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题教案模板
  • 题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2-26

    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难点⒈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探究活动与教师讲述结合

    四、教学过程

    复习课题1燃烧的条件⑴可燃物

    ⑵氧气(或空气)

    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教师强调可燃物有许多是燃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第一小节,引出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

    煤: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元素组成,还含有氮、硫等元素,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煤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石油: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通过一些方法可以炼制得到许多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讨论回答课本上有关石油的知识中的探究问题。

    教师小结。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做甲烷燃烧的探究实验,提醒学生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判断出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并根据该实验推断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可燃冰”

    二、燃烧中能量的变化

    做探究实验——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有气泡生成,试管壁发烫。

    结论:镁带和稀盐酸的反应时要放出热量。

    有的化学反应放热,如物质的燃烧、金属和酸的反应

    有的则吸热,如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等。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

    二是要和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教师小结: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jk251.cOm扩展阅读

    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教案模板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比较复杂的作图题,要经过严竦胤治觯拍苷业阶魍嫉母莺头椒ǎ舛酝评砟芰Φ囊蟊冉细摺6愿崭?lt;STRONG>学习几何作图问题的初二学生来讲,他们会感到困难的,所以把上述作为难点来对待。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群体互动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切实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本节课开始,由同学们写出五种基本作图并作图,保留痕迹。要求同桌互相检查,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出示问题(例1,例2,例3),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对例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教师巡视,若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通过某种途径获得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解法,否则可以启发。教师注意强调作图题的有关事项。

    对例2、例3仍是学生思考与交流。需要的话,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家是否有点困难?有没有思路?你是否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你想得到什么(必要的话,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一下例1作法过程)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出作法,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纠正完善。

    这一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通过尝试几个实例,进而获得作图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清尺规作图题的如何分析作法的来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利用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作的几何图形;

    (2)熟练作图的规范语言;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2)通过作图问题的解决,提高作图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图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五种基本作图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五种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2、新课

    (1)讲解例1:教师注重作法的思路分析,并板书作法.

    例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如图,

    求作:,使A=,AB=,AC=

    作法:1、作MAN=

    2、在射线AM、AN上分别作线段AB=,AC=

    3、连结B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强调说明:

    ①一般几何作图题的步骤: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掌握已知、求作、作法三个步骤.

    ②几何作图题的作法的书写规定:在几何作图题中,要反复用到上节学过的基本作图,但不需重复基本作图过程,只要写出是哪个基本作图就可以了.例如“作MAN=”

    ③作图语言要规范.

    (2)讲解例2

    ①(投影)例2已知底边,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

    求作:,使AB=AC,且BC=,高AD=

    ②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教师板书.

    作法:1、作线段BC=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

    3、在MN上截取DA,使DA=

    4、连结AB、AC

    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3)讲解例3

    ①(投影)例3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斜边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求作:,使∠A=,AB=AC,BC=

    ②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思路

    思路1:作两直角的平分线

    思路2:先作一个角为,然后再作另一个角与其相等

    思路3:先作一个角为,再作直角.

    思路4: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生共同讨论,说明各种思路的优势.

    3、课堂小结:

    一些简单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由此,在几何作图时,先应画出草图分析,将简单的尺规作图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作图.

    4、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88#7

    b、上交作业P88#11、12

    c、思考题:如图

    板书设计:

    形状渐变题文字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状渐变题文字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概念与适用条件;

    2、了解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

    3、学会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几何图形渐变动画的制作,掌握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两种渐变动画不同点的比较,能够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动画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形状渐变动画的整个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求知欲;通过探究任务,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点]1、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2、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1、形状渐变动画的适用条件;

    3、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区别。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是flash动画制作课,是应用于flash软件来制作完成文字渐变动画的课程,在初中flash软件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设计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并完成flash作品。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微机室多媒体adobeflashmxprofessionalcs3

