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光的课件11篇
  • 光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7

    光的课件11篇。

    我们编辑了“光的课件”以配合您的需求。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示窗口。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光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 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光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光的课件【篇3】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光的课件【篇4】

    一、学习课标析教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揉情于景,借景抒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景物特点,感情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学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能识记15个生字,并结合课文说出冬天里的景物特点。

    本课的教学时间我拟用二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二、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冬景:雪中的野果更加红艳夺目、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着挺拔的红松、银装素裹的大地,人们在尽情地滑雪。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

    2、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讨论:冬天这位魔术师会变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3、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如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有意让学生弄清学习方法:“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并用这个学法自学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法,很容易读懂课文其他内容。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既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三、培养能力谈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我借助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方法、策略等信息。通过扎实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评读,最后举行挑战读、比赛读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求知欲强,自主参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冬天的景色很美丽,小朋友们可以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说:“冬天一到,我可以制作冰花。”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体现课标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

    初读感知——小组间互读、评读——齐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反复读文——理解内容——启发谈话——感情朗读。

    (2)小组合作迁移学习课文二到四自然段,然后汇报学习成果。

    (3)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冬天有哪些本领?

    (4)感情朗读课文。

    (5)拓展延伸: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请你把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画出来。

    3、识记生字:

    学习小组利用学习袋自学生字,用开火车、挑战读等形式检查识记情况。

    (三)自我评价: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给自己评分。

    (四)师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师

    动物冬眠:青蛙、刺猬、熊、蛇

    下雪:大地变白

    湖面结冰:变成大玻璃

    人们穿上冬装:围巾、棉衣、手套

    光的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光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 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 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光的课件【篇7】

    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而心脏作为身体内隐的一个重要器官,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个未知的迷。于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景,将心脏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显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特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想通过幼儿的触摸,谈话,绘画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当幼儿亲身感受到心脏跳动之后,幼儿也能学会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心跳和心脏部位。

    在活动准备中我选取快、慢两种音乐及剪刀和笔纸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和幼儿一起做一个心跳舞蹈。此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感受心脏快速剧烈的跳动。幼儿还可以两两结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动。然后用谈话的形式来进行心跳咚咚咚的环节,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咚咚咚,扑通扑通,及拍手,跺脚,用手拉动胸口的衣服等方式来表现心跳。最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肢体的放松,和动手操作等方式来溶入语言、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目的。

    光的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光的课件【篇9】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词和词牌。

    1、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3、咱们先来读读标题——渔歌子(指名读)。

    4、“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什么是词牌呢?

    5、看到《渔歌子》,你能想象这首词的内容吗?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1、自由读。下面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至少读三遍。

    2、指名读。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中等生试读。

    纠正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注意停顿:划出节奏,读出节奏。

    注意押韵:白鹭飞,鳜鱼肥,不须归。

    3、齐读。评价:真好!不少同学登上第三个台阶了,有点词味儿了。

    三、品读,感受诗词画面美。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一起进一步品味这首词。词的作者张志和,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词更有特点。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

    板书: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1、读出词中画。

    *听。我们要想读出词味儿,除了注意停顿、注意押韵,还要读出词中的画面来。闭上眼睛,听听配乐朗诵吧。

    *再听。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再听一遍。

    *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关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再读。谁能把词中的画面读出来?点两名优等生试读,评价。

    *齐读。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画出词中画。

    过渡语:读得真好!老师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个美丽的画面了。这样吧,我们一起共同用粉笔画出来,好吗?

    师生小结:画面美吗?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看黑板,师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协调……第二,美在动静结合……

    3、品读词中画。

    过渡语:这画面太美了!几支粉笔哪能表现出来呢?一起读出来吧。

    *师:瞧,这桃花,这流水,让老师想起一句诗——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斜风,不就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吗?读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

    *师:这细雨,也正是——读句子

    生:雨丝细细的,像牛毛……

    *师: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师跟上节奏指点黑板相应的画面)

    4、想象画中人。

    过渡语:“斜风细雨不须归”。谁“不须归”啊?呵呵,原来是这位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人。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里。这位渔人虽然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但非常耐人寻味。他是谁?为什么“不须归”呢?

    *词人简介。

    到底是“不用归”还是“不想归”呢?看看词人简介。你读懂什么了吗?“贬官”、“隐居”、“烟波钓徒”,这位渔人很有可能就是词人张志和!

    *想象神情。

    师:(引导看黑板渔人背影图),如果说这位渔翁就是张志和,那么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样的呢?

    生:……

    师:选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他的神情吧。板书:悠闲自在

    小结:看样子,“不用归”也好,“不想归”也好,“不愿归”也罢,都对!但都不及一个“不须归”来得爽快,来得自在!

