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收藏」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
  • 「课件收藏」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

    发表时间:2022-11-08

    二年级数学。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收藏」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过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中本课的相关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创设了挑战数学广角的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其次,我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四、说资源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说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学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六、教学程序

    1、通过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示密码信息: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让学生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个位上的1组成21,接下来把原来个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来十位上的2放到个位上,数位交换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数12等等。)

    3、进一步探究排列方法

    课件出示题目用数字卡片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请同桌同学互相合作,一个小朋友摆卡片,每摆好一个另一个人就在答题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同桌合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首先,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问:哪组同学说一说你们写出的两位数跟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学生说他可能漏了,也有学生说他重复了)再引导:要想做到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有学生说先位置调换,也会有学生说固定十位或个位。)

    问: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

    师用学生说的方法摆给学生看

    师一边小结一遍用课件展示:看来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质疑:那谁是密码呢?(点击课件验证)

    4、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课件展示活动一:

    握手游戏

    (课件展示)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3人为一小组为单位,每两人握一次手,一遍握一边数,看3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5、进一步加深对组合的理解

    师引导: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只要每个人都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没有难题可以难倒大家!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数学广角决定给大家颁奖。我们一起去领奖吧!(出示课件)两套衣服

    你们喜欢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这些衣服一共有几种穿法?把这些衣服用序号代替,在作业本上连一连吧!

    生动手连一连,汇报结果

    6、效果测评,反馈信息

    练习一(课件展示)快看,喜羊羊亲自来给大家颁奖呢,他是羊村里最聪明,最爱动脑的羊哦,他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了呢?

    (课件展示)一个练习本

    出示问题(买一个练习本5角钱,有几种付法呢?)

    出示1个5角,2个2角,5个1角的图片

    每4人1个小组说一说吧!生汇报

    课件展示4种付钱方法

    练习二(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5、0、2、6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呢?动手写一写

    提示:注意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写,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能摆出几个呢?指生回答

    课件出示结果,摆出12个数字让学生观察

    学生发现05、02、06不是两位数。强调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帮助理解两位数的特征)

    7、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玩了哪里?对!数学广角。今天的数学广角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师小结: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要仔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体验到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jk251.cOm扩展阅读

    [课件范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课件范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46-47页上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编排了“做一做”、“说一说”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这是本节教材的一个特色。“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我的思考

    有了对教材的深入了解,有了对二年级孩子的基本认知,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让学生在童话情境中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数型结合的模式中自主建构,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中稳步提高,让学生在愉悦赏析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下面我从各个教学的环节设计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意图。

    五、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森林王国里举行了动物聚会,看玩的多开心啊!根据情境图,能找出哪些有效地数学信息呢?

    这时学生会根据情境图找出

    鸭子: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小象:3只

    猴子:3只 鹅:12只 小鸡:8只 小鸟:6只

    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这时有同学会说出一系列“比多比少”的关系,还有同学会说,小鸡的只数有4个松鼠的只数一样多,不管学生找出何种关系,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你是从比较多少的角度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真棒!” 除了比多比少的问题,他们还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小鸟数是小象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倍

    【由此引出关于倍知识的学习。】

    猜猜,小鸟数是小象数的几倍?(2倍)

    一边板书一边说:

    一会咱们得研究研究。板书:小鸟数是小象数的2倍?

    你为什么这么说,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追问:为什么要把小鸟分成3个一份,3个一份这样的2个3呢?你是以谁为标准的呢?

