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分享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08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分享。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或许你需要"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分享"这样的内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 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2)

    1.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3)

    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关于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

    2.图4.12中三个人对农业的看法,充分强调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3.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在我国领土上,的农业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区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区是以放牧为主。在东部和西部,又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在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其实,严格地说,在西部也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祁连山以北的甘新地区,是广大的干旱气候区,农业完全依靠灌溉,荒漠及山地放牧业发达,祁连山以南的青藏高原,是以放牧业为主的地区,牲畜、农作物和林木都带有高寒地区的特点。但上面所说的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从教材的图上并不能看出来,教师在这里可以先不讲,讲到青藏高原的时候再补充说明。

    4.地形与农业生产。第105页的阅读材料提到了25°以上的坡耕地。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不得发展种植业。除了坡度的影响之外,还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这一点在第101页的活动2有所体现。

    5.教材中提到了发展我国农业的两个主要对策,一是建立商品粮基地,二是调整农业结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在介绍几个商品粮基地时,需要特别向学生强调一下: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尽管有着很大的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但由于考虑到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的保护,以及两湖应起的生态作用,于是我国将这些地区变成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6.关于“我国的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粮食、油料和糖料作物的分布可以在教材的图上找到,但三大棉区只显示了一个,另外两个分别在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的中南部。总之,这部分内容一定安排学生落实到图上。

    7.关于第106页活动1。这个活动可以达到两个教学目的:第一,培养学生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的能力;第二,加深学生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农业迅速发展状况的认识。

    8.图4.23上表示的生态农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类型,除了教材介绍的桑基鱼塘之外,还有蔗基鱼塘,因此教师应该补充一下,即本图中还应该有一个制糖厂。塘泥给甘蔗提供养料,甘蔗送到糖厂,甘蔗叶子喂鱼。总之,基塘生产的好处就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9.关于第107页活动3。活动所给的材料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安排此活动可以达到几个目的:第一,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第二,考查学生对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理解,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从地形条件看,地势较平坦,多数为平原或丘陵地区;从气候上看,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由于临海,进出口比较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同时技术设备比较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这些都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奠定了基础。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主要是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严峻形势来考虑的。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4)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三、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 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2、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3、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多媒体展示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 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5)

    1.这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引入: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结合图4.11补充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概念模糊,可提几个产业,让他们判断是不是农业,例如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最终为学生归纳农业的概念。

    2.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可以结合第99页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农业的产物。

    1.关于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在读这幅图时,可安排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2.关于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在学生读了图4.13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一步分析这幅图。最终落实到第101页活动的表格当中:

    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当地分析一下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3.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比较生疏,尤其是农作物的分类、熟制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长辈进行调查,问问当地的熟制,以及几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以便于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4.关于第101页活动2。安排这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即气温、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变的;第二是加强对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第三是了解一下在山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常见农作物。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到,山区的植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这样就为今后高中学习垂直自然带打下了基础。

    1.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图4.16,安排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给他们几个地方选择,决定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可选择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可选择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当然,学生在选择时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只有真正说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义。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从而引出下面的学习。

    2.关于图4.17与第104页活动3的结合。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图4.18的B、C两点进行。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3.第103页的活动1和活动2可以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找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但教师在讨论的最后要落到一点上,即: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1.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进行一个小调查,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的时候都吃什么,供给量怎么样?然后和自己现在的状况作一下对比。并且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

    2.也可以这样来引入:找一些我国农业产量的相关数据,再找一些我国耕地状况、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污染状况的数据,结合第106页活动1的数据,请学生分析:我们国家的农业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以补充一些实例,例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等等。

    3.对图4.19的分析。在学生读出几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

    4.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生态农业村进行参观,包括现代化养殖场、无土栽培实验区等。

    5.在安排学生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时,教师先不要给任何提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能够说明问题的统计图,然后全班可以进行交流评比,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6.关于第107页活动2。首先应当让学生看图说话,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能够画出一幅流程图。接着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同时也请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

    两幅流程图大致如下:

    7.关于第107页活动3。在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来分析,例如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对长江水文状况的影响(包括含沙量剧增、易发生洪水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全面理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6)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土地、矿产、森林、水等是自然资源吗?(是)

    2.闪电、钢铁、蔬菜、汽车是自然资源吗?(不是)

    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属于哪类资源?(可再生资源)

    4.石油、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属于哪类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5.中国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6. 3月22日是什么日?(世界水日)

    7. 6月25日是什么日?(全国土地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农业用地有哪些呢?(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有哪些呢?(建设用地)

    2.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劣势是?(人均不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西部地区呢?(草地)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有哪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等)

    5.我国关于土地资源的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什么水呢?(海洋水);而淡水中98%难以利用的什么水呢?(冰川、深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仅占0.3%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配的情况是?(夏秋多,冬春少);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兴建水库)

    3.从空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情况是?(南丰北缺);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跨流域调水)

    4.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这个引水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到缺水严重的什么地方呢?(华北、西北地区)

