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2-03-05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语文教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语文教案--观潮

    22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二、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二、引入新课。

    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

    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jK251.COm精选阅读

    语文教案 麻雀


    语文教案:麻雀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名作家写的动物文章,请你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前苏联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麻雀》,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文。

    1、默读课文,告诉大家: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随机板书)

    2、加小标题指读。(学生顺序板书)

    (发现猎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准备搏斗,猎狗后退,唤回猎狗)

    3、这是一篇记叙文,作家把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让读者心里有许多感动。

    三、重点引读:

    1、你认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感动的的哪一幅画面,哪几句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并练习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灯片2.3.4.5)

    2、交流。(随机练习)(幻灯片6.7)

    3、串读

    正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

    四、想象写作:(幻灯片8)

    1、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唤回了我的猎狗,麻雀脱险了。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在想些什么?

    2、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段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描写。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华:

    1、世界上有一种感情,不箮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共通的,那就是亲情,它包括父爱、母爱。老师这里收集了关于母爱的名言,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六、课外阅读:

    介绍〈〈猎人日记〉〉

    七、作业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猎人日记〉〉。

    语文教案(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本课讲的是几种动物的有趣的共栖现象,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感悟、自悟其法、自得其乐,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案精华


    出于您的愿望我们精心编辑了“语文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践。

    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3、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4、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语言特点。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l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本文写于1988年8月,当时,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利取得低价买进或高价卖出的特权的人们,便能大发横财。本文讽刺的,正是这种现象。后来,由于商品市场逐渐放开,也由于“双轨价格”差价有所缩小,通过审批权,干预赚取差价牟利 的基础被削弱,倒卖“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敛。

    文章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四、庄周经商养鱼买水 故事情节

    五、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引有关庄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着解读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故事。

    六、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艺术特色

    八、作业

    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抓住描写变戏法的过程及我的心理活动,感悟快手刘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教者先板书快手,提问:什么叫快手?(做事敏捷的人) (比如有两个人电脑打字,甲一分钟打40个字,乙一分钟打80多个字,乙就是快手)接着板书刘,指出这刘是一个人的姓。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快手刘是干什么的快手?他干这个玩意儿的目的是什么?

    (2)他有没有当众表演?怎么表演的?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3.速读课文,读后组织讨论。

    (1)快手刘是干什么的快手?(变戏法,小碗扣球的快手)

    (2)他干这个玩意儿的目的是什么?(让人买他的糖)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快手刘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戏法怎么个玩法?读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下列生字词:撂地卖糖白瓷简单绢子玻璃球眨动

    (2)我与快手刘有一次打赌,我输了,结果怎样?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下列生字词:臊烫棒糖

    (3)字音教学:着重读准臊、瓷。(平舌音) 字形教学:仁匕较买和卖、棒和捧、臊和澡。理解词义.:撂()地。撂,放,搁。撂地,不种地。用动作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其他词语。

    (4)复习巩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听写玻璃、发烫、眨动、简单等词。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第2~10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首尾两个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9个自然段为一段)

    (3)第二段又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第2自然段介绍快手刘玩小碗扣球的一般情况,第3-10自然段写有一次我与快手刘打赌的经过) 读后讨论并在书上做记号。

    (4)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①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人。

    ②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③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简单晾奇滴溜溜惊讶不已眨动发烫禁不住神奇无比

    2.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品读理解快手刘戏法的过程及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快手刘的纯熟技艺。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惊奇眨动发烫滴溜溜禁不住惊讶不已神奇无比针对听写中的具体情况,指导正确书写相关的词语。

    2.提问:

    (1)课文共分几段?各段写的什么内容?

    (2)第二段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 这篇文章对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和概括,是哪个词语?请从课文里找出来。(神奇无比)

    2.现在我们来看各段是怎么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奇无比的。

    (1)默读第一段。讨论: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尽管没有具体写快手刘的神奇无比,还是告诉了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快手刘是一个快手,我因为经常去看,所以对他变戏法的情况非常熟悉。

    (2)朗读第二段第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玻璃球儿,主要是交代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第二层从就这到这一部分的末尾,主要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①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②理解神出鬼没,(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课文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 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下列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③画出这一部分表现快手刘变戏法神奇无比的句子并交流。

    (3)默读第二段第二部分,简要叙述这一部分的内容。

    ① 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②讨论:我为什么这么自信?(亲眼瞧见亲眼所见)

    ③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咦,碗下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球儿都飞了?怪,怪,怪!)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快手刘变戏法神奇无比,糖稀货真价实,为人善良)

    ④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话语和心理活动?(从我的亲眼所见和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表现快手刘所变戏法的神奇无比)

    ⑤教师读第10自然段。指出这两句话不仅写了这次打赌的结局,还写了从此以后的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3.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做好复述的准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复述课文。

    2. 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1) 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写快手刘变戏法小碗扣球的工具及玩法,第二部分写有一次我和快手刘打赌的经过情况)

    (2)复述第一部分。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①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黄布白瓷小茶碗大红玻璃球)

    ②变得神出鬼没。(明明看见居然难道)

    ③变戏法时的情景。(叫天喊地东指西吹) 分别记住主要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①同座分角色(我、快手刘)轮流读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齐读),记住描写各自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②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总的要求是写魔术表演。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次魔术表演或让有能力表演魔术的同学当众表演,给同学提供感性材料。

    3.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时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4.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完成习作。

    板书:

    13 快手刘

    一块黄布 两个白瓷小茶碗 四个大红玻璃球

    (神出鬼没)

    明明看见 居然难道

    亲眼瞧见 居然难道

    真是个快手刘

    神奇无比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 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2、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从诗歌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手法三个角度来共同解读诗歌。

    1) 散读、范读、齐读诗歌

    2) 研读《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品诗:我被贬至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体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痛苦而又孤寂。

    品诗:我怀念旧日好友只能徒劳地吟诵《思旧赋》,回到了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体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教师小结

    5、学生学法

    6、课堂背诵

    (三)自主活动

    1、四人小组自主选择诗歌一首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讨论研读诗歌

    学法:用典“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品诗:破旧的沉舟之侧百舸争流,孤寂的病树之前万木正春。

    体情: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学法:“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品诗: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体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将活动成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活动报告上。

    4、在教师的组织下分选不同诗歌的四个小组课堂发言,由小老师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学生提问,教师帮助解答,师生共同研读好剩下的四首诗歌。

    三、课后活动

    1、教师仔细批改学生的活动报告,发现偏颇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和学生个别交流,学生修改活动报告。

    2、背诵诗歌准备默写

    3、将活动报告搜集成册班级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

    2、师: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美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好吗?谁来说说?

    (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

    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今天这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

    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

    (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1、作者对故乡如此难忘,当你欣赏了这美文后,你觉得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听听吗?