    【从探究6是3的2倍开始,让学生走进“倍”,明确倍是两个量在比较,先找到一份,再找到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二).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

    1、在这一环节中,通过3个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即:动手操作理解2倍——观察比较理解几倍——把我特殊理解1倍。

    环节一:动手操作理解2倍

    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算一算,比比看谁的方法能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明白。

    2、生操作师巡视:提示:嗯,你用了摆小棒的方法,很直观,可是我看不到小象的只数啊,再想想;呵,还有用算式表示的呢,很简洁,思考一下怎么想的,一会说给大家听;(巡视找到用符号表示的孩子板演)

    准备好的同学,先和同桌说一说

    3、引导汇报: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注意:先说清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第一种情况:用摆小棒的方法表示的

    第二种情况:画一画

    图1:简笔画

    图2:符号代替

    图3:线段

    第三种情况:列出算式直接表达

    【透过三种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明白有几份的原理,在运用画图圈圆圈数型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几份的由来,最后通过算式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逐层帮助学生理解“倍”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稳步提高

    我设计了两个练习,每个练习都是开放的,这样的设计呈现梯度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用。

    练习一、小兔 小象 3倍?

    (1)你们看,谁又来了?(小兔)现在小兔和小象的只数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它们之间存在3倍的关系,想一想,小兔、小象可能来了多少只?

    (2)同桌商量一下,填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小表格里?(巡视提示:呵,他们两个有那么多不同想法啊!)

    (3)汇报:你们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看来倍数不变,小兔数和小象数都在变多或者变少,怎么变化的呢?

    练习二:出示主题图:

    你们真会思考,看小动物们全来了,快来比一比,谁是谁的几倍?

    当说到孔雀时追问:还有谁是孔雀的多少倍?你们有发现吗?

    【练习的设计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富有层次练习便于充分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反馈和矫正中,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得到鼓励,从而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

    (四)、总结欣赏,体会数学美

    在小动物的运动会上你们表现的可真棒,现在说说你们有什么收获?

    其实倍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看(展示生活中关于倍的常识)

    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尾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反思对所学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又欣赏了生活中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美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你写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你写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8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突破:通过口诀的编制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合理、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味到“有价值的数学”、“有乐趣的数学”。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编制8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巩固口诀。培养学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法的意义、口诀的与编制规律来进行口诀的熟悉,多读、多练、多背加强口诀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口诀的编制与整理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3、课堂组织民主、科学、和谐,这种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

    摆方块活动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

    在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平台。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背诵。

    谁能回忆一下昨天我们是如何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说说看。

    预设:A用小三角摆小船

    B用连续加的方法

    2、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大胆尝试的机会,让你们仿造用三角摆小船的方法研究一下如何编制8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用回忆7的乘法口诀推导和编制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拿出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填书上的表。小组合作。

    出示一个由8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正方体。

    数一数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摆1个大正方体用8个小正方体,摆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合作摆一摆,分别说一说,再填书中表格

    据此,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说说。

    在让学生观察说说每一句口诀有何变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这个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这个理念,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回顾探究过程,自然生成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正方体,探究了8的乘法口诀,谁能把我们刚才动手的过程简单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每次都用8个小正方体?(1个8)

    为什么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摆一个大正方体?(多一个8)

    观察口诀表,看看每一句与相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

    预设:A结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变,8的个数不同。

    在同学们充分观察讨论之后,老师小结:8的乘法口诀以1个8 为基础,依次增加一个8;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一个8这就是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记忆8的乘法口诀。

    2、先观察“想想做做”第一题,想好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直接填空。订正时,请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知识形成的要点,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新知应用,体会知识价值。

    1、“想想做做”第三题,对口令练习。让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说出相关乘法算式,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诀。

    2、第四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第五题,要求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个。

    4、第六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获取的信息有:一共有7人参加收割向日葵的劳动,每人收8棵,一共收了多少棵?

    5、第七题,让学生根据口诀填空。通过填未知乘数,既巩固了有关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形式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既避免了学生单调乏味之感,又从不同角度多种视角巩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动化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谈话:1、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说说。

    让不同的学生谈谈收获,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概念。

    2、师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五、 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做到了一下几点:

    首先,体现了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构想。

    其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第三,教学任务明确,抓住了重点。

    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一八得八

    2个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个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个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热门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经典版)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门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经典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分析数据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答题卡、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君山公园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亮亮的,看的可认真了,那你知道这美丽的风景是哪里吗?

