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鹿和狼教案
  • 鹿和狼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2

    鹿和狼教案。

    老师在上课前通常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要制作课件的阶段了。教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和参与互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非常欢迎您阅读我所准备的关于“鹿和狼教案”的相关内容,想获取更多的信息请一直关注我们的网站!

    鹿和狼教案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围绕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本课时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个领域的内容贯穿与整个小学阶段,它的内容设置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有一维到三维,再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等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了了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基础,因此我认为学好本节课内容是可行的。

    教材呈现第一部分是探究长是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得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然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呈现小组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发现验证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呈现的是量一量算一算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程标准对这一单元的要求是: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形,并会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方格纸

    一、复习铺垫

    1、猜猜老师的信封里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的图形

    (1)学生猜一猜,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

    (2)质疑:为什么形状不同,面积却相同?

    (3)小结,面积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实质。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3、导入新课《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面积测量的实质,为下一个步骤奠定。)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一个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再出示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1)学生估一估

    (2)教师出示课件摆的动画,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预设:一个个的数一行摆了5个,有这样的3行。

    (设计意图:在估一估,数一数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用每行的个数×行数。)

    (3)继续观察,你还能发现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与宽是3厘米,引导说出为什么,因为一行摆5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的边长是1平方厘米,五个的边长就是5厘米。)

    (4)你还发现了什么?(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5)质疑: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长方形面积与长的关系,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引出猜想,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课件出示PPT,出示一个方格纸,并动态出示一个长方形,并说这是老师在方格纸中画出的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并将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2、设计意图(为学生做在方格纸中画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做示范,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除了画一个长方形,还需要干什么?)

    2、每位同学在方格纸中圈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并得出图形的面积、长、宽。

    3、将自己的的长方形相关信息填写汇报老师并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4、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大量的素材,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的确等于长×宽)

    5、出示PPT课件,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4厘米,在头脑中摆一摆,并说一说?

    6、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相当于每行摆的个数

    宽相当于摆的行数

    所以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7、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几个条件?

    8、继续观察黑板上的表格,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方格纸圈一圈你最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人一个长方形,在大量的素材中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过你发现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发的面积。

    (1)独立完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竞赛能手

    (1)门面长2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3、猜一猜,老师的信封里面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能猜出这个长方形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吗?(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学学生还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形状不一定相等,形状越是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个练习培养学生的逆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得出本节课的衍生点: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会相等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将点状的知识形成面,连成体,在这合格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学习活动经验。

    五、布置作业

    量一量数学课本封面与你家客厅的长与宽,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测量长与宽的时候都取整厘米数或者整米数。)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是课堂的另一种的表现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与灵魂,好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我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鹿和狼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98,96,94,92 ......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5,10,15,20,25 ......

    通过练习2和3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站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 (n≥1)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鹿和狼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工程问题是用分数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解题中遇到的不是具体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教学重点是: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难点是:如何分析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中哪个量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二、说教法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等进行教学。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因此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入以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复习铺垫。

    由于用分数解工程问题与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所以我先让学生口答:(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天完成。巩固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加深对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出示: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引导学习读题,明确已知、未知条件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正确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根据是什么,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第二步:探究用分数解工程问题。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出示改变题目(即把上题中的“200米”去掉)。启发学生想:没有这个条件,这道题能不能解答?引导学生想:可以把这条跑道看作单位“1”,那么甲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这几?两队合修,每天可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怎样求?根据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联系学过的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逐一解决每个问题,也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第三步,比较分数解和整数解工程问题,加深印象。

    比较上下两道题,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是一致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都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只是在后一种解法中没有给出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只给出“一段公路”,“一项工程”,“一件工作”,“修一条路”等,解答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有坡度,难易适中。

    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2、在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中提高思维水平。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你见过塑胶跑道吗?它有什么优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2、出示:

    (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 )天完成。

    3、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像修跑道、造桥、运货、搞绿化等各种工作,我们统称为工程,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如果我们能将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问:(1)如果你是校长,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

    (2)但新学期开学迫在眉睫,为了 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在跑道上上体育课,如果你是校长,又该怎么办呢?

    2、出示:

    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1)独立解题 200÷(200÷10+200÷8)= 4 (天)

    (2)交流反馈、小结数量关系式:

    讨论:200÷10与200÷8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又表示什么?再用20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了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算出合作的时间?

