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教你写范文:2021初三化学知识点
  • 教你写范文:2021初三化学知识点

    发表时间:2022-07-13

    初三化学知识点。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你写范文:2021初三化学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JK251.coM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教你写范文: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如何写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教你写范文: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如何写》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三)》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的人才。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有机物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化学原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基本化学原理包括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动力学(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四章)、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第六章)、沉淀平衡(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第八章)、原子结构(第九章)、分子结构(第十章)、配合物结构(第十一章)。课程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观点阐述基本化学原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将基本化学原理渗入到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和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原理,领会元素的主要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索,流利地回答问题和解答习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压;

    2、熟练掌握动力学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热力学关于反应热的计算、用吉布斯能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熟练掌握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和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认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

    5、熟练掌握分子结构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6、熟练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研修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中学化学基础: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分子及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浓度的计算,会进行数学中对数、反对数、开方及指数运算和计算器的使用。本课程为后续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 溶液

    (一)课程内容

    1、溶液的浓度;

    2、稀溶液的依数性 ;

    3、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熟练进行计算和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渗透压;了解电解质溶液依数性“反常”的内在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度、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氛、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

    2、掌握: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Raoult拉乌尔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会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小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3、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现象、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净渗透方向、渗透压和van‘t Hoff范特荷甫定律;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萎缩和溶血,会利用渗透压法测定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课程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反应速率理论;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活化能,和外界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会进行相关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会进行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换算;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概念;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Ea 和逆反应的活化能Ea‘与反应热ΔrH的关系;酶催化;能看懂根据实验数据或反应机理写出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的2个条件;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反应历程,降低了活化能。

    3、熟练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能根据实验数据写出速率方程式、阿仑尼乌斯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作图法求活化能;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课程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吉布斯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知识,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学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领会: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和基本概念——内能、热和功、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变、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方程式、标准状态;

    领会熵的定义,会计算反应的熵变

    2、 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ym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Hy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rHym;会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会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式△rGym,T = ΔrHym-TΔrSym进行有关计算,并正确判断在恒压情况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3、 熟练掌握:吉布斯能G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能ΔfGym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Gym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rGy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五章 化学平衡

    (一)课程内容

    1、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正确书写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并由此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rGy,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浓度、温度、压力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的表达法;

    3、 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的关系式:△rGy = - 2.303RT lg Ky,会熟练计算,并根据反应商Qc或Qp与标准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第六章 酸碱平衡

    (一)课程内容

    1、酸碱理论;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3、弱酸弱碱电离平衡;

    4、缓冲溶液。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酸碱理论,明确酸、碱、两性物质的定义、强度的相对性,学会计算溶液的pH值;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机理、计算和配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酸碱理论的发展;盐效应;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机理;人体pH值的维持和调控;

    2、掌握:通过水的离子积Kw计算溶液的酸、碱度;正确判断两性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同离子效应;根据需要选择和配制(计算)缓冲溶液;

    3、熟练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Ka、 Kb、Kw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计算一元和二元弱电解质水溶液中的[H+]和[OH-]或pH值。

    第七章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课程内容

    1、溶度积原理;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沉淀转化;

    2、掌握:分步沉淀,判断沉淀的先顺序、各离子是否能完全分离;

    3、熟练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的表达方式,溶度积和溶解度s之间的换算;会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八章 氧化还原

    (一)课程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3、氧化还原平衡;

    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理解电极电势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熟练使用Nernst能斯特方程,根据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氧化值的概念,依此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半电池、电极、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写出电池符号;

    3、熟练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物质本性、温度、浓度(包括氧化态、还原态和介质的浓度、酸度、沉淀剂)等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熟练应用Nernst能斯特方程式。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及相关计算。

    第九章 原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2、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3、多电子原子结构;

    4、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5、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现代量子力学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等概念,明确多电子原子的结构,能从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氢原子光谱、能量的量子化、光子学说、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和测不准原理;等价(简并)轨道;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负性;

    2、 掌握:波函数[Ψ(x,y,z) 、Ψ(r,θ,φ)]、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定;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D(r2R2)~r图。

    3、 熟练掌握:屏蔽效应和钻穿能力、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子组态和元素的分区。

    第十章 分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共价键;

    2、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分子内部原子间强的作用力——化学键中共价键的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和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及分子的极性和磁性;理解分子间力。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现代价键理论理论要点——共价键的本质、形成条件和特点、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和键参数;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ABm型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轨道能级及电子排布,解释分子的磁性和稳定性;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范德华力的分类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熟练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sp、sp2 、sp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能写出中心原子杂化示意图、说明分子成键情况、键角、分子构型;氢键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一)课程内容

    1、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异构现象;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配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和配位平衡,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配合物的异构现象;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2、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中心原子、配体(单齿配体、多齿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配合物的分类、命名和配位键的本质;

