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5-08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感谢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老师在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友人、元方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书美言,谈收获

    1、学习本文,老师感受很深,于是写了首打油诗以表我心。希望老师的诗是抛砖引玉,激起你的思维之花,写出更美妙的语言。诗如下:

    《世说新语》小文章,蕴含道理故事强。告诫人们做事情,诚信有礼记心上。

    2、学生写出感受,格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感言,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感悟,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有新的认识)

    小结: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咱班的学生都能继承这些传统,光明磊落的立于天地间。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即改

    元方:聪明活泼

    诚实守信

    【作业设计】

    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教学反思】

    把《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完之后,细想之余,有以下反思:1、在上课时朗读环节还要加强,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世界。2、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部分的时间不宜过多,应充分体现重难点。3,、我虽对“舍、去、委、顾”等词语做了重点讲解,但对一些古代人物称谓落实不够。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掌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加入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3】

    教学三维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翻译、背诵课文,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2.背景链接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三)精读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述,语速适中,语气平缓,强调过中不至和去后乃至,尤其是不、乃)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同否)?(尊敬的语气,语速较慢,否表示疑问可以拖长一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语速适中,强调久)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声调提高,语速加快,非人哉重音,语气上扬、愤怒的情绪)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语速适中、不必太快,说理的语句要有自信、底气,强调无信、无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述,语速适中,语气平缓,可强调残、不顾).

    2.结合注释翻译文章。

    【交流点拨】.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期行,相约同行。由标题可知,谁和谁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什么时候?一起出行了吗?

    【交流点拨】陈太丘和朋友、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是如何评价友人的?

    【交流点拨】无信、无礼(直接指责).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在第一部分中过约定时间友人还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的做法妥当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

    【交流点拨】陈太丘做得对,友人失信在前,陈太丘可能等了他很久,心里不耐烦、很生气,所以离开了这是无可厚非的

    陈太丘做得不太妥当:也许友人有事耽搁晚出发了或许路上发生了意外导致迟到,陈太丘直接离开也不是很有礼貌。如果我是陈太丘,我也会离开、不再等,或者耐心地等朋友,或者去他家探询发生了什么。

    2.短小的篇幅里描写元方的笔墨最多,大家从这短短几句话中窥见他怎样的性格品质?

    【交流点拨】.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他才七岁,但是已经能细心地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并能辨别是非、明白事理;面对友人的提问也不胆怯,而是落落大方、沉着冷静地回答。

    B.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明信懂礼、沉着冷静。

    3.元方的回答已经让友人感到惭愧,为何他不接受友人的歉意呢?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吗?

    A.不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是对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行为的鄙视,他看不起友人,教养良好的他不愿在与这么没教养的人谈话。不顾二字带有坚决的意味,是他对诚信有礼的坚持

    或者说元方对友人失约、骂自己父亲的行为十分生气,不顾表示他很愤怒。

    B.无礼: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元方没必要再为难友人,这种行为很不大度宽容,也是无礼的表现。

    C.元方毕竟只是个孩子,这也许只是孩子式的骄傲。

    (五)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布置作业

    复习文言知识;回顾重点:《陈太丘与友期行》里元方性格、简洁凝练的语言带来的想象空间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4】

    学生分析:

    这篇言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言,培养他们学习言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言知识。本将继续积累言的词语,学习翻译言的办法,调动学习言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意,理解课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言,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的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预习。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是我国传统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亲近古诗,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让我们徜徉在古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的乐趣。

    学习言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还要明白课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疏通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言六字法。

    翻译言的六字法:

    留: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看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到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1)关键实词:

    期:约会、约定时间。(今:日期,期限)

    舍:放弃、舍弃。

    去:离开。(今:到...去)

    过:超过。

    至:到。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今:领,带)

    顾:回头看。(今:照顾)

    2)关键虚词:

    乃:才。便:于是、就。则:就。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3.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4.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长,掌管。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三、质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知识:“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1)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应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2)否。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还有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学习体会

    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6】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第25课《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两则短文中的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有趣味。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有趣,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大致明白。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很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行。

