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例与教案集锦十二篇
  • 课例与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29

    课例与教案集锦十二篇。

    教师在新授课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而教案和课件中的内容必须设计得好才行。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对于衡量教学水平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好的教案和课件呢?本文将重点讨论与“课例与教案”相关的主题,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您开启一扇新的大门,拓展您的视野!

    课例与教案【篇1】

    《电子贺卡的制作》活动设计

    ——让爱心和祝福在E时代飞翔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电子贺卡的能力,体验发明创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3. 在成果汇报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收集纸质传统贺卡

    2.教师的教学准备:贺卡收(赠)情况调查表、分析表、走进电子贺卡等表格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国内外知名的贺卡网站,如卡秀、网易贺卡站、新浪贺卡、亿方贺卡等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制作电子贺卡的软件

    八、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一:贺卡知识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通过展示贺卡,让学生走近了贺卡,了解贺卡的种类,明白贺卡的功能、设计贺卡的意义,激发送贺卡的美好愿望。

    (二)活动形式

    展示学生收集来的纸质传统贺卡,给贺卡分类,讨论贺卡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展示激趣。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收集来的传统纸质贺卡,引发学生对贺卡的回忆,激发他们了解贺卡的兴趣。

    2.走近贺卡,了解分类。

    (1)引导学生谈谈对贺卡的认识:看过贺卡以后有什么感觉?一般在哪种情况下赠送贺卡?

    (2)简述贺卡用途: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以赠送贺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祝福之心。

    试着划分贺卡种类:生日贺卡、结婚贺卡、贺年贺卡、圣诞贺卡、节日贺卡。

    3.明确意义,小结延伸。

    (1)学生说说赠送贺卡的意义。

    (2)教师小结:是的,贺卡是在具有特定意义的日期向亲友表示祝贺的信物,能增进亲友间友情,加深相互间的了解,让人们产生一种见物如见人的情感,所以说,贺卡是“联系友情的纽带”、“传递友情的使者”。

    活动设计二:贺卡浪费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知道赠送贺卡表达情意的同时浪费了很多优质纸张,明白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记录调查情况、收集处理有关数据资料等综合能力。

    (二)活动形式

    (三)活动内容

    1.赠送调查小贴示。

    (1)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调查情况;

    (2)调查的过程中要礼貌待人,不要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

    (3)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缩;

    (4)每个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各施其职;

    (5)调查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开展调查活动。

    制作50份有关传统贺卡调查问卷,安排一次调查活动,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公共场所(街头、生活小区、学校门口——考虑到这些地方人群层次多样化、人口流量比较大、覆盖区域比较广)向路人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情况、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活动设计三:走进电子贺卡

    (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到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同样可以传递那份浓浓的情意与深深的祝福。制作一份有个性的电子贺卡赠送给苦心养育自己的父母、谆谆教导的恩师或情同手足的好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小组活动,每组6-8人,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课间播放有背景音乐的贺卡)。

    教师启发谈话:“辞旧迎新寒风吹,正是贺卡满天飞”。过年了,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张贺年卡,既能增进感情、友情,又能陶冶情操。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纸质贺卡这么浪费资源,那就让电子贺卡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心愿。

    2.走近电子贺卡。

    (1)展示一些色彩鲜艳、创意新颖电子贺卡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讨论电子贺卡较于传统贺卡的优点。

    (2)教师小结:

    ①传统贺卡每年需要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材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不环保。而电子贺卡几乎不耗费什么资源,也不用花费多少金钱。

    ②电子贺卡不仅经济、环保,同时还有其他优点。比如,在传统贺卡上只能写字,可是新式的电子贺卡不仅能写字,还能附上自己的数码照片,甚至还能加上视频片断以及Flash短片等。还有在传统贺卡上写错字难免需要涂涂改改,甚至就此报废,可是电子贺卡写错了只要撤消操作就行了。

    ③电子贺卡的邮寄比传统贺卡快得多,鼠标一点,即时收发。

    3.走进电子贺卡。

    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电子贺卡的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附表,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组织形式:每组6-8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多名记录员,组长负责最后归类。)

    活动设计四:电子贺卡我来做

    (一)活动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制作电子贺卡的方法。这不仅是技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环保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呼唤人性的回归,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回感动、懂得感恩、丰润心灵,完善自我。

    (一)活动形式

    每位学生在学生机上操作,完成电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喜欢的电子贺卡: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张呢?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呢?