    (指名读相关段落)

    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

    3、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感受,你找到了吗?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细细读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是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副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三幅画面之中,细细阅读,细细

    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

    播放音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精读文本,体会写法,感悟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1、师: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3~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美丽的画面是对故乡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首先跟随作者的记忆一起去领略西山的美景。

    2、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的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金檀色,让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的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3、师:西山的歌是碧绿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这动听的歌中还有些词语打动了我,如山给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一个“横飘”,写出了青山的时隐时现,似乎连山这种厚重的东西在绿色的装扮下,也变得灵动活泼了起来,这也是作者对故乡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发现吗?

    (相机理解凄婉等词语)

    4、师:作者用一连串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这种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西山碧绿的“歌”,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描述着对故乡的热爱与思恋,你能仿照这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首“故乡的歌”吗?

    5、学生自学“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相关段落。

    6、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作结。

    (体会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点进一步描写的写法,以及通过绿色泽的变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来凸显长城之美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入体会思乡情结

    1、师:作者已经远离了故乡,可心却和故乡在一起,课文依然以“歌”为终,与文章开头有何关系?

    (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2、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结的呢?

    (复习,巩固排比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升华情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四、全文,有感情地熟读全文。

    附板书:

    西山 碧绿的翅膀

    我的故乡在北京 昆明湖 的歌有 清亮的翅膀 热爱、赞美故乡

    长城带花的翅膀

    语文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读懂故事,体会成语蕴含的道理。

    一、课前检测、预习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南辕北辙季梁行驶楚国奔驰诚恳旅费固执

    驾驶

    二、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利用工具书解决。

    三、合作探究

    1、这个朋友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

    2、这个人是谁?劝了他几次?怎么劝的?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3、朋友劝他他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固执己见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学法指导:

    1、用“”画出季梁劝朋友的话。

    2、用“”画出朋友说的话。

    四、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课内阅读。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错了,()好、()多、()技术高,这几个条件( ),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

    1、将句子补充完整。

    2、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

    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教师小结

    三、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板书设计:

    意外

    认识陌生人

    看节目:往年之交高尔基

    受到礼物

    语文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关于语文教案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精心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写教案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 ”,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1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本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儿歌,识记生字,了解生字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说句。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儿歌,识记生字,了解生字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说句。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七、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八、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美丽的汉字王国里做客。(播放课件,路上有已经学过的“叫、叶、鸣、啦、听、吧”等字)你们看,通往汉字王国的路并不好走,有许多小花等着考考你们,我们只有读出花儿身上的汉字,才能顺利到达。

    师:祝贺你们顺利到达,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过的汉字有什么特点?(都有“口”字)

    2、今天在汉字王国里接待我们的就是一些带“口”的汉字,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好吗?板题

    二、读儿歌,认识汉字。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听准字音。

    2、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反复读。

    把儿歌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4、指名读儿歌,纠正读音。

    5、小组比赛读。

    你有信心读好哪句儿歌?自由找伙伴,把它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指导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3、出示7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选喜欢的字助词说句。

    小结:让学生谈谈游汉字王国有什么收获。

    后记:

    1、通过学习本课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汉字的兴趣,他们利用熟字加偏旁去识字。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熟读儿歌。并且能掌握本课的方法编出了很多添口歌。以后要多采取类似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这节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节课充满激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学习本课的生字,大部分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能掌握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朗读课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1、看卡片认读生字。

    二、指导书写。

    1、自由说说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笔顺规则等。

    2、学生观察教师范写。

    3、学生独立书写。

    4、检查书写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tǔxiàchuìwèi

    ()泡泡()一跳()号()道好

    2、比一比,再组词。

    下()未()欠()

    吓()味()吹()

    几()合()土()

    叽(&

    nbsp;)哈()吐()

    你还认识哪些带“口”的字?写下来。

    3、按要求归类。

    未土笑森欠尖明众

    事哈笔品示汗舌晶

    左右结构的字:————————————

    上下结构的字:————————————

    独体字:———————————————

    品字形结构的字:————————————

    小结:这次游汉字王国,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3添口歌

    wèixiàqiànchuīhéwèitǚ

    未吓欠吹合味吐

    1:朱红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书写时能按要求说出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笔顺规则。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的方法,也就是用“口”加“下”字等方法来记忆字行。学生在田字格书写时也能把左右两边的字写匀称。但是,有的学生在组词写,以后在这方面多加指导。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能利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识字,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以后还要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对家人讲一讲。

    教材简析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暑假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并讲给同学听。在这里,“感兴趣”涵盖的面应宽泛,只要是自己想说的事都可以。如果学生没有话题,教师要随机应变,可以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说话。诸如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等。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度过了第一个暑假,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哪些事感兴趣?讲给小伙伴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你做过这些事情吗?是怎么做的?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三、学生交流

    1、把你的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2、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总结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为什么?

    反思一

    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明白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

    第一,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这节课的引入,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朋友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第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课,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三,准确及时的评价,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反思二

    13日上午的三年级教材网络培训一结束,我照瓢画葫芦,根据培训视频的一点提示——多学生多当众展示的机会,在三(2)班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我的暑假生活》。

    我的心中大致有个模板,但时间仓促,更多的是临场发挥。开学以来,我本持着让孩子清楚自己要学什么的教学理念,一打开课件,出示"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几个艺术大字,我便发问:"什么是口语交际?"

    令我惊讶的是,班上大多数学生不知什么是口语交际,上口语交际的形式是什么,经过分层引导,先让学生理解"口语"的概念,再说说"交际"的大意,学生们才渐渐明朗起来。

    对于这一部分临场发挥的教学设计,我心里挺高兴的,洪莹老师对我说,一堂课不要求讲的多,一课有一得,就足矣。在这堂课,孩子们至少知道了口语交际是什么,上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一直给我教的孩子灌输"学习语文就是听说读写"的概念,口语交际就是"说"的这一部分。上口语交际要会说,还要说得好,别人说的时候,我们还要会倾听,也就是"听",会"说"不"听",会"听"不会"说"都不能算是学好了语文。

    明确了我们"说"的主题后,我让学生开始讨论,这也是落实了"对话式教学"。以前我只知讨论就是讨论,不知讨论的重要性和好处,所以也不十分重视。经过暑假培训,明确了学生讨论也可以等于"对话式教学",我在我的每堂课都充分让学生讨论,美名其曰"思维火花的碰撞。"

    另外,从讨论这一点教学设计我也学了点经验,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同伴有话可说,设计讨论话题时断不能是"一望而知"的,要"知意而口不能言"的问题,心中所想但只知冰山半角,通过和同伴的交流,心中答案能呼之欲出的,这才是有效的讨论。否则,我们的课堂上很可能出现学生聊天的现象。