    相关动画相关素材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欣赏flash动画。2、我们所看到的渐变和上节课学习到的渐变是一样的么?3、指导“对学”讨论交流,分析动画中的几个渐变。1.学生欣赏动画作品。思考“渐变”形成过程2.“对学”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思考动画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学过程在很多电影的特技里,经常看到这样形状的变形:一只小鸟变成一只蝴蝶,一条鱼变成一个乌龟等等,具体这个“变”是怎样做出来的呢?1、“群学”:如何实现“形状渐变”?2、指导小组讨论3、出示学习任务一:制作”圆”变“正方形”渐变动画1、小组讨论,归纳渐变要点:渐变动画只需要制作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创建补间中间部分由flash自动完成。2、组内展示准备“任务一”3、优秀小组代表演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渐变动画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准备教学过程1、形状渐变动画的原理:某一个关键帧中的图形形状逐步过渡到另外一个关键帧中的图形形状。2、演示动画“太阳”(圆)变“日”(汉字)3、帮助学生分析各帧内容,加深理解。观看动画、组内交流动作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异同进一步明确原理明确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教学过程任务二:创建图形与文字的形状渐变动画任务三:制作文字渐变动画“滴”变“翠”。指导学生自学、实践教师演示指导学生上机自学探究:制作文字渐变动画(p50至p54页)共10步骤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文字渐变的实际动画制作明确文字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并分享给大家优秀小组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展示作品任务四“蜂”变“莲”、“舞”变“香”。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又有新意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小结完成“蜂”变“莲”、“舞”变“香”。欣赏优秀作品点评交流、协作分层教学教学过程分享与交流:优秀小组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过程简介。介绍作品,评价、鉴赏他人创作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作品创作观。归纳总结归纳:思考与总结动作渐变动画制作要点:(1)在场景的起始和终止关键帧;(2)设置形状补间动画。再次加深学生对动作渐变动画原理的理解。明确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区别。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模板


    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执教人:上海市兴陇中学李炯

    教学目标:利用代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创设情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二)正课: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下如何用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应用题。

    例1: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耕地,使耕地面积为375平方米,问道路宽为多少米?

    分析:如图1余下部分的面积375M2是

    等量关系。但被分为四块求面积有困难。

    不妨把道路向两边移,这样余下部分为一

    个矩形,求面积就比较容易。

    解:略。

    练习:《考纲》

    例2:有一块矩形耕地,相邻两边的长度如图所示,要在这块地上分别挖如图的4条横向水渠和2条纵向水渠,且使水渠的宽相等,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平方米。那么水渠应挖多宽?

    例3:在矩形ABCD中,放入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

    练习:《考纲》P85

    思考: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上要设计改造成为花坛,并要使花坛所要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诗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小结:我们常用列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这种解法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一种应用。

    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执教人:上海市兴陇中学李炯

    教学目标:利用代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创设情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二)正课: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下如何用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应用题。

    例1: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耕地,使耕地面积为375平方米,问道路宽为多少米?

    分析:如图1余下部分的面积375M2是

    等量关系。但被分为四块求面积有困难。

    不妨把道路向两边移,这样余下部分为一

    个矩形,求面积就比较容易。

    解:略。

    练习:《考纲》

    例2:有一块矩形耕地,相邻两边的长度如图所示,要在这块地上分别挖如图的4条横向水渠和2条纵向水渠,且使水渠的宽相等,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平方米。那么水渠应挖多宽?

    例3:在矩形ABCD中,放入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

    练习:《考纲》P85

    思考: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上要设计改造成为花坛,并要使花坛所要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诗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小结:我们常用列方程的思想来处理几何图形的计算问题,这种解法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一种应用。

    题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总第二十九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二课堂程序

    1、知识回放与引入: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⑵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⑶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2、引入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

    以c+o2====co2为例

    宏观:

    微观:

    质量: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加热cuo+h2==cu+h2o

    加热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总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硫酸、高锰酸钾、酚酞、稀盐酸

    2、酒精灯、玻璃棒、试管、白纸、小型喷雾器。

    三、课堂程序

    1、提问激情、引入课题。

    2、实验启趣。

    ⑴白花变红现象:

    ⑵魔棒点灯现象:

    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3、化学的研究对象

    ⑴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如食盐(氯化钠)。

    调味品——防腐

    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

    制盐酸

    氯气漂白粉

    食盐(氯化钠)塑料,农药

    化工原料有机合成

    制盐酸

    氢气金属冶炼

    化肥

    有机合成

    ⑵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

    ⑶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结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科学。