    2.好的电子贺卡标准: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色彩和真挚的祝福语。

    3.制作电子贺卡途径。

    ①在电子贺卡网站做。

    心意坊——网址: 剩饭剩菜——养殖厂

    废纸——回收 电池中有重金属——回收

    易拉罐——回收 玻璃——回

    塑料制品——回收 塑料、快餐盒——减少使用(五)观看图片 :(看一看)

    1、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既干净又整洁,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并说到学校的弯腰工程)

    2、同学们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呀,自从弯腰工程实施后,我们的校园比以前更整洁了。那么看到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我们学校是很美丽,但美中不足是垃圾箱比较单一,我们觉得垃圾如果分类处理就好了,我们小组设计了一种垃圾箱,它们分别是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有害垃圾箱。今天我们也把它带过来了,请同学们看一看,鼓掌我们小组想把它送给学校希望我们学校越来越美丽。)

    3、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老师非常感谢你们。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学生观看)

    4、“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六)研究方案:(写一写)

    1、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2、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建议:(灯片)(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圣尼特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体积小巧,适于安装在水槽之下,不会造成任何妨碍。它不同于粉碎机,里头有高速的旋转电机,可将食物垃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随同自来水通过排水沟管道进入下水道,使用多年也不用疏通下水管道。含有细小颗粒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也很容易使污泥脱水,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这种食物垃圾处理器几乎可处理所有的食物垃圾,如鱼、肉骨头、海产品、水果皮、菜叶、剩饭剩菜等。

    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对居民来说,优点如下:

    1.减少厨房尤其是存放垃圾桶的橱柜内的臭味;2.减少孳生蟑螂、细菌的可能; 3.使清理排放家庭垃圾成为一项轻松干净的工作; 4.有利于保持楼梯间和居住小区的卫生环境。5.有利于疏通下水管,不会带来水管堵塞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碟吃掉。(七)活动小结:

    师:保护我们的家园从我做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我让世界更美好》这首乐曲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连碟子一起吃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方法: 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那作为蛟河市的小市民,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告诉家里的人注意环保,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生:在学校不乱扔果皮纸屑。生:看见有人乱扔要制止。)

    2、教师评价。活动延伸:

    刚才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现在我们就进行一个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一张纸上写出“保护环境”的口号,看哪一组设计的口号最新颖,画面最漂亮。(自己创造口号)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课例与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野花

    夏天溪水

    秋天野果

    冬天冰

    课例与教案【篇3】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课例有感

    伤仲永(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本文的叙述部分简单易懂。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可以自己指导阅读。议论部分稍难

    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方仲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本文以前放入教

    当时只摘录了前两段,没有讨论第三段。虽然这一段没有评论,学生们读了之后会有一些理解,但是

    能体会要肤浅些。因为作者不仅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说,而且还引发开去,说明贤人不受后天的教育如

    更何况,像我们大多数人这样的普通人?事实上,这是一个警告,我们应该关注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可以让

    学生就方仲永这个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谈得合情合理就可以。

    [教学建议]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

    的读音、词义。

    2.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3.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重视诵读。课文一定要熟读,最好能背下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了解王安石的人才观。

    4.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5个。要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关点。学习本文寓理于事,

    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6.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7.理解本文中方仲永五岁能诗,但到二十岁却“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

    学生认识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从学生,到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

    敢于表达意见,倾听他人意见,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沟通。

    2.竞赛法。它适合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在比赛中的追赶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

    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唐朝大文学

    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勤

    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

    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

    二、教学过程

    (1)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无

    。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作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

    ,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安石善于读书,记忆力强

    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千言万语,提出改革思想,实行富国强军政策,遏制官僚地主兼并,加强

    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加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

    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政封荆

    ,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

    (2) 阅读课文,翻译课文,掌握文章

    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教师**示范磁带阅读或教师示范阅读。学生听录音,掌握发音。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

    隶(lì)扳(pān)谒(yè)

    泯(mǐn)称(chèn)卒(zú)

    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

    2.复读课文,读清句字。

    学生们一齐读课文。老师提醒他们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

    3.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第一轮: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参考笔记,借助参考书翻译课文。

    第二轮:认读课文

    幻灯显示: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种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求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

    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

    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未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这是一段未加标点的段落。学生应在指定时间阅读。

    四。思考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了解文章的真实性。

    教师设计相关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 方仲永的转变有哪些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 最后一段的议思是什么?

    学生们思考、讨论和交流,并畅所欲言。

    可见:(1)仲永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

    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

    两三岁的时候,方仲永能够衰落。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

    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写仲永少年时天资聪明,以“闻”的形式;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

    ;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闻”和“见”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言。课文详写第

    在第一阶段,方仲永能够展示情况。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

    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体现“伤”

    的含义。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从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

    正常的教育。

    (3) 笔者主要强调了努力学习和教育对人才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读两遍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并背诵。

    3、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例子,**他们的成长奥妙。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2) 理解文章,独立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师提问:本文以方仲永为例,阐述了产后教育对成功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

    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

    有证据,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简洁。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人的智力发展有一些差异,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出生后的教育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习。学生2: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这也需要人们自己的努力,也就是勤奋。

    学生3:我们应该为天才的成长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文中邑人惊奇于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对他“世隶耕

