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锦集7篇
  • 课件

    发表时间:2023-10-31

    课件锦集7篇。

    每一位教师都得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这个学期又到了撰写-课件-教案的时候了。教案在保障完整课堂教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件-教案如何制作呢?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课件-”,请别忘记将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

    课件 篇1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第一课时:

    燕子春天

    一身羽毛细雨

    一对翅膀凑微风

    一个尾巴柔柳

    ()草______

    ()叶_________

    ()花________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落

    唧……的一声几痕细线

    已经几个小黑点

    沾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荡漾

    课件 篇2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1、课前谈话。

    2、板书课题。

    3、复习旧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象画面。

    2、交流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提问:课文读完了,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出国留学网 wWW.LIuXue86.COm)

    过度:透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画面。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感受肆虐的洪水。(板书:洪水)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①品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雨怎样大?“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b)指导朗读。

    ②品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品读另外四个句子。

    (二)体会人们的惊慌。(过度:洪水像恶魔,席卷了村庄。这时人们的反应怎样,在文中找答案。)

    1、指名接读“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

    2、指名接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3、指名接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从以上句子中,你感受到人们怎么了,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5、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有路吗?路在哪里?(生答)屏幕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9、洪水肆虐,人们惊慌,这本不牢固的木桥能助人们逃生吗?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谁出现了?

    10、这时,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做的?(板书:老汉)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2、小组学习,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透过老汉的言行,你们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心地读,细细地体会,作好批注。)

    3、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语段。

    生自由练读。师提示:(你就是老汉,你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4、深情诵读小诗。

    学到这里,我想老汉如山般的形象一定刻在了同学们的心中。(板书:如山)老师也被这座平凡而又伟大的山感动着、震憾着,所以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深情齐诵。(屏幕出示小诗)

    师生齐诵小诗。

    四、寄托哀思,升华情感。

    1、引读结尾部分。

    过度: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婆娑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样拿出学习卡,接着往下写。

    4、小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        )。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       ),十分感人。老汉(        )的高尚品质犹如一座丰碑,永驻人们心中。

    2、精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桥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 篇3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泽征尔的判断》,下面请同学做导学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解决导学案上设问导读。

    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课件“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看课件)(1)皮巧根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2)是怎样架桥的?(3)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课件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他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他学习。)

    八、拓展延伸,鼓励练笔 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做导学案上拓展延伸)

    2.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二、填空。

    1.日本的___________是______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2.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突然听到_____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_____。

    3.只有小泽征尔_____________,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地做出了_____________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_____________。

    齐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三、思考皮巧根架桥的经过,排序。

    ①砍树 ②磨斧 ③砍光柳枝 ④把大树架在河上 ⑤加上

    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

    课件 篇4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初步培养学生读书时动手圈画的习惯。

    3、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用铅笔画出来。

    (2)它们怕北风吗?(怕)从哪儿看出来?

    大家都害怕它。这时,北风表现得怎么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得意)指导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你怎么知道小鱼不怕呢?做给我们看看,

    (2) 说明了什么?什么意思?练读。

    梧桐树落叶,

    鸟儿进窝。

    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那小鱼冻死了么?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看不见小鱼了,为什么会非常得意呢?

    小鱼真的没有了吗?它们到哪里去了呢?

    2、分段度背。

    3、有感情地背诵。

    说说为什么河面上结冰,水底却不冷?

    1、抄写生字新词两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冰花,北风和小鱼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家》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儿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讲述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各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及我们的家。课文配有优美的图画,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这篇课文是在学完《我的家》一课后的教学内容。在充分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材安排认识12个生字:天、是、白、云、树、林、河、儿、种、子、祖、国。写字3个:天、土、儿。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继续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

    5、习惯和学法:培养并巩固听读识字的能力,继续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写有生字的投影片、课件、录音机及相关磁带。

    我们学过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读课文吧!

    二、反复读文,随文识字。

    1、播放儿歌的配乐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教师及程度较高的学生带读课文。

    3、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

    4、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2)认读生字 。(采用多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三、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同时闭眼想象画面。

    2、共同交流自己的想象。(丰富大家的想象力,加深对儿歌所描绘的情景的印象。)

    4、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插图,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直至背诵。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谁能勇敢地说:本课的生字我都认识了,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遍。

    2、谁能诚实地说:有些字,我还不能熟练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需要别的小朋友帮一帮我。(让该生认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让他自己指名同学帮自己。)

    (2)教师范写,让学生书空,同时认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学生独自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总结拓展。

    通过读这首小诗歌,我们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们课下做一个小观察,看看你还能找到谁的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四位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闭上眼睛。请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头饰)

    二、学习诗歌。

    1、他们要回家,谁来送送他们?(指名分别到台前将词卡粘贴在响应的简笔画下面。)

    2、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自己说一说什么是谁的家。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件展示全文,指名读,开火车读。

    4、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大擂台。怎么比呢?老师做动作,你们猜到是哪句的就站起来。(师加动作读,让学生猜,借此指导朗读,鼓励加上动作)

    5、学生四人一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6、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不错!老师把一首歌奖励给你们,我们一起唱唱、跳跳。(课件展示《同一首歌》的画面及歌词。)

    8、小家汇大家,大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名字吗?(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9、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看看我们的祖国多美呀!(课件展示画面)师引导: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1、指名到台前,戴头饰表演、朗诵。

    三、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也是谁的家?(如蓝天也是太阳的家,泥土也是蚯蚓的家等)

    2、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多:

    是            家。

    四、回顾,实践。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我们说的,把你平常观察到的写成小诗歌,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把诗歌张贴在你的家中。

