样的人?

    20:悟是什么意思?那么从小草悟到了什么?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

    21:我想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在两个词当中也说一说呢?

    22: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读才好?

    23: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是一个的什么?

    板书:思维品质

    24:你还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5:你们看看这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你所说的还是指他是个坚持不懈的人,说到这儿,你觉得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27: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8:他感悟到真金是他获益终身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读板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通往成功之路。

    29:补充阅读《牛仔裤的来历及启示》

    春联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第二课时

    作者:吴立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联也叫对联。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为的是给春节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春联的知识。

    一、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的读课文,划出文中的春联。

    2、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读读,并说说理由。

    二、讨论交流

    1、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幅春联?你喜欢哪一幅春联?(学生先读,再讲,然后指导读,最后齐读五幅春联)

    如:我最喜欢“又是一年春好处,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春光。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眼前的美景吗?

    你说的真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好吗?(学生读)齐读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讲清“百业兴”

    3、其余三幅春联方法类同。“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要讲清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人们辞旧贺新,展望未来的喜悦心情。

    4、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你们能背下来吗?(学生背)

    5、下面我们看书上是怎样写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2-----3)小节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五幅春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板书:字数相等哪里看出字数相等?(结合春联讲)

    2、词类相当哪里看出词类相当?(结合春联讲)

    刚才同学们通过诵读春联,反复思考,揣摩体会发现了写春联的特点,这就是讲究对仗。(板书:讲究对仗)

    3、有发现的吗?

    4、学生回答: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理解“抑扬顿挫”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5、从你们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诵读中我体会到了声律美。(板书:声律美)

    6、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喜欢对对联的吗?

    四、对对子,出示小黑板

    1、花前对()绿树对()红墙对()春花对()

    2、凯歌迎大地,春色满()人勤春光美,()

    五、春联像一首歌,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春联像一幅画,描绘着美好的春光,在我们祖国源源流长的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你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春联与同学交流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

    六、学习第四小节

    过度引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1、理解“开卷有益”。

    2、为什么说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联》这篇课文,文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八、作业

    写春联。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春联)

    此文转载

    周长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①②

    课后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0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转载自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网站【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com】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0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com】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学习用不同方法表达。

    难点: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各种花开的图片。

    2.部分课文内容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欣赏鲜花盛开的图片,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娇嫩”,书写“娇嫩”。

    4.指名读全篇课文。

    三.品读感悟,理解积累

    阅读第三自然段,解释“花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1.请学生说说什么是花钟。

    2.师:这位植物学家可真了不起,设计得多少巧妙啊。“只要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了。”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4.课件出示花钟的图片,介绍有名的花钟。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花钟的设计是那么巧妙,那么植物学家是依据什么设计的呢?花钟的奥秘就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快点去探寻花钟的奥秘吧。

    2.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设计花钟的依据。

    3.师:“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

    4.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好在哪里。相机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6知识拓展,学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不同的花为什么样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请各个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2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

    四总结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我在教学《凉州词》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第一次,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听到的画面,把学生带进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让学生说说听音乐体会到的情感,因为学生听的音乐很感伤,因此,他们在说中感受到了幽怨、悲伤之情;第三次,二次运用音乐,让他们结合古诗谈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第四次,教师巧妙的运用了一次疑问,“羌笛为何怨杨柳,春风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呢?”再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在疑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上的思考结果。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关键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加几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9+2=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春联)

    此文转载

    周长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①②

    课后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0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转载自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网站【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com】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0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com】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学习用不同方法表达。

    难点: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各种花开的图片。

    2.部分课文内容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欣赏鲜花盛开的图片,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娇嫩”,书写“娇嫩”。

    4.指名读全篇课文。

    三.品读感悟,理解积累

    阅读第三自然段,解释“花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1.请学生说说什么是花钟。

    2.师:这位植物学家可真了不起,设计得多少巧妙啊。“只要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了。”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4.课件出示花钟的图片,介绍有名的花钟。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花钟的设计是那么巧妙,那么植物学家是依据什么设计的呢?花钟的奥秘就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快点去探寻花钟的奥秘吧。

    2.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设计花钟的依据。

    3.师:“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

    4.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好在哪里。相机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6知识拓展,学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不同的花为什么样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请各个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2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

    四总结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我在教学《凉州词》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第一次,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听到的画面,把学生带进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让学生说说听音乐体会到的情感,因为学生听的音乐很感伤,因此,他们在说中感受到了幽怨、悲伤之情;第三次,二次运用音乐,让他们结合古诗谈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第四次,教师巧妙的运用了一次疑问,“羌笛为何怨杨柳,春风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呢?”再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在疑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上的思考结果。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关键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优秀模板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加几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9+2=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