    ”的父亲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宾客其父”。仲永的父亲呢?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

    杀了仲永的才能。

    学生4:成功有很多因素,包括天赋、教育和主观努力。勤出智慧,勤能补

    拙。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斯是一个人才智水平和知识的明证

    识的多寡关键在于的程度如何。??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有对作者观点的认可,也有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作进一步的引申,引经

    据典,有理有据。如果课后能精心安排,相信一件优秀的作品会脱颖而出。

    (三)、品读课文,**文章的美点,体味其妙处

    学生可以独立欣赏和阅读课文,评价课文的艺术特色。

    生1:本文借事说理,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

    写作者借鉴。

    生2:本文的语言简练隽永。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

    ”“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

    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个字,看似平淡,却

    为方仲永和变革奠定基础,并指出方仲永命运改变的关键。

    生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学生4:推理的结合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情感的流露也给本文增添了很多色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

    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衰伤之情。(四)、课堂小结

    文章文理并茂。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欣赏了文章的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写作范例。同时,仲永

    这场悲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天才需要被照顾。天才需要勤奋。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

    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放自制的动画课件)

    三、教学反馈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检测

    幻灯显示:

    1.解释带“――”的字。

    (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

    (3)并自为其名(4)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6)或以钱币求之

    (7) 环谒于人(8岁)不能称为过去的新闻

    (9)泯然众人矣(10)受之于天

    (11)贤于材人远矣(12)得为众人而已耶

    2.一词多义。

    其诗以养父母忽啼求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借旁近与之

    父利其然也借一乡秀才观之

    其受之天也以钱币求之

    如此其贤也余闻之也久

    彼其受之天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也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客客其父父利其然伤仲永父异焉

    4.翻译下列句子。

    a.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检测方式建议

    每次考试的单题由第一组的代表完成,复题由第二组的代表完成。如有困难,教师点拨。

    参***

    一。(1) 属于(2)已完成(3)(4)

    (5)渐渐(6)有的(人)(7)四处拜访(8)相当

    (9)完全(10)承受(11)胜过(12)能够

    2。他的(1)是指方仲永(2)代表方仲永(3)写的诗

    (4)他(5)他的(6)他

    之:(1)代“节具”(2)代“仲永”(3)代“仲永写的诗”(4)代“仲永的诗”

    (5)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6)结构助词“的”(7)代“通悟”

    课例与教案【篇4】

    第二课时

    第二教时

    精读训练时,我以陈毅孝顺母亲的具体表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学习,就让学生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它们。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陈毅爷爷很担心母亲的病情,一进家就细心地询问母亲得的什么病,是怎么引起的,严重吗?哪里疼?吃药了吗?要不要去医院?说明陈毅爷爷很孝顺自己的母亲。

    是啊,陈毅爷爷风尘仆仆,一路奔波,到家都顾不上休息,直奔母亲床前,询问病情,的确是一个孝子。

    这时一学生径自站起来,老师,陈毅爷爷是个大元帅,是个大官,他还要走回家吗?他为什么不骑马,或者坐专车呢?显然他错误地理解我话中一路奔波的意思了。

    哦,那当然不是走回家了。陈毅爷爷身居要职,可谓日理万机,尽管是坐专车也比较疲乏的。

    但学生还是跟我纠缠,他们觉得作为一个高官,应该是很享福的,所以不能体会到陈毅爷爷的繁忙和回家看看母亲是很不容易的事。想起在读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想象陈毅会跟母亲谈些什么话时,有两名学生都说到:娘,我现在是大官了,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一定能帮你办好。娘,我现在有的是钱,有上百万、千万呢,你老人家就尽管花吧。虽然,学生并不知道上百万、千万的钱有多少,但他心里肯定是觉得陈毅有用不了的钱。但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什么呢?想着心里不禁有几分担心。于是便将1962年,陈毅随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回国时途经成都,当天下午,他和夫人前去看望住在成都重病在身的老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陈毅爷爷是说母亲替他洗了很多很多次衣服,数也数不清,今天他为母亲洗衣服是报答母亲,说明他很孝顺。

    学生这一说,倒让我想起了昨天教他们的古诗《游子吟》。在陈毅爷爷看来,自己年龄再大,地位再高,有机会能为母亲尽一点孝心,是再应该不过的了。母亲曾经为他洗了那么那么多次衣服,母亲的恩情就如《游子吟》里最后一句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子女的永远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将来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有多大成就,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父母;也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当你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也不要忘记家里有永远支持你的父母,他们在那里静静守候你的归来。说着说着,眼里热热的,也许学生并不能体会我的这一番话,但我想着自己的父母,就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情。

    课例与教案【篇5】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学生齐读名言)

    师: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

    师: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生: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普林斯顿逝世。

    生: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生:19xx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知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想了解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生: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生:从他俩发生的故事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师: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生:刚才某某同学把趿拉读成了汲拉。

    生:我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读得比较流利,而且声音响亮。

    师: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针对课题疑问交流初读感受,擦去相应的?)

