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方程教学课件通用
  • 方程教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01

    方程教学课件通用。

    有请阅读“方程教学课件”相关内容,以下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资讯请大家关注。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

    方程教学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成本下降为问题探究,讨论平均变化率的问题,这类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的原型,例如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等等,联系生活实际很密切,这类问题也是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本节课主要是讨论两轮(即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变化率,它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模型。

    学情分析

    1、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有畏惧的心理,感觉很困难,根据探究1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决定把探究2作为一课时,来专门学习。

    2、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已经很熟悉,而且有了第一课时连续传播问题的做铺垫,适合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连续增长问题的中的数量关系、规律的发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把问题分解了让学生逐个突破,由于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归纳能力,所以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2、通过成本降低、能源增长等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通过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理清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方程教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62~63及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9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9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一杯水的重量一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汇报:lOO+x(师板书)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g砝码),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lOO+x>100。

    怎样让天平两边平衡呢?(加砝码)

    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lOO+x>200lOO+x

    并引导学生说明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9,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4)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lOO+x=250(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lOO+x200lOO+x300lOO+x=250

    小结: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师引导: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5)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lOO+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教师小结:像lOO+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6)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注意指导学生:方程一定是等式,并含有未知数。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如:第一幅图天平的左边有两个重量是xg的球,右边是一个重50g的砝码,也就是两个xg的球的重量是50g,列方法表示为2x=50。第二幅图是一条线段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x,一部分是73,这两部分总数是166,即x+73=166.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像lOO+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平衡

    lOO+x200lOO+x=250

    lOO+x300

    像lOO+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数量变化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将等式和方程进行直接对比。以使学生理解和区分等式和方程。口算题引入铺垫后,要再回过头来充分利用。在讲完等式和方程后再回到口算题上,将口算题通过变化由等式到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这样进行对比使学生弄明白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方程教学课件 篇3

    复习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断。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31.5+6X=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复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教学课件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x9=0.7(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方程教学课件 篇5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教学课件 篇6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 组 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 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方程教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2)出示例题:①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②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什么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x=6就是方程的解。

    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

    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板书:

    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出示教学例题:解方程3x=18

    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这样可以正好把左边变成为1个x。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我们还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出示:

    5x+7=4230a+5b7x-636

    2(a-3)=5.818=0.1253.6x-x=5.25x=y

    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么判断的?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6是方程的解.()

    4.X=8也是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X+7=23的解是()

    ①x=16②16

    2.x-4=8的解是()

    ①x=9②x=12

    3.X+9=56这个式子是()

    ①是方程②是等式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X=5是方程()的解

    ①x+24=29②x-17=5

    5、试着解方程:x-2.4=6x9=0.7(验算)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如果X前面(或后面)是加号,方程两边就同时减去另外一个数,如果X后面是减号,方程两边就同时加上另外一个数,如果X前面(或后面)是乘号,方程两边就同时除以乘号前面(或后面)的数。如果X后面是除号,方程两边就同时乘以乘号前面的数。

    五、作业安排

    六、自我问答:本节课要注意什么问题?给方程两边加减乘除一个数时一定要注意:一是两边一定要:或同时加,或同时减,或同时乘,或同时除;二是一定是同一个数;三是注意做题格式

    方程教学课件 篇8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50>100)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60+23>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练习一第1~3题。

    方程教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六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3、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2、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学生先讨论后尝试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解方程。

    x+5、7=10 3x-6=18 2(x+2、5)=5

    三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解答过程。

    3、导入新课:出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情景图片,大家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

    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交流。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并板书。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这是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情景,小明进行跳远比赛的场景,大家看:小明的跳远成绩是4、21m,超过学校的原纪录0、06m,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2)找等量关系。

    课件演示小明的跳远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及其关系。

    提问:你能根据演示说明,说出小明的跳远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和超出成绩的关系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小明跳远的成绩-超过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

    B、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C、小明跳远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

    (3)探究方法。

    提问:你能试着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汇报算术方法:4、21-0、06=4、15(m)

    师: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如果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那么根据上面分析得出的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

    教师板书: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

    由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学生解答后,验证解答方法是否正确。【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一般来说,同一等量关系,用加法比用减法表示更容易思考。

    (4)师生共同小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师: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步骤。

    ①审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验算。

    2、典例讲析。

    例: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还剩42km没有修,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要求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现在还剩42km没有修,求已经修了多少千米,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已修+剩下的=总长。我们可以设已经修的为x千米,再依关系式列方程。

    解:设已经修了x千米。

    x+42=240

    x=198

    检验:把x=198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198+42=240=方程右边

    所以x=198是原方程的解。

    答:已经修了198km。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73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分析:(1)要求去年的身高是多少,已知今年的身高是1、53m,比去年长高了200px,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去年的身高+长高的=今年的身高。

    (2)每分钟的滴水量、半小时(即30分钟)及半小时滴水量1、8kg之间的等量关系表示为: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水量。

    答案:(1)解:设小明去年身高xm。

    200px=0、08m

    x+0、08=1、53

    x+0、08-0、08=1、53-0、08

    x=1、46

    经检验x=1、46是原方程的解。

    答:小明去年身高是1、46米。

    (2)解:设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x克。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

    提问:应该怎样验算?

    学生口述验算过程。

    答: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60克。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了吗?还有什么疑惑?

    小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①审清题意,找出已知与未知数,未知数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4题。

    第7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

    例1:

    等量关系:

    A、小明跳远的成绩—超过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

    B、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C、小明跳远的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

    列方程解答: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

    由学校原跳远纪录+超过的成绩=小明跳远的成绩

    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答:学校原跳远纪录为4、15米。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①审清题意,找出已知与未知数,未知数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方程教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⒈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一x=2.9(2)5x=12.5(3)3.8一4x=2.9(4)3×7十5x=42.5

    小结:(1)一⑵是最基础的简易方程。只要根据四则互逆关系,就可以求解;⑶一⑷比前二题稍复杂,只要把ax看作一个数,那么二步的问题就转成我们最熟悉的基本方程来解答。

    2.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小结:这些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来解答,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但当我们用方程列式时,却没有那种难的感觉,在方程里,逆向问题变顺向;也就不难了。

    揭示新课内容;

    转化的思路,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节课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考方法,继续解简易方程:

    (1)分析题意;能不能说出这个方程所表达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很显然方程表示X减去0.8的差加上4得9。

    想一想怎么转化,使得这个方程解得更顺些?

    让学生议一议,最后取得共识:是应当把X一0.8看作一个加数,问题就好办多了。

    ⑵议出了基本思路后,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师巡视,确定一生板演:

    小结比较:前面各题,我们通常把aX看作一个数,而本题则是把(Xl一0.8)的差看作一个数,把题顺利拿下了,说明转化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3)完成做一做的1一2解方程X+15一21=6和4(X一0.8)=9

    想一想:这两题方程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可以把谁看作一个什么数来转化?

    师巡视后,作简要的讲评。

    ⒉例4的教学。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根据课复习的第2个题组的训练,学生不难得到,这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只要在格式上注意强调设题即可。

    尝试作业后,师可规范板出:

    【方程教学课件通用】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