    充分讨论过后,我请班上口语表达较好的两位学生登台展现。这不是故意偏袒,而是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才刚刚起步,我寻思着要给这群刚刚起步的孩子们找个好榜样,有个合格的模仿对象。登台的两位同学虽略有羞涩,但也算大大方方,虽然说展现内容有些琐碎,但我的目标是能将意思说清楚就足矣,至于怎样才能说得好,来日方长,慢慢训练。

    两位学生讲的均是沙漠之旅,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第一位学生说完,坐在台下的我举起了手,接二连三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其实我是在向孩子们示范,待别人说完后,我们是可以举手追问的,但不可以没说完就插嘴,这是不礼貌的表现。第二位学生登场,学生们纷纷效仿,对上台的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沙漠里的泳池长什么样,骆驼吃仙人掌会不会被刺伤等等,一时课堂好不热闹。

    最后五分钟,我总结了这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在黑板上板书下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提问。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口语交际的上课规则,也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倾听能力得到展现,提问能力得到提升。我将在接下来的三次口语交际课中,精心备课,砥砺前行,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笋芽儿》教学案例和反思

    【情景说明】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祥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和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本课认生字、写字是重点,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物不同语气,让同学自主发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大熊猫爱吃什么呀?

    生:竹子。

    师:对,你们知道吗?竹子小时候不叫竹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笋芽儿。

    (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注意儿化音。)

    (课件显示“雨后春笋”)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生:(兴致勃勃)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或句子不好读?

    生:“仍然”的仍不能读成“rēng”;

    生:“撒娇”的“撒”不能读成“sǎ”;

    生:“乐曲”的“乐”是多音字,不能读成“lè”;

    生:“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这个句子很长,要注意停顿。

    师:你们读得真用心!老师这儿有很多笋芽儿,你能送她们回家吗?

    (课件出示生字)

    (同学跃跃欲试,指名完成)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记住她们。

    三、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师:认识了生字,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生:想。

    师:那好,接下来我们“挑战读”,看谁敢向同学挑战。为了你更有掌握,自身再好好儿读读课文。

    同学再次自由朗读。

    (同学情绪高涨,读得更专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生:(很自信地站起来,非常投入地读第四自然段)“轰隆隆……呼唤着笋芽儿。”

    师:你真棒!谁敢挑战他?

    生:(非常认真地读第一自然段)“沙沙沙……春天来了。”

    师:请“评委们”评判,谁读得稍好一些?

    (说法不一)

    生: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读得好一些他把“重重地”“繁重地”这几个词读得很重,让我们就像真的听到了春雷轰隆隆地响声。

    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春雨细细的,密密的,下得声音很小,所以是“低声呼唤笋芽儿”,她读出了春雨轻柔的感觉。

    生:两位同学都读得好,“评委们”评得也很好,真是难分上下。

    (第二位同学的读书声音、表情、感情处置都很好,得到大家公认。)

    师:我们也学着她读读这一段。

    (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认为多种形式地朗读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在教学中,我注重声情并茂地读,全神贯注地听,调动同学多种感觉,让同学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如: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你觉得谁读得好?这样同学在师生听读活动中,自身体会到每句话该怎么读好,自身感悟到了文本蕴涵的内涵。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轻松的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和谐的氛围使同学无拘无束。

    师:还有哪个自然段你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自然段,因为第六自然段里有描写春光的句子,写得很美。

    师:那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放声朗读。

    师:读得真美!

    (课件播放:美丽的春天)

    生:我也想读这段。

    师:读得真好!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再读读。

    生:我通过读第七自然段,感觉到笋芽儿很幸福,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协助她。

    师:同学们真棒!边读课文还能边考虑。

    (同学争着汇报自身的发现)

    生:我发现笋芽儿像我们小孩一样喜欢撒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动词用的好,“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完全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来读读,做做动作。

    生:我觉得笋芽儿不怕困难,才干长成健壮的竹子。

    (课件播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生:我从“不停地唠叨”这句话中,感受到笋芽儿的妈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时时关心着她,惦记着她。

    生:我觉得笋芽儿胖乎乎的,挺可爱的!

    (同学想说的欲望还很强)

    四、角色扮演,情感升华

    师:这么多同学还想说,我们在小组内说说,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师:你愿意扮演谁?来,戴上你的头饰。

    同学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积累拓展

    1、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爱的本课词句。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情况,课后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时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同学的视觉器官,配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同学的听觉器官。从而打开心灵的窗户,调动同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自主阅读,与文本进行交流。在同学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的语言进行情感朗读、合作扮演,在扮演中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和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让同学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同学动了情,入了境,发生了心动的感觉。

    【专家点评】

    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化程度很高的概念,融合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形成和发展同学的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元的、丰富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朗读,用多种形式将课文读得充沛,比方:首先自由读全文,让同学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然后竞赛读,激发同学有兴趣将课文读通读懂,最后分角色朗读,让同学的情感得以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7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齐读1、2自然段,说说“神勇无比”的意思。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2)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力大无比)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3)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射箭本领高强)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射箭本领高强——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自己说——帮对说——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背诵并默写《塞下曲》:自己背——帮对检查——集体检查——自己默写——改错3遍。

    5、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说一说——自己写——小组交流修改。

    6、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或象声词)

    7、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爱、自强的健康心理和珍爱生命、正确对待平凡职业的积极人生态度。

    2、在概括段意和层意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学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2、文章总体思路的把握。

    3、学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

    1、小组研讨法

    2、质疑点拨法

    3、辩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思考:在学习新课以前,请同学们思考:“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呢?”

    2、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当代作家毕淑敏女士就这一长期无人敢公开谈论的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她从人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深刻剖析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出了“我很重要”的结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撼人心灵的女作家毕淑敏。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测

    战栗(lì)菽粟(sù)单薄(bó)回溯(sù)

    雾霭(ǎi)混淆(xiáo)微蹙(cù)一沓(dá)

    生死攸(yōu)关一模(mú)一样

    这一题目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可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

    2、文章体裁

    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说教的议论文,而是将“理”与“情”融会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明确本文的体裁,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有重要作用。

    三、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以“我很重要”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我不重要”的思想出发,引出了“我很重要”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这一主张。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提出“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至第29自然段):分析为什么“我很重要”?

    第一层(第8自然段至第15自然段):从人的自然属性进行论证。

    第二层(第16自然段至第26自然段):从人的社会属性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结束),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呐喊,充分肯定了个体的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四、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文章开篇为什么写“我不重要”?