    生:我了解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偶然相遇的。

    生: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遇到相处,并成为好朋友。

    生:我知道他们之间最初有过三次交往。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

    (生交流三次交往的起止)

    [初读阶段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扎扎实实抓好初读,完完全全让学生自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呈现了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师: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生: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师:你读得很仔细。谁还有别的发现?

    生: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

    师:你很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师: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师: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每天都坐坐,可以看出小女孩已经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生: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

    生:他们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师: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

    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

    生:我看到小女孩在教爱因斯坦如何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生:我看到的是爱因斯坦在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

    [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师: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指导生有感情地读第三次交往的有关句子。)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次交往。我最想读的是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一句。(该生有感情地读这句)

    (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师: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回答很满意。

    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引导生齐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师: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生: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师:对此爱因斯坦感到(生说: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生: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衣着整洁的。

    生:伟人应是知识渊博的。

    生:在小女孩的眼中,伟人应该完美无缺。

    生:

    师: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他吗?

    生:衣衫不整。

    师: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

    生: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出示句子: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

    (指名表演)

    师: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

    生:他会对付的是物理难题。

    生:他会对付的是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师:他是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生: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出示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

    师: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

    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生:

    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同桌分角色读)

    师: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指名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课例与教案【篇6】

    【课例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1中《诵读与欣赏》版块是一首诗,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备课时却意外地发现这首诗已在班级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过了。怎么办?是放弃?好象觉得可惜了些。是重温?似乎不必需要那样一段教学时间。再三考虑后,我决定换一种角度来教学这首诗。设计了如下教学简案:

    ㈠导入本诗的学习。

    ㈡学生重温古诗,了解大概诗意,诵读古诗。

    ㈢拓展延伸:

    ⒈体裁聚焦

    ⑴了解本诗是题画诗,简介题画诗。

    ⑵回忆已经学过的题画诗。

    ⑶诗画对照,感受题画诗的魅力。

    ⒉对比品鉴

    《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两首垂钓诗的对比。

    ⒊数字搜寻

    ⑴感受本诗特点:九个一。

    ⑵学生回忆带有数字的诗吟诵。

    ㈣师小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按教学流程进行学习。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我不是在教学,我是在言说,言说古诗这种智慧的文体所呈现给我们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我是在倾听,倾听学生对诗文的独到理解和感受;我是在感动,感动诗与人心的相通,彼此照见了对美好的向往。

    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浑然交融,加上老师诗意的介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题画诗的魅力。而通过两首垂钓诗品鉴,让学生感同了不一样的情绪:从独钓寒江雪中感受到了诗人的落寞与孤寂以及深藏在内心的执著,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感受到了诗人的闲适与豁达,逍遥与自在。诗句中的文字,骤然点亮了他们内心的情绪,心底也开始徜徉起那种不一样的情愫。他们沉浸在诗意的情韵中,虽然是临时而短暂的,却也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意义,隐约地触摸到人生的不同感受,这是人心与人心穿越时空的照面。

    教学在数字搜寻这一环节达到了高潮,我让他们分成两大组竞赛。学生在脑海中搜寻一首又一首带有数字的古诗,诵读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这吟诵是快乐的,是心底的释放,是骄傲的言说,是积淀后的喷涌。诗的节奏,连通着课堂的节奏,实际也是连通着生命的节奏,跃动着人文的精神。

    【课例评析】

    应该说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有一定主题的。而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为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打破教材原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学习中,实现了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开放性教学。

    通过主题的建构,开拓了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在诗歌的整合中,在学生立体的、多频道的接受中,在超越时空的跨度中,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从而支撑起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延拓的立体的课堂;通过主题的建构,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指出了一个个路径。体裁聚焦、诗画对照、对比品鉴、数字搜寻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

    同时,主题的建构还完成了语文教学走向文化追求的夙愿。对古诗多向度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古诗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这种拓展延伸和课堂文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走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教学,丰厚了课的文化内涵。使得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更为敏锐,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语文素养在学习中得到自然的积淀并获得质的提升。它将直抵学生的内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文化创造的种子。

    可以说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在学生多元自主的参与和个性经验的分享中碰撞出了浓郁的语文的情味、意趣,闪现出耀眼的文化光彩。让语文教学有了鲜活的灵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厚重和灵质。

    课例与教案【篇7】

    教学指导思想

    语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时时处处蕴涵语文。本课教学正是抓住了笑这一生活素材,通过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使学生体会同是对笑的描写,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初步领会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写作方法。然后在四个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正确选择该用什么样的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笑有千姿百态,再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关于笑的词汇,为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具体形象地记录、表现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

    1.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体会同是写笑,但写出了笑的不同神态,从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生动。

