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沁园春雪教案2500字系列
  • 沁园春雪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3

    沁园春雪教案2500字系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给你提供了以下的《沁园春雪教案》,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沁园春雪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更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对于这样一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多方查找资料,深入思考,确立了不完全同于教参的目标:①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②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其中前两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后一点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也符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认知理论。

    设计以上教学目标理由有三:

    1、依据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语言;通过分析词句去欣赏文学作品;从而达到由课内学习到课外迁移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沁园春雪》的学习,能够掌握一种阅读诗词的方法,即分析作品中词句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各种文体。因此,本节课,我没有单单教教材,而是,巧妙地利用教材,把它当成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材料来使用的。

    3、教材本身特点:

    ①这首词文句浅显,学生易于把握表面意思;②这首词词句精练、表现力强,适合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外拓展

    整节课有两条能力线索贯穿其中:1、培养学生欣赏诗词、品位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词句,获得情感体验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做文章讲究用“凤头”装扮开头部分,教学也同样需要一个“漂亮”的导入,因为“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诗词是一种充满着丰富情感的文学形式,它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情感。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去,充分去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这对于诗词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此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将融画面、音乐、朗读为一体的视频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既欣赏到北国壮丽的雪景、充满激情的课文朗诵,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作者宽广的胸怀与宏大的气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语文教学尤其是诗词教学,应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适合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我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运用画面等目的是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欣赏完别人的朗诵,我设计了学生朗诵环节,这是对前面环节内容的深化,聆听别人的朗诵是欣赏,而自己有感情朗诵则是对诗词感情的内化过程,更是领会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感情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这首词上阕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整首词的内容和情感学生比较容易把握。因此,本环节设计为直接提问,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为了突出诗词教学的特点,也为了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本环节继续设计了有感情朗诵这一小环节,继续渲染气氛。

    第三个环节:研读词句,分析作用

    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在此,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你认为《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这个问题非常宽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词句分析;这个问题不求答案唯一,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分析词句作用的步骤方法,授之以“渔”,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收获。然后,将方法运用到前面分析的词句中,进行实践练习,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形成了。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这一环节,教学内容由课内过渡到课外,既丰富延伸了学习内容,也是课内所学知识、能力的迁移。

    我选择两首词作为阅读材料:《沁园春长沙》和《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同样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安排拓展阅读的目的主要是:

    1、延伸课内内容,深化教学目标;

    2、拓宽学生视野,深入体会一代伟人冠绝古今的气魄。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由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谈体会,既是对全课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上课的设计思路和一些浅显的想法,希望同行们能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沁园春雪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雪》(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 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主题展开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章,书写心中的情志。

    《沁园春 雪》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在该词中,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学段,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新知的动力和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文章并合作探究,习得文章的重点并解决情感的理解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欣赏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词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并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讲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采用我校一贯倡导的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重视方法指导的“八环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诗人毛泽东》)

    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这节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在我们唱红歌、颂祖国的日子里,不能不想起一位曾经引起世界瞩目的伟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大诗人今天我们就走近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写过许多诗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就属《沁园春雪》了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明确任务,目标引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上课伊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三)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关于词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时代背景、影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1、了解一些有关词的知识(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在1945年,看这两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3、这首词的公开问世,曾在重庆的文坛和政坛引起极大的反响(播放有关“重庆谈判及这首词公开后在当时的政坛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的一段视频)。

    这首词到底有怎样的气势和魅力呢?我们来听听艺术家方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学生看视频,注意模仿)。

    2、下面我们来学习朗诵这首词:看要求,先试读,自由读,然后分别请同学单个读、齐读朗读要求: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注意停顿、速度、节奏。

    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合作探究,问题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从而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进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这节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

    (一)理解、赏析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概括描写雪景的?哪些语句是具体描写雪景的?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有什么深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明确:静景——长城、大河诗人在“望”中见“长城”“、大河”,并借助想象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在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神圣的抗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写“长城”,写“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它蕴含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河山。

    动景——群山、高原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作者化静态为动态,原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3、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句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4、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

    明确:胸怀博大宽广;气魄雄伟旷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理解、赏析下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含义。