    四、阅读教材,联系你所知道的谈谈人类古代的化学知识。

    1、火的发现和利用。(利弊)2、冶金工业。⑴铜的冶炼⑵铁的冶炼

    3、陶瓷工业4、酿造业:酒、醋

    5、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碳(木炭)6、纸7、染料

    五、你想了解近代化学理论是如何建立的吗?阅读教材后列出提纲,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六、看图说话。

    七、你想了解这些名词吗?(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超导体、纳米、绿色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

    八、你学完本课题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经典初中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比较复杂的作图题,要经过严格地分析,才能找到作图的根据和方法,这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刚刚学习几何作图问题的初二学生来讲,他们会感到困难的,所以把上述作为难点来对待。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群体互动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切实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本节课开始,由同学们写出五种基本作图并作图,保留痕迹。要求同桌互相检查,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出示问题(例1,例2,例3),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对例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教师巡视,若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通过某种途径获得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解法,否则可以启发。教师注意强调作图题的有关事项。

    对例2、例3仍是学生思考与交流。需要的话,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家是否有点困难?有没有思路?你是否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你想得到什么(必要的话,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一下例1作法过程)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出作法,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纠正完善。

    这一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通过尝试几个实例,进而获得作图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清尺规作图题的如何分析作法的来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利用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作的几何图形;

    (2)熟练作图的规范语言;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2)通过作图问题的解决,提高作图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图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五种基本作图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五种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2、新课

    (1)讲解例1:教师注重作法的思路分析,并板书作法.

    例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如图,

    求作:,使A=,AB=,AC=

    作法:1、作MAN=

    2、在射线AM、AN上分别作线段AB=,AC=

    3、连结B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强调说明:

    ①一般几何作图题的步骤: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掌握已知、求作、作法三个步骤.

    ②几何作图题的作法的书写规定:在几何作图题中,要反复用到上节学过的基本作图,但不需重复基本作图过程,只要写出是哪个基本作图就可以了.例如“作MAN=”

    ③作图语言要规范.

    (2)讲解例2

    ①(投影)例2已知底边,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

    求作:,使AB=AC,且BC=,高AD=

    ②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教师板书.

    作法:1、作线段BC=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

    3、在MN上截取DA,使DA=

    4、连结AB、AC

    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3)讲解例3

    ①(投影)例3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斜边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求作:,使∠A=,AB=AC,BC=

    ②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思路

    思路1:作两直角的平分线

    思路2:先作一个角为,然后再作另一个角与其相等

    思路3:先作一个角为,再作直角.

    思路4: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生共同讨论,说明各种思路的优势.

    3、课堂小结:

    一些简单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由此,在几何作图时,先应画出草图分析,将简单的尺规作图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作图.

    4、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88#7

    b、上交作业P88#11、12

    c、思考题:如图

    板书设计:

    题平鸽初中教案精选


    美术教案-课题《和平鸽》

    课题《和平鸽》

    授课教师:肖秋红授课地点:初一(3)授课时间:12月23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伊拉克战争场景中的和平鸽等,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一: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并展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介绍和平鸽的由来。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除绘画外还有什么美术形式可以表现和平题材?

    3.展示介绍招贴画。

    《和平》、《和平运动》、

    讨论:生活中有那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可以用招贴画表现?

    展示《拯救动物》,构图与主题的表现、形式美感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处理。

    活动二:

    尝试改变招贴画《宽容与尊重他人》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学生将剪好的图形展示,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4.优秀公益广告欣赏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5.作业布置

    收集色纸、牛皮纸、报纸等,用剪贴形式设计制作一张公益招贴画,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

    6.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应用题


    一、倍分关系

    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

    2、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少5,甲数比乙数大65,求乙数。

    3、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去年产值的3倍少25万,今年和去年产值总和是75万,求今年该厂的产值。

    二、百分比问题:

    1、某储户将12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取出时共得到人民币12240元,求该储户所存储种的利率。

    2、某商品降价12%后的售价为176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3、受季节影响,一个月内,某商品涨价10%后有下跌了10%,现在售价297元,求该商品原价。

    三、物资分配:

    1、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装,用去8个箱子,还剩8kg未能装下;用9个箱子,则最后一个箱子还可以装4kg,求这筐梨的质量。

    2、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1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四、比例问题:

    1、某一时期,日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25.2:1,那么日元50万,可以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图纸上某零件的长度为32cm,它的实际长度是4cm,那么量得该图纸上另一个零件长度为12cm,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3、某人将2600元工资作了打算,购书费用、休闲娱乐费用、家庭开支、存款比为1:3:5:4,请问此人打算休闲娱乐花去多少元?