    2.笑的神态各种各样,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并正确选择句子中该用什么样的笑。

    3.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教学流程及其说明

    一、激趣导入

    1.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我说动作你来做的游戏吧。老师说几个关于笑的词语,大家来做一做动作好吗?(微笑、傻笑、捧腹大笑)

    (通过孩子直观、具体地去感受不同方式的笑,引发学习兴趣。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2.师:瞧,大家笑得多开心呀,可见笑是嘴边的一朵花,是脸上的一朵云;是美的姐妹,艺术的娇儿;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自古以来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也都留下了关于笑的诗句篇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赏析美文

    1.自由读短文,看看曹雪芹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想想从各人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播放影片片断。

    3.指名读,说说对哪个人的笑印象最为深刻。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同是写笑,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

    5.表演读,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朗读片断。(指名读、小组表演读、全班读)

    6.师:看,同是写笑,但文中人物笑的神态各不相同。有的笑弯了腰,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要揉肠子。可见当时刘姥姥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多么地令人发笑。

    (通过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读表演读等不同层次的读来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赏析美文的教学目的。)

    三、学用字词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笑。比如:大笑、哄笑、讥笑、苦笑、冷笑等等。看看下面这些不同的笑的方式,做做动作,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笑。

    2.出示:大笑、微笑、哄笑、讥笑、苦笑、冷笑和狞笑。学生做动作。

    3.师:下面这四个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一选,填一填吗?

    4.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5.汇报交流。

    6.全班齐读四个句子。

    (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文中描写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累运用

    1.师: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几种笑,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2.教师指导完成练习。

    3.你能用刚才出示的表示笑的词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积累词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学以致用,马上将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既为词语赋予了形象,注入了生命,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

    五、回归生活

    1.师:当你成功地解决了一道难题,你会得意地笑;当你化解了和同学的矛盾,你会轻松地笑;当你被老师表扬了,你会自信地笑。笑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笑可以化解人们之间的摩擦,笑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当然有的笑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比如:讥笑、嘲笑、皮笑肉不笑等。可见不同方式的笑,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课后呀,大家都来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生活中笑的瞬间记录下来,并用我们积累的有关笑的词语在相片背后写一写这生活中的小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有了生活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生活才有学习的精彩。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设计感言:

    语文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以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十分宽广。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甚至学生的家庭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场所。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都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课例与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课文《小小的书橱》是一首儿童诗歌,它用生动、美妙的语句,描绘了小小的书橱就像

    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我在那里度过了最愉悦的时光,挖掘到无穷的宝藏,从中得到许多益处。抒发了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表达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三篇主体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读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学习之后,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产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思想感情。本诗语言生动,比喻形象。全诗共6个小节。第一小节,作者把小书橱比作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点明书橱对作者的人生意义,表达了对小书橱的喜爱,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五小节,紧扣第一小节,生动、具体的描述了小书橱中丰富多彩的各类书籍,及我在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表达了我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其中第二三小节写我读了许多书,增长了许多知识。第四五小节,侧重描写了读书使我陶醉,坐在书橱旁是我最愉悦的时光,点明了读书的乐趣。第六小节写了小书橱伴我成长,我将从中继续挖掘无穷的宝藏,表达了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读书的乐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字形、结构等的分析能力。

    2、朗读诗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体会作者思想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对书的热爱,知道书是人类的朋友,进步的源泉。要多书、体会书带给人们的乐趣。(重点)

    教学重点:有语气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查阅有关鲁迅、冰心、孙悟空、海的女儿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情境导入:

    师:播放一组同学们熟悉的书中人物和形象图片如白雪公主、孙悟空、青蛙王子等。

    生: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忆。

    师:课前我们共同回忆了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一些好看的书目。那么你们的这些书都摆放在哪里呀?

    生:谈各自摆书和藏书的情况。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分层指导

    师:请大家自由读诗歌,注意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巡视指导)

    生:按照要求初读课文。

    师: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来认吧,谁来试试?(屏幕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这篇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看看不认识的字,这些同学是怎样读的?

    生:分自然段朗读诗歌。

    师:你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评论。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在开课之初引导学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进行评论,目的是为学生确定目标,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环节关注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合作交流、品读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小书橱比做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生: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在第一自然段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更好的理解2~5自然段的内容做铺垫,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浩瀚这个词语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用心思考了,都应给予肯定。)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2~5自然段。思考:你知道小作者结识了哪些朋友?

    生:小声朗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

    师:(课件出示明确要求)你知道诗中提到的人物吗?这些人物在哪些书见到过?向小伙伴交流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学前指导孩子通过读书、上网,搜集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故事及名人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名人身上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价值观得到升华。使之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从漫游、遨游、沐浴这些词中你体会出什么?读书有哪些乐趣?(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感悟,学生就会理解作者坐在书桌旁的愉悦,做到有语气地朗读。)

    生:按照课件出示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4、有感情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应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朗读深化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的体验,进一步体会读书的乐趣。)

    相机板书

    (四)迁移拓展、自主发展

    1、师:请大家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齐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

    2、全班交流。

    3、师:书不仅充实了你的书橱,还为你挖掘到了许多宝藏。你在这些年的读书生活里,都挖掘到了哪些宝藏?