    明确:“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常常把各种形式的语言鉴赏题请上中考试卷确实,品味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应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首先从关键词入手,其次从句式入手,第三,从修辞入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女生读、男生读等多种竞读形式,涵咏品味语言,记住文笔精华。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说一说你从毛主席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这一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

    (五)交流感受,总结升华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中的感受此环节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参与能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沁园春雪教案(篇3)

    1、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

    自古逢秋多寂寥,毛泽东的这首秋词,却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用高昂的笔调抒写了一首秋的赞歌,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在诗人的眼里,眼前的秋景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奋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不禁发出了像屈原一样的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在天问时,是在徒劳的等待天的回答。然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早就是了然于胸:真正能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的,就是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秋天的万物因竞自由而充满生机,风华少年因竞自由,为自由奋斗而英气勃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际上是一曲自由的颂歌。

    2、挫折人生的砺志之歌:

    解读此诗,还应从写作背景着手。本诗写作于1925年。这一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一职也被选掉。从事革命活动,将人民大众从黑暗中解救出来,是诗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然而,诗人却被无情的排挤出了党中央,面对事业上的沉重的打击,他该会保持怎样的精神面貌呢?透过词作中的独来我们可以来解读。独立寒秋中的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沉着、镇静,是险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这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诗人笔下的秋景也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这灰色际遇中的亮色不仅仅诗人是逆境中的奋勇拼搏,更是诗人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哲思。所以,当他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候,能够独立寒秋怅寥阔,能够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质上是诗人在个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况下,给我们吟唱的一首昂扬的砺志之歌。

    3、王者风范的豪迈之歌:

    在这首词中,处处还透露出诗人的王者风范。首先来看诗人笔下的景物: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潜游水底,上下都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若没有王者风范的过人气魄,笔下的景物又怎能冠绝古今。其次来看诗人的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这里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从中表达出诗人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和气度。最后再看诗人的实际行动:与同学少年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又远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相比!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际上又是一首王者风范的豪迈之歌。

    沁园春雪教案(篇4)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五、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长城 惟余莽莽

    黄河 顿失滔滔

    北国 (冰封雪飘) 山 舞银蛇 (实景) 雄壮

    原 驰蜡象

    晴日→红装素裹 (虚景) 秀丽

    沁园春 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 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复习上阕

    二、学习下阕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惜) 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第三题

    沁园春雪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

    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

    ──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娆( ) 思汗( )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

    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

    蜡竞折腰数今朝

    3、思考下列问题:

    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 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

    1、指名板书注音:

    分外(fèn) 娆(ráo)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思汗(hán)

    2、指名口头解释:

    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顿:立刻。

    蜡:白色。

    须:等到。

    素:白色。

    妖娆:艳丽多姿。

    竞:争。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输、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俱:都。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今朝:今天。

    3、教师范读,然后提问上面的思考题。

    回答要点: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四、指导学习课文

    1、学习上阕:

    ⑴ 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

    “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

    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⑵ 教师读:“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一个“望”字,写登高纵目远看。这个“望”字贯穿到哪一句,或者说,诗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确:贯穿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最后一句虽然主要是想象,但这想象还是“山”“原”与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这7句,都由“望”字所贯串,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

    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惟”就是“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顿”是“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提问:“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

    明确:“惟余莽莽”承应“万里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

    到处是严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机活力。你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婉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色的巨蛇在舞动,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蜡般的大象在奔驰,再远望天际,天地相连,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诗人在这里是借景抒情,写出了祖国人民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前两句对偶工整,用词准确:“山”“原”写景物,“银”“蜡”写色彩,“蛇”“象”写形状。提问:“舞”“驰”二字写什么?有何作用?或进一步启发:“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驰”?

