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绿色蝈蝈课件合集8篇
  • 绿色蝈蝈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17

    绿色蝈蝈课件合集8篇。

    在这里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绿色蝈蝈课件”的阅读材料,也许这篇文章能够启发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制作好的教案是实现优质教学的有力保障。

    绿色蝈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理解式朗读的方法感知内容、理解欣赏。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悟生动的笔法描写观察到的场景。【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具准备】毛笔抄写两则谜语的白纸、蝈蝈有关的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很高兴来到六安九中,和各位同学共同学习。为了表达我对同学们的诚心,我想给同学们带来点什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喜欢小动物吗?我这里有一则猜昆虫的谜语,请看——(出示谜语): 谜面: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瞧!昆虫们的小日子过得多么舒服啊!我们想不想和它们交个朋友?好,我们现在就去见一位法国朋友。见了外国朋友可要“讲文明,树新风”呀。你看,我们喊它什么?绿色什么?多亲切啊,见面就喊哥哥。

    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基本信息,明确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总揽全篇。

    谈话:同学们把绿色“哥哥”叫得如此亲热,你们了解他吗?老师考考你们,请用“读过全文,我知道了绿色蝈蝈„„”说出它的某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其分辨不同的方面,并在黑板上板书(声、形、斗、食、居)。

    2、启发达成学习目标。

    手捧这篇热情洋溢的随笔,你觉得那个地方最有趣味,最值得回味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表扬学生对文章的主动评判和学习的愿望。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就选择最集中、最具体的片断,来学习精彩的描写,感受观察者浓浓的情意吧。

    三、直奔重点,赏读片断。

    以下根据学生喜爱程度,主次可作调整。

    1、“争斗”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第5自然段,合作学习此段。要求:

    A画出描写最生动形象和最富有感情的句子;B旁批出你喜爱它的原因或它的巧妙之处; C进入角色,向同学们大声读出你的喜爱之情;D以前后位四人为一小组,研读成果由一人记录并作发言。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段,看看能否读出那种紧张的战斗气氛和观察者的钦佩之情。其他同学听他读的如何。

    (3)在“评人读,我要读”的环节中学习语言、修辞,领悟感情。指定某学习小组中一名学生朗读后,问大家他读的效果如何。其他组同学展示最喜爱的一两句话的朗读和理解。参考:——拟人手法运用,平添情趣,亲切形象。

    ——动词连串使用,突出了蝈蝈这个进攻者的锐不可当之势和被进攻者的懦弱。

    ——神情活灵活现。如“纵身追捕”等。

    ——观察者细致,沉醉昆虫世界,折射出人性的关怀。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学习方法,写作技巧,个人体验)

    2、“争鸣”部分

    如何表现出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请默读课文自学。交流:

    (1)比喻法变陌生为熟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2)大量使用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多姿多彩的虫鸣世界。(3)段尾深情的慨叹,亦庄亦谐,令人动情.。

    3、“争食”“争水”„„

    法布尔的《昆虫记》有无穷的乐趣,愿大家常到那里游览。

    四、口述小动物

    动物世界如此美妙,怎不令我们怦然心动,让我们畅谈自己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吧!要求: 选择最有趣味的细节,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一分钟准备。

    学生发言,教师夸赞有所体验的同学,调节说出具体细节和规律,避免泛泛而谈。

    五、课堂小结

    (1)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2)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其实,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要同学们专心探索,还有很多个世界等待我们去打开。

    六、布置作业

    1、请针对板书中的五个方面,分别从文中找出或自己编出绿色蝈蝈的美称来。

    2、请同学们再猜一个谜语: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设计中,我时刻注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自主合作、亲身体验能够较有层次达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

    声:尖锐、喑哑、短促、清脆、柔和——()形:嫩绿、苗条匀称——()

    斗:纵身追捕、开膛破肚——()