    小朋友,你们会唱《小青蛙找家》着首歌吗?(放音乐伴奏,学生带动作表演)

    你知道小青蛙的家在那里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家》

    二、多种形式,演示课文。

    1、(屏幕出示课文《家》,配音乐。)你们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不会读的地方,问问你的好朋友。

    2、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

    3、小组合作,读的有困难的学生请小组内的小伙伴帮助。

    4、小组成员共同起来朗读。

    5、全班齐读。

    三、情景认词,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带有下列词语的画面和句子: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我们内、祖国。(以上词语在句子中用红字表示)

    1、自己读读不同位置的句子,然后读读句子中的红词语,一会儿比比哪个小朋友读得最好。

    2、分组出示词语指名读,然后分别提问。如:出示蓝天、白云,指名读后问:白云的家在哪儿?你们知道白云为什么要把蓝天当自己的家吗?(白云喜欢蓝天。白云在蓝天上可以看到高山、大海好多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现象能力。)

    3、小朋友讲得真好!蓝天又大有干净,所以把蓝天当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着板书。

    齐读。

    同样道理让我们提问:小鸟为什么把家建在树上?小鱼为什么在小河安家?种子为什么把泥土当自己的家?(边说边把画面组合,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老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呢?这美丽的地方就是我们问的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中国!(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4、大家句子、词语读得很棒。单个的字你会读吗?同桌检查,然后自己觉得会的站起来领大家读。

    5、表演朗读,入情入境。

    (1)小朋友和白云、小鸟、鱼儿一样,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感到快乐吗?(出示课件:配有音乐的优美的画面)

    (2)表演朗读:下面请小朋友快乐地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可以两个人一块读,一块做动作。

    (3)个人表演,集体一起表演背文。

    6、拓展知识,鼓励创新。

    (1)小朋友,这篇文章写的是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你还知道什么地方是谁的家?

    (2)咱们今天学的儿歌是一个小作家写的,请你自己编一首儿歌,然后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家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黑白撕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黑白灰关系的基本处理方法。

    2、通过撕撕、贴贴黑白撕贴画学习黑白撕贴画的基本制作和表现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对撕贴画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从生活中发现美。真切使学生感受到美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教学重点:掌握撕贴画的正确程序,能撕贴出一幅水乡桥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每个四人小组准备黑、白、灰色的纸和报纸若干张,固体胶水。

    1、今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出示黑色和白色卡纸)。黑色和白色混合在一起会成为什么颜色呢?(灰色,教师简要说明)

    2、比眼力。我们一起来在报纸上找出黑色灰三色。(学生说,教师小结)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暂时忘却红橙黄绿青蓝紫,进入独特的黑白世界中(板书:黑白)。

    1、出示黑白灰撕贴的水乡桥作品(板书:撕贴画),找找其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作品的表现内容是什么?(水乡桥)

    2、尝试体验:桥是我们江南水乡的缩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名片。桥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现在让我们用报纸撕一座印象中的水乡的桥(板书:印象)。撕好举起来。

    A、撕好后请2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B、贴一贴。请2位同学贴到黑板上的背景纸上?说说为什么这样贴?

    3、欣赏家乡的桥:刚才同学们撕出了印象中的桥,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家乡的桥好不好?课件播放家乡的桥的照片。

    A、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桥。

    B、黑板上的撕贴的桥,增加些什么会使作品更完整?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们的小组准备撕贴一幅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是白天还是夜晚的桥呢?你们会在桥上做什么?

    1、小组合作,选一张黑色或者白色的纸作为背景,另一样和报纸作为撕贴的材料,以黑白撕贴画的形式表现水乡桥之美。

    2、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各组长为代表作介绍,随机点评表扬有个性的作品,表扬动作快的小组。

    五、延伸:桥作为水乡的人文资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或者传说,课后大家可以进行收集整理,跟同学交流用新的表现方法试一试。

    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3、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外貌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1、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资料及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丰碑。

    2、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丰碑》这篇课文,去感受长征途中红军的精神。

    设计意图:导入语的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3、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4、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过渡: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红军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过渡语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四、先学后教

    1.交流反馈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生:第7自然段。

    五、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

    生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生2: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生3: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些语句,谈谈从中读到的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及朗读来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走进文段去品词析句,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预设:

    1、动作描写

    生:我从“倚靠、坐着”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话。

    2、神态描写

    生:我对“镇定、安详”两个词深有体会。

    师:请在这两个词下画上小三角形。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一: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二: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三: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口到,而且做到了心到。

    3.外貌描写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

    引读:(出示军需处长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军需处长,一个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休息,可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生读: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上留下了他永恒的姿态:(生读: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他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此时的他正在思考着:(生答)他手指的方向就是:(生答)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佩的老战士,一心把衣物让给战友,自己却穿着一件:(生读:单薄破旧的衣服)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生答)带着这份感情,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记住这位老战士。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更深地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了不起的老战士,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及外貌三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谁?

    生:将军。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第3—13自然段。(课件出示:读一读课文第3—13自然段,学法提示:读:轻声自由地读第3—13自然段;画:用“~~~~”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思:从将军的神态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生自学3——13自然段后,进行汇报)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

    生齐答能。(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

    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齐读)

    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当你看到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生:采用了人物的描写方法、侧面。(师引导学生体会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

    六、当堂训练

    1、把诗歌内容填写完整:

    你是一座(),

    你把()给了(),

    而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

    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以填补一首诗歌作为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丰碑

    军需处长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课件锦集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