    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中d轨道的能级分裂、分裂能、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能判断配合物的磁性、相对稳定性、颜色;

    掌握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熟悉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其他配位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会进行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特点、内轨型配合物、外轨型配合物、磁矩和中心原子d轨道单电子的关系,能根据实测磁矩判断杂化类型

    第十二章 非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三章 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四章 过渡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要求应考者一般性理解和记忆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属于泛读以扩展知识面的内容。

    掌握:要求应考者清楚理解、牢固掌握课程的较重要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透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课程中的最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无机化学(第4版)》,许善锦主编、姜凤超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领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和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时,应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必须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留待以后解决。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解答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自学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都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40% .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如:将HAc-Ac-缓冲溶液稀释一倍,溶液中的[H+]就减少为原来的1/2.

    二、单项选择题

    如: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υ = k c(A)c的0.5次方(B),可以判断该反应为( )

    A. 0.5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复杂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为1.5

    三、填空题

    如: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20)。

    四、简答题

    如:医学上等渗溶液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多少 /mmol·L的-1次方?

    五、计算题

    如:已知 [Cu(NH3)4]2+ 的Ks = 1.12×10的13次方,Cu(OH)2的Ksp =5.6×10的-20次方,NH3的Kb=1.79×10的-5次方。在含有0.2 mol·L的-1次方 NH3 , 0.1 mol·L的-1次方 NH4Cl 和0.20mol·L的-1次方 [Cu(NH3)4]2+ 溶液中,

    (1)溶液的pH值是多少? (2分)

    (2)溶液中的[Cu2+]为多少? (2分)

    (3)能否有Cu(OH)2沉淀生成。 (1分)

    教你写范文:高三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之四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你写范文:高三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之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1、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换取外币增多,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换取外币减少,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1)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和出外国消费,不利出口,)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⑤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和出外国消费)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者]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二者成反比,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需求弹性小)

    ②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变化:互补商品—通向,替代商品—反向)

    2.价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的影响[企业]

    (1)调节产量。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增加产量。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减少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客观因素----根本原因: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人们的收入差距)③.物价影响消费。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上升。④商品性能⑤国家消费政策

    2主观因素: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还会受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四、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1)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六、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③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④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⑤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⑥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七、如何成功的经营一个企业?

    ①方向(或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规划的公司制改造(即改为股份制)

    ②战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创新--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素质,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品牌--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⑤诚信--.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⑥责任--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⑦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又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⑧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⑨规模--还可以通过兼并,强强联手,扩大规模。

    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学会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八、就业

    1.为什么就业难?

    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步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④就业观念不正确

    2.为什么重点关注就业?

    [社会]经济--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政治--③就业是安邦之策,有利于社会稳定

    [个人]③经济--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④文化--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国家]①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就业规模。

    ②党和政府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③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者]①每个劳动者都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转变就业观念。②努力学习,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企业]①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③承担社会责任。

    4劳动者维权

    (1)劳动者的权益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②取得劳动报酬③休息休假④接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2)为什么要关注维权?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劳动者各项权利和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满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3)如何维权?[国家]①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③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企业]①增强法制、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②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③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个人]①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前提、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③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④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诉讼、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九、为什么要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体现。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积极性。④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⑤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个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⑥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十、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1)根本举措--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

    (2)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提高两个比重--①提高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①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②要规范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

    (6)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

    十一、财政作用:

    1.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

    2.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三农、国防、文教卫生等公共领域)

    3.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新修订内容)(重中之重)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市场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配置资源,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弊端。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十三、围绕主题抓住主线(重中之重)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涵略但要注意新提法)。

    2、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思路:一个立足点,两个更多依靠:市场结构与资源结构)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思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

    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思路:区域结构)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一条道路、三个方针、一个新型关系)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十四、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模板)

    (1)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宽层次、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思路:落实主题、主线)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心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

    ③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出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4)学会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5)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十五几个公式性的东西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外汇变化:甲国:乙国汇率m:n,甲国货币贬值10℅,则甲乙两国货币汇率关系表现为:m:n(1-10℅)。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价值量变化计算:甲国m商品去年为价值10元,今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则今年m商品价值量为10÷(1+25℅)。

    物价上涨计算:甲国m商品去年价值量为10元,今年该国物价上涨率为25℅,则今年m商品价格为10×(1+25℅)。

    2021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篇二)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篇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优选: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这篇《优选: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初三化学说课稿之五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化学说课稿之五”,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第二节。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论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3、重点与难点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及分子概子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学生完成对分子特征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新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从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开始;经历探索新知,归纳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总结新知,随堂检测;布置作业,梯度提高等过程来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事先在讲台上放一杯高粮酒,让学生闻到酒味。

    (2)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用热水,实验时间较短)

    还有:(多媒体)(生活中的经验)

    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少,温度高时减少得快。

    问题:为什么酒是在讲台上的杯子里,大家却可以闻到酒味,为什么把品红滴到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为什么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少,温度高时减少得快?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讲授新课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一些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多媒体显示:苯分子的图象

    多媒体显示:移走硅晶体中的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通过这些不仅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还可说明分子、原子等粒子很小。

    教师设问:分子、原子是很小的微粒,小到什么程度呢?(出示一组数据给学生看)

    多媒体: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10—26kg,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日夜不停,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借此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设问: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外,还有没有其它特点呢?

