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声的利用课件范本11篇
  • 声的利用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4

    声的利用课件范本11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声的利用课件范本11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声的利用课件 篇1

    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3、搜集陈埭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问题、如何解决等)。

    (二)新课导入:

    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水就不能“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教师总结:可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比较有限,加上这些淡水资源并不能全部为人类所开发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实际上严重缺水。那么这些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请同学接着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稍后进行抢答。

    一、判断题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错,降水量和蒸发量)

    (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对)

    二、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抢答:

    (1)从大洲看,哪个大洲最多?哪个大洲次之?最少的是哪个大洲?

    答: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2)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是怎样排序的?

    答: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问:为什么非洲的降水量比南美洲多,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却比南美洲少呢?

    答:虽然非洲的降水量多,但非洲的蒸发量却比南美洲要大的多。

    导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公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一 多年平均蒸发量

    三、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抢答

    1)、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状况

    答: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3)、导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受季风、地形条件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一 多年平均蒸发量

    (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A、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它的数量跟质量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晋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20xx,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量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西北部流域中上游地区是多雨径流丰富区,水资源丰富,而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的下游沿海地区降水径流少,水资源较贫乏。加上晋江工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导致晋江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部分城镇(如陈埭)出现了严重的用水问题。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

    问: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

    答: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答: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在不同的时代,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请同学阅读教材P67,图3.1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

    (1)20xx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

    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沿河湖地区分布

    (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

    答:采用地表水,生产规模变大;农业生产开始向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分布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

    答: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

    (4)从这个变化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教师总结: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就有陈埭的“水污染”事件。课前曾布置同学去搜索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我们请部分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分析陈埭水资源问题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

    (学生上台进行资料交流)

    教师总结:可见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第三部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探究一:解析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

    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农业吗?

    答:不适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其余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适合于发展农业

    2、以色列如何将水资源由少变多?

    答:1、开源:海水淡化;2、节流: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等

    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对中国西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探究二:解析咸海的忧虑

    1)咸海忧虑什么?

    答:咸海的面积不断减少

    2)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人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地灌溉,特别是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导致咸海水量大减,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3)产生怎样的后果?

    答:使该地区大量动物灭绝,位于咸海湖滨的城镇出现饮水短缺问题,传统渔业衰落等问题。

    探究三: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解决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

    探究四:调查陈埭水资源状况(题目由各小组讨论自行确定)

    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类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只是水资源的一部分,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缺水,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科技进步又能对水资源的利用上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主要是开源、节流。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来采取开源节流等相应措施,才能令水资源“以少变多”,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性作业:陈埭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声的利用课件 篇2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概括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 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难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

    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4 ~P15,包括图片和资料,交流讨论。回答:

    1、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2、常见的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是什么?理由?

    3、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交流评价】

    让学生分析与交换不同意见。

    【交流回答】

    1、常见的金属矿产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0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0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铝 土矿(主要成分是Al203)、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2、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因为这两种矿石含铁量高(质量分数大)且含硫等“有害元素”少,冶炼时产生的污染小。

    3、普遍使用的金属有铁、铝等。

    【过渡】

    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炼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学生活动】

    1、展示我国古代炼铁图一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

    2、观看视频参观炼铁厂和展示P16图8─22。

    3、思考工业冶炼铁的原料、原理和设备。

    4、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反应过程示意图。

    【分析小结】

    1、冶炼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2、冶炼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冶铁的设备──高炉

    4、产品生铁──(铁合金、混合物)

    【演示实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分析反应原理,记录现象,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归纳总结】

    2、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入样品并固定;

    ③向玻璃管内通入C0气体;

    ④给氧化铁加热;

    ⑤停止加热;

    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3、实验现象:

    ①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4、注意事项:

    ①先通C0的目的: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0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C0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

    ③尾气处理:多余的C0要燃烧掉,防止C0污染空气;

