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伯牙绝弦课件精华
  • 伯牙绝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3

    伯牙绝弦课件精华。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推荐一些关于“伯牙绝弦课件”的最佳文章让您受益匪浅,热烈欢迎您来到这个网站希望您在这里收获知识和快乐!

    伯牙绝弦课件 篇1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 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我们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2、检查读书

    (1) 谁读第一句。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老师读 自由练读。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

    (4)谁读最后一句。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我们齐读。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进行精当的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能力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善于近义词---擅长。

    (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运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进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进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

    四、学习想象

    1、大家刚才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请快速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语句。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下手”才知深浅。)

    2、找准了,现在我们边练读句子边想象情境。请一位同学读子期的赞叹,咱俩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听懂我的心思来读你的感叹。多媒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

    伯牙绝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课件。

    一、以诗导入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PPT1)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3、读准课题。伯牙绝弦(jué xián)

    这是一篇古文。你们读过古文吗?第二次学古文,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PPT2课文内容)

    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跟师读文,把握节奏。(随机纠正)

    3、再自由练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多读读。

    4、指名读课文。(注意评价语言)

    5、再练读课文,要求流利、读出古文的味道。

    6、齐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讲了两个人,他们是:生——。(板书:伯牙 钟子期)

    读了课文你们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板书:善)

    这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呢?

    打开作业本完成第一题,给“善”字选合适的意思。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听?(板书:鼓 听)

    齐读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细细读第二句,思考从哪里具体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呢?(巍峨高大)

    从哪看出?(峨峨)

    读句子,读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读)

    师:你对“泰山”读得特别有味道,对“泰山”有什么想说的吗?(登泰山而晓天下)

    子期只用“峨峨”两字就表现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个“峨”是高大,他却用了两个“峨”。

    同学们“善哉”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谁也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的琴声?指名读。(读出赞美的味道。)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细细读第三句,用朗读读出感受。(指名读)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汹涌澎湃 无边无际 水势浩浩荡荡)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

    师: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呢?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 明月

    指名说词语。

    出示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雷声隆隆

    春雨绵绵 ……

    齐读词语。

    那么,你们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学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

    正所谓——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细细读第四句,结合刚才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

    师:“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

    师: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屏幕出示:

    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有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啊?

    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了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1)生默读。

    说说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喜出望外)

    师:伯牙把这种心情化作高山流水的音韵,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2)小练笔:写下伯牙想对子期说的话。

    (3)交流。

    是的,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当伯牙志在 明月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 杨柳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悲伤、志在开怀,这一切的一切,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知音啊!(板书:知音)

    5.师述:伯牙和子期约定来年再相会。到了第二年的中秋节,伯牙如期而至。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块冷冰冰的墓碑。伯牙把千言万语化作琴声……

    (揪心的琴声响起,并出示伯牙鼓琴时的画面)

    (1)交流:从伯牙的琴声中,你能听出了什么?

    (伯牙此时思绪万千;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可是你却一去不复返了;)

    同学们,你们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他的心声,你们也是伯牙的知音啊!

    (2)朗读:你能把此时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读。(让我感受到悲痛欲绝 , 你是情到深处。)

    齐读。

    读到这儿,你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了吗?

    断的只是弦,破的只是琴吗?(破的是伯牙的情,伯牙的心。)

    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读好这句话吧!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完《绝弦伯牙》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些诗句有更深的理解,请再读一读吧!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现代)华而实《知音》

    再读这些诗句,相信此刻的你一定有话想说。

    学生交流。

    六、朗读总结

    七、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鼓

    子期 听

    知音

    伯牙绝弦课件 篇3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评析】: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理解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似不经意,教师在营造古文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走近了文中的两位主人翁。一箭双雕,善哉!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评析】:“绝”的理解巧妙、深入。第一个层次,从字面理解,提示学生“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第二个层次,反其道行之,通过理解同类词语的意思,推导出“绝弦”的深层意思是“不再弹琴了”。这个环节,语文的、文化的味道很足,奇哉!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完了举手示意。

    师: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难读,难懂)好吧,那老师先来范读,大家认真听。(师配乐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大家已经关注到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尤其注意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好,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要注意停顿。(师生接龙读最后一句)

    师:看来,要想读好停顿,我们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这篇文言文中,比如“善”,文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

    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相同的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乐啊!)