    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学生按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我对这个探究做个改进:很多学生会折纸鹤,我就引导学生把A,B两烧杯改成用虑纸折成的纸鹤,一只贴在大烧杯内壁,一只在外壁。如图:实验前用酚酞把

    纸鹤喷湿,在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白鹤会变成红鹤,这样会缩短实验时

    间,并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1”里,把氨水滴到酚酞里,由于酚酞接触到氨水变红了,而“实验2”里,我们事先并没有让氨水与酚酞接触,酚酞怎么也变红了呢?

    学生讨论后,很自然得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学以致用:让学生解释,课前的(1)(2)两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探究二:在两个一样大的烧杯里,一个加热水,一个加冷水(水量一样多),然后分别滴加两滴品红,观察哪个扩散快。由学生自主探究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学以致用:让学生解释前面第三个问题。

    至此学生对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微观表象已能基本形成。

    多媒体展示:

    说明:由于物质的三态及其体积变化情况在初二物理中已有介绍,所以这里就只展示上面的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子间有间隔,且气、液、固三种状态分子间隔不一样。而安排学生课后去完成P53的家庭小实验,使课堂得到延伸,并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习惯。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放映:水蒸发和水分解的动画

    学生观看后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上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与交流意识。

    受热

    (水分子)

    (水分子)

    水水蒸气物理变化:状态改变,分子本身没变

    (2)水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然后再播放HgO分解的动画,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变化。加深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

    通电

    (氧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利用水和氧化汞分解的动画,能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为原子,而原子没有再化分为更小的微粒,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较好的突破难点。

    五、巩固练习,实践新知

    (1)人们为什么总是把湿衣服放在太阳晒得着的地方?

    (2)通常状况下,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易被压缩,这是为什么?

    六、本节小结

    想一想,并竞答,看谁答得好(加强对分子原子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分子和原子有什么相似点和区别:

    分子

    原子

    区别

    相似点

    七、板书设计:

    课件中体现

    八、作业布置

    2、P53的家庭小实验

    选作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2)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九、教学设计说明

    1、创高情景: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

    2、活动探究: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与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3、多媒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4、运用新知:通过分子、原子能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实用范文:高考物理知识点如何写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范文:高考物理知识点如何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任一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方式有:与磁体接触;与磁体摩擦;通电。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5、磁场方向: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6、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7、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8、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实用范文:地理高考知识点其三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实用范文:地理高考知识点其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 /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总结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其二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其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关于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70字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关于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7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 Se、 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范文示例: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资料如何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范文示例: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资料如何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导学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导学

    学习氧气时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是否溶于水等。

    ①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尽快地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③药品不能聚集在试管底部,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使之均匀受热。

    ④铁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

    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要忘掉在试管口处放上一团松软的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⑧实验开始前,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⑨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⑩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导航

    自然界中存在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加热到100 ℃水就烧开了。冬天,到了0 ℃就要结冰。冰浮在水面上。

    正极得氧,负极得氢。若将图中正、负极反接,左边试管得氧,右边试管得氢。

    实验技巧: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电解水时在水里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电解需要通直流电,干电池就是一种直流电源。

    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氧气的检验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检验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由于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且知道物质是可以再分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氢意即“轻”。因此氢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气球可以高高飘扬。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均可能发生爆炸。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对于任何可燃性气体,燃烧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二次验纯时,必须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一会儿,防止残留在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引爆不纯的氢气。

    利用明矾等絮凝剂,这些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则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

    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③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022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月度范文精选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月度范文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NO3混合物。

    6.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7. 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 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5 O

    好范文推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之三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范文推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之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爱惜水资源知识点其三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爱惜水资源知识点其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二氧化碳概念

    二氧化碳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₂,是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气,也称碳酸酐或碳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溶于水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干冰升华吸热,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

    实验室制取步骤

    检查气密性后,将碳酸钙(或石灰石)放入反应器内,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气泡,并且,碳酸钙(或石灰石)也慢慢溶解,生成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或用排水法(最好将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收集二氧化碳。

    【教你写范文:2021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