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政治课课件13篇
  • 政治课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08

    政治课课件13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对政治课课件进行深入剖析的精彩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政治课课件 篇1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

    责任回报

    教学方法:

    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

    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二课时谁在对我负责

    一、谁在对我负责

    (一)第六个活动:“忘记带作业本”

    1、小品表演故事材料

    2、结合小含讨论书上的表格

    1、重点讨论作为小含的组长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负责的行为

    2、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总结: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任,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注意: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有关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等内容。

    (二)第七个活动:“反思自己承担的责任”

    1、请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男女对抗赛)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

    注意:学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可能局限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可以适当拓展,把承担责任的范围

    扩大到社区、社会。

    过渡:其实,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三)第八个活动:“他人对我负责”

    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在补充几例。

    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3、教师说明:除了家人以外,他人对自己的尽责,更多的是表现在遵守职业道德。请学生以一项职业为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职业,可以是父母的职业。如医生、邮递员、营业员等,)从正反两面探讨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注意:第1问和第2问有近及远,使学生感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的复出,离不开他们的尽职尽责,激发学生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第3问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例如可以从教师这个职业应承担的责任为例;也可事先布置学生了解父母从事的工作要承担哪里职业责任,帮助学生理解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

    (四)第九个活动:“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学生朗读,呈现情景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注意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答案不是唯一的,多鼓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三课时

    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板书设计:

    反思:

    第四课时

    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四: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二)讲授新课: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

    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政治课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处理P7探究五,知道文化素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处理P4探究一,知道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内容,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处理P8探究六,知道马义是科学、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

    【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第二教材》P38)。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政治课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展和成功却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品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自立精神。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学生个人,名人自强的故事,并作好小品的表演准备。

    教学过程:

    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明白人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一、声情并茂,采用flash,达到视听的效果(本环节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强的含义):

    师: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媒体展示),现在的人也说自强,他们是怎么说自强的呢?

    (生思考,言语中尽是疑惑)

    师:或许你们看完下面这则flash,会有所启发。(多媒体播放flash《男儿当自强》)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儿当自强!

    师:古代和现代都在说“君子”、“男儿”当自强,可是,我们现在在场的除了男生之外,还有女生,那女生该不该自强呢?

    生:该!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男儿当自强”,而是“人生当自强”。

    师:我们从古至今在说自强,从小到大也说自强,可是,你们知道“自强”的含义吗?如若不大明白,你们可以适当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走到生中间引导)

    (生经过讨论后,能比较正确的阐释“自强”的含义: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二、小品演绎,妙趣横生(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演绎三则小品,每演绎完一个小品,都要求在场的学生进行评价)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业,丙先把作业做好了,约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篮球。但甲乙二人作业都还未完成,于是丙将作业借给了甲乙吵。面对着“做作业就不能打篮球”和“抄作业后就可以打篮球”的考验,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学生们的评价:假如不能在难题面前坚持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是会有所影响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听到了这番对话:上海人好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问路费。甲乙听到这番话后,反应截然不同。甲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连问路费都可以收,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决定迎难而上;乙认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钱,选择回家种田。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甲乙两人的将来会怎么样。学生们兴致很高,但他们的设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甲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乙却一辈子只能在家务农。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知难而进,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小品三:一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与我国的一位外交家会晤。当两人握手后,那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将手帕叠好揣进了自己的衣兜。我国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续编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要忍住,要表现出强国的风范;有的学生说,这样有损中国的形象,建议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手;有的学生又争辩说那样的话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深”;还有的学生说那样还不够,我们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纸巾扔到垃圾桶……)

    (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么一点:一个国家不自强,就会有损国家的荣誉。)

    师总结:所以,大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自强师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动力!因此,自强重不重要?(生回答)我们应不应该培养自强精神?(生回答)

    三、贴切实际,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本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1、多媒体播放名人画像:爱迪生、霍金、桑兰、杨利伟、中国女排,每播放一张画像,要求学生评价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呢?)

    (学生在评价时,都肯定这些人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爱迪生:为了能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上千次,也失败了上千次,但最终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霍金: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科学,他比医生预计的时间多活了41年,现在成为了世界上的科学巨人;桑兰: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残疾人。可是她身残志不残,抓紧时间学习,虽然拿不到跳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学习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杨利伟,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在北京航空基地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国女排,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场奥运决赛局,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她们为中国拿到了久违了20年的奥运冠军。)

    学生在分析时,对一些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加了适当的引导。

    2、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长,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学习委员。要求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

    (相片播放出来后,引起了一场轰动。学生们对自己的本班同学出现在多媒体上表现出了好奇,也开始在讨论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学生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小名人”都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师: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这些“小名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发图强”呢?

