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轴对称课件汇编5篇
  • 轴对称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22

    轴对称课件汇编5篇。

    为了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轴对称课件”,笔者特意整理了一篇文章。教案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既涉及到教学步骤的安排,也涉及到教学的课程标准的贯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和课件设计。教案是教师进行系统化教学的基础,希望您能认真研究下面的内容!

    轴对称课件 篇1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轴对称图形》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从人生活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的能

    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从观察中发现,从发现中总结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到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变一变、猜一猜、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准确辨认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对称轴,会利用对称轴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绘制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本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教师激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从感知中获得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理念:

    1.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实践培养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动手操作采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便于习得新知。

    3.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第一个环节:“玩”对称,魔术引入

    本环节设计了两个魔术活动:

    第一个是教师变魔术

    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带来带来一个小魔术,我来演示一下设计意图:其实我上网查了许多教学案例,都是从剪纸开始教学活动的,但是呈现的方式却不能将全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认知世界很广泛,喜欢时尚的活动,接触新鲜的活动,对一些简单的活动,常常做的事情,兴趣并不那么浓厚了,因此我将这个环节用“小魔术”进行了一下包装,使“活动”更时尚,更能在课的开始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这个活动之后,学生会立刻又了“动”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第二个魔术,师生共同操作(即用复写纸画)我来演示一下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的升华,从看、猜到自己动手操作,自助感知发现,这是一个层次的提升,也是对新知感知的强化。同时又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了。

    第二个环节:“识”对称、感悟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第一部分是“观察”识对称

    刚才两个魔术活动生成了多幅轴对称作品,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魔术产生的作品,也就是剪纸作品。

    同时教师设疑:观察黑板上的剪纸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尝试过几次,学生都能很快就发现图案的左右两边相同。进而,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

    因为学生有过剪纸的经历,所以很容易就会说出,在剪纸之前,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的,只剪出图形的一半,打开纸,整个图形就剪出来了。左右两边是相同。有可能学生在说理由时,语言表达没有那么准确,没有层次,但是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就可以。孩子在表达观点时,教师应配合动作演示,这样,配合学生的表达,便于全体学生的理解,也为理解“重合”一词做了铺垫。这部分学生观察活动,可以找两三个同学说,基本表达清楚后,教师就可以抛出准确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同时教师演示画出对称轴)

    本环节的第二部分就是体验新知、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学生已经有了理论概念作为支撑,将理论知识灵活多样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有效的巩固新知。

    这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检验复写纸画出的图形是否对称

    师设疑:刚才我们用复写纸画了几个图案,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能很快就回答出是。教师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对称轴在哪里?这个问题,让找两三个同学说,给更多同学发言的机会,反复巩固新知。设计意图;刚才,第二个魔术用复写纸画,是每个学生都亲生经历的过程,用刚刚掌握的理论新知与这个过程体验相结合,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概念,也让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对新知的理解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典型图形是否对称

    这个活动,从探究长方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开始,进而逐步探究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圆这几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探究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我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探究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认为应该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图形的数量,在这个表格中,我们还可以增加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

    第三个活动是,联系生活,体验对称

    这个活动呈现的形式是《闯关夺星》

    以组为单位,选题闯关夺星,题目设置为一星题、二星题、三星题、星越多,题目越难,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唤起学生的挑战欲望。

    本环节,我设置了三道题,一个组完成一道题,最后集体反馈。这三道题分别是:

    判断英文字母是否对称。判断生活中物品是否对称,猜艺术字、

    各个组分别完成自己的习题后,分组集体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个组汇报,其他三个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我又设计了加分题,例如:在判断生活中图形、数字、字母是否对称后,其它组成员画出对称图形、数字或字母的对称轴,画对的给本组加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巩固新知,在练习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从抽象事物到直观事物,从书本简单图形到生活现象,从解决单一问题过渡到解决较复杂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次分明。使学生的认知面不断扩大,能力逐步提高。在练习的形式和反馈形式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开拓思维、验证新知,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巩固新知,最终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深“探”对称,感悟性质