    *情境诵读。

    来,让我们静静地坐在乌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带着桃花味儿的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悠闲自在地吟诵——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重复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拓展读,品味词人“钓”之蕴。

    *过渡语: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拓展:我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有词为证,验证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轻声读出来。

    *品味:哥哥的这首词写什么?让我们对照兄弟二人的词,仔细品味。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弟弟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五、回味读,升华诗词“钓”之情。

    1、读苏词。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渔歌子》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相填写传唱。

    出示苏轼《浣溪沙》,学生试读。读着读着,发现什么了?是啊,苏轼也曾贬官黄州,他太喜欢这首词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纳入自己的词中。

    2、吟唱。

    词是用来唱的。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这首词,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悠闲自在

    (画面)

    光的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诗派”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风格特点。

    二、说学生

    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

    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

    三、说教学目标

    1、品析“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掌握诵读技巧: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为单元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做准备。

    四、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分析、归纳。

    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突破方法:①采用比较法,通过名家朗诵、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学生的自读找出差距,细细体会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②老师直接指导,我将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落实诵读技巧。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有名家朗诵、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多种形式。

    2、合作探究法:

    ①老师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②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③老师点评,多肯定激励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六、说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完成目标一: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3分钟)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引起学生的好奇“诗歌也可以唱?”

    2、简介作者:配以热播剧《人间四月天》的剧照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2分钟)

    部分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能唤起学生对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绍时不回避诗人的情感经历,向学生讲述志摩的爱情故事,强调两位重要女性对他创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4分钟)

    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25分钟左右)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①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言人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员不能抓住关键词板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完善,相信随着“合作探究法”的全面开展和同学们的多次锻炼,这个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4分钟)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导学案》中也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老师在这里可以点到为止。

    6、作业:(2分钟)

    ①尝试朗诵全诗,要求抑扬顿挫地读出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

    ②课后阅读张贴的打印稿《古代送别诗歌20首》、《徐志摩诗选》,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诗歌素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也就解决了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

    1、通过填空复习重点导入:作者选择了________意象,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起伏情感。(2分钟)

    请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讲台上书写,了解同学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课堂中来

    2、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学法是: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25分钟左右)

    我的步骤是:

    ①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④听名家诵读

    ⑤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如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这个词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读出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节“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比较柔美,此时诗人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无比陶醉与幸福。

    ⑥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5—10分钟)

    4、作业:(3—5分钟)

    ①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鉴赏短文。

    目的:因为在第一课后写过《老马》的鉴赏短文,所以这里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动手写的能力。

    ②背诵《再别康桥》

    ③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

    八、说板书设计

    1、借代比喻拟人比喻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2、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欢喜眷恋、兴奋高歌、情绪低落、悄然作别的起伏情感。

    光的课件【篇11】

    一、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说是酸的,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像他们的语言,揣磨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读演,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要有感情,读中感悟,明白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糖水,头饰。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面对小松鼠和老黄牛的劝告是如何做的呢?(亲自尝试)

    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味道?(请两名小朋友上来品尝)引出“酸”和“甜”。看来,只有亲自尝试,才能知道真相。今天,老师带来一大串葡萄,不知是甜的还是酸的,请小动物来说说,好不好?(贴葡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故事和游戏导入,以轻松、

    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

    2、再读课文,图文对照,学习“狐狸”“猴”“兔”“串”“告诉”“颗”等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相互对照,有助于学生对生字、字意的理解,同

    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连环画,你喜欢哪幅图,就把课文描写它的段落好好读一读,遇到好的句子就把它划下来,想想为什么好?

    (设计意图:把个性化的学习放在重点讲解之前,让学生更能自主地去探

    究,发挥自学的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全班交流,重点品读。wwW.Jk251.COm

    1、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它心里回怎么想?于是它怎么说?如何读好这句话?

    (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

    2、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哪样想?

    (如何读好这些话?)学生小组赛读,互评互议。

    3、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比较:小猴子望望架上的葡萄,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上面两句话,哪一句好?为什么好?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有迫不及待的时候吗?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的语言,

    蕴涵了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

    读。教师紧扣“迫不及待”这一词,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这样不仅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还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迫不及待”

    一词。)

    4、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读了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对话,你有哪些想法呢?(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尝过葡萄,都是听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小兔子和小松鼠尝了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呢?(甜的)让我们甜甜地读这一段。

    5、学生美美地读第7自然段。

    6、读读想想。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想想:你能把原因告诉他们吗?

    7、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单纯。)

    四、情景再现,课文表演。

    送头饰,再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课文的再现,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交际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

    五、感悟升华,课文延伸。

    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对故事里的小动物说什么呢?那么我们就动手写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带着自

    己独特的体验去写,想必更会异彩纷呈。)

    【光的课件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