    (采访了4位同学,他们都说他们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将来能过得好一点”、“当个科学家”、“当个文学家”等)

    3、分析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名人和我们身边的“小名人”,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成就了他们成为一名“自强不息”的人,同学们,现在让你们来当一次分析家,分析一下:他们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开始讨论,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接近答案,3分钟后,要求生上来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很准确的:他们说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这些人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勇往直前”;这些人还能够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些分析的结果,其实就是“如何走向自强”的答案,也是本课的重点和中心。)

    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了,“自强不息”是不是名人的专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做到了“自强不息”。

    师: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你们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会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我们这节课时间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们在课堂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过,老师确实很想知道你们会怎么做。所以,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

    四、课外延伸(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如何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坐起,逐步走向自立自强的讲稿,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强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3、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二、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政治课课件 篇4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课前准备一些漂亮的微笑图片或照片,上课伊始教师先用语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请几位学生模仿图片表演,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关于“礼貌”,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导入,使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思考微笑的现象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明白微笑的礼貌力量。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漫画赏析

    让学生欣赏漫画“是否有礼”(漫画有两组,一组是有礼貌的,一组是没礼貌的。)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再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自经历说一说受到礼貌或不礼貌待遇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分析不讲礼貌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引导分析:你认为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和行为两方面)

    设计意图:分析漫画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体验礼貌的外在表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进一步体验不讲礼貌的危害,使学生自主认识到文明礼貌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漫画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内化品质行为。

    (三)礼貌PK台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做提示引导,如:(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说:“请”,)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知道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打扰、请教)将礼貌用语分类,在全班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评选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分享礼貌用语,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文明礼貌语言可以更有效表达我们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为下面即兴表演奠定基础。

    (四)即兴表演

    师生可以在课前将下列情境制成纸条,课上请学生随意抽取纸条进行情景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①请老师给你讲解难题(请教)

    ②到商店买东西(麻烦)

    ③到图书馆借书(劳驾)

    ④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对不起)

    ⑤当你托同学办事时(拜托)

    ⑥当你去外地迷路向人问路时(请问)

    ……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文明礼貌的素养,将理论认识落实到交往实践中。

    (五)礼貌自省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看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同学们共享,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并评选本班的礼貌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提高礼貌素养,提升思想觉悟。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貌之星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六)礼貌践行

    由老师对学生提出践行要求。正如蒙田所说,“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礼貌,以礼相待。以文明的中学生、礼貌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设计意图:将品德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将思想认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有助于思品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七)板书:交往有艺术

    语言文明的意义

    语言文明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的力量

    礼貌的力量是

    行为文明的表现巨大的

    行为文明

    微笑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加强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并有意识的将礼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政治课课件 篇5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作用。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广泛而复杂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以什么为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五、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这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从根本的、长远的观点看,这样的行为也会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社会的每一个主权国家应该是一律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历来都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力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经济、科技落后,军力不强,国内政局不安,它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力就不强。正因为如此,某些发达国家往往以其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内容,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内容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3、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国家之间的关系,立志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A. 竞争、合作和冲突关系 B. 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 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D.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答案:D

    [例2]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在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

    A.国家利益 B.国家力量 C.国家性质 D. 地理环境

    答案 A

    [例3]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 )

    ①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 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 ③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A

    收集有关材料,分析讨论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政治课课件 篇6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听。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你知道他写这首曲子时的情况吗?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认识自己的潜能:

    (1)老师提问:你相信人真有这么大的潜能吗?请大家就贝多芬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组交流。

    (2)然后请学生讲讲收集到的激发潜能的故事(包括自己这方面潜能得到激发的经历)。

    (3)老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故事和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人们存在巨大潜能的事实依据;而人们存在巨大潜能还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

    (4)老师介绍理论依据:心理学家霍华德脑的多元智能理论。

    大脑结构及其功能:说明人人都有可开发的潜在能量。(通过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也具有巨大的潜能,在各个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树立信心。)

    (5)老师进而提问:在懂得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自己的潜能?

    2、激发自己的潜能:

    (6)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在课前资料收集时发现了哪些激发潜能的好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

    (7)老师归纳各种方法及激发潜能时的要求。并指出潜能的激发有些是偶然的,但更多的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的去训练、挖掘。

    (三)游戏活动,内化运用:

    3、运用方法激发潜能。

    游戏活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游戏名称:“人穿纸”。(说明:是真人穿过真纸,穿过人的腰部才算成功。而不是脑筋急转弯)

    材料及要求:一张5平方厘米大小的纸片;一把剪刀;1cm长透明胶(可用也可不用)。

    5分钟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你是怎样完成这一任务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掘;发掘了哪些潜能;这些潜能是怎样发掘的等等)。

    (四)家庭作业,能力提升:

    根据激发潜能的方法和激发潜能必须具备的条件为自己制订一个发掘某种潜能的计划

    政治课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2、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

