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做数学课件(精品九篇)
  • 做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14

    做数学课件(精品九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编辑了“做数学课件”以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做数学课件(篇1)

    一、设计意图:

    春意盎然,百花绽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瞧!花园里、路边,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开得特别旺盛。每次散步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师,花儿真美啊!""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花。"看着孩子们被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连往返,我想何不以此为兴趣点开展活动呢?于是我把花儿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说教材:

    1、本次活动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自信心上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能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能根据颜色、大小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四、说教学准备:

    1、六个花骨朵(红、黄、蓝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

    2、幼儿操作内容:

    第一组:白色花朵若干、油画棒(中间印有3-5的点子)

    第二组: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组:已画好的中间印有3-5的点子的彩色花朵。

    3、音乐(春天来了、找朋友)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要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六、说学法:

    1、通过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验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学习的欲望。

    七、说教学程序:

    首先,活动一开始,幼儿扮演美丽的花瓣,在优美的氛围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花的绚烂;其次,让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的游戏活动中对颜色、大小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境下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最后,以邀请其余小朋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

    1、以听音乐唱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2、幼儿以自身为花瓣,慢慢的开花展开活动。

    基本部分: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进行分类:认识颜色

    2、游戏: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颜色的花瓣朋友为主。

    3、贴花朵:提供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让幼儿按大小标记、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4、游戏:花儿朵朵开是装饰花朵、粘贴花瓣的小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度为出发点,更把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部分:

    以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八、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数学区"供幼儿复习巩固操作。

    做数学课件(篇2)

    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并对教学

    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做数学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能力目标: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去看电影,每人买一张票,却只买了三张票就顺利进入了电影院,为什么?【姥姥、妈妈、女儿】

    2、两个妈妈【板书:2】,两个女儿【板书:2】,却只买了3张票【板书:3】。这2+2怎么会等于3?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妈妈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姥姥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妈妈有两个身份,重复算了一次,板书:2+2-1=3】

    3、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一类问题。【板书:数学广角】窍门满街跑,看你找不找。这节课看谁找的窍门最多?谁表现1得最好?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为迎接我校20xx年校园科技艺术节的召开,学校将相继举行科技小制作和科技绘画比赛。要求每班5名同学参加科技小制作、6名同学参加科技绘画比赛。

    这是三(1)班参加科技小制作和绘画比赛的学生名单。

    你能从统计表中获得怎样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生:小制作的有5人,绘画的有6人,一共有11人。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看怎样方便我们数人数?然后小组交流。

    用实物投影汇报或典型做法的同学去黑板板演。(连线、画图法)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集合图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小制作比赛的有哪些同学,参加绘画比赛的有哪些同学,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小制作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板书:集合)把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在100多年前的英国,有一个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就用一个集合图很方便的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课件出示)因为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图,叫韦恩图。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的想法和韦恩的一样,看来如果我们生的比他早,那就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左边的圈表示的是什么?(参加小制作比赛的有5人。)右边的圈表示的是什么?(参加绘画比赛的有6人。)中间两个圈相交的部2分呢?【既参加小制作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有2人。】去掉相交部分的左边的圈表示什么?(只参加小制作比赛的有3人。)去掉相交部分的右边的圈表示什么?(只参加绘画比赛的有4人。)

    9、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三(1)班参加小制作的和参加绘画的到底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计算呢?(也可以只强化第一种方法)①算法1:5+6-2=9(人)

    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参加制作比赛的和参加绘画比赛的加起来。算式是5+6=11,然后再用11减去2个重复的,11-2=9】②算法2:3+4+2=9(人)

    请你解释一下。【3是只参加小制作比赛的,4是只参加绘画比赛的,2是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即重复的】

    ③算法3:5+4=9(人)【参加小制作比赛的5人,加上只参加绘画比赛的4人】

    ④算法4:6+3=9(人)【参加绘画比赛的6人,加上只参加小制作比赛的3人】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下,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累了吧,我们轻松一下,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世界看看吧,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只会飞的有哪些?【②④⑧⑩】只会游泳的有哪些?【①⑤⑥⑨】

    ③天鹅、大雁放哪儿?【放中间】为什么放中间?【它既会飞又3会游泳】同意吗?

    如果又来了一只小狗,应该把它放在哪呢? 【因为它既不会飞也不会游泳】

    所以不能放在圈里,只能把它放在哪里?【圈外】同学们真了不起,没有被这样的问题迷惑住!

    2、每班5名同学参加科技小制作、6名同学参加科技绘画比赛,其他班级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呢?

    3、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5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13人。

    (1)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几人?

    (3)只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几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做数学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圆是解析几何中一类重要的曲线,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知识之后,知道了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建立方程可以达到研究图形性质,圆的标准方程正是这一知识运用的延续,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定义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

    (2)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3)会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待定系数法的运用,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四、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会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五、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将圆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何借助坐标描述圆的方程呢?

