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课件9篇
  •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08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课件9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实施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除法课件”栏目小编进行了系统整理,让我们一起探索冠军的足迹挑战阅读的极限和智慧!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1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4

    一、复习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1/3(个)

    例2:3÷4=3/4(个)

    例3:7÷10=7/10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

    出示例1

    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100x3=300

    3、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3

    4、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

    1/10x3=3/10

    5、|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

    出示例2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2、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x1/2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略)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31页做一做1、2

    板书略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6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口算。

    3、解答应用题。

    投影出示:小明步行2小时走了6千米。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学生计算后,说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算出每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再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列式。

    4、归纳方法。

    老师:观察比较例2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你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当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当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

    除数;当除数为1时,商等于被除数。另外,0除以任何数都为0。

    本节课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在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例3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这是一个难点。教材以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引导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量关系列出两个除法算式。算式列出后,请同学们估一估结果是多少,是比被除数2大还是小,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为发现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留下悬念。另外,例2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将“图”与“式”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说理,使学生在讲述算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便捷性、科学性。

    1、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一点点进行分析、说理,学生很自然就理解到要乘除数的倒数。因为有线段图辅助,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算理。

    2、渗透思想,明确结构。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计算教学更是如此,每个新内容都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所以每次新课内容都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内容。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7

    教学内容:书上4950页的例8例10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4、训练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②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2、能够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931806120255580

    5505280420232-409

    14007600552+00230

    2、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

    (1)出示:18让学生说说1和8各表示的意义。

    (2)出示:0让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把18变成108和180,让学生分别说说0在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由乘法口诀导入新课。出示:459让学生说出459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5和9相乘等于45,所以459=5。

    2、教学例8。

    (1)板书出示:05=

    (2)提问:谁知道05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就得想哪个数和5相乘得0?因为05=0,所以05=0。

    (3)板书出示:02=03=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是怎样想的。

    (4)卡片出示:07=09=05=让学生自己,默想,说出结果。

    (5)归纳概括。观察05=0、02=0、03=0,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

    (6)反馈练习:0128=069=076=

    3、教学例9。

    (1)板书例9:4082

    (2)教师讲算理:列出竖式,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数,除到十位时,提问: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强调: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用2再去除个位上的8。边讲边板书。说明:这种题的中间部分可以省略。写出简便写法。

    (3)反馈练习:49页的做一做说明:在商的中间该商0的地方写0是起占位作用,而在一个数的前面写,是没有意义的。强调: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

    3、教学例10

    (1)板书出示:3243=

    (2)引导学生明确计算过程,教师板书。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让学生想一想:用3去除十位上的2,不够商1,怎么办?同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边想边说边板书:十位商0以后,怎么算?余下的2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4,合在一起是24,24除以3商几?8写在商的个位。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在这个竖式中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

    (3)总结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观察比较例10与例9,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两道例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而例9是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是0,商0;例10是除到中间一步,不够商1,商0。

    (4)提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有几种情况?小结: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如果被除数是四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百位不够商1,商0,十位不够商1,也商0。也就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5)反馈练习:50页做一做的1、2题。

    三、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三的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3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8

    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篇9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新小学数学除法课件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