    本框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

    第一目,用“学案”导学;第二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回忆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有别于经济、政治,同时三者又密不可分。那么,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本课时,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探究:xx

    归纳:有的内容难以归类,正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经济越发展,政治越进步,越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2,做《第二教材》上填空题。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对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反映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绝对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物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4)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课堂练习: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

    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从地域上看)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从性质上看)

    巩固练习:P10相关链接一

    思维拓展:P10专家点评二

    结论: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过渡):文化不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交融。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这一特点日益显著。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特点)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采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材料一:2000年,我国25至5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7年,而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英国为11. 9年,德国为13.5年。统计表明,25至5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1)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经济发展)

    (2)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注释: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 (引导学生看《第二教材》P4参考资料)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材料: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容。

    (过渡):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同时,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处理P12探究,知道: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我国的策略:

    (1)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道精神。

    政治课课件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面挫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先说教材分析,在教学内容把握上,《直面挫折》是广东版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单元《自强不息》中的第一框。

    《直面挫折》是第六单元起始课,主要讲解挫折的含义,挫折难以避免的原因,分析了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

    在对这一课全面把握和分析后,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我对课文进行了重新整合,我想本课可以分3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学生知道挫折影响的两重性,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面对挫折应该拥有积极应对的态度、并主动寻找应对的方法,直面挫折。第三课时是对本框的拓展,参阅参考书可定为“生命的赞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基于对课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能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挫折的两重性,懂得面对挫折时能转化为积极的心态,会运用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明白挫折的两重性,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政治课课件 篇9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 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 素

    恩格尔系 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 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 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 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现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分属不同的两个小组,两个小组每月的生活费略有不同,A组每月600元,B组每月300元,各位同学该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费活动呢?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 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 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价变化趋势,其中具体产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涨至9.5元/斤、“ 姜你军”— —4元/斤涨至9元/斤,几乎所有的产品应声一片上涨,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如何调整消费活动?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 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 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 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 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小君, 就读于南二中高一(14)班,月生活费800元,已攒了2000元零花钱,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脑,不买吧,商场特价,此时下手颇为划算;买吧,以后就要勒 紧腰带生活了。买不买?怎么买?你的意见?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买、借够钱后一次性买、租个电脑等方式

    (1)按交易方 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 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 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 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问题又来了,粗心的小君回家路上摔坏了硬盘,换一个硬盘——600元,维修硬盘——90元,如何选择?这两种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 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 里的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 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 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 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 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政治课课件 篇10

    应对挫折的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了如下的分析

    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在本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人生多彩》,懂得了生命、价值、青春、友谊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起到了铺垫作用。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本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取启发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结合学情实际,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升华。

    2、故事推进法:主故事逐渐推进,脉络清晰,知识结构层层深化,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构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自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简单说说我的教学思路:建构式低结构课堂理念,主故事板块式教学设计。我将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阐释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理念。

    在导入新课前,我有个教学前奏。请学生把课前填写的难以应对的或者不想面对的挫折卡放在我事先准备的魔法合里。导入新课环节中,我与学生在情景中互动: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可是会魔法的老师哦!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中我因势利导: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寻找直面挫折的魔法旅程!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青春期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更感兴趣,迫切地想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我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填写自己所遇到的挫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营造魔法意境,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呈现两个学生两次高考失利遭遇挫折的故事为引子,请学生猜想两个学生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我的设计依据是:建构主义生本思想,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而不是被动接受。我设计的目的是:学生续写故事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外在呈现,它会展现一个学生面对挫折的认识和处理挫折的态度,这为本课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视频播放两个真实人物的后续故事,验证学生的猜想。第一个同学就是武汉的莹莹因为两次考试失败一蹶不振,在故事中学生自悟挫折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第二个故事是参加第三次高考最终考入北大的俞敏洪学生感悟到挫折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通过两个真实人物故事的对比,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挫折的影响的有两重性,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培养战胜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请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战胜挫折的故事,在课堂上小组互动交流,并思考:战胜挫折的人都有哪些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故事的沐浴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出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人物身上可能具备的品质有: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锻炼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原因、寻找方法,不屈不挠、勇敢面对。我的设计目的是:榜样人物身边人物战胜挫折故事的搜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这些人物身上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

    为了让这一结论更有说服力,我再次播放了俞敏洪自己面对挫折因为勇敢取得成功的北大演讲截屏。我设计的目的是:教师少说教,润物细无声。随着故事谜底的一点点揭开,学生找到了第一个魔法:面对挫折需要勇敢应对,这样才会让挫折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至此,完成了第一板块的学习。

    回顾第一板块知识,过渡到第二板块的学习,我设置了游戏环节:请学生在不改变纸张厚度的情况下,让纸张尽可能多的承受重量。学生动手动脑乐在其中做出自己的答案。在各个小组呈现结果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可以意识到:面对同一件事,积极的态度很重要,可是拥有好的方法会事半功倍。这就引入了第二模块战胜挫折方法的学习。