    在讲解对称时,有个难点就是根据对称轴的性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我之所以把这部分知识定义为难点,是因为,以前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月中,我做过这节课,如果这部分知识,您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们也能说出方法来,但是能说出来,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也不代表,在习题中能正确运用。有时候,我们为了使做课的效果好,这部分知识事先铺垫一下,可是如果回归到真实的课堂中,而不是做秀的课堂中,这部分知识怎么教的自然,教得明白,学生怎么样能真正自己学会,是我这次思考的重点,想了好几天,突然想到了复写纸,于是,我利用复写纸,先让学生体会对称轴的性质,虽然我们的教参中说,“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就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我认为,就是这句话才是解决这个环节的重点,可是给学生这么抽象的话,学生又不能理解。但我可以用复写纸让学生体会这句话。将白纸对折,

    复写纸放中间,在离折痕(也就是对称轴)近的地方点一个点,再让学生离折痕(也就是对称轴)远的地方点一个点,打开白纸观察对称轴两边的点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发现,对称轴两边对称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两个点是对称的。当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后,我再出示方格纸,方格纸的一侧点好点了,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点出每个点的对称点。

    完成这个活动后,在出示简单的图形,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从体验、发现中突破难点,将难点,由易到难,逐步,逐层抛给学生,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难,又觉得这个活动很有趣,让学生在有梯度的活动中,学到新知。

    第四个环节:“赏”对称,提升认识

    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对称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

    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欣赏片配有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与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做了一个呼应,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设计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轴对称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颜料、钉子板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3)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及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此类推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5)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如下三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4.判断国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判断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

    交流:剩下的图案为什么不是轴对称的。

    6.想象: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左半边,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创作过程,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相机进行相关资源的分享。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轴对称课件 篇3

    优秀教案片段: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美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 哪些特点?

    生: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

    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师:你们想自身动手做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吗?

    生:想。

    师:那就抓紧时间拿出你们准备的彩纸和剪刀,开始行动吧!不会做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设计说明:课前我已了解到三年级同学在美术课时已学过制作对称图形。所以,我就先让同学自由创作,并充沛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适时给予协助引导,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和时给予鼓励肯定。

    (剪图形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你剪好的图形,让老师看一看,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生:(苹果、松树、小房子、小花、蝴蝶、飞机、心形、图形……)

    师: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做的是一个圆形,我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用量角器在上面画出半个圆形,再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了。

    师:你知道利用工具来做,真不简单,还有谁愿意说?

    生:我做的是一棵松树,我也是把一张纸对折,先在上面画出一棵松树的一半,然后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棵完整的松树了。

    师:为什么要先把一张纸对折?

    生:因为假如不对折,剪出的图形两边就不一样大了。

    (仍有同学手高高举起)

    师:还有人想说呀?下面就请你们把剪好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说一说自身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展示作品时,同学学习兴趣高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同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出示蝴蝶图形做示范)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剪好的图形像老师这样对折,看一看、比一比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折后,两边的图形重合了。

    师:(出示一片不对称的枫叶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现在我把它也对折,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和你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生:(指着老师手中的枫叶图形)

    这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一样大,一边大,一边小。

    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没有重合完,下边还多出来一局部。

    师:(趁机问)你们手中的图形对折后,是怎样重合的?

    生:全部重合完了。

    师:有没有多出来的局部?

    生:没有。

    师:有没有缺少的局部?

    生:没有。

    师:(指着同学的图形)这种重合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利用蝴蝶图形再次演示)像这种,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我让同学充沛利用自身剪出的图形作为学具,指导同学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观察比较出两种图形对折后的不同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你的轴对称图形,仔细观察图形的中间,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有1条线)

    师:这条线是怎么得来的?

    生: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留下来的折痕。

    师: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就是沿着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怎么样的?

