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重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关键: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口答。

    14()<11624()<15016()<120

    15()<13925()<18226()<140

    二、指导练习。

    1、板演:23025

    (1)审题,比较除数、被除数,题目有什么特点?

    (2)议论:怎样用口算法试商?可以商几?(10个25是250,230接近250,比250少20不到一个25,所以直接商9。)

    (3)归纳:今天继续学习用口算试商方法,题的特点,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略小于除数)可以试用10倍同被除数比较,直接商9或商8。

    2、出示:168269514

    (1)先用口算试商,说出商和余数。

    (2)教师指出:有时对于14、24和16、26乘以一位数的结果,口算不一定都很熟练。我们还可以把14、16看作15来试商,把24与26看作25来试商,这样口算试商比较快。

    (3)结合上题把除数14看作15,除数26看作25,重新试商一遍。

    (4)小结:因为14、16接近15,24、26接近25,所以当除数是14、16或24、26时,可以把它们当作15或26用口算直接求商,这样只要熟记15和25的2倍、3倍、4倍9倍,就能够很快地确定商。

    三、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110题。

    (9)商两、三位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上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能正确、较熟练地运用试商方法计算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每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0()<53215()<7425()<94

    20()<5928()<23733()<320

    2、口算被除数是多少?

    (可提出不同要求,如没有余数,余数都是7,9、13等等。)

    3、板演:

    做题后,由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分析讨论: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归纳:第1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商1写在百位上;第2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9写在十位上。

    二、新授。

    1、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商最多位数的、(板书课题。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9。76832

    (1)读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2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四舍法,舍去尾数,把32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2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76,够除,即32除76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2除76个十,试商2,写在十位上。)

    例9的第二次试商:32除128。

    (5)试商用30除128,初商4,写在商的个位上。

    (6)把例9的竖式继续写完整。

    小结:两位数除多位数先从高位除起,因为例9商是两位数,要经过两次试商。因此,要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把试商方法练得熟练又灵活。

    3、教学例10。329339

    (1)读题,四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9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五入法,把39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9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32比除数小,要看前三位329,够除,即39除329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9除329个十,试商8,写在商的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

    板书:

    (5)指定学生板演把例题做完。

    让学生讲述。

    ①例10的第二次试商是多少除多少?

    ②商是几位数?

    小结:例10两位数除多位数,也是从高位除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试除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比除数小,再看前三位。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57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讨论。

    把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

    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不同的地方:

    (1)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3、讨论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思考:(1)从哪位除起?

    (2)怎样写商?

    (3)余数怎样?

    归纳三条:

    ①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五、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3)

    内容: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为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计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要借小红“整理书”的具体情境,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般应该怎么计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9页,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弄清楚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他已知是什么,求什么,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它,请你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1、学生列式。

    2、让学生不计算估算一下这个算式的结果。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各种想法在全班交流。

    生1:把11看成10,18×10=180,所以结果应大于180。

    生2:把18看成20,20×11=220,所以结果小于220

    生3:20×10=200,可以知道正确结果大约是200。

    引导学生关注以上三种不同的估算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质疑,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根据以上三种结果,能判断“这个书架能放下200本书“吗?

    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个问题,体会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让学生独立找一找有什么办法计算:18×11=?与同桌交流各自的算法后,再打开书思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我们三年级有几个班?每班人数都差不多,大约共有多少人?(指名说)你知道我们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二、教学新课

    (一)感知万

    1、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指名说)

    2、谁来猜一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让学生猜一猜)

    师: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如果我们全校的学生都去看比赛的话,可以坐得下7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问:这个体育馆大不大啊?

    3、[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学校给残疾人的捐款,你知道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吗?(指名说)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4、一共有一万元捐款,那几个一千是一万,(生说,师板书)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

    5、请同学们摸一摸这张纸,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那如果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谁来猜一猜?(指名猜)老师这儿有两包纸,每包五百张,一共一千张,一万张需要这样的几包?咱们用尺来量一量它的厚度。(请学生演示量的过程)得出:大约有10厘米。

    问:一万张纸要几个这样的一千张?(指名说)也就是有几个10厘米那么高?得出:大约有1米高。

    6、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一万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二)在计数器上认识万

    1、[出示图],问:这是多少个小正方体?(指名说)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一千吗?先在小组里拨一拨。

    2、学生上台演示是怎样拨的?