    明确:写动态。二字把本来是静的景色写成动的形象,使它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这也表达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激动的情绪。“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概括“舞”和“驰”,赋予动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学生齐读“望长城内外”7句,体会其“总”和“分”的关系。

    这7句“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承上面“冰封”“雪飘”而来,“欲与天公试比高”又是合写“山舞银蛇”和“原驰蜡象”,而这7句又都有“望”字所领起和贯串。

    注意:这是写的一片银色世界,银色的特点是洁白而又美丽。

    “冰”“雪”“银”“蜡”(还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写一个“白”字,却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画面。

    ⑶ 教师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映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特别好看。这使人想到中国人民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须晴日”,表达出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一个“看”字,正是对革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3句,既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又画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写得情景交融。

    提问: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诵上阕。

    2、学习下阕:

    ⑴ 教师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呢?谁才能使中华民族进入“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词就进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几个代表人物。

    提问:“引”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把“江山”和“英雄”联系了起来,突出了“英雄”们对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说明了“英雄竞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娇”。竞,就是“争着”。

    ⑵ 教师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提问:“惜”是什么意思?它贯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贯穿到“射大雕”,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

    提问:“输”“逊”是什么意思?都是做“差”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识”说明了什么?

    启发同学看有关这7句的注解,思考、议论。

    教师归纳: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风骚”)。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对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识”二字,也非常准确。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师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问:“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点算”“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3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日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光复中华的真正英雄。这3句又与上阕结束的3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烧”的光辉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数”三字,背诵下阕。

    3、课文小结:

    ⑴ 引导归纳中心思想: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学习这首词,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振兴中华热情。

    ⑵ 提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五、巩固新课

    教师表情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下搜集写雪的名诗、名句,写在读书笔记上。

    沁园春雪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理解诗词所写的内容。可以小声跟读。

    给生字正音

    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豪迈、气势磅礴)

    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

    生齐读

    (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一般会是,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自豪、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齐读课文。思考: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

    三、朗读品味

    朗读,除了把握诗歌的感情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停顿、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

    师: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读

    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为什么?(“千”“万”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封”有冰冻、封闭之意。“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师: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

    师: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视野非常开阔,可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诗人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了什么?(这些景色加上了诗人的想象。)

    师: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老师给你一分钟的准备时间。(生描述)

    师:同学们的描述很精彩,想象力也很丰富。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联系当前的革命形势与情形,诗人是在暗示中国革命将会蓬勃发展。)

    师总结: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著名作家吴祖光称《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

    (大屏幕出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同学们请看这幅画,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知道她是挂在那里的吗?(人民大会堂)这幅画就是根据《沁园春雪》的意境画下来的,你觉得它最能体现那几句诗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师: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师:诗人王过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个特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这种革命的豪情好吗?男、女同学分读,展开朗读比赛。

    师:由于种种原因,这首词在1936年并没有发表,它发表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玩弄和平阴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自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应柳亚子先生索句的要求,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不久,这首词就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上,一时震动了文坛,传遍了全国。据说,当蒋介石看到之后,是又急又气,吓坏了,马上召集了很多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没有一首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蒋介石的阴谋不得不又一次破产。这正表明《沁》是真正的千古绝唱,当年柳先生读过后曾写过一首和词,对它进行了高度赞赏,其中有两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词中的哪两句演化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联系上下阕的内容,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师: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惜……射大雕)

    师: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生介绍)

    这些帝王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风云一时,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缺憾,都表现在那些方面?(文学才华、治国本领)

    师:由哪个字领起?(惜)师:“惜”字包含哪些意味?

    惜(1)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

    (2)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含有惋惜之意。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主题句是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毛泽东、无产阶级领袖、人民群众)

    师: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下阕,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一齐朗诵下阕,注意把握激情。

    生齐声诵读

    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你能说一说吗?(生畅谈)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案(篇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10级2班的游艺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雨说》、《心心变奏曲》、《外国诗两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定为教学难点 。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

    练习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2)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可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设计:

    第一步:导入新课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 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设列出的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在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第六步:作业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本重要信息的直观图。它能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下片:点评历史英雄

    本词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沁园春雪教案(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上阙进行分层,这样对篇章分解有助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强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一来学生可以明确每一层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个方面上来,这就为写作技巧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得出,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间一层,学生需要关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里,有一个词中常常出现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会请学生思考“望”字统领到哪一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这种写作现象,以及这种技巧的作用上来;另外我还会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一句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出:“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对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2500字系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