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实用范文: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模板4篇
  • 实用范文: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模板4篇

    发表时间:2022-04-03

    【www.jk251.com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实用范文: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模板4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篇一】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①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③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篇二)

    教材分析:

    这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②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③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精美别致差点儿送命

    鹿腿:太细、配不上狮口逃生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说话、感悟体验,从字里行间体会鹿前后认识的变化和课文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罐和铁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想请两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大家认识它们吗?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大王,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本领吗?鹿又有什么本领呢?

    2、课文想通过狮子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谁会读书。

    二、合作读书,初步感悟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

    2、同桌互听,互教:互相抽读课文,注意检查生字是否读准音。

    3、同桌一起想办法理解本课的生词。

    (如理解别致、犹豫,联系人的样子理解匀称,用换词法理解抱怨等。)

    4、开展朗读接力赛:以同桌齐读的方式轮流读全文。

    三、感情练读,加深理解

    1、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2、把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3、指名读。引导评价。

    4、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名读,评一评:

    第一句是对角是喜爱、赞美,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

    第二句是对腿的不满和抱怨,要读出叹息、抱怨的语气。

    第三句写出了情节的紧张、变化的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

    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第四句要读出叹息、诚恳的语气。

    5、说一说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四、联系比较,拓宽视野

    1、回忆《陶罐和铁罐》一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两篇课文都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表达方法上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五、语言积累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课外再去找几篇读一读。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篇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首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就必须遵循“教略而学不略的”原则还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紧扣小鹿心情的变化从自我欣赏,到自我抱怨,再到自我庆幸,从这一系列的心情变化中去体会文章所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其次,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重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训练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例如,学习好字词后让学生能根据所给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至少能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巩固字词,理解字义;二是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降低了难度,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语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品悟语言,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懂得看待事物不应该只注重美丽的外表,还要看实际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鹿对自己的角和脚前后不同的态度,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通过朗读,懂得看待事物不应该只注重美丽的外表,还要看实际的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分析:重在引导,愤启悱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碰到困难的时候再适时加以引领。

    2、学法分析:独立阅读,自主感悟。本课学习,重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3、教具准备:powerpoint软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看图猜故事

    ——像这样蕴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我们叫它“寓言”。

    一、揭题:根据词语展开想象

    1.屏幕出示“狮子”,读准读音,看到这个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2.屏幕出示“鹿”,读准读音,看到这个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3.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丽,但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看法(展示课件,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这是怎么回事?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

    板书课题:28、狮子和鹿(并齐读)

    二、初读:了解内容,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1)读准生字。想一想生字新词的意思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成果。(出示课文插图)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说一说。要点:这是一片——丛林,这只美丽的鹿在池塘边——欣赏(在词语理解上该侧重哪个字?)自己的身材,它的身段多么——匀称(联系生活:大多数同学的身材也很匀称),它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像珊瑚。水中的是它的倒影(区分“倒影”和“倒映”)。鹿的腿很——细,鹿一看到就开始——抱怨(在词语理解上该侧重哪个字?)[师随机出示词语:欣赏 抱怨 匀称 精美别致 细等]贴在黑板上

    3.你能读准这些词吗?并用上其中的几个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根据板书口头引导:小鹿站在池塘边欣赏 ,然后又为 而抱怨,忽然, 猛扑过来。因为 它差点儿送命,却因为 而从狮口逃生后它叹了口气。

    师过渡:让我们一起随小鹿去池塘边看看他是怎样欣赏角而抱怨腿的?

    三、深入研究,品悟语言

    1.这是小鹿刚才说的话,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3.找出鹿觉得自己美丽和难看的句子,用“ ”划出来。

    (1)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a.说说鹿觉得自己美丽在什么地方怎么美丽?——理解“精美别致”。

    b.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c.朗读——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师过渡:小鹿为什么认为自己的腿很难看呢?

    (2)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a.当他知道自己的腿是这样难看,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抱怨)

    b.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唉,撅起了嘴、皱起了眉、抱怨【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c.理解(撅嘴、抱怨)。

    d.让我们撅起嘴,皱起眉,充满抱怨的语气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朗读。(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第一句)

    4、当小鹿还在池水边尽情地欣赏自己的美丽,抱怨自己难看的腿时, 危机已经悄然逼近。同学们自由地读5、6自然段。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鹿靠有力的腿从狮口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挂在树枝上险些丧命。)

    (2)、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凶猛的野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那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场生于死的考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森林深处去体验。(老师范读五、六自然段)

    (3)、听了老师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惊险)

    (4)、你们想试一试吗?想一想老师刚才的朗读,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5)、放音乐配读。

    (6)、你们读得真好!如果你们就是那只刚刚脱险的鹿,你想说什么?