    回忆前面学习的要点,引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从圆的定义引出圆的方程。

    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学生回答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复习圆的定义,为后面推导圆的方程作铺垫.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圆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

    (圆心和半径)

    师生合作,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已知圆心坐标(a,b),半径为r,如何写出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设点M

    (x,y)为圆C上任一点,则圆上所有点的集合为:

    P={M||MC|=r}

    即(x-a)2+(y-b)2=r2(xx)

    因此,

    (1)点M的坐标适合方程(xx)

    (2)方程(xx)说明点M与圆心C的距离为r,即点M在圆C上。)

    让学生体会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

    例1:求圆心和半径

    ⑴圆(x+3)2+y2=5

    ⑵圆(x+1)2+(y-3)2=9

    ⑶圆x2+y2=4

    学生集体回答,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让学生初步应用圆的标准方程,体会圆的标准方程带来的信息.

    练习:分别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圆的方程:

    (1)圆心是原点,半径是3;

    (2)圆心为C(3,4),半径是;

    (3)经过点P(5,1),圆心是点C(8,-3)

    学生个别回答,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要想求圆的标准方程,关键是求出圆心和半径.

    例2: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4,判断点A(1,1)、B(3,0)、C()是否在这个圆上.

    学生说出圆的方程,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判断点是否在圆上的方法:把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看看方程是否成立.

    学会应用圆的方程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究:点Mc(x0,y0)在圆(x-a)2+(y-b)2=r2上、内、外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点和圆的位置条件:

    (x0-a)2+(y0-b)2=r2点M0在圆上;

    (x0-a)2+(y0-b)2(x0-a)2+(y0-b)2>r2点M0在圆外.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的应用.例3:求经过点A(1,-1)和B(-1,1)两点,且圆心C在直线l:x+y-2=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引导学生从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定义法)来求圆的方程:(1)先确定圆心的位置(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求出圆心的坐标;(3)求出半径;(4)写出圆的方程。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定义法.师生共同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待定系数法思路清晰,但计算比较繁杂;几何法计算比较简单,比较常用)对两种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其优缺点的不同.练习:(1)已知两点P1(4,9),P2(6,3),求以线段P1P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已知△AOB的顶点坐标是A(4,0),B(0,3),C(0,0),求△AOB外接圆的方程.学生练习,体会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教师点评.让学生更进一步去体会和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小结:(1)圆的标准方程(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求圆的标准方程2钟方法: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主要内容.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七、板书设计2.1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2.点Mc(x0,y0)和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x0-a)2+(y0-b)2=r2点M0在圆上;(x0-a)2+(y0-b)2(x0-a)2+(y0-b)2>r2点M0在圆外。3.求圆的标准方程方法:(1)待定系数法;(2)定义法;例3:(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八、教学反思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例题3中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做数学课件(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学习“比一比”时,我们比较哪根跳绳长,哪根跳绳短,会用“√”和“○”的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样表示一目了然,比用文字表示更方便。因为符号具有这种简单明了的特点,所以我们数学上经常会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苹果图)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

    师:如果老师把刚才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几个字写下来,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小朋友们认字不多,写起来也会有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个问题。

    介绍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它的两头指着左右两边的苹果,就表示把两边的苹果合起来。(出示问号)括线下面的“?个”表示“多少个”的意思,括线连同问号就表示我们要求的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这样用符号来表示问题简单吗?你能说说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叙述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

    师:现在你能看着图用三句话连贯完整地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吗?

    学生同桌说,汇报。(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你会列式解决这道问题吗?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2.试一试。

    师:你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师:括线和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意思?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又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交流。

    师:括线和下面的“10个”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就是“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谁能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吗?

    学生说图意。(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师: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减法?

    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拓展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交流图意,说说每题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减法计算?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缺少条件吗?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

    学生补充条件。(有3人下车)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哪一部分是小鸡比小鸭多的?小鸡比小鸭多3只,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四、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做数学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 (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示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习: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做数学课件(篇7)

    课型

    新授课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 0 表示的量的意义。 学习

    目标 过程方法 负数表示具体相反意义的量的 符号化方法。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课前 准备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 0 表示的量的意义。 七步教学法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发展起来的。 用于生活。 生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数” 也在随着人类步伐的前进而向前发 展、繁衍。

    展示 学习 目标 出示 提纲 学生 自学

    见上

    学生明确任务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小聪的周记中,遇到这样的一些 词语: (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很好的表示 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后退、支出、下降,低于海 平面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 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算术里学 过的数前面放上“一”(读作负)号 来表示. 如:零上 2℃记作 2℃,(读作正 5 摄氏度)零下 5℃记作一 50C(读作负 5 摄氏度)