    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师:大家从书中获益良多,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好书交流会,从你的书橱里找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带来,把你的读书笔记也一同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读诗激趣。(课件出示《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朱喜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对学生稍做点拨)大学问家朱喜认为只有不断的学习,补充新知识,才能读懂文章,想通问题,提高认识。

    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读书交流会。

    (一)四人小组交流:

    师:这是他对读书的体会,你读书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赶快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课件出示明确要求)

    1、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是增长了知识,还是懂得了道理,或者积累了优美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这学期,你的读书笔记一定写得越来越精彩了,给自己心爱的笔记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组内展示,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有感情地读给小伙伴听。

    生:交流读书体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成果。

    (第三单元《读书》的综合活动有三项:展示摘录本、观察书和记录课外阅读情况,但这些活动并不是在某一个四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课堂上展示的是个结果,其实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应平时就督促学生养成读书时做摘抄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摘录本进行装饰美化,为它起名字;还可提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个人的优点。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摘抄、阅读成果,介绍观察心得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同时,其他同学的表现又会进一步激励他更加努力。所以,我们要使初显身手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初显身手还可以和其他栏目有机结合,如上面的活动就可以和这个单元的畅所欲言结合,从观察图书的扉页和封底开始,引入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如有条件,还可以设计为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班上课余爱读书、知识面广的学生较多,所以他们非常乐于有这样一次交流展示的舞台,成就感不言而喻;一部分学生写得读书笔记缺乏创造性,这也正好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受启发的机会,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成功的。第一课时能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重点突出,但在课堂评价方面很单调,没有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

    课例与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荡漾、玉琢冰雕等。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了解描写广玉兰特点的生词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那几方面介绍广玉兰的。

    3、学习一、二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的好时节,瞧,广玉兰也盛开了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屏幕上的图片,看后说说你对广玉兰的印象。(指名说)

    2、过渡: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谁来读题?(读出美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幻灯出示)

    2、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括号中。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广玉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儿看出来的?(幽香、纯洁、生命力旺盛)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媒体出示)

    A.指导读最后一节(读出广玉兰的特点)。

    B.你还体会到什么?(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过渡:你们读书的进步真大!相信学完全文,同学们会把这段话读得更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的一、二小节,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味去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广玉兰的什么特点?

    (引导: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师板:幽香)

    2.哪些句子是写广玉兰幽香这一特点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抓第一句中的一股淡淡的幽香荡漾体会出:虽然香味不浓,但空气中却充满了幽香。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股幽香送给在座的各位?

    抓最后一句话,体会出:作者被广玉兰的幽香吸引了。抓都要体会,并指导读好这句话。

    3.读到这儿,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广玉兰的幽香?(四溢、诱人、沁人心脾)板书:幽香:沁人心脾(吸入芳香的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过渡:同学们,广玉兰沁人心脾的幽香深深地吸引着作者,每当作者散步时都要去观赏一下广玉兰,渐渐地,作者熟悉了它。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节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板书:花朵:洁净高雅

    2、文章是怎么具体描写广玉兰花洁净、高雅的呢?

    3、读句子: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柔韧而有弹性。

    A、你读懂了什么?

    (花瓣的色彩是:花瓣的质感是:)

    结合讲解:渗透、玉琢冰雕、柔韧、弹性等词语体会。

    渗透: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B、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作者明明已经把花瓣的色彩与质感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呢?)

    生合作探究后交流:作者并不是真的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文字已经把广玉兰花的特点写得准确而生动,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广玉兰的花太美了!美得无法形容!美得难以想象!

    过渡:难怪作者会感叹道:(出示句子读)

    4、读句子: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结合课文说说内涵的意思:蕴含于广玉兰身上的内在美。

    5、指导朗读:(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你独特的体会。)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现在你能用一些词句来形容你心中的广玉兰花吗?(洁白无暇、冰清玉洁、高贵典雅、不可玷污是呀,其实,这就是洁净、高雅的意思,也就是广玉兰纯洁的特点。)

    7、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能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广玉兰幽香、纯洁的特点。课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

    幽香沁人心脾

    18、广玉兰

    花朵洁净高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教师要特别注重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细细想来颇有道理,但根据年级特点,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低年级应着重于积累,而高年级则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在积累与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将积累到的文化底蕴溢于纸上,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否则所积累到的知识始终是一潭死水。

    《广玉兰》一文,是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此外还有两篇课文分别是《夹竹桃》和《古诗两首》,这三篇文章都是咏物抒情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介绍熟悉的事物。《广玉兰》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植物。