    五、调配问题:

    1、一车间与二车间总人数为150人,将一车间的15名工人调动到二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二车间人数。

    2、某厂甲车间有工人32人,乙车间有62人,现在从厂外有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两个车间,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3倍。

    六、数字问题: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0,求这三个偶数。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0,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的新的两位数字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3、一个五位数,如果将第一位上的数移动到最后一位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例如:此变换可以由4321得到3214),新的五位数比原来的数小11106,求原来的五位数。

    七、几何问题:

    1、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2、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2,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拓展性题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总第十七课时)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对氢气的这些性质进行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

    二思维联想

    1我们都拿过或看过氢气吹的彩球,松开绑线向上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们除了这个现象,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氢气的这一性质?

    3氢气除了这种性质,还具有什么其他性质?

    三课堂程序

    回忆前面所学的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1阅读p6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表:

    状态

    颜色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2做实验3-6:氢气的燃烧。

    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氢气?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做实验3-7:氢气的爆炸。

    以上我们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如果不纯的话会怎么样?

    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杯,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杯氢气,倒置是杯下垫木条是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拿掉堵小孔的纸条,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5阅读p65,讨论氢气的用途。

    a

    b

    c

    d

    e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比较复杂的作图题,要经过严格地分析,才能找到作图的根据和方法,这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刚刚学习几何作图问题的初二学生来讲,他们会感到困难的,所以把上述作为难点来对待。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群体互动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切实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本节课开始,由同学们写出五种基本作图并作图,保留痕迹。要求同桌互相检查,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出示问题(例1,例2,例3),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对例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教师巡视,若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通过某种途径获得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解法,否则可以启发。教师注意强调作图题的有关事项。

    对例2、例3仍是学生思考与交流。需要的话,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家是否有点困难?有没有思路?你是否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你想得到什么(必要的话,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一下例1作法过程)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出作法,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纠正完善。

    这一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通过尝试几个实例,进而获得作图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清尺规作图题的如何分析作法的来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利用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作的几何图形;

    (2)熟练作图的规范语言;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2)通过作图问题的解决,提高作图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图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作图思路,如何分解所要求作的几何图形,探索出作图步骤.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五种基本作图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五种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2、新课

    (1)讲解例1:教师注重作法的思路分析,并板书作法.

    例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如图,

    求作:,使A=,AB=,AC=

    作法:1、作MAN=

    2、在射线AM、AN上分别作线段AB=,AC=

    3、连结B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强调说明:

    ①一般几何作图题的步骤: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掌握已知、求作、作法三个步骤.

    ②几何作图题的作法的书写规定:在几何作图题中,要反复用到上节学过的基本作图,但不需重复基本作图过程,只要写出是哪个基本作图就可以了.例如“作MAN=”

    ③作图语言要规范.

    (2)讲解例2

    ①(投影)例2已知底边,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

    求作:,使AB=AC,且BC=,高AD=

    ②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教师板书.

    作法:1、作线段BC=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

    3、在MN上截取DA,使DA=

    4、连结AB、AC

    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3)讲解例3

    ①(投影)例3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斜边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求作:,使∠A=,AB=AC,BC=

    ②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③找学生代表口述作法思路

    思路1:作两直角的平分线

    思路2:先作一个角为,然后再作另一个角与其相等

    思路3:先作一个角为,再作直角.

    思路4: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生共同讨论,说明各种思路的优势.

    3、课堂小结:

    一些简单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由此,在几何作图时,先应画出草图分析,将简单的尺规作图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作图.

    4、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88#7

    b、上交作业P88#11、12

    c、思考题:如图

    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3254.html

    【题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