    (7)、小鹿也明白了,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出示句子读(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8)、刚才逃过大难,差点死在狮口的鹿说(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引导再读。

    四、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鹿角虽然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鹿腿虽然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 。

    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类似的事情吗?(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理解)

    3、学生交流汇报。

    4、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如果同学们想看到更多好看的故事,我向大家推荐《伊索寓言》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读后相信你们会得到更多的启发。课前老师就从里面选了一个《公鸡和母鸡》故事你们拿出来读一读,思考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狮子和鹿》,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全新的看待自己,看待事物能全面,从不同的环境去了解。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欣赏 送命

    猛扑 叹气

    抱怨 逃生

    jk251.coM小编推荐

    陶罐铁罐狮子鹿整合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整合篇目:人教版第五册《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

    整合主题:正确看待人和事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大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4篇)


    大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进一步体验成就感。

    2 、友幼儿初步创作歌词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3、教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创编第二段歌词。

    活动准备:

    1 、雪花和雨滴的图片。

    2、四季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雪花和雨滴的图片,启发幼儿说说雪花和雨滴落到哪儿去了?启发幼儿想象雪花和雨滴在说些什么?

    2 、欣赏歌曲《雪花和雨滴》,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知道"雪花"和"雨滴"反映了冬天、春天两个季节的特点。

    3、学唱歌曲,并根据歌词自由大胆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4 、观赏四季图片,引导幼儿联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歌词的简单动作。教师将创编的歌词与动作稍加整理同幼儿一起演唱。

    5 、全体幼儿演唱并表演歌曲。

    三、结束部分

    总结活动情况,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人手1份幼儿用书画面“雪花和雨滴”,让幼儿熟悉歌词。

    活动过程:

    1、学唱新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一)的内容,有感情地念歌词: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落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2、教师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学习有表情地用慢速度念歌词。

    带领幼儿一起练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教师启发幼儿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提示语:小雪花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蹈,轻柔地飘落,小声地告诉我们,冬天到了;这时提问:我们应该响亮地唱还是轻柔地唱呢?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好听呢?

    4、创编歌词。

    在春雨朦朦的季节,教师帮助幼儿复习原歌曲,并启发幼儿迁移经验,根据原有歌词的结构,创编第二段“小雨滴”的歌词。提示语:“现在是什么季节?是谁在敲我们的窗户?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5、有表情的演唱“雪花和雨滴”。

    引导幼儿说出雪花和雨滴落下的姿态与声音的细微不同,用有变化的歌声(如轻、柔和、较响或略跳跃的声音)唱。提示语:小雪花一片一片飘下来,小雨滴一滴一滴落下来,小雪花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雨滴敲着窗户嘀嘀哒。想一想,我们怎样歌唱才能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小雪花的声音,那是小雨滴的声音?

    活动延伸:

    水粉画,用黑白水粉画天空和雪花。

    活动反思:

    《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歌曲中包含了两个季节的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冬天的雪花、一个是春天的雨滴,而这两种现象也都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雪花飞舞,幼儿能够想象出推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春天的雨滴幼儿又能够描绘出下雨天踩雨嬉闹的欢快心情,因此这首歌曲幼儿学起来就不是很难。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又特别喜欢音乐游戏,他们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大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初步认识前奏、间奏和尾奏。

    2、借助已有经验、PPT和教师的引导,创编歌词并演唱。

    3、在进行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PPT、歌曲音频、雪花和雨滴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理解第一段歌词的内容,学唱歌曲。

    1、出示PPT。

    教师:冬天到了,看看是谁在敲窗户?猜猜小雪花对大家说了什么?小雪花说话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和幼儿理解整理第一段歌词。

    教师做动作并提问:现在我和小雪花玩游戏,你们仔细听,我问了小雪花什么,小雪花回答了什么?(教师清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门呀?

    教师:现在你们是小花、小草、小动物,我是小雪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现在我们交换,我做小花,你们做小雪花,我们来唱歌吧。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引导幼儿看PPT,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

    出示PPT,雪花融化了,春天到了,看看又是谁在敲窗户?猜猜小雨滴对大家说了什么呢?小雨滴说话的声音又是怎么养的呢?

    师幼整理第二段歌词。

    教师在手指上套上小雨滴纸偶并提问:现在我和小雨滴玩游戏,你们仔细听,我问了小雨滴什么,小雨滴回答了什么?(教师清唱第二段歌词)

    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现在你们是小花、小草、小动物,我是小雨滴,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现在我们交换,我做小花,你们做小雨滴花,我们来唱歌吧。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3、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幼儿用较慢的速度演唱。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对唱歌曲。教师:现在,一半小朋友当小雪花和小雨滴,另一半小朋友做小花、小草和冬眠的小动物。用对唱的方法来演唱。

    4、幼儿表演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幼儿自由表演。鼓励幼儿尽量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在前奏、间奏和尾奏处做静止不动造型。

    大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

    2、朗诵歌词:

    (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

    (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活动反思:

    《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歌曲中包含了两个季节的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冬天的雪花、一个是春天的雨滴,而这两种现象也都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雪花飞舞,幼儿能够想象出推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春天的雨滴幼儿又能够描绘出下雨天踩雨嬉闹的欢快心情,因此这首歌曲幼儿学起来就不是很难。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又特别喜欢音乐游戏,他们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实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大全4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实用范文: 狮子和鹿教案大班模板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