    师:把你们的赞叹带到文中。(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还有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心字底,都是“心里想”的意思,能找出是哪两个字吗?(志、念)

    师:不错,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字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谁再来读课文,一边注意停顿,一边注意读好“善”“念”“志”等关键词语。(指两名学生分别读)

    师:我们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生自由按要求练读)

    师:好,文章一共有五句。我们这样读,男同学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女同学读中间三句。慢一点,轻一些,注意把握。

    【评析】:朗读指导层次清晰、有实效。文言文的组词、造句、达义十分讲究凝练、音韵与节奏、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这个环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好关键词语,尊重学生的学情,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指导得扎扎实实。实哉!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知音。板书)什么叫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板: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文言文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生读)还不够明白,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再读,强调出“鼓”和“听”。(指3名学生再读)

    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

    师:对,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评析】:这是理解“文”第一个层次,通过“品读”,整体感知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知音”,很快抓住了全篇阅读的基点、阅读训练的落点。“知音”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词语。围绕这个词语,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了解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此外,在打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通道时,教者采用了逆向翻译,先用现代文说,再用文言文对应,降低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觉。妙哉!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师:我们来一块交流吧。

    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几句文言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

    (生略)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师:大家都沉醉了,音乐真是流淌心声的艺术

    。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或许还可能是……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心领神会地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我试了一下,这句话有很多种读法,谁再读?

    (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

    (一生又读,声音低缓)

    师:你是不是在表达边欣赏音乐边想象画面的过程,这样的赞叹更像是自言自语。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一生接读)于是,你满心赞叹——(一生接读)

    师:同学们,伯牙是晋国的大乐师,他的琴声会表现很多很多,当伯牙所念春花,钟子期必得——(生:春花);当伯牙所念秋月,——钟子期必得(生:秋月);当伯牙所念夏荷,——(生:钟子期必得夏荷);当伯牙所念冬雪,——(生:钟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生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你们自由地读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师: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知道伯牙的琴声中除了高超的弹琴技巧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还有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师:可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生:没有)

    师: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生:没有)

    师:孤独的伯牙呀,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声,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一个所念,一个所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境界。(相机板书:情)

    师:多么有魅力的古文,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男同学读伯牙的部分,女同学读子期的部分。(课件分色)

    【评析】:“真知音”的境界是本课研读的重点,这一部分的教学体现了教者独具匠心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形如剥笋,势若破竹,顺通、畅达,无斧斫的痕迹,若神来之笔。第一环节,默读,圈画,这是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第二环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文白互通,这是学懂文言文的基础,因有了前面关键词的理解基础,学生并没有感到困难。第三环节,听音乐想象画面,意在还原语境,让学生浸润在高山的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入情入境中与文本深入对话,体会知音的境界。第四环节,拓展课程资源,链接《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用四个追问,深入体会知音不仅是知“琴音”,更重要的是知“心声”。四个环节,以“品读”为线索,分不清哪是“训练”,哪是“感悟”,“读”“品”交融,“言”“文”兼得。美哉!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

    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师:相传,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目睹子期人已去,伯牙心破碎。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会说些什么呢?

    (子期,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做了什么呢?

    (破琴绝弦)

    师: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他为什么这么做?

    师: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谁再读?

    (一生读)

    师:感受到一点痛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评析】:这一部分教者对琴断音绝的解读关注的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这是文本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所以教学中没有纠缠于伯牙绝弦是对是错,正确处理了个性解读应遵循文本价值的关系。解读成就教学,换位体验,铺设了“痛”的感受;体味涵泳,融入了“痛”的情境;情境引读,升华了“痛”的意义。巧哉!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

    师: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伯牙那样用摔琴的方式谢知音了,但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评析】:想起于漪老师所提倡的“引导人,教育人,关怀人”的宗旨,教者最后部分“知音”现代意义的解读意在此。引“知音”的时代活水,浇灌在积淀深厚的文言文土壤上,汲取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这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点睛之笔,智哉!

