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10篇
  •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27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10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也许以下内容“沁园春雪教学教案”合你需求,对于以下观点请仅供参考!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

    品味鉴赏上阕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

    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

    品味鉴赏下阕

    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六、熟读成诵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拟人、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词作中的恰当运用及其作用。

    1、学习诗词精炼、形象的语言,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掌握本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懂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写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熟读成诵,并从中更好地体味情感。

    今天我们要见识的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学类群——“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滥觞,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及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宋太祖的咏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贯穿古今。他们几乎都是离乱之世的帝王,所作诗词格调高昂,气势雄浑。帝王诗歌中的意象阔大,全部意象可以说是帝王意志所统治、所“照耀”的万物——从时间上看,往往是千年万载;从空间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创造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一个最好的典范。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泽东对曹操诗歌的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沁园春?雪》,来领略毛泽东的豪迈才情。

    先合上书本,欣赏视频朗读。再请同学泛读和齐读。

    提问:这节课我们试着改变以前的上法,摈弃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来解读这首词,好吗?

    1、是否还记得我们学宋词时提到的,古体词上下阕的一般分工?

    ——上阕写景,下阕言情。

    2、哪位同学试着用对偶句来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如: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山河壮丽;下阙纵论历代英雄发诗人抱负。

    过渡:这样就把写景色、抒情和议论融为了一体。那咱们不妨先来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1、有感情朗读词的上阕,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远望的伟人。

    2、全词之景是由哪句话来总起的?——“北国风光”

    3、一看到“北国风光”这四个字,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3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

    中国是一个诗词并茂的国度,唐诗宋词是两座并峙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亮丽的奇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词人,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绚烂的篇章。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追寻伟人的足迹,重回长沙,感悟领袖的宽阔胸怀、崇高心灵。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长沙》 。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 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 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 长沙》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① 第一个整句:

    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卓然而立(于)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提问: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点明季节、交待环境、引出作者、铺垫下文。

    ② 找出上阕的文眼,(上阕由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关键字,作者写到哪些景物?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的秋景)

    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秋”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落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

    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

    谁来主宰人生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家的前途。 这一非同寻常的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抱负和凌云之志,升华了思想、拓宽了意境。

    ③下阕主要写什么--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并情中显志 。(从“曾”“忆”“往昔”等词语可以看出)

    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与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从词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品格?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                            关心国家命运

    激扬文字,                            敢于斗争

    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反动军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巧妙地以设问形式,回答了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小结:自古以来,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更多的是一副残败、萧瑟之景。而在毛泽东的视野里,却呈现出一幅勃勃的生机。作者借景抒情,以绚丽的秋日之景体现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

    ②.合作探究法

    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写作此诗的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除了《沁园春·长沙》外,毛泽东的诗歌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 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

    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 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 “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

    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5

    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掌握其朗读节奏、重音,并能默写,同时了解词的基本常识;把握词的意象,欣赏其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领会其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理解词中情感与景物相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该词的准确、凝练的语言魅力,进而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在欣赏品读中把握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在讨论析读中理解诗歌深刻的主题美和凝练的语言美,在辐射、比较阅读中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情感。

    结合词中的文化背景,充分调动自身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形象,体味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以及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坚定信心,树立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抱负。

    1.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聆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生谈感受。

    2.师导言:这首歌赞美了北方柔美而深情的雪,而我们今天却要感受整个北国大地壮丽而豪迈的雪,去体味它的磅礴气势、雄奇景象。(板书课题、作者)

    师提示:可以从生平事迹、诗词书法、语录文集、图片等各个方面来介绍,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早年刻苦读书、广文博、对古典文学的深厚积累,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志向和襟怀。

    2.观看手迹,了解背景。

    ①投影、欣赏毛泽东《沁圆春·雪》的手迹,老师深情并茂的诵读这首词(配乐),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