    明确: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说出这四个字就会有大祸临头的感觉?这一悬念很快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

    2、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

    明确:首先从文化心理上加以追溯。“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谦虚是做人的美德”,因此,比之于国家、集体、他人,因此个人显得“不重要”。作者列举多年来“我不重要”的例证:士兵与胜利相比、个体与集体相比、女性与家庭相比、众生与物质相比,都是“我”处于次要位置,阐发了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找出内容,理解主旨。

    这一环节的处理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三题。作业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2、班级分成两个小组,请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为下节课的辩论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辩论“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教师指导:“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这需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和体验。无论持怎样的观点,都要懂得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展现生命的光辉。

    二、主旨探讨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1、从人的自然属性进行论证。首先从人体的物质构成进行论证,每个人都是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其次从人类的宏观发展历史进行论证,我们是人类进化最精致的一环,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最后从每个自我的个体诞生进行论证,每一个“自我”的诞生都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概率如同“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一样微乎其微,每一个“自我”都是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们的降临是如此的偶然和神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自己不重要。

    2、从人的社会属性进行论证。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文章着重从社会关系的五个方面论证了主旨。其一、父母。仰对父母,我们是“孤本”,承载着父母的关爱。此处,连续三段用假设关系的复句,以其强烈的语气,充沛的情感,写出了父母对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其二、伴侣。以色彩的调和为喻,说明终身的伴侣是双方感情的高度吻合。连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失去爱人的凄楚。失去了另一半,爱人的精神就会变得孤苦无依。其三、后代。我们有抚养后代的责任,失去了父母,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父爱、母爱,而且永远无法弥补。这里作者运用夸张和想象,“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道出了孩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每个“自我”应负的责任。其四、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作者用计算机中“不曾复制的文件”、“沙漠中的古陶”作喻,抒写了知音的珍贵。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将永失可以畅谈的知己,逢年过节,只好在风口默默地将我们祭奠。其五、事业。每个“自我”在各自的事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替代。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每个“自我”在自己的事业中都是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恰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揣摩文章关键文句的能力。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宣言?

    参考:从“身份和地位”,“从成就事业的角度”,对“我很重要”的命题作了进一步补充。“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伟大。如一片叶子对于一株新生的树苗、一段染色体碎片对于一个孕育中的胚胎、一个油封橡皮圈对于驰骋寰宇的航天飞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就是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

    三、写作特点

    1、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说教的议论文,而是将“理”与“情”融会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某些语句、语段富有哲理,催人思考,令人深受启迪。如“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是说人类的文明是代代相传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前人无可比拟的程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推动人类的进步。再如“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说明只要我们时刻努力了,即使不能做出巨大的成就,也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生。

    2、文辞优美,比喻、排比、反问、夸张、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格运用得恰切得体,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用绿叶来作比喻,突出新生生命的旺盛。“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用金字塔的顶端体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中“孤本”一词比喻我们是父母中无可替代的最独特的一个。“假如我生了病,父母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一句中“皱缩成石块”生动而具体地把沉重的程度体现出来。“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古陶亦碎而珍贵,比喻朋友失去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了。

    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和情感力度。如开头列举四个“我不重要”的排比段,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的同时,又有一种想要大声呐喊以证明自己价值的冲动。“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形象地说明了我在事业中“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的独特作用。

    反问句语气强烈,起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如“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等等,突出强调了“我”的个体价值。

    夸张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如“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烘托了父母失去子女后的悲伤心情。

    运用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意义鲜明。如文章中阐述生命的诞生时,运用了三个连续的假设关系的复句,抒写了个体生命诞生的不可确定性。

    四、作业

    1、课后第二题、第四题。

    2、预习《我的四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课前准备: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科技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创设情景: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用废旧的布制成的“比伽丘”,动画片里的卡通造型)。 同学们兴奋得大叫:“比伽丘!欢迎比伽丘!” “谢谢1(2)班的小朋友,你们真热情,想不想和我玩一玩呢?”同学们听着老师模仿比伽丘的声音,开心的大笑:“想玩,想玩啊!” “那我可是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的,还要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讲话,多动脑。你们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啦!”

    二、直奔主题

    1、出示课件(垃圾成群)提问:“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讨论(现说说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学习) 例一:我们小组要认真学习。例二:我们小组要认真合作。 …… (3、)小组交流开始。 (4、)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2、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这些垃圾可以丢进大海里去。 一个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大海里去的。” 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海里去。” 回答:“因为大海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大海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非典死掉的。” “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要问问比伽丘对不对?”这个同学转头问我“比伽丘,他说得多吗?” 我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谢谢,比伽丘!谢谢苏宏博同学对我的提醒。” “不用谢。”

    (三)“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有些垃圾就要把它烧掉,用它来发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有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一位同学问:“请问,垃圾烧了会有火灾的呀!”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我会派工人守在那里值班,就不会找火了。你同意吗?” “谢谢你的回答,我同意!” “我有个问题不懂!”又有一位同学发问。 “请你问吧!” “你说垃圾烧掉了可以发电,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位同学神气的说“是真的可以的。我和我爸爸上网查资料时知道的,你也可以去上网查一下。” “谢谢你,我一定叫我爸爸带我去上网,上网可以看到比伽丘和蓝猫吗? “当然可以看到的”。 听这两位神乎其神的神侃,我觉得这时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单纯是为了他们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 3、展示台(这本来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我把它移到了口语交际里来了)

    (1、)展示自己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去和你喜欢的小朋友交流也可以和比伽丘来交流

    (3、)放音乐----全班交流大会

    (4、)到台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小朋友,你们看我这是什么呢?”一个同学拿着用矿泉水瓶制作成的花篮在问。 “我知道,你这是个花篮,请问是怎么做成的呢?” “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了。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我回家也要做一个。”

    (二)“同学们,我这是一条军舰,你们知道我是用什么制作的吗?” “用泡沫。” “用牙签。” “大家回答得很对。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作成了这艘军舰。” “请问你制作这个有什么用呢?” “嗯!我制作这个……”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想说:“我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总比当成垃圾丢在外边好吧?”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最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请其它班级的老师是和同学来参观。

    三、扩展

    (这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加油站)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比伽丘对你们非常满意。请大家把你们收集的商标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读一读上边的汉字,一齐动手制作成喜欢的工艺品。 有用商标制成的彩带、门帘等等。

    [教案范本] 语文教案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希望《[教案范本] 语文教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比鲜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

    3、被累“清晰可见”、“活蹦乱跳”、“仔细观察”等词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齐白石的画像、作品等。

    学生: 收集齐白石的故事和其他画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画家

    1、老师讲故事。

    2、学生听后感受。

    3、揭示课题。

    齐白石能成为画家,和他小时候刻苦画画分不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了解齐白石小时候是怎样学画虾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认读生字词语。

    三、讨论问题,品读交流

    1、齐白石小时候是怎样画虾的?(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齐白石“迷上了画虾”,读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并交流。

