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 月度范文精选
  • 最新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 月度范文精选

    发表时间:2022-10-10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最新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 月度范文精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曾经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发现在诸多课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任课教师都特别重视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rdq

    uo;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通过对教材和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料的深入解读,我认为“植树问题”就教学而言,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引出“间隔数”与“棵数”这两者的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使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并通过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处理得比较好:

    1、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通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2、我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在直线上植树有三种情况,即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3、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算式来表示出植树的棵数,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之后,再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举起右手比划比划,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从而真正理解这三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学生列式计算出三种栽法的棵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情况,我们在列式计算棵数时,第一步都是先求什么,怎样求?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后得出:要求棵数,得先求间隔数,并清楚地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通过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5、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练习之后,我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本节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棒的自己。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教案: 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最新范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教案: 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学过的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

    课时安排

    7课时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

    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

    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追问:威慑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

    (4)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

    很重要。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最新教案: 舞蹈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最新教案: 舞蹈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设计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与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

    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三、活动准备

    音频音乐、ppt、、技巧垫。

    四、教学任务

    1、 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孩子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五、活动过程

    导入:游戏开始让孩子活跃起来想去跳舞,同时可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4个八拍一组,直腿跳20个为一组。共跳* 组(跟随音乐节拍)。

    五、活动延申

    经过幼儿舞蹈《我的身体》的练习,让幼儿认知到自己的身体。

    六、活动小结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该怎么做, 学习舞蹈只要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

    月度教案精选 连除问题教学思考(写作示例)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了《月度教案精选 连除问题教学思考(写作示例)》,供您参考。

    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思考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问: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关问题。然后出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始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

    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

    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

    第二:形式单一。

    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较模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教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

    第三:我的一些“通病”。

    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较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验有关,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关。

    1.时间的把握。

    前面的复习铺垫时间显得稍长,应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那么全班的读题可能可以略去,只要学生看题解答就可以了。既然前面已经超时,那么要调配好下面的时间。正因为没有做好这一点,同学们的练习时间就短了,也许就没有达到巩固的效果。

    2.让学生说多一点。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说理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疙疙瘩瘩的时候,我总是怕他说不出或者说不好,于是还没有等他说完就总是急着去帮他完善他的语言,其实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把机会留给他们,也就多等几秒钟的时间。

    3.利用好课堂生成。

    本节课有三处生成的地方,我都没有处理的很好,显得有些生硬和牵强。一处是当我问“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吗”,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假如有4个书架……我没有等他说完便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这里我不应该直接否定他,可以说“我们看图上是4个书架吗”可能这样处理会好一点。二处是当我们算出例题的结果是28本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跟我说:书架上明明只有25本书。这使我有点措手不及、哭笑不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当,使他注意别的地方去。三处是一道关于吃药片的练习题,用共150片去除以每日3算出来的结果的单位是什么有点争议,我本应该马上收拢告诉大家这样做是讲不同道理的,所以我们一般不用这种方法来做,可是我还是问了下去,于是各种答案都有,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说着说着,竟觉得有种说不完的感觉。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着,但我想只要能够意识到,我一定可以慢慢地克服,以不断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

    1.手指游戏

    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

    [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

    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

    100÷5=20(段)20+1=21(棵)(板书)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

    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

    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段数=总长÷间距)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

    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透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阶,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

    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

    师:这些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设计意图:乐中求学。把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各种现象糅合在一齐,加深对植树问题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县新开张的德克士为了进一步宣传,要在全长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请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2.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师:能够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再设计方案。把你们设计的方案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择优录取哦!

    (生动手摆学具,画线段图,动手算,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3.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几个间隔?(10个)插了几面旗?(11面,10面,9面)

    师:为什么同样的长度,同样的要求,插的旗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生1:我设计分成10个间隔,插11面旗,两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线段图同时师五指伸直手势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个间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师拇指弯曲其余伸直手势表述)

    生3:我10个间隔插9面旗,两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学具摆法后师拇指和小指弯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

    4.师小结

    同一个要求,同学们却设计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资格。

    五、精彩回放,画龙点睛

    1.用手势表达植树问题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状况。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穿越时空,展望未来

    有20棵树,若每行4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10-1=9(个)……(间隔数)

    9+1=10(棵)……(棵数)

    最新教案: 尊严教学思考最新范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最新教案: 尊严教学思考最新范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尊严》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哈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课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暴露了我对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缺乏学法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还是“备教案”的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其他教师的意见,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上《尊严》一课的体会和总结,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最新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 月度范文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