    ②指名谈对毛泽东其人、其字、其诗作的感受。

    ③学生讲述写作背景。

    三、动情朗读本首词,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中的意境美、音韵美、情感美。

    1.生听读《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感受词的语音美。

    2.师生一起探讨如何朗读。

    归纳: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速的变化、停顿等),把握情感和重音。

    3.指名示范朗读,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并自主评价,师点评。

    4.析读诗歌中鲜明的意象,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沁园春·雪》却首推第一。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等意象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气魄宏伟、格调非凡的意境。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将全词不同凡响的意境和豪气冲天的情感融为一体,咏雪的“题外之远致”也就洋溢纸上了。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6

    【全词解读】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上阙:北国雪景,江山多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⑴词句作用——总写北国雪景:冰天雪地、广袤无垠。“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⑵词句境界: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千里”“万里”,“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轻盈飘舞,茫然一片,纯然一色,静动相衬,韵味无穷。诗句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宏大、豪迈的气魄。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⑴词句解析:“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登高远眺”,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山丘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东,地域广阔,照应“千里”“万里”。

    ⑵词句的境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描绘冰封雪飘的风光,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⑴词句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活泼奔放。“欲与天公试比高”,实乃“山”“原”与天相连,表达出诗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豪情壮志。

    ⑵写法鉴赏:“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⑴词句解析: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一派新的气象,妖娆娇艳。

    ⑵写法鉴赏:“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二、下阙:议论抒情,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⑴词句解析: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结构严密。

    ⑵词句境界赏析: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

    诗人举出五位封建帝王,一一评说,措词极有分寸。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三、总评全词

    《沁园春雪》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妖娆美好的北国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我们很清楚:《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言志的文章,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能发现这几篇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2.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笔稿范文网 wWW.bijIaOgAO.com]

    4. 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过程:

    ㈠导入:由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

    教师补充:诗歌特点:

    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语言精练。

    ⑸押大致相同的韵。

    ㈡初读全词:

    1、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完成练习P1第一题。

    2、听录音(或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音。

    3、齐读全词: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㈢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1、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

    2、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3、“望长城内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见,那些是静景,那些是动景?

    4、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5、小结: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风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6、齐读上阕,体会词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㈣精读下阕:

    1、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2、师生研讨:

    ⑴分几层、层意。

    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⑴毛泽东:

    ⑵顾炎武:

    ⑶陆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语。

    ⒌写雪的古诗。

    ㈤齐读全词,体会感情及语言特点。

    ㈥总结。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学习初步赏评诗词。

    教学重点:

    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 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教师范读或放范读录音两遍,第一遍,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8.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五 安全教育

    防溺水;防火;防传染性疾病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

    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

    写景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三、多角度赏析

    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参考: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相互补充进行全班合作。)

    四、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五 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

    【教学后记】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两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还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作者,正站在北国的高原上远眺,努力展开想象去描述自己“望”到的景象,这样就跳出了对字面意思的咀嚼.而去感受那在词中言虽尽却意无穷的宏大壮阔的景象和境界。请学生介绍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紧紧围绕词的内容义有所延伸,既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学生获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课外拓展知识面的兴趣。讨论设计轮读,全班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热情高涨,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歌氛围,为下面对语言和意境的赏析作了极好的铺垫。

    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感受贴切、传神、情感充沛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词人的情怀。多角度赏析,让学生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把对思想内容的感悟和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起来,也是对这首词的特色进行整体性的观照,重在品与赏。

    总之,在诗词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使之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同时从中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感染。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毛泽东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的精神境界。

    一﹑简介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2、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3、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三、赏析

    1、“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2、小组合作做批注。从修辞手法、遣词炼句两方面赏析精彩词句。

    (1)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四、背诵本首词

    五、作业

    1、默写本诗

    2、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雪”为题,写几句诗,抒发自己的欣喜(悲伤等)感情,可尝试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安排了一课时,虽然上课的整个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比较高涨,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是发现了较多问题。

    1、除了朗读、模仿录音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2、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小组合作。由于对时间关系,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环节,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是部分学生在起主导作用,很多同学生沦为看客。

    3、从写作链接来看,由于指导不够,学生的作品呈现了单一化的局面,只写雪景,而没有借景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时间,以便打开思路。也可以读一下程度好的同学的习作,给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范例。

    【沁园春雪教学教案10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