    ⑵ 反复朗读句子,勾画动作描写的系列词语,体会齐白石对画虾的浓厚兴趣和刻苦练习画虾的精神。

    ⑶ 引导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体会用上“腾地”、“仔细”的好处。

    ⑷ 小组内合作读相关句段,想象齐白石平时刻苦画虾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悟。

    2、 图文对照,说说齐白石画的虾有多好。(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勾画出来: “他画的虾……”

    ⑵ 自由练习读好这段话,表现出虾的鲜活及对虾的喜爱。

    ⑶谈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

    ⑷为齐白石爷爷的画配上解说。

    四、总结提问

    读一读儿歌,说说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练习写字

    齐白石爷爷仔细观察,刻苦学习,成为了画虾名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练习,也能成为学习的小能手。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字注意事项; 教师重点指导、范写个别字,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2、交流展评: 选择最优的书写展示给全班欣赏。

    六、拓展延伸

    把自己收集的书画家学书画以及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画虾

    薄而透明

    仔细观察 清晰可见

    活蹦乱跳

    语文教案 打赌教案


    语文教案:《打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毛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次打赌值在哪和真正男子汉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有时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坏习惯和坏毛病。有人为了改掉这些坏习惯和坏毛病,采用了打赌的方法。究竟这个方法行不行得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打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指星号)这是一篇(生答:)略读课文,你们还记得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吗?

    指名说方法: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明白需要弄懂的一些问题―――等

    二、自读质疑

    1、师: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课文,就会容易很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幻灯显示)

    2.生汇报读书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这些语段都是含有生字的,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读含有生字的语段。(幻灯显示)

    语段一:我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打赌,竟

    语段二:一年到头零食不断,渐渐地上了瘾,乳牙也被蚜虫、

    语段三: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爸爸看到我冲着我呵斥起来

    3、师:难读的句子我们已经解决了,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幻灯显示)

    4、生默读课文并汇报读书结果。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文章的大意很好弄懂,还有没有你们不懂的地方?

    设想生不懂的问题:

    a、改掉坏毛病的方式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打赌呢?

    b、为了打赌,受了那么多的煎熬,值不值?

    c、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

    板书打赌值不值?真正的男子汉?在黑板右上角。

    师:这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等一会我们来集体讨论。

    学生继续回答其他问题。

    三、练习实践

    1、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次打赌到底值不值和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我们现在就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从课文中找依据。

    2、汇报交流结果。

    ①认为值的同学在文中找依据,并朗读相应语句。

    采用多种形式来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要求读出感情(分角色朗读时可以只读引号里面的话,但要注意引号外面的词语所表示的语气及语调)。

    设想学生认为值的理由:

    ﹡值!改掉了坏习惯――吃零食、抽烟。

    ﹡值!没有在打赌中输给爸爸。

    ﹡值!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值!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②认为不值的同学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尊重学生的意见,合情合理的要予以肯定)

    师:过渡语:通过打赌,不仅改掉了坏毛病,而且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么,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说话算数)

    师: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我和爸爸说话算数?找一找。谁愿意读一读?

    (当读到描写心理活动句子的那一段,可简单介绍写作方法:刻画人物心理、对话描写等都是写人记事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

    师小结:看来只要下定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够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样的打赌确实值!

    四、拓展延伸

    1、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与别人打赌的经历?结果怎样?回想一下,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幻灯显示)

    2、生汇报。(对学生汇报结果的评价应以值与不值来贯穿。)

    五、总结(依据板书)

    我和父亲为了改掉各自的不良习惯而打赌,虽然在打赌过程中都非常不容易,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说话算数,改掉了坏毛病,都是真正的男子汉。

    30﹡打赌

    板书:(父)抽烟

    不良习惯〈(我)吃零食〉打赌不容易改掉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范本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希望《《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范本》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学习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5、拓展: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本常用的字典。

    2、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3、“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4、同学准备“露──手”里的内容。

    5、小奖杯、红五星若干。

    【教学布置】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的发现:

    出示投影“我的发现”,指导同学发现识字方法。

    ⑴教师引导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方”与“纺”有什么不同?

    同学同桌合作学习:观察两字有什么不同?

    ⑵教师鼓励同学观察熟字与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熟字与生字的读音有关,熟字加与字义有关的偏旁组成生字。

    ⑶教师鼓励用其他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如“柏、纪、织”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同学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我会认:

    教师轮流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

    同学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3、我会读:

    教师出示投影“我会读”:有什么发现?

    同学个别发言: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4、教师:谁还知道课外的带提手旁的字?

    同学个别拓展说。

    二、日积月累

    1、读读比比:

    ⑴教师出示投影“读读比比”,指导同学读词。

    同学自由读,齐读。

    ⑵教师指导区别异同: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同学同桌交流,区别带点字的异同。

    2、读读记记:

    ⑴教师指导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

    同学自读,发现姓氏歌特点。

    ⑵教师指导记姓氏:你是怎么记住的?

    同学个别介绍记姓氏的方法。

    ⑶教师谁还知道课外的姓氏?

    同学自由说课外的姓氏。

    3、学习查字典。

    ⑴教师出示“庞”字。

    同学认读。(当同学答不上来时,提示同学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⑵教师出示投影“查字典步骤”。

    同学看投影“查字典步骤”,认读,全体用部首查字法查“庞”字。

    ⑶教师做课本上的练习,比一比谁能查得又准又快。

    同学查字典竞赛,每一组评一名优胜者奖励红五星。

    三、展示台

    教师:小朋友都来露一手怎么样?

    1、组内展示。

    2、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价,开展“擂台赛”。

    3、分类选出擂主,颁发奖杯。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师德是一面镜子,教师编写教案是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借助教案能保证上课时更为顺利,您是否在想该如何写教案呢?敬读阅读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 ,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填表格)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果实埋在地里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课件: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

    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他希望我们要做花生那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可谓语重心长,他是来借花生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他想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十三段)(大屏幕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

    理解“体面”的意思。体面:外表好看、美丽。

    什么是只讲体面?(华而不实的人)

    小组讨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四.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师总结:对!有句名言说得好,“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同样如此,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是仅仅就过时是否漏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的。并不是说桃子、苹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人各有特点,外在的美丽与朴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由美丽的内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罢,只有内在的美心灵的美,能够为人类,留下有益的营养才是真正的美丽。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这篇课文学完了,它让我们收到了很多启迪和教益,现在同学们明白,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了落华生这个笔名了吗?(华和花在古文里是通假字,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通用的)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我要向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次写话教材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写话的题目“××真聪明”,这是半命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要写的人,根据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二是文字提示,提示学生哪些事情可体现人聪明,所以本次作文和其他写人的事有所区别,所写的事一定要突出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一幅插图,表现了学习和生活中体现聪明的情景,起到了引发学生话题的作用,但指导学生写话时不要局限于内容提示,要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独立选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多观察思考、遇事积极动脑。