    学生自学找出 疑难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 中经常会遇到相 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合作 探究 (讲 评 课、 训练 课: 自我 纠 错、 合作 合作 探 究)

    如何用数学来表 示这些相反意义 的量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同样, (30 米分别表示什么?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上面我们引进了一 5, 2, 237, 一 一 一 0.7,一 20 等,像这样的数是 一种新数,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 那些数(零除外),如 3,10,500, 1.2,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 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 号。如 3 可以写成+3。一般情况下, 正数前面的“+”号省略不写。

    先引出正数和 负数的定义。 再让学生用正 数和负数来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 体会负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零除了表示 “没有” “起点” 、 之外还可以表示什 么? 零还可以表示“分 界点” ,一个确定的 量, 例如 负数 的区分点。

    过程

    解疑 释惑 攻艰 克难

    例 2:(1)2006 年我国花生产量 比上年增长 1.8%记作什么? (2) 红 豆 产 量 比 上 年 减 少 0.6%,记作什么? (3) 油 菜 籽 产 量 比 上 年 增 长 -2.7%代表什么意思? (4) 绿 豆产量 比上年 减少了 2.8代表什么意思? (5)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 0? 例 3: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 了 2kg,小华的体重减 少了 1kg,小强的体重无变化, 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的情 况。 解: 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 2kg, 小华体重增长-1kg, 小强体重增长 0kg. 例 4:2001 年下列国家的商品 进出口总额 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让学生体会增 小结:引入负数 长、减少与正 以后,“增长”就 数、 负数的对应 有了普遍的含 及意义。 义:如果增长量 为正数,那么就 是我们以前所说 的真正的增长,

    教学

    美国减少 6.4%; 德国增长 1.3%; 法 国 减 少 2.4%; 英 国 减 少 3.5%意大利增长 0.2%;中国增长 7.5%,写出这些国家 2001 年商品进 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过程

    如果增长为负 数,这就是我们 以前所说的减 少,但可以理解 为负增长。所以, 以后遇到增长 答: 六个国家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 引 入 负 数 为 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 后,增长率也可 100±0.5mm,这里的±0.5 表示什么 以为负数,减少 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3.5% 即 增 长 ±0.5 表示零件长度的误差不 -3.5%,反之, 增长 超过 0.5mm, +0.5 表示比 100 多 -2.4% 即 为 减 少 0.5,-0.5 表示比 100 少 0.5 2.4%; 零 件 的 长 度 最 大 是 (100 + 0.5)mm,最小是(100-0.5)mm 长度在 99.5~100.5 这个范围内 的零件都是合格的.

    1.(1)若运出货物 13 t 记作 ? 13 t,则 运进 32 t 记作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向左 3 格记作 ? 3 ,那么 45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仪表指针顺时针旋转 90 0 记作 ? 90 0 , 那 么逆时针旋转 80 0 记作_____________; 甲潜水员在海平面 ? 50 m 作业,乙在海 平面 ? 22 m 作业,______________潜水 员离海平面较近;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 分表示加 10 分,那么________表示扣 20 分;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 超出标准质量 0. 02 克记作+0.02,那 么 - 0.03 克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9± 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 寸是 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_______, 最 小 不 超 过 标 准 尺 寸 _________. 2.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当堂 达标 巩固 提高 (讲 评课 反馈 训 练)

    限时训练

    教师检查学生 的达标情况并 点评易错点。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 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 1300 元, 800 元; (2) 80 米,下降 64 米; (3)向北前进 30 米, 50 米; (4)高出海平面 10 米,______海平面 25 米; (5)减少 5 千克,_______20 千克; (6)______3 万吨,增产 2 万吨。

    知识 拓展 反思 总结

    学生回答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 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节 正数和负数

    板书

    1、正数和负数 例一 例二 例三

    设计

    相反意义的量

    做数学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实践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团队间的互助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今年是大家熟悉的奥运年,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师:对,这是奥运火炬图。咱们来个涂色比赛,左边的同学涂大的那张,右边的同学涂小的那张,看谁获胜。

    结果是涂小的同学先涂完,涂大的落后。教师宣布获胜。

    生有争论:不公平,左边的比较大,右边的比较小比赛不公平

    评析:童老师创设了奥运火炬图涂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渗透了为伟大祖国骄傲的思想教育。有机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这说明图形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大小)看看这些图形是有大小的,这些呢?(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才会有大小呢?(补充完整板书:封闭)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之一(板书:的就是它们的面积课题面积)

    评析:学生对于图形是比较熟悉的,三年级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也了解了“封闭”的含义,在讲授面积时,再一次将封闭图形作为重点,对图形面积的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二、动手体验,感知面积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喜欢的物体,可以是课桌,数学书,也可以是文具盒等,喜欢什么就摸什么。一会请你谈谈你的体会感受。注意安全