    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工作时间)

    (3)那如果要修建的塑胶跑道是400米,800米又要多少天时间呢?独立做。

    400÷(400÷10+400÷8)=4 (天)

    800÷(800÷10+800÷8)= 4 (天)

    (4)讨论:三道题做完了,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如果跑道是1000米的话,用几天时间完成?跑道长度是a米呢?看来完成工程的天数跟工作重量没多大关系?那么到底为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完工的时间却一样?

    3、出示:

    例、三毛小学要修一条塑胶跑道,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0天;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要8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分析思考:A、工作重量不知道怎么办?

    B、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 乙工程队呢?

    (2)怎样列式。(尝试)。

    (3)交流说说 。1÷( + )中。 、 各表示什么? + 又表示什么。“1”

    鹿和狼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冬天来临气温降低,幼儿出门总少不了一顶温暖的帽子。为了培养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设计这节小班艺术领域的美工活动,结合当下的季节特点,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生活趣味,享受自由创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帽子的保暖功能,愿意自选色彩进行装饰。

    2.练习用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子。

    3.体验作品完成后成功快感。

    2.物质准备:

    实物帽子,范画,蜡笔,卫生纸,双面胶,美工剪刀等。

    活动重点:

    自选色彩,练习用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并进行装饰。

    活动难点:

    涂染时注意手眼协调,不涂出边框。

    欣赏故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兔妈妈和小兔种的萝卜都长大了,他们准备去拔萝卜。打开门,北风呼呼的,吹得好冷啊!“天气太冷了,我不想去拔萝卜了。”兔妈妈说:“戴上帽子就不冷了。”于是小兔与兔妈妈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出发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也做一顶自己喜欢的帽子吧!

    1.欣赏实物帽子,了解帽子结构,感受帽子图案和色彩的美。

    师:这有几顶帽子,你们喜欢吗?看看帽子上都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帽子上有什么花纹?

    师:帽子有蓝色、红色、黄色……上面还有许多好看的花纹,真漂亮啊!

    (1)出示帽子范例,引导幼儿观赏。

    师:我这里还有一顶漂亮的帽子,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教师出示帽子范例,引导幼儿猜测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帽子的花纹是用蜡笔在边框内均匀的涂染出来的,帽子上的小绒球是用卫生纸团粘贴出来的。

    (2)示范涂染方法。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用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方法涂染,让我们的帽子变得漂亮起来。

    师:用蜡笔从帽子的一侧开始,我们可以一边涂一边说:“涂,涂,从上往下涂。”也可以一边涂一边说:“涂,涂,从左往右涂。”这样在帽子边框里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的帽子就变得漂亮了。

    (3)示范粘贴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把双面胶粘在帽子的三个圆点上,然后把卫生纸撕成小块放在手心里,上下手心一起转一转,卫生纸就变成一个小圆球了,最后把它粘到双面胶上面。

    师:给帽檐也粘上双面胶,用同样的方法粘上卫生纸,漂亮的帽檐就做好了。(可以用胶棒或胶水代替双面胶)

    我们的帽子做好了!小朋友们,快给爸爸妈妈也做一顶温暖的帽子吧!

    鹿和狼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1、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进入中学虽然才三个星期,但已经有如春天的小树一般在慢慢长大,你们的思想在变化、个性在崭露。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解决生 字词。

    杈 犄 逮 颤 怦

    三、 指导自读。

    1、 读方法:写人记叙文,写人要写事-何时、何地、何事,写事可写完整故事,也可写片段生活,写人要写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现(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征)要从故事情节读出人物形象。

    2、情节 妈妈追查 、逼迫 →爸爸讲理由→插叙回忆→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情谊深厚)。

    经过:要收回(木雕贵重)。

    结束:收回(不好)。

    3、人物:态度(语言、神态、动作)。

    各人持什么态度,这样做好不好,表现各人如何处事?

    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

    4、“这样做,不好”(学生在书中找出,并且讨论)。

    -影响孩子心理,孩子之 间的感情,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6、应怎样处理?

    ——不收回,或向万芳母亲婉转说明。

    7、汲取什么教训?

    -小孩子做事应该先同父母商量。

    -父亲送给女儿时也应讲清如何名贵,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转向万芳妈妈说一说两个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换礼物的事。

    8、课文倾向

    ——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四、作业。

    鹿和狼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分组自习字词,教学课件制作

    《山 中 访 友》

    jìnghèzhànzhīxuánchè

    幽径唱和湛蓝栀子玄奥清澈

    Chán fèi qiáocuì guān

    níng

    禅心犬吠

    憔 悴

    树冠

    凝静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

    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 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事物

    称呼

    感悟/启示

    古桥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树林

    知己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云

    大嫂

    热情的大嫂,无私奉献。

    瀑布

    大哥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

    爷爷

    无杂念的心境,给人清净。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

    小弟弟

    患难与共

    ……

    ……

    ……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抨击感悟

    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好心情”)

    ②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反思,延伸

    反思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这个赖以生存的朋友?