    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居:和睦共居——()昆虫之争

    争斗争鸣争食、争水„„

    拟人比喻生动形象、比较突出特点、情感真诚(人性美,尊重关怀生命)

    绿色蝈蝈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描写绿色蝈蝈这种昆虫的。

    2 、体会并能说出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教学工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学习,最近,我们读了两本书,一部天书,一部地书,仰头读天书,看云识天气,了解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俯首探地书,倾听化石吟,我们了解了远古世界的情况,今天,我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丛林,到田间草地寻找绿色蝈蝈,听听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讲述的蝈蝈的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描写绿色蝈蝈这种昆虫的。

    2 、体会并能说出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三、带着渴望的心情读课文:

    1 、导读小提示:

    默读课文,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绿色蝈蝈这种昆虫的?

    温馨提示:阅读时,边读边勾画课文,学会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间5 分钟,

    明确:作者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有关蝈蝈的知识,叫声、外形、食性。

    2 、小组赛场:我们最棒

    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阅读分析蝈蝈的叫声、外形、食性。

    (1) 倾听蝈蝈的叫声:窃窃私语、像滑轮……、喑哑、连续不断、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2) 欣赏蝈蝈的外形:浑身嫩绿、淡白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大翼轻盈

    (3) 观察蝈蝈的食性:昆虫类、水果类、青 草

    小结:在介绍描写蝈蝈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不拘一格,生动传神的语言,充满文艺的气息。

    四、带着思考的习惯品课文:

    1 、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a . 狂热的狩猎者:夜间捕蝉的蝈蝈

    b .夜晚的艺术家:入夜鸣唱的蝈蝈

    c .我笼里的囚犯:入笼喂养的蝈蝈

    d .蝉 的 屠 夫: 饱餐蝉肉的蝈蝈

    2 、变换称呼的好处

    (1 )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蝈蝈的形象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2 )体现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五、带着敬佩的态度悟课文:

    提示:作者对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充满真挚的情感,主要源于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科学探究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学生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这种思想情怀。

    例句:

    1 、第一段中写国庆节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者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体会分析:体现作者对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

    2 、第四段中,“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体会分析:“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对蝈蝈食性的关心,对科研的耐心。

    3 、作者称蝈蝈为“蝉的屠夫”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喜欢蝈蝈,但对蝉充满怜悯,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六、七嘴八舌小话吧:

    学习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方法:用“这节课,我知道了————”的句式来回顾展示。

    明确: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再就是运用了生动活泼的拟人手法,充满文学笔调,深受读者喜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七、老师寄语:

    1915年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9 2 岁高龄的法布尔没有等到最后决议便悄然长眠。然而,这一光荣称号被人们传颂开来。

    希望同学们以敬仰之心,向法布尔学习,积极探索科学领域,向诺贝尔奖冲刺!

    八、作业我完成:

    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摘录一些优美的段落与句子,并进行仿写。

    绿色蝈蝈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③掌握小品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文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清代文学家沈复曾在《童趣》这篇文章中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吗?也许你的细心让你看到蚂蚁搬家时的团结;也许你的留意让你识破了萤火虫的奥秘;也许你的慧眼让你发现了蝴蝶的美丽……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

    (二)了解作者 掌握常识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 ,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喧嚣xiāo 劫jié掠 静谧mì 吮shǔn吸

    喑yīn哑yǎ 篡cuàn夺 鸟喙huì 莴wō苣jù

    狩shòu猎 嗉囊sù 螽zhōng斯 下颚è

    (2)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四)整体感知 领悟内容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c、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d、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掌握学法 指点迷津

    找中心句 抓关键词句。

    圈点勾画、批注。

    教师点拨: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外形: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比喻

    蝈 ( 生动 形象)

    蝈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杂食

    (五)合作探究 感悟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说明方法、文体特征。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句子、词语?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我喜欢 句子(段落、词语 ),是因为 的句式来表达。

    注意方法 形成规律

    比喻句的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拟人句的赏析: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对比句的赏析:该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性。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教师点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举例略)