    生:对折的。

    师:假如我们不沿着这条直线对折会怎么样?

    生:两边的图形就不能完全重合了。

    师:这说明这条线怎么样?

    生:很重要。

    师:你能给这条线取个名字吗?

    生:中间线。

    师:为什么把它叫做中间线?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因为这条线在这个图形的正中间,所以我把它叫做中间线。

    师:还有谁想说?

    生:对折线,因为这条线是我们对折后留下来的。

    生:重合线,因为沿着这条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就完全重合了。

    师:小朋友们给这条线取的名字都非常有创意,想听数学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吗?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设计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再次引导同学亲身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体现同学的主体性,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理解,给"这条线"取名字,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在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同学的认知结构逐步得到完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轴对称课件 篇4

    14:31~16:55在教学当中,我注重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的乐趣。

    18:47~(视频停顿)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发现,不同的变换顺序,裁剪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如何剪‘囍’字”,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进一步体现了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看屏幕。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但相信他们在这节课当中都有收获。接下来,我布置了

    作业。作业布置既要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要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一道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形的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也符合本节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我希望学生们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数学,这样他们才会爱上数学,愿意学数学。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只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了这个目标,我“衣带渐宽终不悔,甘为数学消得人憔悴!

    谢谢大家。

    轴对称课件 篇5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因一至四年级数学教师换得较为频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少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分析

    “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把纸对折后先画一画,再想象剪出来的形状,最后实际剪一剪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教学阐明(三维)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和探究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切身体验“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几张长方形纸

    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美。

    从古至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们的建筑、周围的布置、很多美丽的图案等也蕴涵着数学信息。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

    (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教师适当给予介绍,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学习内容。

    生活中轴对称应用很广泛,数学中的轴对称是怎样的呢?轴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怎样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课件。展示教材第2页上面的6幅画。

    2、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复习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

    动画课件播放蝴蝶、蜻蜓、秤、枫叶沿一条直线对折的过程。

    你能再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集体订正时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对称轴的理由。

    [评价与反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突破难点。电脑的折叠演示让学生在回忆概念的同时,更为直观地感知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透彻。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做画对称轴的练习,进一步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性质。

    1、课件出示小树图案(即教材第3页例1中间部分)。

    提问: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上台指出后课件再演示出对称轴)

    2、课件加上两棵小草出示例1(即教材第3页例1)

    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主探究。

    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样判断?自己想办法判定。

    (2)汇报交流。

    (3)互动评议。

    哪种判定方法更简便易行?(引导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

    (4)师小结。

    在数学上可以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探索验证,发现性质。

    (1)请大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汇报。

    (3)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4)小结归纳:

    同学们的发现很好,数学上的轴对称现象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大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这个性质很关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评价与反思:对例1的处理,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只出现“小树图”,再出现“小草图”,两个层次都让学生判定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经历了从一个图形到一幅组合图形的改变过程,逐步拓宽对轴对称的认识,判定方法上也经历了从“实际折”到“数方格”的转变。第三个层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用数方格的方法去再次判定是否成轴对称,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四)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第4页的例2。

    1、自学例2,先想想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学生试画。

    2、汇报展示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出现两种方法:

    (1)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

    (2)画出所有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3、互动评议。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的过程中哪儿容易错?

    4、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评议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画法的交流与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数学游戏,联系新知,拓展思维。

    1、教师取出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让学生看清从哪边画好图案后教师剪,学生闭着眼睛想想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师对折4次呢?先猜一猜再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

    3、师问:如果是5次、6次、7次呢?板书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4、生独立完成第4页的“做一做”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首先通过猜想感知轴对称的应用,再来揭示谜底,增加了趣味性,通过4次的猜想和自己的实际验证由理论转化为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逐渐让学生通过数据发现规律,这是一个思维的拓展,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潮。]

    (六)实践操作,深化思维。

    课后请大家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评价与反思:教师设计了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轴对称课件汇编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