    2.叙事清楚完整,符合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叙事中体现人物的聪明,叙事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写话的内容和要求。

    (2)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可组织学生开展“夸××”或“××真聪明”的活动,唤起学生的记忆,搜集能表现人物聪明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又可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3)补充好题目。

    3.读写联系,体会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如本单元的课文。

    (2)从课外的优秀习作中体会写法。

    (3)总结写法。

    让学生明确要表现人物的聪明,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可出示一篇典型“病例”,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写法。

    4.先说后写,修改完善。

    (1)个人练说。

    (2)同桌互说,互评。

    (3)选出好、中、差学生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4)动笔写话,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5.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2)修改完善,同桌或小组内学生互相传阅,和大家分享作文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想想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锡林郭勒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读读记记。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4、想想:课文主要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哪些特点?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词,回顾课文内容:以拉幕的形式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句子。

    光芒草滩牧民宝镜铃铛花山丹丹花

    广阔欢腾矫健安闲满眼绿色一碧千里

    铺向覆满挥舞骑马撒欢儿捉迷藏

    1.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落、散(sàn)发)

    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过渡:

    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

    欢腾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理解感悟: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你能分别找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

    在白板上用红圆圈圈分别圈出野草、湖水、野花三个词语

    指导朗读: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绿得美丽!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读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带给我们广阔美丽的感觉吧!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还从哪儿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再出示对比句:草滩上嵌着湖水。

    “嵌着”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嵌着”指什么?出示图片:这是一洼什么?这又是什么?这有多少湖水

    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让你想到了什么?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指导朗读句子。

    野草和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野花的?指名读一读书中句子。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说的三种花,指图解释。

    只有这三种花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在白板上把“各种各样”这个词用红笔画上括号。

    学生欣赏欣赏课件中野花组图,谈感受。

    过渡: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并指导朗读。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自然段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再看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里的广阔而美丽。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把他背下来。

    (二)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1)认识过渡段

    出示句子:(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请同学们看课文,这句话是文中的哪个自然段,齐读

    师: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又把我们引到了下文,很自然的把上下文连起来了。你们猜猜下面该写什么了?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自学第四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用心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场面描写表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汇报交流

    这么欢腾的场面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视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完指名说一说

    过渡:草原上这些充满生机的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动物,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构成了一幅大草原欢腾的画面,令人陶醉。谁能用欢快地声音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同学们让我们把大草原那美丽、欢腾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四、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选做:自己或者和小伙伴合作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板书:

    锡林郭勒大草原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欢腾动物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蜗牛的奖杯》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孔子教案——小学语文。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二、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初中语文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师们必须完善教案课件,以确保课堂内容更加生动,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 田园诗、 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初中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以情动人,动情感悟,从生活中去发现闪光的亲情

    2、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

    教学要求:

    1、由粗到细,有侧重点 ,抽象具体化描写。

    2、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3、题目自拟,体裁随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记叙文

    教具: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文题: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的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你总是觉得烦,却觉得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容易的话来教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是谁呢?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都来自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很多同学每年父母都给你过生日,或者父母让你的朋友和同学一起过生日,可是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1、统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口头禅。

    2、导出结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父母,没有用感激的心情去观察我们的父母。

    二、真情回顾、播放一段flsh 动画《牵手》,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相处的生活片段。

    把思绪带回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经历。展示画面:(多媒体展示)

    1、 送我上学

    2、 母亲忙碌的身影

    3、 奶奶肩上的书包

    4、 父亲疲惫的脸

    5、 一起玩耍的快乐

    图片中这些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平凡。它平凡到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经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日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生活中没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一想你爱吃的饺子,是谁为你包;你了在家的书谁为你送;你委屈的泪花谁为你檫,你躺在那病床上呻吟时,又是谁来陪你。我们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首歌、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忧愁都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

    三、经典再现

    播放朱自清《背影》电影片段

    这篇课文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再次倾听,去感受朱自清笔下的亲情,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呢!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恰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四、口头作文

    学生讲述。给大家5分钟时间口头作文,想一件发生在你身边让你感动的小事。

    学生课堂讲述。

    教师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五、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5、再次播放《牵手》,让学生感悟,回忆自己的父母那些小的事情,小的动作,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让你至今感动的事情。

    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要求100字以上,当堂完成。抽取学生作文2篇,大屏幕显示学生作文。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当堂点评。

    例如:我班学生写的作文片段:(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父母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我非常非常的激动;我在心中默念“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一定,一定报答你们,啊,多么伟大的父爱母爱啊。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这段文字写手术后醒来的一瞬间,要体现父母对她的关爱,和自己对爱的理解。应该说是写的不是很好,读来让人发笑,语言干瘪,几乎没有真情可言。那么如何使语言丰满起来,真情显现出来呢?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点石成金的绝招。

    六、现场指导、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特征化的细节要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三份长相,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装扮的手段有很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应用听、看、感、想、做这5个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意思,生动的描写出来。

    下面我们共同合作,把这段“石头”文字点成“金子”。

    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你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你做了什么?

    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后,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我们用“看、听、感、想、做”的方法合作,具体充实这段文字,整理后展现在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更好些。

    大屏幕展示例文。

    (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的是床边那一双双布满血丝充满关爱的眼睛(看)。原来他们一直守护在我的床边,直到我苏醒过来(想)。妈妈看到我满脸苍白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看)。我知道那是妈妈心痛我,她怕我承受不了这痛。她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换来我的健康和快乐。(想)爸爸一直握着我的手,这时和蔼的对我说:“坚强点,再多的痛我们陪你们一起度过”(听)我心里热乎乎发,含着泪会意的点点头(做);顿时我又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崇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们用辛劳换来了我的健康,我爱他们。我坚信这份爱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不论我身在何方。(想)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教师总结: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要你回想当时的情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那要有文章的需要和应用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的材料要详细的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也比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的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

    实战练习: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

    大屏幕展示:亲情哲理语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家起来的还要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据说爱是下倾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子女对父母的爱。

    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造化把一切安排的那么美妙,婴儿一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就发现一位母亲随时爱顾他。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布置作业: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初中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法设想: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导语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摘自网络)

    导语2: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摘自网络)

    二、《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占有重要地位。

    二、原译: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网络版

    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三、读文:

    1、正音:昳(yì)丽朝(zho)服衣冠(gun)窥(ku)镜期(j)年

    熟(shú)美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2、解义:

    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D、动词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古今异义词:

    窥:古:照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今:睡觉

    私:古:偏爱;今:自私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明日:古:第二天;今: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左右:古:身边的人;今:表方位

    一词多义:

    熟:我熟与城北徐公美哪,谁,疑问代词

    熟视之端详,动词

    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形容词使动用法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形容词

    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形容词

    不宜偏私徇私动词

    朝:朝服衣冠早晨时间名词

    皆朝于齐朝见,朝拜,动词

    3、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兼介词结构后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即“忌不信自”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被蒙蔽)

    省略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

    四、内容:

    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自悟道理。

    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1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

    2层:后拿齐王地位和自己做比,指出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也各有因。

    把家事与国事类比(相似性),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好处是:非常贴切,尽情尽理,

    受到良好的效果。是设喻说理本身。

    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先齐王表态度决心——再国内外纳谏后取得的成效。

    是必然发展和结果。

    全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邹忌形象: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

    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五、解文小题赏析:

    1、一段中“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

    答:不离题。为下文的设喻说理打基础,(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2、一段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人物什么关系)?