    3、比较阅读,感悟文本特征

    将本文与《辞海》中对蝈蝈的解释相比较,找出其语言上的不同点。

    教师点拨:

    生动传神的语言(文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富有吸引力)

    (六)取长补短 完善自我

    归纳小品文的一般写法。

    教师点拨:

    抓住事物特征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七)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对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

    (八)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抓住动物的特征,字数在500字左右。

    (九)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

    热爱自然、用心观察

    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刻苦勤奋、勇于探索

    明察秋毫、善于发现

    绿色蝈蝈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绿色蝈蝈》一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五、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2、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3、合作研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七、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揭题

    聆听大自然中生物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最后由蝈蝈的叫声引出我们课文的主角。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蝈蝈的知识。同学的介绍和视频资料已能够吸引同学去深入了解课文了,由此,导入课文。

    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动物声音。介绍蝈蝈。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词。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篝(gōu)火喧嚣(xiāo)狩(shòu)猎篡(cuàn)夺窸(xī)窣(sū)气氛(fēn)吮(shǔn)吸静谧(mì)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莴(wō)苣(jù)颚(è)喙(huì)嗉(sù)

    2、创设情境,蝈蝈去人才交流中心交自荐书,根据你所了解的蝈蝈的特点,你觉得什么职业适合它呢?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学生可能会说歌手、模特、保镖、猎人、美食家等)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注意总结概括,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蝈蝈的哪些特点和习性。(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

    速读课文,找到蝈蝈的相关介绍,发挥想象力,填写自荐表,口头表达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1、刚才同学们也注意到了,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这些称呼的变换起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喜爱之情,更使行文生动。

    2、比较阅读,发现语言特点。

    将《辞海》中对于蝈蝈的介绍与本文比较,能发现本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说一说理由。(师生共同赏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总结文章写作特色: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对比突出特征。

    学生合作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评一评。

    (四)文本迁移

    如此生动的文章来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何他能将一个小小昆虫写得如此趣味横生?我们不妨走近法布尔去了解一下。(作者简介)从法布尔身上我们能发现点什么,那么,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可曾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说出来交流一下。(学生畅谈)

    同学们的经历多有趣啊,我们在同学的引领下再一起去自然中看看吧!(展示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你心中有何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亲近自然,关爱生命(文本升华,直击难点)

    学生结合自己所得畅所欲言,深入实践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仿写小练笔:(任选其一)

    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

    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性、住处、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绿色蝈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绿色蝈蝈》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执教者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余爱东老师。这是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上的一节研究课。评课人均为本期研修班学员。

    我看了这堂课的实录和后面的讨论,感到语文新课程改革具体到课堂操作真还不是那么简单。谈观念(哦,现在一般不用“观念”或“指导思想”之类的词,而比较时髦说“理念”了。呵呵)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分歧———试问:谁现在会反对“平等对话”、“学生自主”、“工具与人文的统一”等“理念”?但一到课堂上,不少教师(当然也包括我)却往往不知不觉露出了“传统的尾巴”。

    这堂课,应该说执教者还是想上出点新课程的色彩,也的确有些这样的色彩。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细节处往深里“走一步,再走一步”?比如,当学生讲了法布尔的故事后,教师问:“你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法布尔的什么精神品质对你产生了影响?”我觉得这样问似乎不妥,因为教师的这个提问已经隐含了他希望学生说出的答案。其实,学生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可能不过就是他只读过这个故事,于是便讲出来了;而且未必就一定理解了法布尔的“精神品质”,即使理解了,也未必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未必”。在这个细节中,我们感到,学生的思维仍然受着教师的'操纵,虽然这未必是教师有意所为。

    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因此,转变理念,请从细节开始。

    是的,李老师的这段评语,对我触动很大,课堂教学中,孩子喜欢我的课,却又收获无多!进入这个校园,大家都在为成绩而忙碌着,传统的教学还顽强地占据着大家的课堂,我似乎也不例外。新课程的外衣下是传统的尾巴。课堂中我主沉浮,又怎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学习!再学习呀!