    生:君山公园。

    师:是啊!“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是我们岳阳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想不想去玩?(想)

    师:那好,今天就去玩一玩,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也准备去呢。瞧!他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出发。(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师:二年级有四个班,你打算为他们安排几条船?

    生1:每个班一条船;生2:两个班一条船;

    生3:三个班一条船;生4:四个班一条船。

    师:能把你的安排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汇报:方案一:23+31= 32+39=

    方案二:23+32= 31+39=

    方案三:32+31= 23+39=

    。。。。。。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乘船的方案,赶快看看为你们准备的大轮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限乘68人)

    师: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过68个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出去游玩要注意安全,那你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那种方案最合理呢?同学们分三个小组算一算,一小组算第一种方案,二小组算第二种方案,三小组算第三种方案,可以独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学生。

    A、一小组算的最快的学生汇报:刚才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呢?聪明的孩子一定会认真听别人的好办法。

    生:23+31=54,23+30=53 53+1=54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吗?(指生重复说一次)

    谁有不同的方法?。。。。。。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32+39=怎么算呢?

    生:32+30=6262+9=71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汇报第二种方案。23+32= 31+39=

    C、汇报第三种方案,32+31= 23+39=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那种方案最合理?(第三种方案)

    通过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知道了第三种方案最合适,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相加,个位满十要想十位进一。)

    二、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口算练习。

    师:安排好了乘船方案,现在我们出发去君山公园拉。公园到了,管理员阿姨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如果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的完成这些练习题,就将获得拥有这张优惠券的机会,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玩,想不想试试?

    课件出示口算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练习一的题,每人独立做4道,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但是不能帮忙做。

    集体订正。

    师:做对的学生请举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拥有优惠券的机会。

    做错的孩子请举手。你们真诚实!你们错的是那道题,现在能改正吗?管理员阿姨觉得你们既诚实又可爱,也把这张优惠券送给你们。

    2.选择游玩的项目。

    课件出示:瞧!这就是管理员阿姨为大家准备的游玩项目,同桌商量选好项目后,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将算式写在练习卡右边的横线上。

    项 目

    价格(元)

    猴 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床

    10

    海盗船

    16

    蹦 极

    28

    学生合作安排自己的项目。

    (刚才在选项目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能互相谦让,合作得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

    投影订正。

    3.小小采购员。

    大家玩的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要吃中饭了,这是一张调查表。

    班级

    面包(个)

    盒饭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在练习卡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A、指定学生汇报

    23+18+17=58

    13+15+39=67

    B、仔细观察这三个数,谁有更好的办法,能最快算出来?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游玩了君山岛,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数学书第90至91页的内容。

    (请打开书仔细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你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回家吧,回去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哦。

    [课件分享]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其八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分享]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其八”,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教材分析:

    《花园》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结合“花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教材要求学生既学会画图表征,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四、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 “动手操作法”。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倍数问题。把学习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智慧共享的园地。

    五、教学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1、(放音乐)一阵雷雨过后,天气晴朗了,森林里许多小动物都高兴出来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体图画)谁来介绍一下?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构建“倍”的概念。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小猴子和小鸭子的只数关系。比较两个数除了“求和”、“比多少”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叫做“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2、构建“倍”的概念。

    体会“倍”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3个教学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体会“倍”意,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1)第一层教学:初步体会“倍”含义。

    同学们!刚才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猴子有几只?鸭子有几只?如果我们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猴子摆几个圆片,鸭子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摆。(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师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圆片画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 6÷3=2,老师引导学生说: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再什么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2)第二层教学:加深对“倍”的认识。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现“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老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并说出理由。

    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小鸡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小鸡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第三层教学: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下面请同学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说一说

    (4)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让学生初步体会应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根据课本的练习编排,我设计了闯三关练习,让学生带着兴趣,玩中学,学生在轻松而又带有竟争性中解决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1、第一关“比速度”。