    伯牙绝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想听,可是有要求,老师请你用心的聆听,看看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2、 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首动听的乐曲,包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艺很高。我们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写的好,人们称他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弹得那么好,人们就会称他为——琴仙。而钟子期却和他大不相同,他不会弹琴,只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仅仅是一个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指名读文。

    3、 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它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美。现在你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节奏。

    4、 指名读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

    三、 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⑴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课文中的哪一句写出了这一点?

    ⑵联系刚才讲述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两个“善”的意思。

    [过渡]: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研读课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汇报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理解“善哉”这个词语的意思。(表示赞叹的意思)

    ③ 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④ 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了解到他的心声,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出示泰山图片,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

    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

    ③ 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⑶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

    ① 出示词语生读。

    ② 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到:善哉—(引导学生说句子)

    ③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样?

    ⑸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

    〔过渡〕: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⑴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这真是“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断了琴弦,留下了无边的孤独、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伯牙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 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4、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写下来。

    5、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路,揭示课题。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说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主要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深入体会他们互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在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我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伯牙绝弦课件 篇5

    教学背景:

    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本单元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

    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3、明确目标:

    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

    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

    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

    2、介绍俞伯牙;

    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伯牙绝弦课件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河北小学的李岩,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并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启迪。

    一、教材分析

    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把握了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本册教材,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价: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五、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六、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和伯牙、子期的课外故事。

    七、教学方法

    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插图上写有文章的题目)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流水依依,千折百回。高山伫望,恍然如梦。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

    (二)、整体读文(课件出示课文)

    1、同桌检查读课文情况,互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然后指名点评。教师适当指导。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然后学生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熟,读出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

    教师提问:所谓书读百遍,奇意自见,我们也读了很多遍了,谁知道“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就是伯牙把琴弦弄断,再也不弹琴了。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学生马上就会找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就能说出句子的意思: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破把琴弦弄断,从今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初步了解了伯牙绝弦的原因。)

    (四)、再解绝弦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想想句子的意思,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为学生默读,思考,和批书留有一定的时间。)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于”的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擅长”“喜欢”“爱好”等。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善”字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

    然后接着引导,短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学生会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

    这两个“善”也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不是,这两句话中的“善”应理解为“好啊”。

    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会说“真棒”,“太妙了”。也同样让回答的同学把自己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这样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查与训练。)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想着高山,琴声就会传达出高山,钟子期就会说:“好呀,真高大呀,仿佛是巍峨的泰山!”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就会说:“妙呀,洋洋洒洒,仿若是滔滔江河!”从这也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河北小学李岩《伯牙绝弦》说课稿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我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故琴志在流水,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江河,我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以是各种方式的读,如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全都知道。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教师引导: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很自然地脱口而出“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再次引读)“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

    2、相遇相知:

    课件出示伯牙与子期在生活中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相关资料:

    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伯牙喜欢弹琴,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音乐,切磋琴艺。伯牙听说成连先生的琴艺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师学艺;钟子期全力支持他。于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连先生苦学三年。学得了高超的技艺后,伯牙拜别成连先生,回到家乡,钟子期前来为他接风,为他祝贺。

    让学生浏览,然后指名读。读后引导:读了这份资料,你认为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可能会说,也是生活上的,精神上的等。(这是对课文的拓展,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绝弦的原因,从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相融,板书心。(课件出示课文前四句)然后接着引导: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欣喜若狂,接着让他读出欣喜若狂,学生可能说激动不已,就让他读出激动不已……

    接着启发:他们在一起相处得其乐融融,他们彼此都因为遇见了知音而倍感幸福,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感再来读这几句话。(此时学生定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间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像这样反复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充分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3、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1)出示句子并引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吗?

