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精品】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 【精品】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发表时间:2022-03-15

    【www.jk251.com -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

    钟声敲过,即将迎来新的学期,按照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在新学期要有新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制定好,新学期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怎样才能写好教学计划?《【精品】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 “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复合型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表现为:①领会题意、明确目标;②寻找解题方向和有效解题步骤;③正确推理和运算,表述解题过程。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广泛迁移的实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创新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建议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快、对,会即有方法,会动手;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只有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以往的月考中可以找出各班的多数学生都有这个通病。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六)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个人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k251.coM编辑推荐

    最新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实用!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文简短 4篇


    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计划(篇一)

    一、活动宗旨:

    书是知识的结晶,书是智慧的钥匙。为了营造健康文明的学校文化氛围,打造“书香学校”工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我年级积极响应,拟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生长”的读书活动,此次读书活动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我生长。

    二、活动口号:

    我读书,我快乐,我生长。

    三、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使同学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同学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生长。

    3、营造亲子一起学习的氛围,让同学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身带来的乐趣。

    四、活动八字方针:

    益智明理——我们爱读书

    良师益友——我们读好书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筹划。

    1、对同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同学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同学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在班级评比栏中设立“读书星”。

    4、同学自身从家里带书阅读,并对同学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书,如童话、故事书、科幻等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让同学充沛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同学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同学来校带课外书)。让同学每天晚上在家里布置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班级建立“阅读个人档案”。每生一张档案卡,用于记录同学的阅读内容和效果。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初步教给同学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

    4、开展交流活动,如让同学选取一段自身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身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同学之间和班级间同学互相交换看书等。

    5、老师和同学一起共读一本书,读后谈谈读书心得。

    6、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

    7、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同学读书的兴趣。

    8、开展“书香之家”的评比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小朋友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每周至少一次“亲子阅读”)再由家长做好“亲子阅读记录”。

    9、开展“班级故事会”。利用经典诵读课的时间,积极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并且举行选拔赛,评选五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为“故事大王”。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加星奖励。

    2、对获得“读书星”和“阅读之星”的同学进行综合评定,选出班级“读书明星”,予以奖励。

    3、定期进行评比,凡是坚持读书并作好记载的小朋友都有可能得到加星的奖励。

    4、年级评选读书优秀班级,授予“书香班级”荣誉称号。

    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加强新课程的悟性,规范“主题有效课堂”操作行为,高一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立足课堂,研究学习的主体与附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工作中既要坚持实干、苦干的精神,又要提倡巧干、创新的方法,教师形成了良好教学风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二.教学工作思路

    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履行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为主线,努力践行“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成绩。

    三.教学工作重点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积累素材,规范学分考核操作行为,以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认真及时操作“学习过程评定记录表”,公平公正,严肃对待,不流于形式。

    (2)每周定期汇总学科组长的记录表。

    (3)学段结束后及时提供各项数据,保证学分评定工作顺利进行。

    2.认真开展好“公开课日”活动,研究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1)每周四为高一年级公开课日,预计安排5个学科,语1人、数1人、英1人、综合科2人(理综1人,文综1人),每周一上午备课组长上报讲课教师,年级统一安排。

    各科要统筹安排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达标课等)从第三周开始。

    (2)个人设计方案,全组备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授课模式,通过公开课日进行研讨。

    (3)授课教师一周内上报存档材料(教案、组内评价记录、反思材料)

    (4)教师学期总结要求是: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3.每个学科树立学科典型,重点培养

    (1)语数英2人,综合科各科各1人,上报年级备案(第三周上报,个人自荐与科组推荐相结合)

    (2)教师本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工作

    (3)有任务时由备课组长组织,打破年级界限共同研究授课方案。

    (4)组内“尝试不同课型的授课模式”时,是直接的实验者。

    4.加强教研、校本研究工作,将集体备课、说课、授课落实到实处。

    要强化备课组的研究意识,以规范教学常规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集体备课时间:

