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荐]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精选
  •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4-26

    [荐]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精选。

    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为此,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当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习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通过到商店观察或实际购物,在体验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能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了解古代的钱币,保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使用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使用人民币时应注意:

    (1)收付人民币要平铺整理,请不要乱揉乱折。

    (2)不得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乱写和乱盖印记。

    (3)出售油污、污染商品的收款人员,请把手擦干净再收款,以免弄脏人民币。

    (4)防止化学药物对人民币的浸蚀,在生活中不要将肥皂、洗涤剂与人民币放在一起。

    (5)用机具收付款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人民币。

    (6)不要在金属币上凿字、打眼、锤击、折弯等,以免使硬币整形和受损。

    (7)对不宜继续使用的残缺人民币要及时粘补,随时到银行营业部门办理兑换。

    (8)对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不良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

    (四)、拓展性学习包:

    辨别人民币真伪

    1、看水印: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的固定水印位于各券别纸币票面正面左侧的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水印。100元、50元纸币的固定水印为毛泽东头像图案。20元、10元、5元纸币的固定水印为花卉图案。

    2、看安全线: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在各券别票面正面中间偏左,均有一条安全线。100元、50元纸币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分别可以看到缩微文字“RMB100”、“RMB50”的微小文字,仪器检测均有磁性;20元纸币,迎光透视,是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10元、5元纸币安全线为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即安全线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裸露在纸面上,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微缩字符“¥10”、“¥5”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

    3、看光变油墨: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和50元券正面左下方的面额数字采用光变墨印刷。将垂直观察的票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100元券的面额数字会由绿变为蓝色;50元券的面额数字则会由金色变为绿色。

    4、看票面图案是否清晰,色彩是否鲜艳,对接图案是否可以对接上。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阴阳互补对印图案应用于100元、50元和10元券中。这三中券别的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都印有一个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两幅图案准确对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5、用5倍以上放大镜观察票面,看图案线条、缩微文字是否清晰干净。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各券别正面胶印图案中,多处均印有微缩文字,20元纸币背面也有该防伪措施。100元微缩文字为“RMB”和“RMB100”;50元为“50”和“RMB50”;20元为“RMB20”;10元为“RMB10”5元为“RMB5”和“5”字样。

    使用人民币:到商场中学习买东西。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第一课时的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放到第二课时中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可以模拟学生现场购物的场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会用人民币。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教学案例:

    《购物实践活动—————人民币的计算》教学片断

    “谁愿意做我的第一位顾客?”

    孩子们天生具有的热情促使他们不假思索地就举起手来。可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个孩子激动地站在前面不知所措,没有足够的“钱”,不知道说什么。我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因素,应该教孩子们学会思考。

    “别着急,孩子们。先想想你打算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你准备好了吗?你打算说什么?比一比谁最会买东西。”

    很快我迎来了第一位小顾客。

    “老师,我想买一个文具盒。”听,他叫我什么?老师?这是我在游戏中的位置吗?

    “我现在不是老师了,我正在开商店,你应该叫我什么?“似真似假,我要与他们拉近距离,尽量当真吧。

    孩子们又笑了。“阿姨,我想买一个文具盒。”

    “那你应付我多少钱啊?”

    “4元5角钱。”

    “告诉大家,你给了我多少钱?”

    “5元。”

    “小朋友们,我该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权力又抛向了学生。

    “找他5角钱。”

    “谢谢你们帮我出主意。小朋友,请拿好文具盒。”

    孩子转头就走。我马上用一种惊讶地表情看看大家,很快有的孩子反映过来:“你还应该说‘阿姨再见’”。

    对了,孩子们,这正是我希望你们做到的。要知道“有礼貌的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多么重要。而这一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随时注意渗透的。

    几个回合下来,我的示范游戏该告一段落了。我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更多的孩子参与游戏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就是最好的方式。

    “同学们,‘小小商店’要关门了。现在你们每个小组的‘小小小商店’要开业了。准备好货物和钱了吗?分分工,谁当售货员,谁当顾客?比一比,哪个小组玩得最好,合作得最好。”

    我在教室里巡视着,倾听着,观察着。我被一阵阵笑声吸引了过去。

    听,多精彩:“老师,我和他侃价,一枝铅笔4角钱,我花6角钱买了两枝。”……

    对,孩子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数学。这一幕幕出现在课堂的生活场景,多么生动有趣啊。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透彻,出现了问题自己解决,有了困难一起克服。

    注:在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师: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平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一)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即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断引领学生以“数学现实”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五、教具、学具准备

    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

    A、认识人民币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

    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人民币的特点,懂得如何去区别不同的人民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与人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