    【课件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P17例题。

    【分析】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赤铁矿石中含有纯的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若设生铁的质量为x,则其纯铁的质量为x×96%,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计算出结果。

    解: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资源的概况,铁的冶炼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等知识。难点是含杂质问题的计算,课后需要练习强化这类计算。

    声的利用课件 篇3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霸州十八中 何宝柱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复习提问

    以镁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之一。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Mg + O2 ====== 2 Mg O 2×24 :16×2 :(24+16)×2 48 : 32 : 80 若: 48克 :()克 :()克 若:()克 :()克 : 4 0 克

    [引入新课]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那么在化学上,我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下面,用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师生共同阅读、讨论]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2×158 32 6g x

    x==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

    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

    56 x 10 t

    x==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选择学生板演并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板演]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H2+Cl22HCl 2 71 73 100g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学生练习]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教学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

    要充分利用书上的例题,让学生体验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例题成为解题格式的示范。在学习过程中,要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反馈纠正。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采用了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的设计,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展示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

    亮点:

    1、利用导学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并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做详细探讨学习,让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题步骤清楚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深入的掌握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并在黑板板演,由学生自已找出每一位同学错误之处。学生做得很好,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

    1、导入直接但是没有过于清晰的引入课题,如果像李老师用视频引入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时间安排不是很佳,导致本节课有习题没有完成;

    3、讲解语言不够简捷,语速过快,有些问题可能没有阐述清楚。

    4、学生展示时没有全员参与,参与度不高。

    5、本节课学生只能初步了解并不能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重点难点上没有完全体现,只强调了化学计算总设和答的单位,没有给出其他的指引。

    6、对于学生列比例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和指导。

    改进措施:

    今后教学语言简捷精准方面多加努力提升,增加练习量,还要让每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学习。

    声的利用课件 篇4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第四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具与

    媒体

    图片、录像等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人类的交谈声;

    b.隆隆的雷声;

    c.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

    ②播放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动物的交谈声。

    b.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c.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③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

    a.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的科学。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c.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介绍有趣的聚音伞。

    如上图所示。在一只伞的焦点处放一块手表,在另一把伞的焦点处就能听到走表的声音。

    e.利用声音的反射建造的新王宫。

    如上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的小声上奏声。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b超

    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d.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二)声与能量的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与作业。

    声与声音其实是一回事

    用过

    太闷了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学生多举例

    练习拍手

    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画图

    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的失误进行讲解较好

    学生说过,但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时常的讲话声就是典型的应用

    将声音这样的分类,只是讲课的一种,我们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分类

    鼓励学生多举例是开发其智力的好方法

    为以后进行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这是两个扩展型的例子,可以充当练习

    这两个例子都比较陌生,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认识

    还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声的另一种分类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利用。

    声的利用课件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通过练习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4.学会与别人交流,体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小组活动计划表若干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两份研究报告,结合报告内容、写法标注体会,准备汇报。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阅读五年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第二部分,结合两份研究报告内容、写法标注收获、体会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研究报告,指导选择研究主题,分研究小组。学习制作调查统计表,为课外搜集材料做准备

    →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约两天课外时间)并进行批阅

    →第二课时:结合整理的材料,结合教材提供两份研究报告,指导写研究报告(前20分钟指导,后20分钟开始写研究报告。) (课外写完)

    →批阅研究报告

    → 第三课时 讲评研究报告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分钟)

    通过学习第六单元第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六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板书: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想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就能解决问题。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别人交流,可以从小培养科学家的研究素质。

    二、初识报告(4分钟)

    1、课前,大家已经阅读了教材中的两份报告。打开书128页,先看第二篇报告,这篇报告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分几部分内容?(四部分)分别是什么?(依次说四部分内容)再看第一篇报告,这篇报告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是不是也有第二篇报告所说的那四部分内容?(有,最后还说明了怎样解决问题)

    2、小结:这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写的简单的研究报告(指板书)