    设计依据

    实践探究自主生成。

    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第二板块教学中,我再次使用了俞敏洪的故事,学生在对俞敏洪人生故事回顾分享中,分析、归纳出战胜挫折可能使用的方法。第二个魔法找到,第二模块的学习完成。设计依据是:突破教学难点,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同时学生也找到了第二个魔法,完成了第二板块的学习。

    两个魔法已经找到,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我设计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后,鼓励学生:你愿意将你魔法合里的挫折拿回去吗?和同学分享你将准备如何战胜它?设计依据:本框教学目标。设计目的:既升华了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引发学生思考。

    最后教师小结:当我们拥有了两个魔法后,我们就拥有了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方法!布置课外作业:请学生在课下写出对挫折的感言并把它贴在本班级的智慧栏里。

    设计依据:心理学的自我暗示、自我成就需要。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自我智慧的展示获得成就感,在课后自己及别人智慧的阅读中,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的态度,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政治课课件 篇11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6.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主要的消费心理的种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怎样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环保和绿色消费的意识。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1)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重点内容的实现:

    ①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②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1)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涉及“适度消费”、“艰苦奋斗”等问题的理解,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这一内容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难度。

    (2)难点内容的实现:通过“给故事加一个结尾”的环节,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能通过同学间的辩论,使其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关于富人节约的小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3.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本框的又一教学难点。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旧教材没有涉及的,又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前面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及消费结构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学生的正确的消费观,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社会的热点和身边的实际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的能力急需加强。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立求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因小见大,以大喻小。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原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课前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短剧编排;小组调查并做出调查结论;网上收集材料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调动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

    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情景剧《我要买手机》带着问题观看情景剧,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观察能力

    探究、点拔

    一、

    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调查小组展示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思考:1为什么剧中的主人公要买手机?2为什么他买了诺基亚手机?3为什么他要对手机的外形进行DIY?

    分组讨论

    同学们看书,我们消费中的这些想法分别对应的是哪种消费心理?

    学生辩论

    通过上面消费心理的分析,学生谈自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学生讨论

    展示关于重视精神消费的名言

    A小组主要是对班级6名同学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展示调查数据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查询、计算、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

    展示:调查结论:对个人来说,每天用掉的也就是几个塑料袋,可积少成多。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不难发现,这仅仅是6个家庭塑料袋的消耗量,就能在近10年的时间里污染1.8公顷的土地,那以一个班的家庭、全校的家庭、全市的家庭、全国的家庭,乃至全世界的家庭为基数计算,小小的塑料袋给地球带来的污染显然是灾难性的。

    B环保小组

    我们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在日常中对环境破坏较大且消费数量较多的有塑料袋、电池、发泡一次性饭盒等,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巨大的破坏力,展示图片

    小组的口号是:为了我们同一世界,圆同一个梦想,请您和您的家庭少使用塑料袋,不要乱丢废弃电池,乱吐口香糖,请进行绿色消费!

    请你给这个故事结个尾。一个富翁,有无数的钱财,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有一天,他掉了一块钱硬币,他的态度将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消费中的这些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的消费心理,现在把大家的这些想法整理一下,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

    提问:对于这些消费心理,你们怎样评价这些消费心理呢?

    小结:通过上面的短剧和我们谈生活中的体验,我们感受到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这四种心理并不是独立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它们常常是共同影响人的消费行为。只不过可能在某种消费行为中某一消费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现得更鲜明。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消费时更要注重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展示图表:北京市未成年人文化消费特点

    教师小结:做为精神文化消费中又分为知识性文化消费与娱乐性文化消费。所以我们不仅要重文化消费还应该重视知识性的消费

    教师讲述香港巨富李嘉诚等富商的勤俭故事。

    教师提问:这些真正的富翁们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

    全面塑造人才,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等能力。

    回归生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事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发提出的绿色消费口号,震撼心灵,升华认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使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本块内容简单,交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归纳即可

    辩论激烈

    引导正确评价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从而突出本课主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政治课课件 篇12

     一、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二、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政治课课件 篇1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

    (2)理解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

    (3)明确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政府的具体行为中,领会其工作的基本原则。

    (2)能够阐明在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处理。

    (3)列举生活中接触到的实例,探究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评价生活中的政府表现,分析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2)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难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三个要求

    教学过程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简案

    课前准备

    “强哥粉丝团”围绕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收集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话题“克强节奏”,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二)推进课堂

    1.学生活动

    “强哥粉丝团”介绍收集的材料,组织学生一起开展话题探讨“强哥在忙什么”,引出政府的基本职能。

    2.教师对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行分析,学生背诵。

    3.结合针对性练习、变式训练、高考体验等练习加深对政府的基本职能理解,并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热点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政治课课件13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