    2、第二关“比高矮”。

    3、第三关比记忆。

    同学们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最近的天气吗?看图理解,寻求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老师归纳: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研究的成果,这样做更体现了“过程”。整堂课的设计,由生活情境导入,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倍”,再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解决有关“倍”的知识,最后到生活中寻找倍,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在具体的情况中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动中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3个层次。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

    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猴子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个小圆片看成1份,那么代表小鸭的6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2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猴子的2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

    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松鼠数和小鸡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课件收藏】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件收藏】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说教材和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等。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地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故意出错题让学生判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最优化。

    第四步,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示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件收藏】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课件收藏】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

    (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

    四、说教学程序:

    (一)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五、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3课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游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时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认识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历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十分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如果采用投骰子则无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游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似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经验。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推荐课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推荐课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5页106页的《中位数》。

    大家都知道中位数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以前是放在中学教材中进行教学的。而今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用它来描述数据组数据的统计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便应运而生。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单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中位数。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优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设计学生口算成绩为倒数第二名的学生向妈妈索取奖励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数的的优点。通过探究,得出数据是奇数个和偶数个的中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3)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中位数。

    2、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进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例探究,理解感悟

    (三)课堂活动,练习反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教学设计不做更多的详细介绍,想说明一点的是:练习题的设计我选择了上周刚刚进行的立定跳远测试,由这个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探索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中位数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努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主动发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简析】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难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下面结合我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以及进率,估计物体表面大小,揭示课题。为下面介绍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作铺垫。这个部分应该熟练些给学生快速复习旧知,重在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新的面积单位需要。

    二、合作探究,认识1公顷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通过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等体会1公顷。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大小。这堂课,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动得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体系,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注入了必须的动力。

    欣赏图片引起人注目,在这样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借助对这些风景区的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起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1公顷的大小。

    三、联系生活,体会1公顷大小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想象、交流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再以学生熟悉的操场、教室的面积推算1公顷的大小,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应该举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掌握单位换算

    这节课,我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的掌握。一是基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另外是综合练习,主要让学生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的层次清楚,形式活泼,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1公顷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是学生熟练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广大农村小学的数学学科中,许多学生对新教材很不适应,两级分化严重,个体差异大。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务必要认真分析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层次分明,既能让中低层次的学生参与,又能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参与。在课堂互动时,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千方百计给所有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都有机会参与,也都敢于参与到互动中来,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在动,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优生在动。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环节,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最后让学生改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六、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本课主要学习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本课新知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这个部分多让几个学生总结。

    [课件必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课件必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

    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

    3、尝试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辨证的分析问题

    本课使学生在平常的口算练习中,根据思考,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从广泛的正面举例中证明自己的推测,还要全面的分析,从相反方面思考举出反例,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正确。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个突破,能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整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猜测—验证—总结结论中,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试了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 让学生口算结果,后面的这道题目由于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算不出来,而教师轻易的算了出来,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初步发现规律

    口算一组:

    14÷2=7 560÷80=7

    140÷20=7 5600÷800=7

    280÷40=7

    观察这组算式,

    得出:被除数乘10,2,除以2, 除数也跟着变化,而商不变

    2、逐步完善,让学生举例验证我们刚发现的规律

    询问学生还有别的发现吗?所有的数都符合这一规律吗?

    突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是不可以的。[ — xxjxSJ。 —更多数学说课]

    (三)反馈练习,应用规律

    这一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学习。

    1、规律的直接应用:第94页第4题: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规律的运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规律计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通过判断哪个算式的结果与48÷12=4的商相等,说说理由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① (48÷4)÷(12÷4) ② (48×5)÷(12×5)

    ③ (48×3)÷(12÷3) ④ (48÷3)÷(12÷4)

    4、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灵活掌握情况,通过900÷25的题目,让学生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然后化难为易。

    在这几个巩固反馈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课件收藏」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