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计划参考]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
  • [计划参考]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

    发表时间:2022-10-10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又是一学期到了,所有的教师准备开始在制定教学计划了。只有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制定好,才能保证实现自己新学期教学的良好设想。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计划参考]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一学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1)班共有31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Jk251.com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jk251.cOm扩展阅读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精选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 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 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 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 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 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 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 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任务目标

    1、按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要求,完成必修五、唐诗宋词、外国小说选读的学习和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训练。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高效课堂的各种设计,形成一个有自己风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力争教学成绩进一档,每班过120分的达到4人,并有130分的突破,在校、县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有获奖学生。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写教学反思,力争发表。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今 学期担任高二15、16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16班是原来我教的班级,只教过一个学期,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该班学风比较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很高,布置的作业都做,绝大多数同学能按时交上。尤其是前15名的女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互相之间竞争激烈,为整个班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王 玉静、刘晓玉、刘桂娇、吴琼等女同学基础扎实,好强心切,表达能力强,语文成绩优异,冲击的目标是120分。王玉静同学的口语表达很好,和魏恒田参加过学 习举办的“春天送你一首诗”的诗歌朗诵会,表现不凡,两人在朗诵和写作方面都有潜力可挖。男生中邢振朋很稳定,书写、表达都不错,可以冲击120分。姜 斌、董成龙脑子很聪明,但基础不很扎实,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多。牟丹尼、吴明倩、王冠英、秦婕基础比较扎实,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这个班级的赵欣, 从单科成绩上看,还不错,可以与王玉静、刘桂娇等同学一较高低。15班,是原来的33班,我没教过,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只在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上做了一下 比较,过百分的人数相当,但高分很分散,不集中在前面,上线多而中标少。

    2、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一个必修本——必修五 (以及读本)的学习,两个选修本——唐诗宋词、外国小说选读的学习,写作——要进行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校本课程——书法。本学期总共只有20周,可谓 是时间短、任务重,要很好地分派好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提高效率。必修五需要讲读的文言文很多,有的甚至很难,可以压缩一下内容,整体篇目在原有的基础 上压缩为10篇,唐诗宋词选本中需要讲读的诗歌篇目唐诗14首、宋词12首,小说选读篇目多,以课内点拨、课外自读的形式学习。

    三、具体措施和方法

    1、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1)集体备课要突出重点,既要注重知识内容要点的把握(教什么),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同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要有所创新。

    (2) 个人备课要舍得下功夫。虽然这些教材教过不止一遍,很熟悉了,但学无止境,只要下功夫钻研,总会有新的收获。而且,教学也应该常教常新,每一遍都要有每一 遍的成色,有所创新才行。首先进一步熟悉教材、教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依据“345”设计适用的教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压缩点东西,添加点创 意,使之更实用、更科学、更高效,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做足准备。

    2、导学案编写要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每个人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都会不同,这同样会体现在学案编写中。自己编写学案,一定要抱着对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来编写,努力做到有思想有内容有个性,为大家提供高水平的`导学案

    3、课堂教学大胆创新、努力实践“345”教学改革。

    (1)走好“三步”:课前的预习要既要好,预习的结果又要要检测好;课内的探究时间要把握好,局势要掌控好;课后的提升题目要选好,落实要抓好。

    (2)完善“四环节”:自主学习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作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怎样把握,学生的讨论达到何种水平如何监测评定,表达交流的方式效果如何;点拨什么,怎样点拨,何时点拨;课内训练练什么,怎么练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

    (3)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紧张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敢说,敢写敢论,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4)课堂要盯紧学生,时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作业、导学案和检测及时批阅,做到不过夜、不隔天;细致认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5、作文教学要细化。指导细、批阅细、讲评细,个别指导要突出个性,优秀作文要打印下发,典型问题要集中修改。

    6、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要加大力度。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要做好指导,课外练笔增加数量、提高水平,批阅及时、全面、细致。

    7、校本教材——书法结合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字写得特别差)以练字为主,适当进行一些书法知识的普及和书法作品的欣赏。