    2、学生汇报摸了哪些物体,有什么样的感受?(不同的物体表面不同,有曲的,也有平的。大小也不同)

    3、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收所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是有的大有的小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也做它们的面积,现在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面积吗?和同桌先来试着说一说。生汇报,板书完整:物体的表面或

    4、请学生举例:你能说说你周边物体的面积吗?(学生举例)

    如: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红色)

    5、你能比较一下黑板面与课桌面谁的面积大么?课桌面和椅子面呢?(奖励黄色标志)

    评析:动手体验,感知面积是后续学习面积单位的基础。因此童老师设计了摸、感、比等操作环节,这样对加深面积概念的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当奖励奥运志愿者标志,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知理融情。

    三、实际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1、引出面积单位

    A观察法(相差大的):

    师:都有谁拿到红色奥运志愿者标志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这两张纸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红和小红)

    生:看出来的,左边的那张面积大。

    B重叠法

    师:那这2枚标志呢?(大红和接近大红面积的黄)

    生:把两张重叠在一起比一比,多出来的一张面积就大。

    C感知面积单位

    同学们太聪明啦,现在我要奖励全班2枚奥运智慧奖章

    教师出示课件:2个无法用A、B方法比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

    师:你们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呢?看材料袋,里面也有这样的2枚智慧奖章,利用学具和同桌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4人学习小组进行)

    剪透明纸圆正方形(有大有小)长方形三角形

    评析:由简单的观察法、重叠法来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过渡到2个不能直接比较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凸显出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认识面积单位

    比较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度量要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面积单位。

    a、教学平方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手里拿的黄色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格尺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对,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哪些东西的面积与1平方厘米差不多大?(学生举例:小钮扣,大的药片,大拇指甲面……)

    出示课件习题谁的面积大?

    b、教学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出课桌面的面积。学生测量师:感觉如何?

    有困难,那就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大一点的正方形,猜猜它的边长会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对,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谁来仿照1平方厘米来完整地说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记住1平方分米,记住它有多大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好,请你用手工纸折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谁折的既快又准。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1平方分米?(手掌、衣服的口袋、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

    c、教学1平方米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是出色,对于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都有了了解,我要奖励你1枚大奖章啦,看看,猜猜它的面积会是多大呢?那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会是1平方米呢?请你试着比划一下,再闭上眼想一想有多大。

    仔细观察,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制造1平方米。

    铺在地上,让学生站上去看一看能站下多少人?

    评析: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是理解面积单位的有效措施。童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重视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四、巩固发展(奥运项目)

    1、(110米栏)填写合适的单位: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黑板长4

    1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小明身高128

    1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4小化腰围6

    2、(乒乓球)抢答题

    测量操场地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书桌的高用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用单位比较合适

    做数学课件(篇9)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针对小班年龄感知数量5的数学探索活动。对数量的感知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使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幼儿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因此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将数学与游戏进行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要求,我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重点: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尝试自己对物体的点数,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5以内的数量和数序。小班幼儿好动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时常提醒,帮助幼儿逐步抽象出数概念。

    难点:小班幼儿常常不能正确点数实物,教师通过各种感官和边出示实物边数的方法,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说教法

    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游戏的轻松氛围和游戏方式来开展教学,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火车带孩子们去数学城堡,引导幼儿帮助数学老爷爷整理房间,开火车带孩子们离开等等。

    2、情境教学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幼儿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选择了设计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定一个"数字城堡"的环境,带领幼儿去探索数量的奥秘。

    3、操作法。

    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操作材料,如花瓶和花、袜子、帽子、手帕等物品,通过将不同数量的花插进标有相同数量的标签的花瓶上,通过点数不同数量的袜子、帽子、手帕,幼儿能更好地动手感知数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建立数量的概念。

    说教学过程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首先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然后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之中,幼儿很自然地练习了点数。

    2、参观数学城堡

    伴随着《火车开了》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下车,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这是幼儿通过目测及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本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情境,以参观数学城堡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一下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让幼儿点数物品,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为孩子们下一步的点数做好铺垫。

    3、做客数学城堡

    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做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接着,教师以神秘的口吻说:"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教师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并帮助老爷爷整理帽子、椅子、拐杖、手帕,根据物品数量的多少摆放在不同标签的篮子里。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数字老爷爷送出的5个小糖果作为奖励,而5个小糖果需要幼儿自己手口一致地取。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本环节与开头部分首尾呼应,但目标不同,让幼儿从开始部分的点数落脚到最后的数物对应,有层次,有梯度。让孩子们对数字5进行了巩固练习。

    【做数学课件(精品九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