    三、选题指导(8分钟)

    1、过渡: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并不难,但写什么,是关键。写报告,首先要选好想研究的问题(板书:定主题),并围绕研究的问题搜集一定量的信息。

    2、请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

    兴安一小五年三班课业负担情况

    讨论:研究这个问题需要搜集那些信息?(课堂方面:课节数量、课堂教学质量情况——教的好,负担轻,否则负担重,等。作业方面:作业学科、项目、内容、数量、质量、批改情况等)这次搜集信息只有两天的课余时间,搜集这些信息,时间会怎样?(较紧张)怎么办?(小组合作或缩小研究问题范围)怎样缩小?(可把研究问题改成:语文作业负担情况、语文课外作业负担情况等)

    小结:由于搜集信息时间不多,注意选研究适合范围的话题进行研究,可个人独立进行,对范围稍大的问题,也可小组合作研究(板书:范围适合)。

    3、再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

    兴安一小五年三班学生压岁钱数额

    讨论:研究这个话题,会遇到什么情况?(是隐私,不便说。公开报告,还会造成攀比等)研究这个话题,可行性不强,能否结合“压岁钱”这个内容,换个可行性强的问题研究?(可改成“压岁钱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小结:选择研究的问题,还要注意选可行性强的问题进行研究(板书:可行性强)

    4、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打开书125页,书上列出了三个可以研究的问题,谁给读一下。(随后教师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包括此前与学生讨论确定的问题)选择问题,我们还要注意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板书:感兴趣、有价值)

    四、自主择题(10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好后用铅笔写在125页下边的空白处。(此间,教师巡视)(2分钟)

    2、学生汇报所选问题,注意引导规范表达,遇有明显的话题范围大、不可行或无价值问题,要引导促其合格,或另选。对合格问题,由发言学生将该问题写到黑板上。力求展示全班同学所选绝大部分问题)

    3、看黑板、课件所列问题,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准备进行调查研究。(0.5分钟)

    五、方法指导(12分钟)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板书搜信息)。看书125页,书上提示了我们搜集信息渠道、方法。都有哪些?(板书读书 上网 访问)在学习本单元第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办法,要根据自己研究问题选择适当信息搜集办法。

    2、在搜集、整理信息时,列表格是一种比较常见办法。看书126页,这是一份记录表。看书128页,这是一份整理表。大家打开我们带来的《综合实践》学科教材 页,这里也有两份信息搜集记录表。研究问题不同,表格形式有所不同。这些表格既便于我们记录信息,又便于我们整理信息,是不是?(引导学生注意表格采用分类判断形式好处)列表调查、整理信息,可以提高我们研究效率。

    3、结合自己所选问题自己设计调查及整理信息表格。

    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调查表(选好的和存在问题的'展示)。

    六、确定组长(4分钟):(教师指黑板上一个话题)选择这个话题的同学请举手(如果只有一人举手,则该问题由举手这名同学独立研究,在该话题后标注该生姓名;如果有2-4人举手,则从这些同学中选一名组长;如果有5人或5人以上同学举手,则根据人数情况分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4人,选相应数量组长,将组长姓名标注在该问题后面,以便选择同样研究问题的同学稍后到组长处竞聘报名——每组不超4人,额满为止。组长领取《小组活动计划表》,到组长处报名,分组,分工,商定调查分工。

    七、布置作业(1分钟)

    (课件出示)结合自己所选的研究问题,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可把想法和家长交流交流,请他们给你提提意见。

    (口头提示:用今天和明天两天课外时间,后天上午上第一节课之前交整理的信息资料)

    板书:

    感兴趣

    有价值

    定主题{ 范围适合

    可行性强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读书

    声的利用课件 篇6

    一、活动功能:

    此活动适合在主题活动《健康小宝宝》的分题“去买菜”中进行,适合大班活动

    二、活动提出:

    首先,我们在“去买菜”的其他几个分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认识超市、我会购物、我们的超市开张了、到超市去等几个活动,让幼儿享受了集体游戏的乐趣,亲身体验了购物的乐趣。但是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想购物那肯定跟一定数量的钱币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小分题中我就想让孩子能够学会正确地利用钱,能用自己手中有限的钱买到自己需要且又必要的东西,让幼儿真正的懂得要合理地利用钱,不浪费钱,要孩子们真正地学会“用之有方”。

    三、分题目标:

    1、观察超市商品的分类。

    2、知道事物有很多不同的产地。

    3、让幼儿学会“用之有方”,学会节约用钱,不浪费钱。

    此活动适宜在“超市”这一场景中进行,让孩子们在购物的实际体验中,在享受购物的`乐趣中,知道一定量的钱只能买一定量的东西,知道用之有度。

    2、活动目标:

    (1)了解钱的各种来源渠道,知道钱的来之不易。

    (2)学会合理的利用钱,要“用之有度”。

    5、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说附近的超市有那些,然后让幼儿互相比较,选择一个离幼儿园最近的超市。

    (2)请幼儿回答钱是如何来的,要幼儿了解钱的来之不宜,懂得节约用钱。

    (3)出发前,与幼儿讨论到超市购物时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安全事项,例如购物后要排队付款,不要推着购物车四处乱跑,不要随便把货物的包装袋拆开,不要在超市内大声喧哗等。

    (4)幼儿在超市内购物时,老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并协助幼儿购物。要指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钱是有限的,要购买自己所必需的东西,不能浪费钱。

    (5)回到幼儿园后,请幼儿报告购物的情况。并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所购买的是什么东西,自己为什么买这种东西,它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评论每个幼儿所购买的东西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针对个别幼儿买零食的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

    (6)请幼儿互相分享到超市购物的经验。

    6、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这次购物跟平时的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说说这次购物的体会。

    7、具体活动建议:

    可以为幼儿布置作业,让幼儿在礼拜天由爸爸或妈妈带领到超市去,再次去体验购物的快乐。

    8、活动评价:

    (1)能投入地参与集体活动。

    (2)能购买自己确实必需的物品。

    (3)能辨别物品的标价。

    (4)乐于与别人分享经验。

    声的利用课件 篇7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哈三十七中学 范丽艳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出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练习、讨论交流等形式找出利用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实验、生产实践的重大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在解题过程中相互帮助,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的规范化。教学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表(课前发给学生)

    学生分组:每4人一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教师活动】1:

    由天气转冷快送暖气,提问热电厂用什么燃料供暖?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同时从量的角度说出它表示的涵义。JK251.CoM

    【学生活动】1:回答,写化学方程式同时从量的角度说出它表示的涵义。

    【教师活动】2:表示对同学们的发言非常满意,举例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可由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生活动】2:仔细聆听。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互动1 阅读例题1,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教师活动】3: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阅读例题1,并思考几个问题(课件):

    1.涉及到了哪个反应?

    2.已知的物质和未知的物质各是什么?

    3.已知的物质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未知的物质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4.解题步骤分哪几步? 【学生活动】3:带着问题阅读例题1。

    【教师活动】4:采用问答的形式说出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并得出本题的题型。

    板书:

    一、由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答

    【学生活动】4:回答。

    【教师活动】5:总结书写格式并明确需注意的事项。

    步骤:

    1、设未知量(指明设的是所求的物质的质量,未知数不带单位;)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明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是本题涉及的,并注意配平、条件及↑或↓)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指明已知的物质和未知的物质才是相关的物质,本题中高锰酸钾和氧气是相关物质。先写出高锰酸钾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再在下方写出各自的质量且已知的质量要带单位;有关高锰酸钾的量要写在高锰酸钾的正下 方,有关氧气的量要写在氧气的正下方,位置要对应。)