    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应是: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幽香、纯洁及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以上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在教学伊始,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观看盛开的广玉兰的画面,说说自己对广玉兰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

    然后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随后让学生回答提出来的思考题(作者是怎样介绍广玉兰的?)从而导出对课文最后一节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了解到广玉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抓住中心段展开学习的能力。

    接着我抓住广玉兰幽香、纯洁的特点,导入到对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第一节时,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一股淡淡的幽香荡漾)体会其幽香(诱人、四溢、沁人心脾),括号里的词都是从文中体会到的,这就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为提高表达能力打好基础。在学习第二节时教师就尽量放手让学生用学会的方法去自读自悟,教师只在检查过程中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纯白、淡淡的青绿色、渗透、玉琢冰雕、柔韧、弹性)体会花朵的洁净高雅,并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形容花瓣的特点(如:洁白无暇、冰清玉洁、高贵典雅等),从而体会其纯洁的特点。

    最后,根据段落的结构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节。把背诵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课后自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提出学习要求,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不过教学实际与自己的设想还是有很大差距,孩子们的发言与读书情况都不尽人意,敢发言的孩子不一定真正读懂了,真正读懂的孩子不一定敢发言。六年级的孩子已有害羞感,站起来读不好书不代表真的不会读书,有很多孩子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有感情地读书。这些种种怪现象也是摆在我们高年级语文老师面前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祝愿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年轻老师都能在每一次遗憾中汲取营养,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

    课例与教案【篇10】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点评:

    1.古诗的教学,也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学生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利用字典、联系诗句,理解字词,并想想每首诗说的是什么。检查预习时,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预习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2.理解词句,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后者也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除了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还要引导学生感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领会感情。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不一定能想象行很好,教师可用以下方法启发诱导:

    ①可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多媒体,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想象,也可以边观察边想象。

    ②教师可根据诗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帮助学生把诗句会成具体的形象。

    ③教师可提示一些问题,使学生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去想象。如《小儿垂钓》,可以提出:那个钓鱼的小孩什么样?是坐在什么地方钓鱼的?怎么少的?当有人来问路时,他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把这些内容画成画,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学生的头脑中能浮现出画面,就程度不同地进入了诗句所描绘的境界,领会到诗的情感。这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3.教学古诗,要指导学生朗读,读熟,直到背诵下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学习开始时,要求学生能读准、读通,懂得诗的大致意思;进而把读和解问析旬结合起来,要求读懂诗句的意思;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体会诗的意境、情感;最后,要在读中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课例与教案【篇11】

    《春望》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三中赵冉

    教学目标:

    1.运用诗联品析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学习并练习移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春望》吟唱版。

    教学新课: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前往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学懂诗歌第一招:我是杜甫,细致地品

    1.学习诗联品析法: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是()。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这个字,是想通过这个字告诉大家()。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的情绪来朗读。

    2.教师示范品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国)的意思是(国都,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城)。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国破)这个词,描绘出一副的景象;是想通过这个词描述出(草木繁茂,荒无人烟的凄凉)。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的情绪来朗读。

    3.运用诗联品析法练习:分组品析后面三联诗歌后,请同学来展示品析收获。

    三、学懂诗歌第二招:我是杜甫,动情地读

    1.根据上面的品析,总结朗读的情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情感。

    2.教师范读。

    3.同学们自由朗读后,配乐诵读。

    四、学懂诗歌第三招:学以致用,巧妙地写

    微练笔:移情更动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流泪,鸟儿惊心,实际上并不是花和鸟的感情,而是杜甫的心情,是杜甫在流泪,杜甫在胆战心惊杜甫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花儿和鸟儿身上去了。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就是移情。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简单的客观描绘,而是把我们的情感转移到景物身上,觉得景物也有着和我们同样的情感。我们欢喜时,景物也微笑;我们悲伤时,景物也叹气。

    比如,用移情的手法来写叶,叶就不是残叶、黄叶、枯叶,而是孤叶、哀叶、悲叶。用移情手法写月,月也不再是斜月、满月、明月,而是照无眠之月、离别之月、思乡之月。

    小结移情技巧:

    1.用心体会,确定感情

    2.细致观察,身边景物

    3.巧妙移植,景物说话

    4.情发于心,情现于景

    微练笔:

    试根据以下几种不同情境,对放学回家的路上这一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要将感情移植于景物。

    平常日子,你放学后,走在回家路上,见到的景物是

    示范: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已是黄昏,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的梧桐树,但是叶子已经掉光了

    一次考试,你考得很差,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

    你的文章,在市级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喜出望外地拿着获奖证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

    课例与教案【篇12】

    教学设想: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定义上讲,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知、授业、解惑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项开掘人的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英雄人物篇。此类文章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情感基点,努力使学生情感步步升级,点燃情感的火种。在教学本篇高潮部分(舍身炸堡的情节)时,我将教学过程定位于情感化目的是使学生不但受到语言文字训练,还使学生体验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一、设情境,入情感