    2.就你所知道的事实,能举出人类不珍惜与这位“朋友”的友谊,甚至欺凌、背叛朋友的实例吗?(结合五年级上册《鲸》)

    延伸

    在双休日约上伙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游览杨梅山、竹林,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并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短文。

    鹿和狼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

    (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Ⅰ “我觉得……多好!”。

    Ⅱ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Ⅲ 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鹿和狼教案 篇8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测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考虑,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媒体课件3张。

    1、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2、杏林子头像:

    旁边配文字:杏林子12岁时倒霉患上严重疾病,全身关节硬化,失去行动自由。然而坚强的杏林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

    3、文字片: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问什么?(生命是什么?师:想了解生命的存在?生命是怎样的?师:想了生命的特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命?师:提得有价值,是对生命意义的考虑……)

    相机回答,暂时不能解决的在课题下画上“?”。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呢?(在课题下画上第二个“?”)

    4、过渡:

    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考虑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考虑。

    1、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3个事例,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

    ⑴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生答。(飞蛾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求生的飞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⑵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生答(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⑶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干什么?生答(我静听自身沉稳而律动的心跳)

    师:边板书边总结:“律动的心跳”作者是从自身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2、作者用自身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吗?(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

    (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师:“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4、揭示并过渡: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个问号)。是啊,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经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暗示读。

    出示:我感到一股──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暗示读: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⑴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① 我读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② 我读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身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身的生命”。

    ③ 我读懂了“我要对自身的生命负责”。 ……

    根据学生①②回答,相机引导理解:

    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C、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飞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有关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启下: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明白了吗?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 ),也可以( )。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

    b、我必需对自身负责。

    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身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鹿和狼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白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2、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年历卡查阅有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

    (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

    ②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完成快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及记忆方法。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看书质疑,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4、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重点练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xx年至20xx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之后用红色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习: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鹿和狼教案 篇10

    《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对科学领域活动的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本次活动的设计,为了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制作“跳跳蛙”的直观思维,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最后学会思考和制作“跳跳蛙”的科学学习的活动过程。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又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

    1.了解弹簧的特性和用途。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制作跳跳蛙的乐趣。

    1.物质准备:

    ①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不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小人一个、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背景音乐磁带。

    ②学具:弹簧、两根不同色的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双面胶。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小东西,你们想看吗?(师出示“弹簧”)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1.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压一压小弹簧,它又会怎样呢?

    压得轻与重,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好,请小朋友拿出小弹簧,一起玩一玩。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里面也有弹簧的,把你知道的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有弹簧的东西真多呀,下面,请你也来当一根小弹簧,我当压弹簧的大力士,我压,你蹲,我松手,你跳起,好,卷卷卷,卷成一根小弹簧,小弹簧,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

    2.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小弹簧有趣吗?瞧,把谁给吸引来了?(小青蛙)呱呱呱,我是一只跳跳蛙,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原来这也是一根什么?(弹簧)看用什么做的?他是一根用纸做的纸弹簧。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①拆掉一根纸弹簧,引导幼儿观察两根纸条交替折的方法。

    ②师示范用两根纸条折纸弹簧:两根小纸条,一根横来一根竖,慢慢慢慢,头碰头,边对边,像什么呀?用双面胶帮忙固定,双面胶的外衣脱下后,放在篮子里,保持干净、卫生。

    ③哪根纸条在下面,下面纸条往上折,边线一定要对齐,两种颜色交替折,一层一层往上折,折到边缘双面胶固定,注意卫生。请出小青蛙,贴在纸弹簧的上面,好了,跳跳蛙做好了。你们想做吗?

    玩一玩跳跳蛙。折好的小朋友先玩一玩跳跳蛙,再一起玩一玩:跳跳蛙,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看看谁的青蛙跳得高。

    (四)活动延伸。

    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用弹簧引出弹力这个话题,让幼儿动手体验,后讨论生活中有什么是弹簧做的,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制作纸弹簧,跳跳蛙。选这个课题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让幼儿在生活回忆中回想什么是弹簧做的,边回想边表述,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制作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设计科学活动时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且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在活动内容设计中教师引导幼儿来完成跳跳蛙的制作,充分的让幼儿动手操作并且思考。可以在之后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多运用操作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可以充分的探索,体会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之下快乐的成长。

    【鹿和狼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