    4、列出比例式,求解

    (指明已知物质的质量要写单位,计算要准确,求出的未知数要带单位。)

    5、简答

    【学生活动】5:仔细听讲解。

    【教师活动】6:过渡:实际解题时按屏幕上的格式做就可以了。下面请同学们做评价表上的课堂练习,试试能否做对。

    互动2 课堂练习,展示错例,交流 【学生活动】6:做评价表上的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7:指导,然后简单分析练习中涉及的反应、已知物和未知物,并指出氧气是生成物,氯酸钾是反应物,得出本题的题型。

    板书:

    二、由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再课件显示一些做法,让学生纠错,课件--归纳常犯的错误,显示正确的做法,让学生给自己打分并写出失分的原因然后再改正。【学生活动】7:

    打分,失分的原因,改正。

    三、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四、收获反思,表达观点。

    【教师活动】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吗? 【学生活动】8:学生交流,表达观点。作业处理:

    1、比比看:

    仿照例题1的形式,每小组编一道有关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题并解答。

    2、请你算一算:

    31克的磷完全燃烧可产生多少克五氧化二磷?(有关的相对原子质量:P—31;O--16)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 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答

    二、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声的利用课件 篇8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2、知道石油、煤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

    1、做甲烷可燃性实验的同时介绍可燃物组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2、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节约使用能源的观念;通过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1、优势:关于化石燃料,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收集和利用的素材很多。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障碍:(1)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利用等知识认识存在误区。有的学生对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资源认识模糊。对化石燃料组成的认识易出错,认为它们是纯净物。不清楚如何将化石燃料充分合理的进行利用。(2)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够全面。基于对燃烧现象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物质在燃烧时,一般都是放出热量的。而对于非燃烧变化放出的热量以及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不是很熟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讨论】

    1、家庭做饭,洗澡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2、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活动2【讲授】化石燃料

    一、化石燃料

    要求同学们自学教材中有关化石燃料的资料,

    【提问】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是否为可再生能源。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完成教材P132的活动与探究,同时填写板书中的表格。

    【课件连接】视频:《煤的成因、存在与开采》

    《石油的形成》

    2、天然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34页天燃气的相关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⑵沼气指什么?简单说说如何制沼气?

    ⑶如何通过实验证甲烷中含有氢氧元素?

    评价学生设计方案。

    【实验演示】:实验7--4

    【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课件连接】视频:①《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开发》②介绍我国一些农村建沼气池,利用沼气产生的能量进行日常生活的情况。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沼气的好处,在自家建沼气池。

    【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

    【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结合教材135页所给数据完成135页“讨论”

    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过渡】当人们正在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发现了“救星”,看教材它是什么?

    【讨论】我们现在是否可高枕无忧,等着大量使用可燃冰?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解决以上问题。

    活动3【讲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问】同学们思考: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他们的什么呢?

    【设问】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演示实验】实验7—5

    【提问】通过此实验你得到关于能量的什么结论?

    【设问】那么有没有反应是吸热的呢?教材中提到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属于放热反应。也是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反应中典型的吸热反应。

    【总结】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体现出来就是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吸热、有的热量变化不明显。

    【讨论】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如何利用化学反应

    产生的热量的?举例说明。(结合教材137页图片和相关文字)

    【过渡】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是来自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又是有限的。因此燃料充分被燃烧,就等于节约了能源。况且,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

    【提问】讨论如何使燃烧充分?

    【总结】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①要有足够的氧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完成138页的讨论题。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讨论】

    1、家庭做饭,洗澡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2、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活动2【讲授】化石燃料

    一、化石燃料

    要求同学们自学教材中有关化石燃料的资料,

    【提问】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是否为可再生能源。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完成教材P132的活动与探究,同时填写板书中的表格。

    【课件连接】视频:《煤的成因、存在与开采》

    《石油的形成》

    2、天然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34页天燃气的相关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⑵沼气指什么?简单说说如何制沼气?

