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加法课件(汇编13篇)
  • 加法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1

    加法课件(汇编13篇)。

    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加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加法课件 篇2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关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 (2)│-5│和│5│; (3)-2与│-1│;(4)-(-7)和-│-7│。

    五、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加法课件 篇3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xx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

    3.加法的结合律: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在进行两个异号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

    ②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

    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④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⑤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①⑤③④②D.④⑤①③②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一粒芝麻,那么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析(1)是.(+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

    所以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5+3+10+8+6+12+10=54(cm)。

    所以小虫一共得到54粒芝麻。

    加法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加法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加法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91-92页例1、例2(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24+10 45+9 38+7 43+8

    27-8 46-7 82-60 89-10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91页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能坐的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坐不下;船上写着限乘68人,四个班有120人,比68大的多。)

    师: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最多能乘68人,比68人多就乘不下。)

    师: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3条?……)

    师: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

    2、课件出示92页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学“不进位加”。

    师: 二(1)班、二(2)班的学生正兴高采烈的上船呢!,大家想一想,二(1)班和二(2)班的学生能坐下吗?怎样计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23+31=

    学生甲:23+30=53 53+ 1=54

    学生乙: 23+1=24 24+30=54

    学生丙:20+30=50 3+1=4 50+4=54

    老师: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 54小于68,说明能坐下。

    3、教学“进位加”

    师:小朋友们,二(3)班、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怎样算?

    学生引出算式:32+39并汇报算法。

    学生甲:30+30=60 2+9=11 60+11=71 71>68 坐不下

    学生乙:32+9=41 41+30=71 71>68坐不下

    学生丙:32+30=62 62+9=71 71>68坐不下

    学生丁: 也可以仿照笔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师:因为71大于68,所以二(3)班、二(4)班合乘这一艘船坐不下。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计算,这四个班怎样搭配2条船就够了!

    4、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自主探索比较23+31=和32+39=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②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③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学生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强化应用

    1、游戏——回家(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帮助小动物回家,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4+25= 31+47= 47+34= 25+63=

    2、课件展示情景图:“爱护环境,收集易拉罐”的活动。

    (1)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

    (2)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我们班一共32人,其中男生23人,每人每周化2元零花钱;女生每人每周化1元零花钱.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加法课件 篇7

    1.口答9的组成并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遍给对方听,再填写教材49页的准备题。

    2.看教师摆点子图,让学生观察,按要求列算式并回答问题:(1)列一道加法算式;(2)列两道减法算式;(3)看图填空(习题八第九题中间的一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1)●●●○○(3)●●●●●○○○3+2=55+3=(2)●●●●。。。○○○3+=7-4=38-3=7-3=48-=

    (4)回答:上面三个图各表示几个算式?你是怎样想的?把算式和图意联系起来说一说。这样的复习设计是根据鲁宾斯坦强调课题类化在学习迁移中作用的理论,即他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实现迁移,必须把新旧课题联系起来并包括在统一的分析综合活动中。"这样通过数的组成和图示、算式、问题回答三者结合,使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图四式的新知,渗透了递进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为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难点铺好路,顺利地实行正迁移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加法课件 篇8

    师:在小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1: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2: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3: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生4:表示为(+5)+(+3)=+8(教师板书)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③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6: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上面这组问题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下面内容):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

    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订正。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师板书(+8)+(+6)=+14]

    ②下降14cm。 [教师板书(-8)+(-6)=-14]

    ③下降2cm。 [教师板书(+6)+(-8)=-2]

    ④上升2cm。 [教师板书(-6)+(+8)=+2]

    ⑤回到原水位线。 [教师板书(+8)+(-8)=0]

    ⑥在原水位下线下8cm。 [教师板书(-8)+0=-8]

    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小组1:我们这一小组同学发现了正数加正数结果是正数,负数加负数结果是负数,也就是说: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

    小组2:我们发现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最前面加数的符号一样。

    师:这一小组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小组3:不正确。因为(+6)+(-8)=-2,(-6)+(+8)=+2,结果和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一样。应改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决定于加数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小组4:这句话也不对,如(+3)+(-5)=-2中,和的符号是负的,但+3比-5大,应改为: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一样。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5:我们这一小组有不同意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还有一种可能是相反数的情况,结果为0与每个的数的符号都不一样。

    师:观察仔细,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发现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问题,结果除了

    符号部分外,另一部分称为结果的什么?

    众生:结果的绝对值

    师:结果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又有何关系呢?

    小组5: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师:请同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小组6: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7:不对,异号两数相加应分两种情况。⑴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⑵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小学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小组8: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相等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点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

    1、通过回顾已具备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达到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加法课件 篇9

    师:在小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1: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2: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3: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生4:表示为(+5)+(+3)=+8(教师板书)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③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6: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上面这组问题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下面内容):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

    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订正。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师板书(+8)+(+6)=+14]

    ②下降14cm。 [教师板书(-8)+(-6)=-14]

    ③下降2cm。 [教师板书(+6)+(-8)=-2]

    ④上升2cm。 [教师板书(-6)+(+8)=+2]

    ⑤回到原水位线。 [教师板书(+8)+(-8)=0]

    ⑥在原水位下线下8cm。 [教师板书(-8)+0=-8]

    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小组1:我们这一小组同学发现了正数加正数结果是正数,负数加负数结果是负数,也就是说: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

    小组2:我们发现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最前面加数的符号一样。

    师:这一小组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小组3:不正确。因为(+6)+(-8)=-2,(-6)+(+8)=+2,结果和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一样。应改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决定于加数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小组4:这句话也不对,如(+3)+(-5)=-2中,和的符号是负的,但+3比-5大,应改为: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一样。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5:我们这一小组有不同意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还有一种可能是相反数的情况,结果为0与每个的数的符号都不一样。

    师:观察仔细,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发现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问题,结果除了

    符号部分外,另一部分称为结果的什么?

    众生:结果的绝对值

    师:结果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又有何关系呢?

    小组5: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师:请同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小组6: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7:不对,异号两数相加应分两种情况。⑴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⑵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小学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小组8: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相等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点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

    1、通过回顾已具备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达到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加法课件 篇10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加法课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心得体会大全 wwW.Xd63.Com]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加法课件 篇12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

    2.掌握有 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习重点:和 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

    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引:

    1. 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

    2. 比较 大小:2 -3,-5 - 7,4

    3. 已知a=-5,b=+ 3, 则︱a ︳+︱ b︱=

    (二)课堂学习导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 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 们的和叫做 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 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 ,再向东走3米 ,结果怎样?可以 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 的加数 的 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 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 -9) (2)(-4.7)+3.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 各队的 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 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 )= ;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

    蓝队共进( )球,失( )球, 净胜球数为 = 。

    (三)课堂检测导引:

    (1)(-3)+(-5)= ; (2)3+(-5)= ;

    (3)5+(-3)= ; (4)7+(-7)= ;

    (5)8+(-1)= ; (6)(-8)+1 = ;

    (7)(-6)+0 = ; (8)0+(-2) = ;

    (四)课堂学习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

    (五)学后拓延导引

    1.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 (4)2.3 + (-3.1);

    (5) (- )+(- ); (6)1 +(-1.5 );

    (7)(-3.04)+ 6 ; (8) +(- ).

    2.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 )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 )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 )

    3.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

    加法课件 篇1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加法课件(汇编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