    周一5-6节为语数英。

    周二5-6节为综合科。

    (2)按照“三二一”的时间安排,提前一周拿到教案。

    保证充分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设计。

    (3)保证人数,内容紧凑,时间定为后5分钟——前5分钟 ,课间不休息。

    (4)重点研究“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学案的具体环节之间过渡与衔接。

    (5)有专人进行学案电子版的整理与授课后的反思(记录在学案上)。

    5.主体有效课堂授课模式的实施

    (1)经过三周来的实践,存在问题:

    A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思维停滞,研讨不到位,使主体有效课堂操作不规范。

    B初高中衔接问题:知识要求、思维方法、课堂容量学生有些不适应。

    C课+练实施方案,对“练”课的操作流于形式,“作业讲评+自学完成学案”退化为对篇子的`形式了。

    D结束后,缺乏学科组长的点评或有点评但不到位。

    E缺乏对每个小组考评,没有充分发挥行政组长的作用。

    (2)建议与要求

    A前7个班适当降低或拓宽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不许掉队。其他班根据情况,在保证学科整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调整问题角度,至少有50人不掉队,其余学生都学有所得,防止个别学生的消极行为影响班级和年级的整体氛围。

    B加强问题设计,搭台阶,降低思维难度,诱使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C加强“练”课的调控,严格按要求处理。注重作业的处理方式。

    D备课组要对每节课的实施程序加以解说,减少教师课堂的随意性。

    6.每周两次学分作业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是规范书写,养成逻辑性表达习惯,同时为学分过程考核提供材料。

    (2)做在作业本上,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提出要求。总的原则是无涂抹。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书写不满意,保留学生原有思维过程的痕迹,不许撕纸,进行二次书写,工作计划《高一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3)要有评语,使用鼓励、建议性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也希望学生在评语后给老师留言,表达学习感受,通过各种方式拉近师生的关系。

    (4)评定分数,做好记录

    7.提前2分钟侯课制,

    (1)做好组织教学工作,记考勤。任课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

    (2)提高认识,落实是关键,协同班主任管理班级。

    8.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要证件材料,校级以上)

    (1)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每学段至少进行一次学科竞赛、优秀作业展览,颁发证书。

    (2)探究性学习作品或代表性成果: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记录;课外阅读书目和笔记以及语文口语交际成绩。

    (3)在县(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公开发表的著作。

    (4)口语交际方面:英语口语大赛,语文演讲比赛等。

    (5)本学期(第一、二学段)由语数英三科组织研究型学习活动,第三周与教科研联系制定方案。

    年级不定期安排在周三的第8节进行研究型活动。

    9.推门片段性听课(1)事先不通知授课教师,随时进适时出。

    (2)了解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有效课堂模式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监督和指导教学。

    10.两个主要会议(周三第8节)

    (1)每月一次备课组长会议,汇报前段学科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集中研讨,协调下一步工作。

    (2)一学期2-3次全体教师会,月考后的成绩分析报告会,班级教导会。

    四.常规教学管理

    1.教学检查

    (1)教案:抽查个人,以点带面。

    (2)作业:每学段检查一次作业,抽查班级,以点带面。

    (3)听课:每周不少于1节,年级主任每周不少于3节。

    听课笔记要有评语。

    (4)计划与总结。

    总结是有关“新课程在主题有效课堂上的实施策略”方面。

    (5)每位教师按“好课”标准上一节公开课,写一份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份自已满意的课后记(可在公开课中选,存档材料)。

    2.师徒结对方案

    (1)各组根据情况确定结对教师,名单由年级和各科组商定。

    (2)在10中旬-11月中旬举行汇报课、达标课活动

    (3)师徒安排:共13人学科徒弟师傅备注学科徒弟师傅备注语文王建立黄丽琴物理胡晓丽林玉娥陈兰车庆新吴永朝夏瑞军数学王艳双于杰化学于淑凤李黎明张伟郝丽佳宋秋菊李朝胤董树杰肖琴生物刘蕊王宏英语张秀林孙玉凤历史王丽王部南尹继生王艳军