    ⑶如何通过实验证甲烷中含有氢氧元素?

    评价学生设计方案。

    【实验演示】:实验7--4

    【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课件连接】视频:①《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开发》②介绍我国一些农村建沼气池,利用沼气产生的能量进行日常生活的情况。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沼气的好处,在自家建沼气池。

    【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

    【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结合教材135页所给数据完成135页“讨论”

    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过渡】当人们正在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发现了“救星”,看教材它是什么?

    【讨论】我们现在是否可高枕无忧,等着大量使用可燃冰?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解决以上问题。

    活动3【讲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问】同学们思考: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他们的什么呢?

    【设问】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演示实验】实验7—5

    【提问】通过此实验你得到关于能量的什么结论?

    【设问】那么有没有反应是吸热的呢?教材中提到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属于放热反应。也是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反应中典型的吸热反应。

    【总结】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体现出来就是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吸热、有的热量变化不明显。

    【讨论】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如何利用化学反应

    产生的热量的?举例说明。(结合教材137页图片和相关文字)

    【过渡】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是来自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又是有限的。因此燃料充分被燃烧,就等于节约了能源。况且,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

    【提问】讨论如何使燃烧充分?

    【总结】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①要有足够的氧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完成138页的讨论题。

    声的利用课件 篇9

    1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知道石油的几种产品及用途。

    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防治。

    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燃料的种类有一点的了解,但对化石燃料是否再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反应中是否有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清楚。

    3重点难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防治;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种类,不可再生性。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防治。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评论(0)学时重点

    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形成,不可再生性,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评论(0)学时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能量:化学能放热现象,吸热现象。能量的转换形式,化学能转换热能,电能。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燃料是如何提供能量的?

    复习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现象。

    引入。

    1 、燃料是通过什么方式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的?

    (燃料是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后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2 、只有燃料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能量吗?

    (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3 、仔细观察你身边还有哪些化学变化中存在能量变化?

    (煤燃烧、火药爆炸、金属与酸的反应,包括人体内食物的消化等。)

    活动2【导入】是不是只有燃料燃烧才可以产生热量?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阅读课本P136---P137内容,观察演示实验生石灰与水反应完成易学方案。

    教师讲解:

    能量:化学能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能量的转换形式,化学能转换热能,电能。

    二、化石燃料

    学生活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燃料有哪些?

    (木材、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包括哪些?是否再生?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7---p138内容完成易学方案。

    教师归纳: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煤: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少量的硫。

    ( 1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

    ( 2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使煤分解成许多的物质。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冶金,炼铁。

    (化学变化)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

    煤气:气体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它气体

    石油:主要成分是碳,氢。

    ( 1 )石油的炼制和用途。

    ( 2 )石油的综合利用: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石油加热,因沸点不同溶剂油。

    (物理变化) 汽油

    煤油

    石蜡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甲烷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产生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3、化学方程式:

    活动3【导入】综合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

    教师提问:

    煤和木材有什么区别?

    木材在短时期内是可以再生的,而煤却不可以再生。

    石油可以直接作燃料吗?

    不可以,石油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石油中含有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的用途、沸点都不同,直接燃烧会使资源浪费。

    学生活动:估算一下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根据结果谈谈你对化石燃料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化石燃料形成的时间非常长,储量有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

    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教师提问: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

    化石燃料的燃烧效率燃料充分燃烧固体粉状,气体雾状。

    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能源。

    练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上打上一些孔。请你说说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煤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产生的CO少,对空气污染小,另一方面充分燃烧时散出热量多,节约化石燃料。

    归纳总结本课题学到的知识,检查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作业】完成易学方案P71---P72的3、4题。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综合利用。

    煤和石油,天然气,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对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化石燃料耗能量大,污染环境,效率低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4.2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种类,不可再生性。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防治。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学时重点

    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形成,不可再生性,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学时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能量:化学能放热现象,吸热现象。能量的转换形式,化学能转换热能,电能。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燃料是如何提供能量的?