    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此文后,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形式解决字词问题,并通译全文,以求完全弄清短文的字面含义。然后以课堂剧表演、人物风貌品评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此文表现了陈寔、陈纪面对尊者、长者时,不论身份高低,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学习难点: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前预习: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

    一、聆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写出你所了解的内容:

    (1)《世说新语》:

    (2)刘义庆: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拜访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招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关于“友人”:老师也查了很多资料,但是没有这个人的详细资料。只知道大概是一个比陈太丘职位高的官员。

    说明:首先检查文学常识的预习情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世说新语》着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风貌,而《陈太丘与友期》刻画的是“方正”的品质。

    2、多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1)齐读一遍,有没有还拿不准的字?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听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怎么样?

    (3)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提示:这一遍相信你不会读错字,也能够把节奏读出来。

    注:第一遍检验读音是否正确无误。尤其注意:不-否,通假字的读法。在学生对其他同学朗读的评价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节奏。

    说明:学生经过预习,多数人已经能够顺利地朗读。经过齐读、赏读和再次齐读,应该能够达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的程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通过已理解学生的复述,使所有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意义

    1、你还记得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吗?在下面写出来。

    明确: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

    补:补出省略的地方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加: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了以上几点常用方法。现在回顾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清楚每一个字词。然后解释下列加点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期日中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期日中期:约定的时间。

    太丘舍去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门外戏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同“否”。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则是无信则:就。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可举例如:“我去学校。”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

    (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文八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切的情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

    注:不平均地分为如下八个小部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e.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f.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g.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h.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从略。在同学翻译“过中不至”或其他语句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出其翻译的缺点:缺少主语。并提示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省略了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文言字词,精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字词和内容均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质疑问难和老师的重点字词检测掌握字词意义。在逐句翻译过程中解决句子成分省略时的翻译问题,并巩固翻译时字字落实、调整语序的习惯。这个环节是接下来品评人物风貌的基础,必须一丝不苟地落实。

    四、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

    就像辛毗一样,当时的很多人都是面对上司、尊者的错误毫不留情面,比如:嵇绍,和峤等。而当时的人们时怎么看待这种不留情面的行为?记录下来,广为传播,并评之以“方正”,就很明显是称赞有加了。所以,大家认为,当时的人们会怎么评价陈元方?

    事实上,这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风尚,甚至连非常尴尬的“友人”可能也会称赞他。

    但是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入门不顾”是否合适?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行为被视为真性情的体现,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对于不严重的错误,我们应当原谅;对于严重的错误,简单的道歉是不能原谅的,我们也可以“入门不顾”。

    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

    5、自由地朗读文章,要把人物的性格因素考虑进来。然后齐读一遍。

    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并初步领会魏晋六朝人物精神风貌的关键。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应该不难完成,难点在于“元方入门不顾”的评判。对此,我认为陈元方的行为与“失礼”与否无关,因为当时的“礼”并不认为这样失礼,这是真性情的展现。理解这一点,不仅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也对我国文化中的魏晋风度和精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熏陶机会。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否合适。

    五、拓展我们的思维

    1、请你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复述这个故事:你可以在复述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内容,如陈太丘离去时的情景,元方在玩什么,元方入门不顾后友人的表情动作等。

    2、请你在《世说新语》中找一个有趣的故事,抄写在下面。

    明确: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就能发现古人原来是非常有趣的的。

    六、说说你的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其它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7】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教师今日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头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日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我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我亲属中年长于自我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日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应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我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起背背这个小故事把,教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经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述,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贴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我的课堂驾驭本事,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我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篇8】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第25课《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想: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两则短文中的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有趣味。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有趣,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大致明白。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很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行。

    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此文后,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形式解决字词问题,并通译全文,以求完全弄清短文的字面含义。然后以课堂剧表演、人物风貌品评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此文表现了陈寔、陈纪面对尊者、长者时,不论身份高低,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学习难点: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前预习: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

    一、聆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写出你所了解的内容:

    (1)《世说新语》:

    (2)刘义庆: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明确: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拜访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招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