    3问:这个一千该怎么写呢?(指名说,师板书)

    4、你还能在计数器上拨出几个这样的数,再读一读、写一写吗?在小组里练一练。

    5、他拨的是多少?如果再添上一千是多少呢?你会拨一拨吗?拨给同桌看一看。

    6、问:你是怎么拨的?(指名演示拨的过程)那一万该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指名板演)

    7、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位?(学生说,师板书)一起读数位顺序表。

    8、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三、拓展应用

    1、下面我们一起去逛家电城,[出示课件]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家用电器?(指名说)

    2、你想知道每种家用电器的价格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价格的游戏,(学生猜)

    3、现在老师想买一个微波炉和一台洗衣机,你帮我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指名算)

    4、你想买什么呢?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

    5、如果老师带了一万元准备去买一些家用电器,你帮我参谋一下可以买哪些家电呢?(指名说一说)

    6、生活中还有哪些整千数和一万的例子吗?(学生说一说)

    7、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整千数。

    出示图片1:①自己读一读。②问:读了以后你想说什么?③齐读。

    出示图片2:①这是哪儿?读一读。②你想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一听。③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学生写一写)。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5)

    202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三、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后编5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202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熟练掌握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

    重点难点:

    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媒体,介绍嘉年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算式:60×4=240 (板书)

    看看同学们是否算得对?(媒体演示)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个位上数与7相乘再用十位上的数与7相乘。”

    探究二

    师:“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好,只要计算两步,第一种要计算三步。”

    小结:因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再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添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谁算错了?错在哪里?”

    生:“第一位同学十位上的0没有和4相乘。”

    小结:因数中间有0时,别忘了也要相乘。

    探究四

    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师:“15×4+18,先计算什么?”

    生:“先算15×4”

    小结:计算中应注意先乘后加。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200×15

    学生独立完成。

    师: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二

    1、出示三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2、出示一道递等式。

    师:递等式中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再来练习一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

    练习三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①:“乘法的竖式计算一般把数位多的方在上面,从个位算起。”

    生②:“因数中有0,0也要计算。因数末尾有0,可以巧算。”

    生③:“递等式计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用竖式计算

    ⑴ 8×200 ⑵ 1020×50

    2、递等式计算

    ⑴ 127×4-239 ⑵ 42+158×6

    202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几的分数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几分之几,深化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数学模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生说分数,教师板书。

    (3)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

    (4)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排队,再汇报交流。

    2.揭示课题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初步感知四分之几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

    (2)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把你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涂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3)学生实际操作。

    (4)全班交流,展示折纸的方法,并介绍所取的份数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借助折纸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分享学习的成果。

    2.深入探究几分之几

    (1)拿出自己准备的1分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欢的份数,涂出想涂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2)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集体交流,学生汇报。

    (4)教师以十分之几为例进行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十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它们和几分之一的分数相比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5)师生小结:像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几个吗?

    (6)完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借助一分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将它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任取其中的几份,并用分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从而类推出几分之几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

    3.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1)出示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和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从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和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里面各包含几个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来考虑。

    预设二:拿出相同的两张平均分成五份的长方形纸,一张把其中两份涂上颜色,一张涂三份,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

    (2)出示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和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独立比较,然后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的,全班交流。

    (3)通过这两组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指导全班交流,引导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折纸、涂色来学习几分之几分数的比较方法,降低了难度,更有助于学生对分数的形象感知,丰富了表象。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等时,就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准备。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二十第5、6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回顾整理,引导学生加深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的认识和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202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课题: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通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除法法则的认识.

    2.理解商末尾添零的意义,掌握商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订正板演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4已经除尽,但个位上的0除以23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因为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4,表示商是34个十,也就是340,所以个位要写0.

    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两位数34,不表示三位数340,经验算34×23不等于7820,所以商不是34.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见解充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商写得不完整的同学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是0,只要在被除数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把倒排的被除数改成7830并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试做.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例14有什么不同?做题过程中有疑问同桌可以议一议.

    结合板演竖式提问:当十位上商4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商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若商末尾不添0,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等于被除数.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余数,商末尾的0必须写上.一种是有余数但不够商1时,也要用0占位.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丢掉,可在计算前判断商的位数.计算后进行验算.

    202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一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今天终于有机会和你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我真的很高兴!

    师:你们看,我这里有一支白色粉笔和一支红色粉笔(展示粉笔),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两只手上,藏在身后,谁来猜一猜,我的右手可能拿着什么颜色的粉笔?

    师:请3名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说老师右手拿着红粉笔,也可能说老师右手拿着白粉笔。)

    师:有几种可能性呢?

    生:两种。(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信息:红粉笔不在左手。谁能准确猜出我手中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粉笔?

    请一名学生猜出来:老师右手拿着红粉笔,左手拿着白粉笔。

    师:真不错!(展示手中的粉笔)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因为红粉笔不在左手,所以红粉笔一定在右手,那么左手一定拿着白粉笔。

    师: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一些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推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教师:老师从智慧老人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出示例1前半部分):“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师:你知道“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答

    师:现在知道他们可能在哪个兴趣小组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纷纷发

    学生甲:淘气可能参加足球组,因为他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子。

    学生乙:淘气可能参加航模组,男生都喜欢玩航模。

    学生丙:淘气还可能参加电脑组。……

    教师:可能性太多了!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了。幸好智慧老人还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出示例1完整信息):“淘气喜欢航模,小明不是电脑组的,笑笑不喜欢足球。”我们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

    师:“笑笑不喜欢踢足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笑笑有可能参加了电脑小组,也有可能参加航模小组。

    教师:现在,请你们在心里默默地思考:这三句话能让你判断出什么?(给学生30秒的独立思考时间)

    生自由答

    可能会说出:淘气喜欢航模,笑笑喜欢电脑,小明喜欢足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像这些通过文字叙述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文字推理。(板书文字推理)

    2、师讲解表格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方法,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师:(边贴表格边讲)我是用表格的方法进行推理的。第一行依次写上兴趣小组的名称,第一列分别写上他们的姓名。注意:填写表格时要有序整理信息。“笑笑不喜欢踢足球”我们就在这一格画×。“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该怎么在表格中体现呢?

