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认识7数学教案8篇
  • 认识7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10

    认识7数学教案8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认识7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认识7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4、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5、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一)交流信息

    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从教室走到大门口(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

    3、沿操场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才同学们汇报中有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中卫到银川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卫谢路口,又向西到明珠。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南到蔡桥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再向北西至三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十字路口,再向东到农贸市场。……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中卫到迎水桥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田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火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认识7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认识7数学教案(篇3)

    几和第几

    张振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3.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排过队吗?在什么地方排过队?我们为什么排队?排队时要尊老爱幼。瞧,图片上在排队做什么?

    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活动1: 排队买票。

    2.引导看图,提出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 有几个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呢?戴帽子的小男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3.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导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和第几。

    三、巩固练习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 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说明: 使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2.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 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 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 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4.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抢答: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四.数学游戏:学生模拟排队买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队买票,说明买票规则。

    2.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说明: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六、课堂作业

    看看可以用几和第几帮助我们数什么?自己试着数一数,分一分。

    认识7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能说出钟表表盘的结构,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正确认读。

    3、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难点:

    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拨钟表并正确认读。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情境、实物钟表若干、自制生活作息表、音乐。

    2、幼儿每人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钟表。

    3、自制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交流、感知钟表表盘的结构,探索钟表表针间的关系。

    播放“在钟表店”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走进“小熊钟表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⑴鼓励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表盘的结构。

    提问: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它们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钟面上两根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时针腿短跑得慢,分针腿长跑得快。

    ⑵播放课件,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提问:时针分针是怎样运动的?

    小结: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当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2、实物演示,在操作中理解整点,重点认识12点整。

    ⑴教师拨钟表,1—12的整点,请幼儿说出时间。

    提问:想一想,1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3点呢?……

    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又会指向哪里?

    小结:整点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当时针、分针都指在12上,就是12点。

    (2)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在表盘上练习拨出整点。

    3、实物演示,操作认识半点,重点理解12点半。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一点半的表盘,感知半点时时针的位置。

    提问:1点半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2点半呢?……

    小结: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总指在6上。比一比两边数的大小,较小的一个数是几就是几点半。

    提问:谁知道,12点半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12点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读大数12点半。

    (2)鼓励幼儿练习拨出1点半至12点半。

    4、组织幼儿玩“看谁拨的准”游戏,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5、结合日常生活作息表,分组练习按图示拨出整点、半点。

    ⑴各小组选中一名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拨钟情况。

    ⑵小结:时钟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很珍贵,每一分钟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

    游戏“小羊,小羊几点了”,进一步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认识7数学教案(篇5)

    信息1 认识图形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4章第1节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窨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自主观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吗?(板书:做鸟巢)

    把你提前回家做的鸟巢展示给大家看好吗?(小组讨论鸟巢的形状及怎样做成的)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王群: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长方形的特征

    (1)让同学们在本上画一个长方形

    (2)小组之间进行研究,用动手折一折或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发现的。

    (4)师点拨总结: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有必要把丙级对边区别开来,把这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5)看看老师这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为什么?

    (6)给你的鸟巢设计一个长方形的门。

    2、正方形的特征

    耿静: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窨力和创新意识。

    (1)大胆猜想: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2)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学生也可能从边、角来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要以用尺子、线段量一量;将正方形四条边对折或沿对角线折一折,用三角板量一量各个角)

    (3)我们给正方形的四条边也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边长)

    边长

    (4)画出一个正方形

    3、比较升华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受到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我们通过讨论和难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呢?

    4、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观察图形,说说五边形、六边形有什么特点?

    怎样做五边形、六边形鸟巢?

    (三)巩固练习,拓展知识

    1、量一量下面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小黑板出示)

    2、找一找家里、教室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

    3、动手剪一剪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2课时

    自主练习:

    1、第2题是折一折、剪一剪的练习。

    练习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第3题是在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练习。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3、第4题是一个猜图游戏。

    练习时可由教师按四幅图的顺序受奖说出袋中图形的特征,并一步步缩小图形的范围,最后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图形。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师生还要以利用这种形式猜其他图形。

    4、第5题是一个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的题目。

    练习第(1)题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在学生按规律自己画图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规范地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练习第(2)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5、第6题是一道智力题。

    练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尝试和交流,如果学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可能提醒学生先对角折一折,然后再剪。

    (七)板书:

    观察温馨鸟巢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7数学教案(篇6)

    课题: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 ”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瞧,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出示排队买票图。)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学挂图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3、“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三、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2.“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认识“第几”。通过摆学具的操作,使学生体会了“几”和“第几”的区别,但学生一开始不能正确区分。教师把本节课较多的时间房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认识7数学教案(篇7)

    设计思路: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认识7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认识7数学教案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