    8、好学上进,提高个人整体水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走出去,学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教改水平,每一节讲读课都要写出思路设计,撰写好教学个案,课后写出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得失。

    9、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制作课件、改造他人课件、完善以前的课件,与其他人分享课件。

    10、鼓励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在教学上尽快地成长、成熟并成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中年教师有责任在生活、工作上帮助他们。

    四、教研教改专题

    课题名称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在学生与教师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自主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通过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形式,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快乐的课堂。

    在全面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改革的基础上,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调整教学关系,构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

    2、课题研究目标

    (1)建构“四环节”课堂结构模式,使之常态化。

    (2)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流的愿望。

    3、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xx、9、5——20xx、9、20

    (2)实施阶段 20xx、9、21——20xx、12、30

    (3)总结阶段 20xx、1、1——20xx、1、15

    4、课题方案实施的措施

    (1)学习潍坊市教科院编写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目标,理解课堂教学“四环节”的意义内涵。

    (2)在班级建立自主学习互助小组,选出组长。

    (3)编制导学案,突出四环节。

    (4)搞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语言水平,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

    (5)做好适时监控,随时修正教学设计,引导表达。

    (6)及时点拨,适当讲解,及时检测。

    希望自己在今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实施好各项措施,自己监督自己,在教学成绩上有重大突破,在个人成长中有大幅提升,为高二的教学带好头,为学校的教育添份力。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二、教学工作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同时对辅助资料加大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同类学科之间的联系。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针对我们这的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和基础不是很好,上课要精选试题,做好教案和学案。要使每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教学落脚点。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好学前提要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和同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进度,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和听课。积极听有经验的老师的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三,教学计划

    要提前一周制定好下周教学学案和教案。要精选试题,力求少而精,有针对性。要备好课,选好教学方法。

    总之,教学是慢功夫,我会试图把它做好。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一、指导思想

    努力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立足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人人都能成功的教学理念。

    值得分享: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合4篇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一学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1)班共有31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书香强校、集团治校”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书香北小、锐进北小、优质北小、幸福北小”,努力开创城北小学教育集团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模式,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新突破奠定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锻造一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团队。

    3、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并以增强科组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

    4、加强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探索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快速、持续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5、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数学学科操作方案,让北小的数学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

    6、做好珠心算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迎接无锡市、江苏省珠算团体和个人教学比赛。

    三、具体措施:

    1、夯实教学常规。

    (1)抓实备课。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在年级组集体备课基础上突出备课的个性化,以适应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数学集体备课不能走过场,要突出对每一个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个性化备课要适应班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设计。

    (2)抓活课堂。结合学校“锐进”课堂的模式深度推进和校本化落实,做好数学组“三课”研究:夯实常态课。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摈弃沉闷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探讨的平台,创设学生思考的空间,确保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打磨精品课。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形式,聚焦课堂,扎实教研,逐步形成各学科的“锐进”课堂基本样式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范式。各教研组精心打磨一节课,按照“集体备课—抽签上课—教者说课—同伴评课”的流程进行研究展示。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究,一课多磨,力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创新示范课。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进行课堂研讨沙龙等系列活动,展示师生风采,积极参与市级及学区联盟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扩大学校“锐进”课堂文化的效应。学校将分学科、分时段安排主要学科精品课的展示。加强听课签到制度的执行,以便有更多教师能参与听课、议课,同学习、共发展;评课要深入做到“三个一”(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扩大评课的参与面,提高评课的思维深度。

    (3)抓精练习。对于平时练习,教师要精选习题,严禁“拿来主义”,教研组长要做好教研组练习安排的统一。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作业批改坚决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切实提高学生作业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对于单元练习,教研组教师要通过集体研究,共同命题保证单元练习的质量。在每次单元练习之后,组内教师要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找原因,寻对策。通过优质练习,切实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4)抓勤辅导。期初,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好培优计划,选好培优对象,科学辅导,培优主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以班级课堂授课形式为主,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为一些特别聪明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培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期初,教师要积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摸清致差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通过有效提优补差工作力争班级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达到目标要求。