    1、师生互换

    ⑴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⑵师:刚才王老师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叫我找一位同学帮他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王老师的忙?(同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2、学生间进行换钱游戏。(四人一小组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钱游戏。)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教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换钱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填空(做一做第1题)

    (学生填好后汇报)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会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针对本节课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共同评价,能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接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平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说明:从生活常见的购物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

    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购物经验,并且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将人民币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认识人民币,在大量辨认的活动中总结出一般方法。】

    (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

    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用课件出示1元的纸币并提问:大家已经注意到在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这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

    指名介绍1元纸币的辨认方法,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数字“1”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结:看到数字“1”和单位“元”,就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

    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并提问: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炼:这两个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单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说明:在提取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认识1元,并总结提炼辨认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将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是辨认人民币的基本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观察、梳理、思考、总结,有助于学生建构方法,并自觉运用方法。】

    2.方法迁移,认识其他人民币。

    提问:剩下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又是多少?你能像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把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就能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说明:学生已掌握辨认1元的方法,这一环节继续让学生自主辨认其余人民币,进而总结出一般方法,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清晰深刻。】

    3.体会人民币的大小。

    提问: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排一排吗?

    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期中“元”最大,“分”最小。

    谈话: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国徽象征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大家要爱护人民币。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动手连一连。

    【说明:本环节展示所有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感知人民币的几种面值,巩固深化辨认方法,并且结合人民币上国徽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⒈学生操作,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一本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

    谈话: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进商店买东西了。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怎样付1元钱?

    活动: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有次序地去纸盒里拿出1元钱,放在自己课桌上。

    展示学生不同的拿钱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结:虽然这几种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说明:教学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可以等值互换的思想,因此创设了一个较开放的“付1元钱买笔记本”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获得不同的付钱方法,从而更全面地体会等值换币的思想。1元=10角既是一个数学规定,也是一个生活常识,在购物情境中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提炼出进率,缺乏经验的学生可以在场景中意义接受知识。】

    2.知识迁移,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吗?

    小结:10个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追问:几枚5分可以换一枚1角?

    节约意识教育:10个1分能凑成1角,10个1角能凑成1元,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

    【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和推理,得出1角=10分,并渗透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组织活动,拓展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老师在商店里买了一块橡皮,付了一张5角和一张1角,这块橡皮的价钱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5角和1角的单位都是“角”,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把数相加,5角+1角=6角。

    2.提问:商店里有块漂亮的红橡皮。这块红橡皮的价钱是多少?

    小结:1个1元就是1元,3个1角就是3角,合起来就是1元3角。

    3.提问:小明买了一只毽子。你知道这只毽子多少钱吗?

    小结:5角加5角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或:5角加6角等于11角,11角里面的10角就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

    (二)补充练习单位换算

    1元1角=( )角1元6角=( )角1角7分=( )分

    【说明: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同面额组合,让学生学会将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得出商品的价钱,体会人民币是可以计算的;第二层次是复名数,当有不同单位的人民币时,可以分别将相同单位的人民币面值相加,再合起来得到复名数,让学生体会有的商品价格只需用一个单位来表示,有的则可以用两个单位组合起来表示;第三层次是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之后再根据10角=1元转换成复名数,让学生在计算中再次唤起对单位进率的认识,体会到几元几角的实际价值,学会在不同单位间进行互换。这一层次也是为之后拿1元2角的活动做伏笔。】

    (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老师想买这张邮票,价钱是1元2角,可以怎样付?

    活动:组员按顺序从纸盒里拿出1元2角放在桌上,再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课堂交流:你是怎样付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不同的拿法:(1)12个1角;(2)5角+5角+1角+1角。

    小结:在这些付法中,有的是用相同单位的钱来付的,有的是用不同单位的钱来付的。虽然付法不同,但他们都表示1元2角。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人民币,灵活地选择付法。

    【说明:巩固对元、角之间进率的认识,学会不同的付钱方法,体验付钱的策略。】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商品图并谈话:商店里还有好多学习用品呢!

    (1)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元?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给你1元钱,可以买哪件商品,应找回几角?能买到1元5角的剪刀吗?

    小结:用1元钱买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如果超过1元就买不到了。

    (3)每样商品只能买一件,1元最多可以买几件,是哪几件?

    小结:同样多的钱,挑便宜的买,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四、总结拓展(略)

    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四、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泰山

    1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西湖

    5角紫色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家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风景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家乡洋县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①、逐一了解家乡的各个景点。

    梨园景区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

    ②、了解家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朋友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幼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荐]认识人民币例3例4教学设计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