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十篇
  •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9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十篇。

    以下内容主题是“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分享的。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期待大家能够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1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

    1.注意读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窜舟\/军’蔽

    2.对照注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黜恶谬赏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

    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讲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二。

    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2

    教学重点

    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

    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

    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亲人。

    2.古今词义有区别:⑤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

    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

    ②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

    ④以为,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代是“认为”的意思。

    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诚实;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请求;

    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

    其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

    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

    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

    六、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b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C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过程与方法

    a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的亲和力。

    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三、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辨析多义词,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2诵读法3问答法4讨论法5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时数:两课时

    利用早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教师范读。

    第一课时:作者写作目的,1—2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第三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积累成语。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的文气,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2、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3、疏通文意:(1)找学生朗读第一二段并纠正发生的错误。

    (2)齐读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识点。

    (3)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

    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4、积累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载舟覆舟

    课文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

    5、作业:课后多义词识记

    第二课时

    1检查巩固文言知识点。

    2学生诵读第三段内容

    3把握本段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

    4积累成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长治久安垂拱而治

    课文小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七、课堂机智处理

    1、抓好早读

    2、导语读出感情是引学生入境的关键

    3、朗读时,找水平较好的同学读(以免耽搁太长时间)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未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由于他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魏徵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这足见魏徵在当时的影响。

    衔接语:魏徵是以善谏著名的,善在何处,谏有何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谏太宗十思疏》。

    三、解题

    谏:规劝 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衔接语:魏徵向太宗规劝了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那他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

    四、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收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徵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五、指导诵读

    听录音,学生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同时体会思想感情。后找一学生试读(任挑一段),教师指点方法。

    六、疏通文意:

    衔接语:学习文言,大纲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现象,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理解词句含义、积累文言现象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讨论后明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等。

    1、师生共译第一、二段:疏通文意,重点解释实词、虚词、古今异义

    2、学生齐读第三段后以前后桌4人为一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作答

    要求:①同学间互相的探讨,解答疑难。

    ②个别较难的翻译,同学间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③按类别归纳。(投影出示本文文言现象积累)。

    3、文言句子的翻译:(教师指导学生翻译,并渗透方法)

    例:①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

    方法:a、抓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b、单音词语双音替

    c、倒装语序倒过来。

    ②臣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衔接语:魏徵是一代名臣,他们中的治国境界是什么?(学生答:文武并用,重拱自治),君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什么(十思)

    ①投影出了十思内容,学生集体朗读。

    ②提问,十思侧重于规劝皇帝不要做到什么?对我们有无启发?

    衔接语:作者提出的十思,语语坦诚、字字惊心,太宗之所以最终能接受践行,并不仅仅是魏徵的赤胆忠心,更由于他巧妙的思路与说辞它在一、二段已为十思铺平了道路。

    ③找一学生读第一段,提问:文章先以什么引出话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分析:比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衔接语:观点只是魏徵一家之言,不足以让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样才能让其观点有据可依呢

    ④学生自读第二段,提问: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

    分析:

    借鉴古人论述,将君与民关系比作水与舟,多方论证居安思危重要性,切中要害、令人警觉,那么如何居安思危呢?顺其自然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说人君当思,为何要思,后谈思什么,,环环紧扣,也把魏徵高超任讽谏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八、鉴赏高超的劝谏艺术:

    ①从思路上看,妙在何处?(先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师分析:其实联系到我们的写作,那就是不一定要开门见山,而荡开一

    笔,打伏笔,蓄势,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从文章的用语上能否分析一下他们的高妙之所在?

    明确、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

    点拔:魏徵在讲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

    ③与《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讽谏艺术之不同?

    九、思维拓展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但也存在一些骄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们,他们用自己腐败的双手写下了共和国最不协调的音符,请同学们试举一些例子,而后根据存在问题也给他们写上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十、课文总结: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十一、布置作业

    ①积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识。

    ②针对文中的某一哲理性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写成文字。

    十二、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5

    教学要点:初步熟悉课文,疏通字词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作者·解题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题目中的“谏”是进谏的意思。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

    三、阅读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朗读,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第三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教师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五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6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t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1.诵读t领悟t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t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t检校侍中,领导周t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

    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的字词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玩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生。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开场白: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初它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当这个政权巩固之后,出现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呢?如果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

    1、注意读音

    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载(zài)舟

    壅(yōng)蔽谬(miù)赏

    2、对照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

    3、检查朗读情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

    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

    1、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诵第一、二段。

    二、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教学步骤】

    一、检查熟读课文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第一段。

    1、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喻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接受。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可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是一种陋习?)