    2、探求高效课堂。

    (1)扎实培训求提升。通过教师理论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科组的能动性,使其成为引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促进者和主阵地。

    (2)扎实活动求提高。本学期的科组活动时间和备课组活动时间都是每两周一次,科组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理论学习,观课、议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学习交流等。备课组活动的形式主要以研讨本年级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

    (3)扎实研究求发展。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本学期学校将完善出台“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各科操作方案,要让北小的课堂做到“理念先进,方法鲜活,课堂生动”。理念先进: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精讲多练,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法鲜活:积极倡导生动合作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信息多向畅通;课堂生动:多激励鼓舞,多扬长避短,多互动活跃,多智慧灵动。研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有效优化整合,丰富现学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各学科“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研究,积极带动个人小课题研究,以课堂为实践点,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为生成点,推进学校“情智交融、深度高效课堂”的纵深发展。

    3、打造学科亮点

    学科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思考,周密安排,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科体验,强化学科感悟,提升学科素养。

    (1)每日一题夯实根基。坚持每日一题训练,形成学校常态化提优举措,并结合每日一题训练,举行学科小竞赛活跃学生思维,创建学校提优训练题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比赛促进教师对每日一题训练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数学周”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数学阅读为主的读后感交流,数学能力为主的计算、口算、思维竞赛等,结合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数学广播,数学手抄报展示,通过丰富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3)学科竞赛丰富多样,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聪明题比赛、小论文评比、数学报纸作比赛等。通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珠算教学再创佳绩。加强一到三年级珠算教学的监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的珠算学习的管理,做好充分准备,期初开始,选拔优秀三年级珠算选手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参加省珠心算比赛做准备。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计划,做好开学常规工作检查;

    2、开学工作检查前,协助上课老师做好备课工作;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做好数学教师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5、教学九月份常规月考核工作;

    6、暑期数学阅读思维小比赛。

    十月份:

    1、低年级口算比赛,中高年级计算比赛;

    2、常规考核一月一重点抽查:备课;

    3、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上课;

    4、学校珠算交流展示活动。

    5、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十一月份:

    1、期中质量调研,期中检测分析研讨会;

    2、举行数学组精品课系列活动——说课、评课;

    3、六年级质量检测、分析会;

    4、常规考核常规一月一重点检查:作业批改

    十二月份:

    1、举行数学周系列活动;

    2、常规一月一重点抽查:提优补差辅导;

    3、数学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

    4、开展各年级期末复习研讨;

    一月份:

    1、精心组织数学期末测试和分析工作;

    2、做好各教研组总结工作;

    3、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常规考核工作。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 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 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5.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辗转相除法

    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二步: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三步: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来表示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

    步骤n+1

    步骤n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1):已知函数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算法: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程序:

    INPUT “x=”;x

    y=x^3+3*x^2-24*x+30

    PRINT “y=”;y

    END

    开始

    输入x

    结束

    输出y

    y=x3+3x2-24x+30

    这个程序由4个语句行组成,计算机按语句行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程序中的语句,最后一行的END语句表示程序到此结束.

    ①在该程序中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可以用字母、符号、文字等来表述.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提示内容加引号,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练习:尝试把输入框转化为输入语句

    输入a,b,c

    解:INPUT “a,b,c=”;a,b,c

    ②在该程序中,第3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计划范文]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其三


    马上就要迈入新学期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需要做好。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计划范文]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其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全班同学成绩较去年初有了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纪律性较好,成绩差别不大。

    二、本册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乘法口决(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三、教学进度安排

    (一)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二)乘法口诀(一)10课时

    (三)观察物体4课时(四)分一分与除法15课时

    (五)方向与位置4课时(六)时、分、秒5课时

    (七)乘法口诀(二)7课时(八)除法4课时

    (九)统计与猜测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综观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乘法口诀(一)、乘法口诀(二)、分一分与除法是本册的重点与难点。本册一个重要部分: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应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展其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简单 (1340字)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月度计划精选: 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钟声敲过,即将迎来新的学期,按照学校的惯例,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用心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什么样的教学计划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计划精选: 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2.难点

    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题卡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互动---当堂检测

    教学流程

    流程一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频率?怎样计算频率?