    答: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

    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3、二段中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

    答:事理相通。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

    4、二三段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答:徐公一句“王之蔽甚矣”,齐王一句“善”说明徐公说出弊端,齐王得以承认。

    5、“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答:善揣摩国君的心理。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6、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答: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7、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答: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8、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其优势在于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9、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友;

    三答:同中有异;

    妻—偏爱,真心流露;

    妾—讨好,有些勉强;

    客--礼貌、尊重,有点客气,有点应逢迎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总之,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10、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答:王曰:“善。”;

    下令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其效果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六、知识补拾: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七、阅读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一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私:(2)蔽:

    2.翻译句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两句说明了什么(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二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昳丽:(2)左右:

    2.翻译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齐威王下令进谏后,政局迥异,初时进谏的人“”。最后“”。(各用文中四个字填写)

    4.从文中看,妻、妾、客回答邹忌问题的内容、语气有何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三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间:(2)谤:

    2.翻译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此文第三段就有一个成语,它是“”

    4.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哪个,说明理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四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闻:(2)市朝:

    2.翻译句子: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文中邹忌先以设喻,再将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

    4.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五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美:(2)孰:

    2.翻译句子: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请你联系历史知识,再列举两位历广于纳谏的君主?(自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六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畏:(2)修:

    2.翻译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请你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

    4.初三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同学们想到附近公园等地去散散心,可班主任老师不同意,如果请你劝说老师,你会怎么说?50字左右。(自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七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服:(2)甚:

    2.翻译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八组题

    1.解释加点词语:(1)刺:(2)朝:

    2.翻译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本人意在通过自悟从身边的小事中受蒙蔽来规劝君王要善于纳谏。

    4.邹忌善于言辞,但他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更令人佩服。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5.请分别以“言”和“行”为首字写一组劝勉性的对偶句。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组题

    1.(1)私:偏爱(2)蔽:受蒙蔽

    2.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3.答案一:不盲目轻信别人,能正视自己。

    答案二:有自知之明,没有因为别人的颂扬而得意忘形。

    4.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生活方式,语言含蓄委婉,小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二组题

    1.(1)昳丽:光艳美丽(2)左右:近臣(身边的亲信)

    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门庭若市;无可进者。(各用文中四个字填写)

    4.在内容上都是说邹忌比徐公漂亮。在语气上有轻重之别。妻子语气,他由衷的喜爱和热情的赞美丈夫的美;妾的语气较强,他拘泥害怕,模仿敷衍;客人采用否定句式,语气较弱,是应酬奉承之举。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三组题

    1.(1)间:间或,偶尔(2)谤:公开指责别人过失

    2.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

    照着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

    3.门庭若市

    4.邹忌:能对家事中细小问题进行深思,并把家事同国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向君王进谏,体现了他忠君爱国思想和善于说理的方法和技巧。齐王:不摆王的架子,谦虚而纳谏,使国家昌盛强大。从他身上让人学到了为官一方,应广开言路,造福百姓与国家。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四组题

    1.(1)闻:使……听到(2)市朝:公共场合

    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能够在众人聚集的地方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而且他的话又传到我的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

    3.切身经历;家事与国事;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

    4.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五组题

    1.(1)美:美丽,漂亮认为……美(2)孰:谁,哪个仔细

    2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3.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李世民纳谏而出现贞观之治;康熙乾隆纳谏而出现康乾盛事。汉武帝纳谏而汉。朱元璋纳谏兴大明。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六组题

    1.(1)畏:惧怕(2)修:长,指身高

    2.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3.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4.老师,我感觉你这几天挺疲倦的,其实我们也好累,想和你一起到附近的公园散散心,你看行吗?更何况学会休息才能更好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功嘛?求您了。……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七组题

    1.(1)服:穿戴(2)甚:很,(厉害,严重)

    2.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

    3.因为: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

    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

    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4.原因是:有邹忌这样善于思考、敢于直谏且善谏的忠臣,齐王善于采纳群言。

    它告诉我们,将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忠其职尽其事。做领导要关爱职工生活,

    重视企业发展;做职工要为兴盛事业献力献策。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八组题

    1.(1)刺:指责;(2)朝:早晨朝拜朝廷

    2.翻译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本人意在通过自悟从身边的小事中受蒙蔽来规劝君王要善于纳谏。

    4.从自己在家庭中受蒙蔽的切身体会里,用类比、暗示的手法,把家事引到国事上来,从而规劝齐威王纳谏。

    5.言君子,话出九鼎;行正道,脚踏八方。

    初中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悄悄的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篇文章你们看过吗?)

    1、生字、词的读音:

    怦怦(pēng) 树杈(chà) 攥(zuàn) 逮捕(dài)

    逮着玩(dǎi) 寒颤(zhàn) 颤抖(chàn)

    2、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⑴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⑵让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⑶爸爸、妈妈、“我”、奶奶、万芳和万芳的妈妈。

    三、问题探究

    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请同学们自由读,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出人物的个性。

    1、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要求:读准语气、语调。)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我这么做,对吗?能告诉我你的理由吗?

    3、文章最后说:“这能全怪我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处理?

    4、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附:我国的《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第十六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四、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通过写这场风波,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尊重他们的友谊,千万不能重财轻义。也告诉孩子做事应同父母商量。

    五、课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怎样?

    2、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是怎样处理的?如果是,现在又会怎样处理?能告诉我们吗?