    学生说孤独,就让他读出孤独,学生说寂寞,就让他读出寂寞,学生说苦闷,就让他读出苦闷……(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层层推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回味绝弦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同时课件出示整篇课文)教师引导: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这《高山流水》就是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而编写的,请学生轻闭双眼,静静的去欣赏,去品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悟。同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想象,渲染情境。)

    接着请学生睁开双眼,带着此刻的感受,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

    (使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六)、延伸悟绝弦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教师配乐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读后引导学生在课下试着品味这首短歌,或写一写对伯牙安慰,赞美或鼓励的话语。

    (这一环节的设计生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文培养兴趣,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教。

    伯牙绝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自渎自悟

    课前一分钟训练:搜集有关歌颂友谊的诗及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语:

    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大家齐读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师:下面同学们看课文,听老师范读一下课文。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根据老师画的停顿,大家练读古文,要读出朗读节奏。(以组为单位派代表读评)

    齐读放慢节奏再读已经读出古文的节奏来了。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学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什么?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的注释,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哪些不懂的可以再小组内交流,结果记在书上。

    汇报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指导读?几个善?

    汇报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里流过!。

    师: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能听出泰山?那么你们能不能读出来。泰山读的有味道,泰山很高,孔子认为因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来泰山是很高大的。

    师:那谁能说说泰山这个词。

    师:读书就像你们这样从字里行间读懂意思,能不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师:这句话里几个善?这里的两个善和第一句的意思一样吗?善:善于,会做事情,善:赞叹

    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

    学生:(好啊、真棒、了不起、真厉害)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诗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还会有哪些景色?

    学生:(晈晈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隆隆雷鸣)

    师:想象一下,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学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晈晈兮若明月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沙沙的春雨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袅袅的欢笑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当伯牙古琴,志在雷鸣,透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那隆隆的雷鸣了吗?于是你们怎么赞叹?

    学生:隆隆兮若雷鸣

    师:接着汇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读

    师: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得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不会

    师:想象一下别人是怎样赞美得?

    学生:(你弹得琴太好听了,却没弄懂到底还在哪?你弹得琴很悦耳)

    师:当他听到这样得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钟子期他得心情会是怎样得?(激动、惊喜、充满希望、欣慰)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得相逢,简介资料:出示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通过大屏幕的资料此时得伯牙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伯牙最想说些什么?

    1)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真是太好了

    2)知音只有一人就够了

    3)没想到,你一个村夫却听懂了我的琴声,真是我的知音啊

    师:知我者,莫过于子期,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凡是伯牙所念的,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让我们在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读出伯牙和子期息息相通的感情?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死了齐读最后一句: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理解读

    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学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

    学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前程希望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句话(把伯牙的心情读出来)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掉年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再回到文中熟读古文,试着背诵

    总结:

    这篇佳作,让我们深切感到千古知音最难觅,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友情的真挚。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事编些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用心聆听这首古曲去感受伯牙子期这段友谊的千古绝唱,伴着古曲读课文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伯牙绝弦知音

    伯牙绝弦课件 篇8

    【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伯牙绝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方法与能力】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与思想】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拓展与延伸】阅读《伯牙学琴》

    【重、难点突破】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友情的民族,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二、初读古文。

    1、回忆我们五年级上册学习的《杨氏之子》一课的学法,说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效果会好一些呢?

    教学提示:学习古文方法有两点:一是要读通,即要符合断句的要求;二是要读懂,即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2、学生读课文,教师加以指导。

    教学提示:根据学生读古文的情况,可以判断出学生在文中的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课件展示:范读并画面提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提示: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每一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讨论交流,确实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向老师求教。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可用意译的方法,也可采用意译加直译的方法。

    四、有感情地读古文。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对“朋友”感情的体会,自由读古文。

    2、学生个性化朗读古文主。

    3、学生齐读古文。

    4、试着背诵古文,时间大约是5分钟。

    五、课件展示: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读古文。

    六、作业:搜集一些关于交友的名言

    附: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伯牙绝弦课件 篇10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3、情境再现,练习表达。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伯牙绝弦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

    2、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

    5、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6、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7、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板书:钟子期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指名读。

    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句子]

    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1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12、师小结: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

    13、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4、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指导朗读)

    六、拓展,回味绝弦

    1、师: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短歌,师范读:(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3、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你能通过读体现伯牙与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吗?指名同学分别喜和悲。[课件出示全文]

    七、熟读成诵。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八、总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板书:

    25.伯牙绝弦

    知音

    钟子期死

    【伯牙绝弦课件精华】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