    三、背诵第一段。

    四、翻译并分析第二段

    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五、背诵第二段。

    六、作业

    “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

    二、找出本课的成语,通过做课后练习,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三、背诵、默写全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

    二、翻译并分析第三段。

    见可欲戒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奢侈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戒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骄傲江海下百川

    1、居安乐盘游戒“五戒”三驱以为度“十思”

    忧懈怠纵欲慎始而敬终解决问题

    虑壅蔽戒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轻人言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戒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赏罚不公无以怒而滥刑

    2、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三、背诵第三段。

    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五、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kǎiqiè,切实)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四、课内训练

    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

    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的字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玩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生。

    [能力训练]

    一、解释加点词。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当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终者盖寡

    6、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9、宏兹九德

    10、简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恶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注音与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壅(yō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简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ǒng):不理政务。 谦冲:谦虚。

    C、黜(chù)恶:罢斥奸邪小人。 谗邪:说坏话,造谣生事,陷害他人的人。

    D、谬(miū)赏:错误的赏识。 盘游:指狩猎。

    2、这段内容的中心要旨是( )

    A、居安思危

    B、戒奢以俭

    C、积其德义

    D、宏兹九德

    3、“十思”内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琐细。请选出最重要的几项是( )。

    ①劳神苦思

    ②虚心纳下

    ③念高危

    ④谦冲自牧

    ⑤因怒滥刑

    ⑥满溢

    ⑦慎始敬终

    ⑧知人善任

    A、①③⑤⑦

    B、 ①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②④⑦⑧

    4、请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语言特点。

    ①魏征的写作目的是:

    ②其语言特点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问待臣口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置诸壑朕见贤者则进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践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节录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详述画线部分的大意。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识疾苦知节俭

    九月,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①,不至,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旰(gàn):天色晚。

    1、加点字的解释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敕诸子且勿食

    ②汝曹少长丰佚

    ③汝曹少长丰佚

    ④太祖若能率此训也

    A、且(将) 少长(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B、且(暂且) 少长(shào zhǎng) 佚(逸) 率(shuài)

    C、且(全) 少长(shǎo cháng) 佚(逸) 率(shuài)

    D、且(暂且) 少长(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今使汝曹设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A、现在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俭的态度来使用东西。

    B、现在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俭。

    C、现在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俭地使用东西。

    D、现在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俭,会理财物。

    ②欲其隐约,莫若贫贱( )。

    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若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

    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

    ③为其情伪,易以躬临( )。

    A、把给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

    B、正因为给他们描述事情难免虚伪,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

    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体验。

    D、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

    ④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

    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的事例,意在说明( )。

    A、国家不太平,连诸王的后代也难保命。

    B、诸王之后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命的。

    C、权位之争愈演愈烈,已无骨肉亲情。

    D、国之存亡所系,不在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论的一项是( )

    A、帝王的后代应该在贫贱中历经磨难。

    B、帝王的后代应该亲自体察民间的疾苦。

    C、赞扬宋太祖执行了利于诸子继位的教诲。

    D、帝王的后代应该磨炼情志,降低地位与待遇。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9

    1. 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

    2.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魏征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则等)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处,以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结构如图: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   思)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评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运用:(翻译)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厚却指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2.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评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 “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严肃地告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不但取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本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运用:(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8题。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②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④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⑤,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令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蝗害讫息。    (《新唐书姚崇传))

    [注]①蟊贼:吃禾苗的害虫。  ②付畀(bi):付与。③螟蜮:同①注。④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无道。⑤袄(yao):同“妖”.

    1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辩析能力。“以”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其用法应在本单元掌握。“以”字的用法主要有①作连词,表多种连接关系;②作介词,表凭借、时间、原因、对象等。本题ABC三项中的“以”都是表顺接的连词,可译为“来”,而题干和D的“以”都是表因果的连词,可译为“因而”,所以取D。

    16.“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A.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

    B.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

    C.是说修德可以避免蝗虫入境,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

    D.是说修德可以避免蝗虫入境,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    解析:本题考句意的理解,综合了对实词、虚词、句式、文意的检测。按文句意免除蝗灾指国君之德,汴州不是国君,决定排除B项;同理,D句的“避免蝗虫入境”也要排除;C项兼有BD二项之错更得排除。“恐怕是”是据句意所作必要补充,看句意和词义,再看A项,正确。

    18.从姚崇三次讲话的内容看,他关于灭蝗的实际见解是(2分):

    A.既要做到合道,又要做到适权,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B.既要有德行,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C.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正确的方法,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D.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解析:此题主要是检查考生对整个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的“正确的方法”“上下齐心合力”概括了崇三次讲话的主要内容,又客观又实际,必然会“战胜蝗灾妖异”。而B.C的强调“德行”及或缺少“上下齐心合力”或缺少“有正确的方法”,都不妥;A的“合道”、“适权”相去更远,当然更不妥。这三项都不可取。答案为D

    剪辑1: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徽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察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于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缎五百匹。(选自《旧唐书魏徵传》)

    剪辑2: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选自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chang)之长者          浚(jun)其泉源

    B.虑雍(yong)蔽               正身黜(chu)恶

    C.克终者盖(gai)寡          董(dong)之以严刑

    D.垂拱(gong)而治           仁者播(bo)其惠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 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二.   填空题:

    5.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

    ④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三.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7-10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8.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9.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WWw.Jk251.COM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D.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四.   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15-16题: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①。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大唐新语》)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徵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大唐新语》)

    15.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    徵:

    1.A     2.D   3.A    4.B    5.略    6.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 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  7.A       8.A     9.B   10.C(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11.C    12. C     13.A   14.A(三者是同一人)

    15.①窦德素把房玄龄等询问之事告诉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谢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当面和您驳斥争论,您常常左右为难不能如意。

    16. 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从谏如流,但小节上亦爱听奉承访;魏徵直言进谏,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态,拍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10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3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

    附: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篇11

    一、重要成语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惧谗邪 谗:说别人坏话的人。

    ⑥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十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