    5.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哪种措施尤为重要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我国水资源利用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供应紧张,浪费惊人,污染严重)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指的是?(交通运输)

    2.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3.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稀)

    4.我国铁路干线的“三横”指的是?(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5.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 自西向东依次指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

    7.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西宁,拉萨)

    8.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四种运输方式中,按运速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 按运费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 按运量从大到小排列为(水路、铁路、公路、航空)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是?(农业)

    2.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种植业、林业、渔业)

    3.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畜牧业)

    4.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分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着哪条线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

    5.中国西部地区的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牧区)

    6.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7.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小麦、花生、甜菜)

    8.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水稻、油菜、甘蔗)

    9.棉花的主要产地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

    10.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华北平原、山东)

    11.甜菜的主要产地是?(东北、西北); 甘蔗呢?(广西、广东、海南、台湾)

    12.油菜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1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地形陡峭的山区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林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种植业);在降水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渔业)

    14.鱼塘中养育,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蚕粪又是鱼的食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称为什么呢?(基塘生产)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什么?(工业)

    2.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轻工业)

    3.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重工业)

    4.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

    5.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技术雄厚,市场广阔;劣势:矿产资源缺乏)。

    6.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哪里呢?(辽中南工业基地)

    7.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矿产丰富,市场广阔;劣势:结构老化,管理落后)

    8.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京津唐工业基地)

    9.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呢?(珠江三角洲地区)

    10.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是什么?(电子和信息类产业)

    1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中关村)

    1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什么?(大城市);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7)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6、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难点: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胸怀全局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临太平洋,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名胜较多,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勾画:台湾轮廓

    1、地理位置

    ①、温故而知新: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②、了解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居民概况,强调泉州与台湾的渊源。③、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地形

    ①、读“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并观察其山脉的走向及分布,读出台湾岛的峰,找出主要平原分布区。

    ②、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

    3、气候与自然资源

    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讲述台湾岛矿产、水能均很丰富,然后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

    4、经济与城市

    (过渡)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资源库

    ①、台湾省利用本岛这些宝贵资源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台湾省的经济部门有哪些?各部门的生产状况和主要产品有哪些?利用“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找到主要工业中心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②、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③、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哪些工业原材料和能源?试举例说明。④、我是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出台北、高雄、台南,说说它们的城市职能及分布特点。

    中华资源库 5

    祖国神圣领土(从时空的角度分别说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关系(发展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工业的分布特点)。

    6、结束语: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9)

    一、学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07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特别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六、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5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中国的地理差异8、

    认识省级区域6、

    认识省内区域6、

    认识跨省区域4、

    走向世界的中国2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下册复习1周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总之,我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以敬业奉献为乐、以助生成才为志”,尽量把八年级的会考任务顺利完成,争取每位同学都拿到好成绩。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计算一下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差,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

    (生)东西经度差是61°25′,南北纬度差是49°39′。

    (师)我国的东西经度差达到60°,这么大的差距,到底会产生什么奇特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播放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点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学们请看屏幕,同是北京时间6点,乌苏里江江面已洒满金色的阳光,而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是为什么呢?那个同学能告诉我。(提示:这就需大家回顾以前学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生)回答: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时刻,太阳光不能全部照亮整个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太阳光先照射到乌苏里江。

    (师)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东方先迎来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且经度差越大,时间的差距越大。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乌苏里江先日出,又因为两地的经度差达到60°,这占了地球经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如果拿360°来平均分开的话,也即是说每15°经度差就是一个小时,所以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在时间差上相差了4个多小时,这也不难解释乌苏里江已金光灿灿,而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了。出国的人们常说的“倒时差”,也是因为经度差而引起的时间差。

    以上就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的其中一个表现。除了经度差距大外,我们还计算出了我国的南北纬度差也接近50°,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我们知道经度影响时间差,那么纬度呢?大家想一想纬度会影响什么?气候五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生)回答: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师)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不同的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能不同,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能比高纬地区获得的要多,所以纬度会影响获得的太阳能的数量,也即是影响气候。冬季,位于热带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树木葱郁,而黑龙江地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这个气候差异对于身在广州的我们可是深有体会的了,冬季的时候你们只能坐在电视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现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我国的疆域很辽阔?那谁知道我国具体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吗?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几位?

    (生)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师)对,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大家记住了,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因为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和海域领土,但在这里,你们只需特别记住陆地领土的面积。陆地面积这么大,那边界线肯定也不会太短了,据测算,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这么长的边界,那邻居肯定不少了,同学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那些,一共有多少个?并将找到的国家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发放自制图标,播放我国疆域与邻国地图)

    (生)阅读地图,查找资料,回答:按照逆时针,我国的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有14个邻国。

    (师)除了陆地领土外,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领土,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海域,请看地图,从北到南,分别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岛屿。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多万千米,所以邻近的海洋也会比较多,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包围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除了四大海外,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近海还分布着我国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还有黄渤海诸岛,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南海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从多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以及众多的邻国,现在是不是可以证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了?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优势,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这节课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翻到教材第6页,小组讨论,补充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待会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及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濒临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并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分享】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