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3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学材分析

    已经学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再来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学情分析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习题准备

    老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

    2.你是怎么想的?

    3.根据是什么?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88教案网 JAb88.COM)

    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三)求比值

    二、讲授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一)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8∶4和2∶1这两个比。

    2.教师提问

    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点吗?你是怎么想的?

    (1)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2)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二)化简比

    1.练习引入

    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

    (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

    (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

    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

    2.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比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147)∶(217)=2∶3讨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2)∶=(18)∶(18)=3∶4

    (3)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更好)

    讨论:怎样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三)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1.练习

    化简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值:求出商。

    25∶100

    4.2∶1.4

    例如:25∶100化简比的结果是,读作1比4,求比值的结果是,读作四分之

    三、巩固练习

    (一)化简比

    (二)选择

    (三)思考题

    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五、课堂作业:《伴你成长》

    学生活动;

    口答。

    约分:

    通分:

    3∶28∶47∶2127∶95∶2516∶424∶52∶1

    (比值都相等)

    (前项和后项都不同)

    我们可以说8∶4和2∶1相等吗?

    (1)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

    8∶4=84=(84)(44)=21=2∶1

    (2)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

    8∶4=2∶1

    3.学生尝试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演示比的基本性质)

    讨论:分数比怎么化简?为什么要乘上18?乘上9可以吗?

    2.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6∶10∶0.3∶0.4

    12∶21∶20.25∶1

    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教学反思:化简比中小数与小数的比学生掌握的不够。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很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希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接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

    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老师本来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老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老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一定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后来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

    片段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3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4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老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是理性的,老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新课教学

    1、P1312题口算

    2、笔算9/14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问: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2)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3)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它是怎样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二15、1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

    练习二第13、14、17

    课后感受

    在三个数一起约分的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约分是分子和分母约。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00少得多,可能是();

    32704819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874594

    这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2.找规律填数。

    (1)208520902095()()

    (2)120011001000()()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3.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20xx-619=1830=96060=0.37+0.73=

    1.4-0.5=0.30.04=80.01=2.29229=82+62=

    +=20-1==1=9.1=

    0=12.2+8%=812.5%=50%=101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71799+71720xx-172832

    88434+17211593-[(4419+44)5]125208050

    139+159+1791040.250.32+11.7+4.68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页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0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对折扣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节假期是人们旅游和购物的好时机,许多商家都看准这一机会,搞了许多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有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一个新的词:打“折”。同学们所说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买一赠一、买四赠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打“折”。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打折”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工厂和商店有时要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这种减价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华联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提问:一件衬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质疑:刚才很多同学课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词,现在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问:说一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①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②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③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2、教学例9。

    学生自己读题。

    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提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过程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7

    画一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

    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P22)。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7.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图见课本P22),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①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②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上页第(1)题的图中描点表示上表中的数量关系,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巩固练习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