    (4)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2节课

    3.教学档案管理

    (1)教务处要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要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使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教务处收集的教学档案资料有:教学计划与总结、师徒结对计划与总结,公开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记录、教学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教师的获奖情况、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

    (3)学期末验收各位教师对学生的学分管理记录表。

    总之,强化管理提升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优化管理,使管理与教学互促共兴。

    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计划(篇三)

    本学期,我迎来了一年级新生。一年级小学生从没有接触过攀登英语,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教学尤为重要也颇具难度。我会继续以攀登英语实验项目为契机,本着“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儿童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多听,多学,多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学校的英语优势和特色。为了使学生爱上攀登英语,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树立自信心,使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敢于开口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与他人沟通,逐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具体措施如下:

    备课:

    1、课前认真备课,不打无准备的仗,无教案不上课。

    2、明确本年级总体教学目标、内容及各项要求。

    3、基本掌握重点句型、单词,理解歌曲、童谣、童话故事大意。

    4、丰富北师大下发的课堂各环节组织用语。

    上课:

    1、丰富课堂教具,制作精良的PPT。

    2、按时上、下课,不缺课、不落课。

    3、课堂常规

    (1)有效组织学生学习英语。如:静听、积极跟读、认真观看、大胆表演等。

    (2)坚持English Only原则。

    (3)课堂无死角,调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4)与学生一起表演、做游戏。

    (5)发挥同伴互动作用。

    (6)将评价贯穿始终。

    4、教学方法:

    (1)与“北师大攀登英语”的理念一致。

    (2)灵活运用北师大的教学方案。

    (3)教学方法要有创新。

    (4)充分利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机制。

    5、教学技能:

    (1)能用简单的英语、肢体语言有效组织教学。

    (2)善于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3)能编排一些简单的比赛和游戏。

    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和第二周为预学习周

    第三周至第五周学习Unit1—Unit3

    第六周复习周Unit4

    第七周至第九周学习Unit5—Unit7

    第十周攀登英语期中展示活动

    第十一周至十三周Unit8—Unit10

    第十四周复习周Unit11

    第十五周至十七周Unit12—Unit14

    第十八周和第十九周全面复习周

    第二十周攀登英语期末展示活动

    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计划【篇四】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预备3班,总共26人,男生16,女生10人。孩子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对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慢慢适应。由于本班孩子的年龄较小,英语基础也比较薄弱,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教材内容:

    教材是T、FEnglishForChildren,精选幼儿喜爱的单词句型,歌曲及游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充满激情的教学,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幼儿听力、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本教材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重点单词,句型。所学的单词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三、教学目的要求

    教材从小朋友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针对学习习惯与策略、思维技能与发展的培养,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开发多元智能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活动,使语言学习和小朋友的实际生活自然融合,既激发了小朋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小朋友注意倾听、勇于表达的习惯,更为小朋友创造了用英语进行自我展示的空间与机会。

    一年级预备班的孩子应能达到的课程目的要求为:对英语感兴趣,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四、教学模式:

    本学期一年级预备3班的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的习惯,运用句型和唱儿歌,表演故事等。在掌握教材的知识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中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在情景中介绍新单词和句型,引导学生在模拟性和游戏性活动学习英语;学唱英语的歌曲童谣,根据歌唱学动作,通过歌曲童谣巩固所学的句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五、学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活动;

    2、根据老师发出的指令,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3、掌握大部分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它们准确的发音;

    4、学会有趣多样的英语歌曲童谣,提高儿童英语听说能力;

    5、能用完整的句型回答老师的问句;

    6、鼓励并锻炼儿童大胆的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等。

    7、能够完整的表演课本中所学的童话剧故事。

    【【精品】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相关推荐
    热!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安排汇总1020字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教学基本情况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二、学科教学具体措...

    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 【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依旧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在平时教学时还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比较好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