    讲究导语艺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并同时采取录音手段,渲染作战环境,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为理解全文创设情感的空间,同时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出铺垫。

    二、抓词语,现情感

    学生的情感来自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的主动探究,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好铺垫,并诱导学生借助词语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三、重朗读,表情感

    多读,就是多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才能体会出来。同时,通过朗读,才能注重品位和积累。朗读应与理解相结合,只有在理解语言文字蕴藏的情感时才能真正发挥朗读的功能。朗读应讲究形式变化,不要使之成为个别学生的舞台,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朗读应指导学生因情自得,让学生按得去读。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使感情得到升华。

    四、放录像,述情感

    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在于在教学和学习中利用各种视、听感官,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并能带来直观、形象的视、听觉冲击,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再现,从而强化学生已有的感情,使学生有感而发,并通过语言文字地表述,使情感得到升级。

    教学片段:

    师:凭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凭着炸毁暗堡的决心,董存瑞猛冲到桥底下,于是解放隆化战斗中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听录音,思考:这壮烈的一幕是指什么?(配上枪炮声)

    生:(集体答)这壮烈的一幕是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一幕。

    师:自由读,边读边想:在你眼前出现的董存瑞是个怎样的人?

    生1:他是个坚强的人。

    生2:他是个是不怕死的人。

    师:默读,找出书上描写董存瑞动作、神态及语言的词。

    生:(默读,划词)

    师:四人小组讨论,找了哪些词和句子?请用上我从(词语)中体会到的句式说。

    (小组讨论、交流,并请学生上台板书)

    生1:我从昂首挺胸看出董存瑞坚定不移。

    生2:我从钢铸一般的脸看出董存瑞英勇无畏。

    生3:我从坚毅、眺望看出董存瑞无所畏惧。

    师:课文就是抓住了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词来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是不是一冲到暗堡底下就舍身炸堡的?

    生:(齐答)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的?

    生: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

    师:是啊!桥太高,又太滑给炸暗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有没有既能炸暗堡又能保全自己的办法呢?

    生1:可以用棒把炸药包支起来。

    生2:可以凿开一个地方放进去。

    生3:可以用石头垒起来,把炸药包放在上面。

    师:是啊!你们能想出这些办法,更不要说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董存瑞叔叔了,他一定也想到了,但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生1:因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冲锋号已吹响了。

    生2:因为不马上炸掉,我军将会有更多的牺牲。

    师:在冲锋号吹响的紧急关头,董存瑞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习)

    *冲锋号吹响了,董存瑞想,如果()我军就(),我宁可()也要()。

    师:董存瑞就是这么想的,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炸毁了暗堡,这是多么了不起呀!那你认为这段话应怎么读好?

    生:把这些重点词读好,读出人物的感情来。

    (指名读---自由读---评读---齐读)

    师: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飞了,咱们的英雄董存瑞壮烈牺牲了。同学们,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什么?

    生:董存瑞用生命换来了胜利。

    师:齐读最后一节。

    生:(高声朗读)

    师:让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怀念和崇敬之请,再来瞻仰一下这一幕。(录像,并在最后打出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看了以后,你有什么要说?

    生1:董存瑞叔叔,你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我们感谢你。

    生2:董存瑞叔叔,你的生命太可贵了,我向你致敬。

    生3:董存瑞叔叔,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好好学习的。

    课后反思:

    一、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活化教材内容,形成强烈的听、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的媒体运用使学生能形成直觉,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课后的录像再现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未能体会到的强烈情感冲击,以视觉效果带动学生进一步感受。而此时,也正是学生情感的制高点,学生就会无话不说,无所不谈。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见一斑,真正打开了学生情感的窗口。课文中的录音铺垫其实对学生的情感迸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会自然地在脑中映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闪现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显现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由此,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提供了更直观、形象的视、听觉冲击使学生受到直观感受,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种。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交往的舞台

    从个性来说,学习本身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性,消除学习依赖性,自主独立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重在讲读、精读,这无疑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地体现。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学教过程中能主动的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本堂课,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并让学生自找、自说、讨论,从中获得成功、获得信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真正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变学会为会学。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钻研,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地接触,课堂中师生双方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师生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应注重情感融入,将过程情感化,体现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交往的舞台。

    三、注重文章的知识内涵----寓德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中

    每篇课文,每个片段,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涵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挖掘语言文字中的道德因素,使之外化为情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本堂课通过对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挖掘,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董存瑞身上汲取力量内化为自己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使语言文字教学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之功效。

    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应是教师积极探究的永久性话题。作为教育者,应把握教材内容,找准情感基点。以此来服务于教育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教育过程真正达到情感化。

    【课例与教案集锦十二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