    生:在小明的第三格画×。

    师:“淘气喜欢航模”就在表格里淘气所对应的航模的格子里画∨。

    师指着淘气第三格问,这里该画什么?

    生:画×。

    师:为什么?

    生:因为淘气喜欢航模,他就不可能喜欢电脑

    师:你还能在哪里画×?为什么?

    生:因为淘气喜欢航模,他就不可能喜欢电脑,也不可能喜欢足球。

    师:表格完成了吗?

    生:没有。

    师:谁来把表格继续完成?

    生:在小明的第一格画∨,第二格画×;笑笑第二格画×,第三格画∨。

    师:通过列表,我们推理得出淘气喜欢航模,笑笑喜欢电脑,小明喜欢足球。我们把这种通过列表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列表推理(板书列表推理)

    (板书结论)

    师:你们认为这种列表推理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生:很清楚、很明白。

    3.试一试

    智慧老人觉得我们同学特别聪明,就想考考你们,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师:接下去请你们用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提醒让学生试着用表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小组成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板书:(2)立第三根标杆.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把第三根标杆插在D点,钉桩,编号,使第三根标杆逐渐接近第二根标杆,它们的距离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板书:(3)反复立标杆.

    ④把第三根标杆插过的各个点与A、B两点接起来就定出一条直线.

    板书:(4)连点成直线.

    (3)测定直线后,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的距离.

    (4)小结.提问:测定较远的距离时,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测定直线?

    (5)室外操作: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宣布测量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要求,提出评比条件.

    ②教师带领一个小组做示范.结合具体步骤讲注意事项.如标杆必须立直.让学生随着分段测量,把有关数据填入记录单.③各小组分别测定直线,量出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④总结评比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找出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实际情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规定。

    难点: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掌握先定一个方向,再认其它方向的辨认方向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

    谜语:一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开工,若有一天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师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南西北这四个新知识。

    (二)在实际观察与活动中感觉方位。

    1、认一认(课件出示)

    (1)师引导:这是小明小朋友的学校平面图,我们来帮他找一找学校里建筑的位置。

    2、找一找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谁能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在哪儿呢?

    (2)请一位学生按方向的顺序边说边指方向,让学生感受一下东南西北和什么转动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请学生分别面向南、西、北,想想它们的背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三)了解地图的方向规定。

    1、看一看

    (1)同学们,你们见过中国地图吗?

    (2)师讲述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黑龙江。地图的下方是“海南”,“海南”是我国最南的一个省,而我们雷州半岛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祖国的东方是大海太平洋。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西游记》,其中唐僧师徒翻过座座高山,越过条条大河,要到哪里去取经?(西天)。“西天”就在我国的西方。那里有雄伟的雪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位是怎么样确定的吗?

    (教师引导: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填空:五岳

    (4)同学们,请观察广东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你们家乡的位置,说说你家乡在哪个方位?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城市或者风景名胜?

    (四)做一做

    小明要去体育场,怎么走?

    (五)延伸学习

    从这个指南针上你可以找出哪几个方向?(八个方向)

    (六)课外活动:说说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3.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4090050720xx75030

    64080910709606024020

    2.口答:乘法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理解:同时、相同倍数、扩大、缩小.

    3.导入.

    除法口算中是否也有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除法口算:244=6(板书)

    教师明确:为了比较方便,把算式填入表格.(投影出示)

    被除数

    24

    除数

    4

    6

    2.教师提示:如果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24和除数4分别扩大5倍,怎样表示?(板书)

    244=6

    (245)(45)(用红色标出5)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

    被除数扩大2倍是48,除数扩大2倍是8,48除以8还得6.

    3.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已学过的方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的一些术语,怎样说得更明确一些.

    并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被除数

    24

    被除数

    24

    48

    除数

    4

    除数

    4

    8

    6

    6

    6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没有变.同时是指被除数和除数一同扩大,相同是指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和除数还可以怎样变化,并保持商不发生变化?

    汇报并板书:

    (1)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倍,商还是6.

    (2)被除数扩大20倍,除数扩大20倍,商还是6.

    (3)

    (4)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都可以使商不发生变化,也可以叫做商不变.

    (5)出示投影: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生2:223=200+23生3:223240

    20xx=5020xx=502404=60

    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约行55千米。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在解决问题①中,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b.在解决问题②中,将182

    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3)交流看法:

    请学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班上进行思想的碰撞。通过研讨,让大多数人明白:在问题①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问题②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

    困难期。

    (4)估算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1003、1824的估算。学生作业后,点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面对脱离了具体背景的除法估算,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3.补充练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

    生灵活解题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

    5、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2.30.9+6.214.1+3.62.08+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4课时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0.5810.9+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5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