    2.创设情景:

    国家在明年将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各地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此林业部要考查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学生回答,师点评板书课题)

    流程二 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

    (1)阅读教材P157.158的相关内容,完成表25-5

    (2)思考:在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现实情况,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2.同桌交流,对照结果

    3.学生发表见解,相互评判

    4.小组讨论:在进行移植试验时,移植的总数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5. 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

    (1)同桌合作完成表25-6.

    (2)根据表中数据填空:

    这批柑橘损坏的概率是______,则完好柑橘的概率是_______,如果某水果公司以1元/千克的成本进了20000千克柑橘,则这批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是________,若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利9000元,那么售价应定为_______元/千克比较合适.

    6.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组织本组成员交流,力争人人弄懂.

    7.讨论:如果你是柑橘销售商,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8.学生发表见解, 相互评判.

    9.教师点评.

    流程三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提出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补充学生未说到的):

    一般地,当试验的可能结果有很多且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 可以用P(A)=m/n的方式得出概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常常是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即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所得到的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流程四 课堂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1.经过大量试验统计,香樟树在我市的移植的成活率未95%.

    (1)吉河镇在新村建设中栽了4000株香樟树,则成活的香樟树大约是________株.

    (2)双龙镇在新村建设中要栽活2850株香樟树,需购幼树______株.

    2.一个口袋中放有20个球,其中红球6个,白球和黑球个若干个,每个球出了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

    (1)小王通过大量反复实验(每次取一个球,放回搅匀后再取)发现,取出黑球的概率稳定在1/4左右,请你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

    (2)若小王取出的第一个是白球,将它放在桌上,从袋中余下的球中在再任意取一个球,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3.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练习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

    射击次数n102050100200500

    击中靶心次数m8194492178452

    击中靶心频率m/n

    (1)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并填入表中.

    (2)这个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_____.

    (二)给出答案,学生互查.

    作业设计

    1.设计一个统计池塘鱼的数量的方案.

    2.课本P162第3题P163第5题.

    最新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实用!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大全(4篇)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二次根式,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图形的相似,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章:随机事件的概率。其中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这两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相似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三角形的相似、并能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涨到性赢得比例关系。在《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相似》。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随机事件的概率》。《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相似》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并掌握三角函数的初步知识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成立条件。难点是1、会运用方程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随机事件的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内容复习上学期内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相似随机事件的概率綄合复习期末测试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本学期我任教九年级两个班(9、7和9、9)的数学,并担任9.9班的班主任,由于新接手这批学生,所以对班级每个学生还不够了解,但是从其他老师的介绍和上学期的学态中我了解了两班的大致状况:

    此届学生,学生逆反心理较强,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作风懒散。针对以上情况,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数学素质,从而提高平均分。期末平均分提高五分以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培养学优生,保证期末成绩突出的前提下,深入学习,为明年中考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3、辅导学困生,对一些有潜力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成绩教差的学生,给予充分关注,调动学习积极性,使成绩尽快提高。

    二、教学措施

    1、尽快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关键,争取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3、多研究教学改革、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多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作好常规教学,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复习,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每一名学生放弃数学。不让每一名学生放松学习,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施成功教育,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如:组织作业展、几何作图展、设立月考进步奖,月考优秀奖等。

    5、组织学困生的辅导。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多与学生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学习信心。

    三、其它方面

    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制订合理的计划,为下学期全面迎接毕业考试和升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配当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现初步拟定如下学年教学进度表:

    时间内容

    九月份解直角三角形

    十月份二次函数

    十一月上旬二次函数

    十一月下旬以及十二月圆

    一月上旬投影与视图

    一月中旬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四人互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着眼双基,强调目标,分层推进。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第23章:数据分析;第24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5章:图形的相似;第26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7章:反比例函数;第28章:圆。

    三、 教学重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直角三角形》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已知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难点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图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综合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正确写出证明

    《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点是: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对学生的作业要适量,老师深入题海,然后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每次作业,老师要认真批改,并及时发放,注重讲评.

