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汇总12篇
  •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09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汇总12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探究活动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思维训练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15位乘客,到站后有5位乘客下车。7位乘客上车,这时车上乘客比原来少3,对吗?

    2、一班得了15面卫生红旗,二班得了20面,三班得的比二班少,比一班多,猜一猜三班可能得了几面红旗。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很出色,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学数学、用数学

    例3: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8+6=148-6=2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13-6=7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16-9=7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7-8=9(只)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4)

    一、说教材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说课堂

    评价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 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 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 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 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 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 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 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 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 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 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 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 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 下的位置关系。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 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 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2、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 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 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3、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 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 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 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 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 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

    (课本练一练第1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 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 题:说一说。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 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 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完成第59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 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

    (第59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 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 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 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8)

    一、说教材《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题是写数练习。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练习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习,让每一个练习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习练习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观察目的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分与合,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分与合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先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分与合的练习。这样有竞赛的情况下,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分与合的题贴到黑板上,学生就利用这些教具进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活动,完成课本第一题,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并提醒学生从分与合这两个角度分别说一说。

    (三)玩猜一猜的游戏:师先示范,在纸上写上10的分解,让学生来猜;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第三题,我将它改成放风筝的游戏。说说8-10各数的分与合。在教师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出题。

    (五)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个号码,第五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找朋友。练习时,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六)因为事先正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所以第6题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来种一棵小树。提示学生有次序地填写。从下往上,左边的数由大到小,右边的数由小到大。再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各数的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七)写字练习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动中能静一静。

    (八)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0)

    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处都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说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运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这样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义。

    2、会读、写加法算式,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在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性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师:同学们,铅笔能帮我们写字,我们要爱护它。

    二、探究学习

    1、建立表现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试一试提数学问题。

    图一: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问题提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问笑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几支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她是怎么数的?

    (教师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动手拿铅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既直观又亲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计算。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课的开始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写算式计算。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几支铅笔呢?

    师:表示“合起来”时应在算式中间用“+”表示,这个一横一竖的符号叫做“加号”,请大家边读边书写三遍。

    师:请大家读一读式子“2加3等于5”。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2+3”这个算式,你能计算吗?请说说。

    2、探究体验

    师:下面准备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方法多,写的算式多。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1+3=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再请同学说说2+2=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体会到到“合起来用加法”,学会了掰手指头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快的方法计算。

    说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认识了加法算式和加号,不仅会读、会写加法算式,还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了他们足够的独立尝试、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会的知识,教师再用手势等方法帮助他们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他们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充分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根据课本“试一试”两幅图的要求,安排学生戴小汽车、小鸟头饰分两次表演。)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小组)

    师:请同学们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全班)

    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中的“1、计算”“2、填空”

    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练一练”中的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再进行两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后,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进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转换与联系。作为“空间与图形”板块的一节重要内容,它对后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铺垫。本节课我将根据拼组图形的奇妙变化将课题定为《奇妙的图形》。

    如果说一年级上册只是要求指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并初步识别,那么这个学期就需要在此基础上从本质来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够想出一些办法来判断,如折一折、量一量等,继而能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发挥想象,拼组出一些图形。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重点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此之外,我是学生能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奇妙关系,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大量地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孩子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识别几种图形了,但是各种图形具体本质的特点孩子尚未掌握。所以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及边的特点,而难点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分与判断,这是有理论上升到应用的过程。我将会组织孩子在拼组中发现奇妙转化进而验证区分来进行难点突破。

    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活动有 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言语和时间活动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节课又是操作性很强的课,需要要借助具体的学具操作来学习,所以我选择了实验研究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习得新知。为此我要做的准备还真不少,主要是各种图形的折纸和拼片,以及做风车的相关材料。二常用的课件在本节课中有在总结和演示时起辅助作用。

    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三大环节,充分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体验图形的奇妙转化。首先我将用风车激起学生的兴趣,从猜测风车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来引入四种平面图形,是学生一开始就在一种好奇和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拆开风车寻到答案后顺利进入第一环节:折一折。当然折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折中看,折中说,进而明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我也设计了几个层次。在探索长方形的边的特点时,先引导观察,明白对边概念,再示范折纸,提供方法,到提示总结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发现过程。而在探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我将逐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猜测,集中想办法验证到验证得到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发现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时,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都会开始膨胀。而这种操作中得带的知识印象又特别深刻。带着这种深刻印象与成就感,我们跟着小精灵从此那个来到了图形城堡接受挑战,悄然进入第二环节:拼一拼。先用2个长方形拼组,发现长方形竟然可以拼出正方形!此时教师可以是适当反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正方形?来引导孩子会顾刚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他们还想到了量一量的办法,真棒!那么4个小正方形又能拼出什么图形呢?他们也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明白:拼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最后是很开放是一个环节:请你用任意几个三角形拼组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感受图形的奇妙,此时,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孩子们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一定能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这是一个相对开放和活跃的环节,很考验老师的组织教学。我会从各方面进行调节,特别是教师语言。第一环节我会较多的采用引导提示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新知,那么在这个环节我更多的采用指示性的语言和赞赏的语气来调控课堂,让他们大胆拼,仔细看,认真听。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要让他们停下来只有找到更吸引他们的东西。我用变魔术(将远行变成正方形)抓紧了学生的注意力。想变成小小魔术师的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完成了圆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个个都很兴奋,当然在此过程中细节一定要注意讲清,如:对折、找点、画线,都是决定“魔术”成败的关键。

    “圆片可以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的纸片还可以变成风车!”学生被这个风车吸引住,来到了第三环节“做一做”。对学生来说做成一架风车很重要,但是我的重点却不是做风车,而是给孩子提供清晰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做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奇妙变化,做风车之前,从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折成了4个三角形,风车转起来时有出现了圆形。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感受到了奇妙的变化!

    当学生拿着做好的风车,快乐地迎风奔跑时,风车转起来了,学生一定感受到了图形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汇总12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