    复习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现象。

    引入。

    1 燃料是通过什么方式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的?

    (燃料是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后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2 只有燃料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能量吗?

    (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3 仔细观察你身边还有哪些化学变化中存在能量变化?

    (煤燃烧、火药爆炸、金属与酸的反应,包括人体内食物的消化等。)

    活动2【导入】是不是只有燃料燃烧才可以产生热量?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阅读课本P136---P137内容,观察演示实验生石灰与水反应完成易学方案。.

    教师讲解:

    能量:化学能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能量的转换形式,化学能转换热能,电能。

    二、化石燃料

    学生活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燃料有哪些?

    (木材、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包括哪些?是否再生?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37---p138内容完成易学方案。

    教师归纳: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煤: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少量的硫。

    ( 1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

    ( 2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使煤分解成许多的物质。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冶金,炼铁。

    (化学变化)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

    煤气:气体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它气体

    石油:主要成分是碳,氢。

    ( 1 )石油的炼制和用途。

    ( 2 )石油的综合利用: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石油加热,因沸点不同溶剂油。

    (物理变化) 汽油

    煤油

    石蜡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甲烷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产生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3、化学方程式:

    活动3【导入】综合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

    教师提问:

    煤和木材有什么区别?

    木材在短时期内是可以再生的,而煤却不可以再生。

    石油可以直接作燃料吗?

    不可以,石油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石油中含有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的用途、沸点都不同,直接燃烧会使资源浪费。

    学生活动:估算一下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根据结果谈谈你对化石燃料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化石燃料形成的时间非常长,储量有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

    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教师提问: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

    化石燃料的燃烧效率燃料充分燃烧固体粉状,气体雾状。

    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能源。

    练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上打上一些孔。请你说说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煤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产生的CO少,对空气污染小,另一方面充分燃烧时散出热量多,节约化石燃料。

    归纳总结本课题学到的知识,检查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作业】完成易学方案P71---P72的3、4题。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综合利用。

    煤和石油,天然气,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对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化石燃料耗能量大,污染环境,效率低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袁红评论

    优点: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优化到位。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缺点:

    针对本课题的特点,建议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Tags:课题,燃料,合理,利用,开发

    声的利用课件 篇10

    四、指名汇报阅读第二篇材料的收获。(师相机板书: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结论)

    五、比较两种写法的长处和短处,想想自己研究的内容适合哪一种写法。(建议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内容,由组长组织进行分工合作)

    六、师小结:从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作者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都是因为作者有条有理,准确简练地写出了研究报告。

    七、布置作业: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头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下一次在小组内汇总再进行进一步整理、取舍,为撰写报告做准备。

    第一课时搜集信息

    重庆高新区石桥铺小学李娇

    一、我们了解了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大家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了研究报告的主题。现在各组根据你们选择的主题,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

    1.明确计划内容: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2.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

    3.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多媒体出示:

    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真实费时多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比较真实可信工作量大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需要较多资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速度快,信息量大需要设备需要大量资料时

    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

    提供建议: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整理信息

    一、各组分别汇集所搜集的资料。

    二、浏览和筛选材料。

    筛选的标准是: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③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三、整理筛选后的材料。

    第三课时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出示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1.问题明确。

    2.方法恰当。

    3.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

    4.结论清楚(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

    二、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三、小组成员讨论,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

    第四课时

    重庆高新区石桥铺小学周小平

    活动内容:

    1.交流简单的研究报答。

    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利用获得的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工作报答了。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汇报会,把你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成果尽量展示出来吧!

    二、汇报撰写的研究报答。

    1.小组内成员交流本组撰写的研究报答。

    2.在全班交流,汇报。

    ①小组内派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研究作简单的汇报。

    ②组内其他同学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③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组内其他同学解答。

    ④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3.师小结:各个小组撰写的研究报答格式正确,提出的问题恰当,研究方法各式各样,结论客观、正确,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答,真不错!