    3、充分利用午休、自习课的时间,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和尖子生的培优,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4、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5、加强与本部,同文间的集体备课,教师间的互相听课,以取长补短,听课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在课后交换意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九年级上学期(3)(4)班数学教学计划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九年级3班、4班两班数学教学,作为毕业班,身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为了搞好本期的数学教学,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部分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担心在本班的后进生差距大,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六章:

    由于下学期的时间紧,要进行中考总复习,本期要完成第22章---第26章外,还要提前上一章下学期的内容。具体内容为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图形的相似;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第27章:二次函数

    四、重点,难点

    重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两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解直角三角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灵活证明两三角形相似,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0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六、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七、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实用精选: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例(4篇)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小学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一学年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1)班共有31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来表示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

    步骤n+1

    步骤n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1):已知函数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算法: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程序:

    INPUT “x=”;x

    y=x^3+3*x^2-24*x+30

    PRINT “y=”;y

    END

    开始

    输入x

    结束

    输出y

    y=x3+3x2-24x+30

    这个程序由4个语句行组成,计算机按语句行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程序中的语句,最后一行的END语句表示程序到此结束.

    ①在该程序中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可以用字母、符号、文字等来表述.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提示内容加引号,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

    其格式为: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

    练习:尝试把输入框转化为输入语句

    输入a,b,c

    解:INPUT “a,b,c=”;a,b,c

    ②在该程序中,第3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今也正是新学期的开端,因此要一个学期的工作都详细的做好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的了解和熟悉。所以,我针对我所任的科目进行了详细的揣摩,写出了一份今年的教学计划。我今年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我对本册教材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首先第十二册教材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治时间的联系

    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着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比例(14课时左右)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二、圆柱、圆锥和球(12课时左右)

    1、圆柱5课时左右

    2、圆锥3课时左右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1课时

    三、简单的统计(二)(8课时左右)

    1、统计表2课时左右

    2、统计图6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节约用水1课时

    四、整理和复习(25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2、代数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4、量的计量2课时左右

    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左右

    6、简单的统计2课时左右

    本学期中我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从自身的质和经验上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识来教授学生。在教学方面我将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来促进班级学生的共荣的进步。在此之中我仍将进行培优补差工作,着重对后进生进行补习和帮助,使他们不再成为整个班级的负担。

    新学期,新气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好地完成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情况,拟定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六(1)班有学生52人,六(2)有学生54人,本年段有学生106人。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为核心,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一)总体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下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务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虽然教学毕业班,我也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感悟新的教学理念。

    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力求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教学的真谛。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

    课堂高效率。

    四、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对后进生要“严”

    对后进生一定要严,发现他们有不良思想行为,绝不能轻易放过,应该及时制止,最好是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对后进生要“宽”

    1、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处理要“宽”。正因为他们“后进”,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处理他们犯的错误时要网开一面,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责骂。转化过程中要宽容他们的对抗情绪,要允许他人犯错误,允许他人改正错误。

    2、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要放宽。后进生的基础差,他们的成绩不要能一步登天,其进步只能是点点滴滴、循序渐进的。要鼓励他们取得的细小进步,不要以对比的眼光把他们与中上层学生相提并论。

    (三)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做好表扬和鼓励。

    转化后进生,要讲究措施和方法,归根到底是要有“爱心、细心、耐心”,有爱才能叩开他们的心扉,唤起他们的觉悟。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争取做到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3、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教研之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5、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屋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书不忘育人.

    6、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精品】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 “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划参考: 小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按照学习的要求,我们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计划。必须要写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才能对教学工作更加有帮助!怎样才能写好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划参考: 小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并不断提炼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深入学习、借鉴“目标尝试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市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备课、精心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课件、教学用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生多动。

    3、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学期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尝试,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

    4、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参加“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自觉进行反思,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关注习惯养成,培养能仁学子。“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抓手,加强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示范引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各自学科特点,共同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计划,进而形成阶段性重点培养目标。力争学期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在此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将课改之路坚持走下去。

    【[计划参考] 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月度范文精选】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