    六、课后练笔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源于沟通和交流。周末回家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

    初中语文教案【篇5】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浚

    明确: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初中语文教案【篇6】

    初中语文教案:春教案

    课题: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同学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

    1.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强调基本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3.理清思路,总观春天。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

    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

    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1.生齐读春草图,思考:

    (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

    (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初中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识记词语(略)。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二、段落结构

    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逐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层次分明的结构顺序

    文章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以“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第三段,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第四、五段,话题引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两段实际上与文章最后形成了照应。文章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一个设问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问题,都有举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两段,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科学知识较少的读者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文章正是要写给这样的读者看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充分考虑读者对象,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本身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总之,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五、生动的说明和典雅的用词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同时给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做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使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样写的效果,是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六、抓住重点进行教学的有关建议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有关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学过本文之后,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要使学生能够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初中语文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篇9】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要点:研修主题的切入点和课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要点:课前预设】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课堂实际效果】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要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 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点:理论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要点:感悟与反思】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案【篇10】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 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 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 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 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 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 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 ?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 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 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1)“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告诉人们黑暗不会永远地统治大地,光明终将到来。…………………………( )

    (3)红花的梦——秋后有春,坚信春天必然到来,充满胜利的信心。落叶的梦——春后是秋,明白斗争有反复,是艰难曲折,错综复杂的,因而必须进行韧性 的抗争。…………………………………………………………………………………( )

    10 、 分析:小青虫形象:

    快速阅读(7-9)节,思考:

    (1) 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2) 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指小青虫

    (3) 这些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

    明确: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

    态度:a 批评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

    b 更敬佩(板书:)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1、 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

    (3)态度:鞭挞

    12、 在铁枝似剑的枣树的直刺之下,他们的狼狈形象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其狼狈象来。(投影下列判断题)

    (1)“月亮躲到东边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东边离去,而是指其慌不择路,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

    (2)“哇”的一声,是恶鸟绝望的哀鸣,从另一角度显示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心理,反衬枣树的战斗威力。( )

    (3)两三个青虫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是因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及畏难举动。( )

    13、 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讨论后明确: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内容)

    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 、《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

    14、 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寓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更能幻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可以说,散文《秋夜》形象地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执着于现在的战斗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向鲁迅学习,既要学会作文,更要学会作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5、 练习巩固(略)

    附板书

    枣树: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赞颂)

    热爱(光明)青虫: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敬佩)

    红花: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恶(黑暗)月亮(圆满) 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鞭挞)

    恶鸟(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可以时时检查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正确。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除了调动积极性启发回答问题外,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反馈,这样比单纯的讲课要实在得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3、 当学生遇到较深、较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例如本课中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两株枣树,而用“一株…… 还有一株……”,学生回答认为这两株一是代表共产党,一是代表国民党,这明显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呢?我举例:假如你考试成绩差了,老师对你说,学习第一要努力,第二还是要努力……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便想到这是强调,所以很自然地解决了“反复修辞强调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临场发挥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

    4、 要利用电教设备,扩大课堂的容量。

    初中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教学设想: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大纲的精神,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经过教研室的假期培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篇课文如何上,我有了几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这也给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全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理应有所侧重。这篇课文侧重的是后两点。所以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用在完成目标2上。

    2、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去?

    我是这样做的: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来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又如“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几人一小组,轮流发言

    初中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注意融会贯通,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精神。

    2、善于联系实例,力求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明白课文选的8则,是《创造学思想录》的核心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的意义。

    2、形式多样,表达自由的语录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列宁曾经说过“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见科学发展是离不开想象的,怎样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创造学思想录》,学习创造学的一些基本精神。

    二、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

    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一筹莫展、灵性、焙烧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哪几个重要方面的特征?(多媒体显示)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答案。

    放松的精神状态;打破习惯性的思维,转换思维视角;发挥想象力,“多问几个假若”;开阔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这些记录下来的思想火花,将点燃我们读者的创造性思维。

    四、学习第一节,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第一节用猴子因身上“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有何作用?

    2、放松的精神状态有何作用?你能举些实例来证明吗?

    3、怎样才能使自己不严肃呢?

    明确答案:

    1、说明不能“事事都板着脸孔”,换句话说,就是要“放松”

    2、创造性思维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明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的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与创造性思维经常联系在一起,因而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且新颖独特。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时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才能进行。

    如:青霉素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苯胺紫”燃料的发明等等,都是精神状态放松的情况下,捕捉机遇而成功的。“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学生自由发言,没有固定答案。

    五、学习2-6节,四人小组讨论:

    1、第2节中作者用“一筹莫展”这个成语有何作用?

    2、第三节中5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3、举例说明“多问几个假若”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4、想象力在创造性思维中有何重要作用?

    5、第5节和第6节都讲了什么问题?“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中的“箱子”指什么?

    明确答案:

    1、作者用“一筹莫展”这个成语,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揭开“高尔丁死结”之窘态。而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

    2、第1句是总说,2-4句是分说,第5句又是总说。全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3、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作是“科学发展的先遣兵”.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假说等,都是“半成品”,经过反复雕琢、精细加工,才成为“成品”的科学理论。

    4、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要设法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

    5、这两节都是说明“转换视角”的问题。“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

    六、学习7-8节,四人小组讨论:

    1、“看到画面之外”的实质是什么?

    2、“顺其自然”的实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答案:

    1、“看到画面之外”的实质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概括出一般性的东西,即规律性的东西来。这就是思维的深度。

    2、”顺其自然“的实质是的实质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而有的人在植树之后,天天去摆弄它,用手摸摸它,摇摇它,这样的树怎么能长的好呢?而另有一则事例《揠苗助长》,是从反面说明,违反植物的生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其结果必然是”苗则槁矣“!这正反事例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其发展规律的,只有按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七、小结本课的语言特色。(多媒体显示)

    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具体表现在:

    1、运用比喻。如第1则”放松“,运用猴子因”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发挥创造型思维时精神放松的必要性。又如”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

    2、运用小故事来说明。如第2则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富有传奇色彩。发人深省。

    3、生活实例,典型生动。

    如第7则,农民看”铁路“的实例,第8则”顺其自然“”铺设人行道“的实例,鲜活典型,颇为动人。

    4、多引用名人名言。文中引用了毕加索、格奥尔基、怀尔特等名人名言,这些隽语引用恰当,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5、多用设问句。如第3则”多问几个假如“运用了三个设问句;第8则运用了一个设问句。这些设问句,发人深省,有利于开拓思维。

    八、学生质疑。

    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课后习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ǎ()然牡lì()hén()迹一chóu()莫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拦腰截断顺其自然优雅悠闲离奇

    ⑴这些踩出来的小道自然,人们走在其中自得,乐在其中。

    ⑵新的观念常常来自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想疆界。

    ⑶这部影片情节,悬念迭生,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3.请从下面的几则名言中,选择一则你最喜欢的,谈谈你的理解。

    ⑴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⑵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⑶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

    4.请你在横线上填上若干个词语,完成这个接龙游戏。

    ⑴创造__________想像

    ⑵踏实__________灵性

    【语文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