    三、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活动采用型成长启示,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

    1.本组成果再次清查收录的材料:

    活动计划:

    活动记录:

    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的研究报告:

    活动掠影:

    ……

    2.本组成员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3.师进行评价。

    评价采用星级评价

    优:

    良:

    中:

    及格:

    四、提出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常浏览报纸、杂志、书籍,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剪报酬、资料本,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以后查找。

    2.经常和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并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声的利用课件 篇11

    一、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课标解析:

    1、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本条“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⑶医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外应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以往的高中地理旧教材要么先系统讲述资源的状况,再分述各种自然资源的情况;要么把各自然资源的知识穿插到某些章节,再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知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水资源分布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教材从各大洲到中国,按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指出,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主要解释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地区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生产力水平对这种作用的影响;为此部分内容穿插实例和插图,帮助理解。教材最后强调,世界和我国都有供水情况日益紧张的趋势,要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教材安排活动题让学生讨论。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水资源接触不少,有一定的了解,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难理解。但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了解不多,必须重点讲解;另外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没有形成综合利用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

    4、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5、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6、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水资源状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应用于学习过程。

    五、教学策略:

    阅读、分析图片方法;结合实例分析、讨论方法理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通过讨论方式,使学生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今年,特别是入秋以来,我们从化市的乡镇普遍出现农田干裂,农作物减产,农民打井抽水灌溉的情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气候干旱,缺水)除气候干旱造成从化的缺水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水短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这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复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提问: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什么?(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再问:河水补给主要是什么?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又是什么?(都是大气降水)

    承转:由此看出大气降水量影响水资源的多少,由于降水量有时空的差异,导致水资源也有时空分布差异。

    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地区

    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地区

    承接:由于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径流,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因此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读p66图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回答:

    (1)降水量多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

    (2)径流量大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

    (3)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不同?(降水量时空差异)

    (4)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出示“中国地形图”,分析对比南方、北方气候、河流、地形、农产品、交通方式的差异

    南方

    北方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多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量少

    河流

    河网密布,流量大,流程长,支流众多

    河网较少,流量小,支流少

    地形

    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

    平坦

    农产品

    著名水稻产区,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小麦产区

    水路运输

    内河航运发达

    不发达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例如:从化云台山矿泉水厂位于水源充足,水质好的地方,降低开采成本,产品质量好,每瓶价格只需1元左右的亚洲矿泉水,但经济效益高

    讨论:除水资源外,其它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是否也有这样的影响?(有)

    承转: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是不同的。

    读p67图3?12 “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

    (1)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沿河湖地区)

    (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变大;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

    (4)人类利用其它的自然资源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小结: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课堂讨论:p68活动题我国西北地区与以色列比较,有哪些要借鉴的经验?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现状

    (1)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求量增长速度

    案例2咸海的忧虑

    (2)浪费与水污染严重

    投影:过程与方法p72—73事件,回答1— 4小题

    承接:面对水资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只有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才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为此人们主要采取了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开源:

    (2)节流:

    讨论:书本p70活动

    总结:从本节课可知,自然资源主要从数量、质量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经济活动从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向远离自然资源的地区发展,也使自然资源数量由“少”变“多”,从而大大拓展人类生成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持续发展。

    练习:过程与方法p73—74学习检测与自评

    七、板书设计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通常: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2、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标志:多年平均径流量

    3、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1)大洲:最多亚洲,其次南美洲;最少大洋洲

    (2)国家:最多巴西,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3)我国水资源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空间)

    夏秋多,冬春少;(时间)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在科学技术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发展

    (2)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展不一定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利用现状

    (1)需求量过大

    (2)浪费和污染严重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开源:

    (2)节流

    八、教学预测: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知道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同时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

    【声的利用课件范本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