    绿色蝈蝈课件【篇6】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三、情感:

    感受作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突破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出示常见昆虫的图片,比如蝉、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教师适时引导)这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亲密接触过他们的经历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致力于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写成了《昆虫集》一书。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布尔一起去结识一位昆虫朋友 ——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狩猎 哀号 喑哑 静谧 篡夺 劫掠 弱肉强食 扰乱

    窸窣作响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过渡语:同学们,这篇课文很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设计出你的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标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向文本质疑。

    3、学生汇报收获,提出疑惑,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教师预设问题:

    (1)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2)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归文本,自主探究问题答案。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上一环节同学们所提问题,一般都能自行解决。若解决不了,可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决。

    1、 蝈蝈的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我们认识了可爱的蝈蝈,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普通的昆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呢?)

    2、预设问题:

    (1)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你从文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精神?

    学生先小组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

    (1)作者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在写法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a.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b.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

    c.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d.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2)本文表现了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

    3、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呢?

    (本文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作者情感)

    例如:课文第3自然段“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作者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精彩大比拼:

    1、补充词语:( )猎 静( ) ( )夺 劫( ) 弱肉( )( )

    ( )( )作响 惊慌( )( ) 夜色( )( ) 断肢( )( )

    2、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你眼中的绿色蝈蝈。

    4、文中哪些地方能引起你的共鸣?

    (以上问题答案不拘一格,只要是合理的都应予以鼓励。)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者笔下的蝈蝈栩栩如生,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呢?

    1、学生即兴进行片段写作。

    2、部分同学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本课知识体系

    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

    仔细观察、细心揣摩 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优美

    捕蝉为食

    写作特点:

    1.文艺笔调

    2.生动传神的语言

    3.拟人手法的运用

    4.通过比较来写

    绿色蝈蝈课件【篇7】

    课题名称:18课《绿色蝈蝈》 教材所在页:第87——91页

    一、 简介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之中。

    二、 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绿色蝈蝈》这一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 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 如下: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 中,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不断的向上攀登。

    2、采用“整体感—重点研读—课堂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利用图片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 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 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图片的准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观察。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二)整个教学过程 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绿色蝈蝈”的内容共一课时。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口语表达”环节易出现困难,此时要求同学大胆发言,给予鼓励,而且给出动物图片提示,先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

    (三)具体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 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 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篝火 狩猎 扰乱 喑哑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喙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3、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b.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c.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喜欢“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

    对蝈蝈的称呼上作者运用了““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这蝉的屠夫”等。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这些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蝉的叫声与蝈蝈比较,食性与螽斯比较,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师小结:《绿色蝈蝈》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叫声、特征与习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外表特征

    叫声 比喻、拟人、对比

    食性

    教学反思:《绿色蝈蝈》这节课生动有趣,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且也懂得了应该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而有所发现。

    绿色蝈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之父”的法布尔,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了巨著《昆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篇的《绿色蝈蝈》。出示课题

    一、速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_____”划出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特征和习性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2.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二、自主交流

    1.特征和习性:形体特征、声音特征、食性

    2.语言欣赏:有感情地朗读你选择的精彩语句,并把你的独特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合作研讨

    作者对绿色蝈蝈在本文中用过哪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共同探究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学法小结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生动传神的形象描写,又有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无处不体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拟人手法。这使文章语言自然、亲切,生动感人,增强了可读性。

    3.比较衬托。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吃甜食时,用英国人吃牛排来衬托;这样写不仅突出了蝈蝈的习性,还给读者带来了真切的体验和美好的享受。

    六、作业

    1、连词成段:任意选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10个左右的词语,写一段话,要求有几处运用了拟人手法。

    2、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

    上一篇:大学课件

    下一篇:数学制作课件

    【绿色蝈蝈课件合集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